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国之所需、民之所急,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方向。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第二次卫生革命”面临挑战,慢性病成为难解方程式。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医药学上。
当前,我们看到,()。
能不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①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②可以说③
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基础④不善于创新,传承就缺乏动力。
青蒿素的发现,就是屠呦呦等科研人员从祖国传统医药学得到启示,进而进行创新的成果。
“单打独斗”式的科研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集智攻关。
我们要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建成以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城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当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共同答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题,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药,这体现出它虽古老,但却历久弥新
B.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它
C.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D.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古老的中医药,这使它历久弥新
2.依次填入文中空处的标点,下列表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成以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B.建成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C.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D.建成围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为中心,融预防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于儒学传统,人们有两种的态度。
近代以来,不少持“激进”立场的人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为儒学传统的腐朽,于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似乎中华民族要摆脱苦难就必须摒弃儒学传统。
近代以来学术上的疑古思潮,对此也起到了的作用。
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是宋代疑古思潮的延续引发了近代疑古思潮,但二者又存在明显不同。
( ) ,而且,在近代“古史辩”运动中,学者们更是由“疑古史”演变到“疑古书”,我国儒学文化典籍遭到前所未有的怀疑。
最近30多年学术研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
原来,秦汉以来儒学出现过一十个显著的变化:原始儒学即先秦时代的儒学,具有明显的“德性色彩”,主张“正名”“修已安人”和“仁政”“德治”等核心价值观念;而汉代以后的儒学因与封建专制统相结合,慢慢发生,逐渐片面强调君权、父权与夫权,呈现了为后人所诟病的“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威权色彩”。
持质疑立场的人,更多地看到了作为汉以后儒学作为“封建专制灵魂”的一面。
我们不应把二者,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澄清误解、明辨是非,弘扬原始儒学的真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壤之别推波助澜演变相提并论
B.截然不同雪上加霜演变混为一谈
C.截然不同推波助澜蜕变混为一谈
D.天壤之别雪上加霜蜕变相提并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宋代是为了“卫道”而疑古,近代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
B.宋代是为了摒弃传统而疑古,近代则变成了为“卫道”而疑古
C.近代是为了摒弃传统而疑古,宋代则变成了为“卫道”而疑古
D.近代是为了“卫道”而疑古,宋代则变成了为摒弃传统而疑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
B.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
C.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使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
D.经过最近30多年的学术研究,我们对相关学术问题看得比以往更清楚了,尤其是随着地下早期文献资料的面世。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苏轼,被余秋雨称为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
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
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
A.千年一遇誓不两立显示B.千载难逢势不两立显示
C.千年一遇势不两立昭示D.千载难逢誓不两立昭示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也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
唐代有唐代的使命。
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義之而_____,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
是的,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和草书为代表。
楷书和草书,唐人不让古人,直达巅峰。
看颜真卿的楷书,巍巍乎,磅礴伟岸,高山仰止,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丰腴饱满,自信从容。
如果说初唐时期的楷书,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为代表,承续了二王以来的_____书风,那么,经过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时代气象_____到文化之中,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书风大变,出现了李邕、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千百年来,欧体字与颜体字,分别代表了内攝遒劲与外拓雄放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
后人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另辟蹊径婉约投射望其项背
B.独树一帜隽永折射难以企及
C.另辟蹊径隽永投射难以企及
D.独树一帜婉约折射望其项背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时候,唐人演绎的楷书结体法度与风格形态的境界很高
B.至此,可以说,唐人似乎穷尽了楷书的结体法度与风格形态
C.楷书的结体法度与风格形态,到了唐代得以完整地凸显出来
D.唐人在楷书的结体法度与风格形态的高度,可以说后无来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书法,它作为一种艺术,不仅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也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
B.书法是一种艺术,传达着的不仅是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
C.作为一种艺术,书法它不仅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也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
D.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à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阴晴众壑殊。
(王维《终南山》)
(2)故木受绳则直,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
(司马迁《史记》)
(5)______,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譬如平地,____,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7)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香雾云鬟湿,_____。
(杜甫《月夜》)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幸福的事
张爱国
课堂上,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
”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洋洋地说。
“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
“最幸福的是过周末!”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
”
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
“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
”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
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
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
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
“你爷爷奶奶真笨!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
“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
”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
要我说,我才是最幸福的。
”孩子们显然不屑。
“这也算幸福啊?哼!”
“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
“我也是……”
“我也有一次……”
“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教室里哄闹起来,钟老师拍了拍讲桌,启发孩子们再换换角度。
“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
”柳静尽力说得有文采一些,“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啊!深圳真大啊,比我们镇上大多了。
那天晚上,我爸爸没上班,带我到大街上啊!深圳的大街真亮啊,各式各样的灯都有。
逛完街,爸爸还带我吃了肯德基——啊,肯德基真……”
“嘁!深圳算什么?”同桌郭童很不服气,“深圳有东方明珠塔吗?有海洋世界吗?有世博园吗?没有吧?但上海都有。
我暑假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一整天都没上班,带我看东方明珠……”
“老师,郭童撒谎!他根本就没看到东方明珠塔。
”刘洋站起来,冲着郭童叫道,“我爸爸打电话和我说了,你爸爸刚走出工地不远就迷了路,然后随便找个地方说是东方明珠塔,你其实连东方明珠塔的影子都没看到……”
“我看到了,我看到东方明珠塔的塔尖了,我还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好几天呢。
”郭童气呼呼地反驳道,“你嫉妒我,因为你爸爸妈妈从来都没带你去过那儿……”
“你们别吵了,要我看,去深圳,去上海都比不上我去我姑姑家幸福。
”杨鑫博眉飞色舞地说,“姑姑和姑父都忙,很少在家,我一去,就能和我表哥整天打游戏、上网,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
这时,钟老师叫起很少发言的郭素素,问:“郭素素,你来说说最幸福的是什么。
”
“我……其实我觉得每天都很幸福。
”郭素素淡淡地说,“每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坐在院子里抽烟,奶奶在厨房里烧饭,妹妹和我一起写作业。
等爸爸妈妈从地里回来了,全家人就坐在一起吃饭……”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郭素素还在说着,突然,不知谁哭出了声,一个,两个,一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改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老师这一形象文章虽然着墨不多,但是通过他制止孩子取笑小龙、启发孩子们转换角度思考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教育有方。
B.小说设计孩子们围绕帮人打电话而引发争议的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塑造乡村孩子们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的群像特点。
C.小说善于运用短句,这既符合孩子们口语表达的特点,结构简单,句意明晰,也使文章具有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特点。
D.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虽然各有不同,但都真实地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作者并没对孩子的幸福观作出直接的褒贬评价。
2.郭素素的发言为什么会引发一片哭声?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文章主要采用孩子们的对话来进行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动画艺术的构建与传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节选)
周大勇王秀艳
动画片以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构成了它的幽默源,而这些元素无疑与儿童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相匹配。
也就是说,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与儿童的接受心理具有同构性,这决定了动画艺术能够深入儿童内心世界,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无论是从背景布局到动画形象的设置无不呈现了它的特异性,比如“海绵宝宝”“天线宝宝”“大头儿子”“果宝”“大耳朵图图”等形象从外形的设计上就带有一定的怪异性。
如果说怪异外形是动画片幽默产生的潜在条件,那么滑稽动作与拟人的话语则直接将幽默表露出来。
很多动画艺术形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又并非现实生活原貌,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变异化”组合。
这种组合方式是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对儿童而言,这种艺术组合与呈现既具有“熟悉感”又不乏“陌生化”信息的融入。
将儿童置于“熟悉”到“陌生”之间,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索欲望。
从“喜羊羊”“灰太狼”“加菲猫”到“忍者神龟”“功夫熊猫”等这些动物拟人化形象的塑造上,我们不难看出动画形象“熟悉”与“陌生”融合的特性。
而且几乎所有的动画都按照“拟人”的化身来呈现,并借助拟人的“陌生化”来呈现“熟悉的形象”,拉近了与儿童的距离。
不仅如此,以动画形象的“小巧灵动”向儿童传递“人小鬼大”的信息,有助于儿童自信心的
通常动画片的叙事方式是基于“冲突”或“问题”而展开的。
动画片中的“冲突框架”的确立是基于对立主体双方矛盾而反映出来的,一种是“斗勇”型,比如《变形金刚》《黑猫警长》《忍者神龟》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恶分明、情节清晰。
另一种则是纯粹“斗智”型的,比如《猫与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魔术师与兔子》等等以智慧战胜对手。
“问题”的叙事模式是围绕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路径而展开的,比如《海底总动员》是围绕小丑鱼父子从分离(问题出现)到团聚(问题解决)来完成叙事的。
基于“冲突”和“问题”模式下的动画叙事使情节起伏跌宕,让儿童完全融入动画之中。
跳入“动画世界”的儿童,在“冲突”和“问题”的推动下,能够满足于其心理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儿童从“动画世界”再跳回“现实世界”就感觉很困惑、也很不情愿和某种不适应,需要及时干预。
看来,家长需要做好儿童的“把关人”,对儿童的媒介接触进行控制和引导。
在动画想象艺术中,有时候改变了现实的关系法则,试图在动画中植入一种“平衡”,而恰恰是利用这种超越现实的方式引起受众对其关注。
在《猫与老鼠》中,与现实相比,猫和老鼠的关系错位了,猫的诡计总是能被老鼠识破,而且猫总是被耍,似乎猫永远也斗不过机灵的老鼠。
对于猫与老鼠的颠覆性构建恰恰是动画艺术性的体现,这种动画叙事的构建改变了自然法则。
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对儿童已有的或正在形成的认知图式产生冲击。
《猫与老鼠》在叙事过程中所传递主题是动用智慧“弱小一样可以战胜强大敌人”,把斗智斗勇的精神传播给儿童。
但不能不提及问题的另一面,这种构建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低龄儿童认知的困惑,心理学研究表明,7岁以下的儿童还不能充分理解电视节目的虚构性,常常认为故事人物在生活中真实存在。
”而对大龄儿童而言并非坏事,这种违背常理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利于儿童打破思维定势、有助于逆向思维的培育。
今天的儿童,一方面存在着缺少玩伴的孤独,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无休止“学习牢笼”的禁锢,二者不同程度地压制了童真的释放。
而动画世界的自由舒展、千变万化以及超现实的想象力恰恰给儿童送去了属于他们特有的童真——“单纯”“快乐”“稚趣”“游戏”等。
尽管“动画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现代科技助推下的动画艺术正在弥合儿童已经破损的童年之梦。
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入动画世界的儿童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对于儿童而言,不但喜形于色,而且也指向其内心深处,在心理上达到舒展和释放。
1.下列关于“动画艺术的构建”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是优秀的动画片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B.动画艺术形象要源于生活,但不照搬生活,要注意“熟悉感”与“陌生化”的融合。
C.动画片中的“冲突框架”或“问题”叙事模式分“斗勇”型和“斗智”型两种。
D.动画艺术主要采用“对立关系错位”这种超越现实的方式来吸引儿童。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要与儿童接受的心理相匹配,动画才能深入儿童内心。
B.儿童长时间置身于“动画世界”,不容易回归“现实世界”,需要成人及时引导。
C.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违背了自然法则,对儿童的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D.在自由舒展、千变万化的动画世界里,儿童可以暂时消除孤独,获得满足和愉悦。
3.动画艺术对儿童心理有哪些影响,请结合原文概括。
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他叫王晓东
刘国芳
王晓东,抚州仙临山王家村人,50岁,种田为生。
很多年前,我就和一个叫杨华林的文友去过仙临山,路线很复杂,经长岭、白岭,张家、李家等村庄,然后到仙临山。
仙临山不大,只是一个小山包,传说当年有神仙在山上歇脚,因此这个小小的山包才有仙临山这样好听的名字。
仙临山周边有好几个村,如仙临山饶家,仙临山王家,仙临山祝家等。
仙临山边上有一条河,叫风岗河。
这凤岗河其实只是一条溪,十几米宽。
从长岗、凤岗那边流下来,再往抚北流入抚河。
当年我和杨华林去仙临山的时候,并不认识王晓东,我们只是来看仙临山。
后来,我又去了仙临山。
这次,见到了王晓东,这是个瘦小的男人,他和一个同样瘦小的女人在地里拔甘蔗。
我走近他们,招呼道:“拔甘蔗呀。
”王晓东说:“我没见过你。
”
我说:“我是抚州的,喜欢到乡下玩。
”王晓东说:“抚州的呀,来吃甘蔗。
”
我也不客气,拿起一根甘蔗啃起来,然后说:“好甜。
”王晓东说:“好甜就多吃点。
”
我说:“我帮你买点。
”王晓东说:“买什么,地里的东西,拿些去。
”
我说谢谢,然后问他:“村里没看到什么人,人呢?”王晓东说:“我们这儿离抚州近,大家都到抚州做事去了
我问:“你没去吗?”王晓东说:“我没去,我喜欢作田。
”
其实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他叫王晓东,我没问,他也没说,但这个说他喜欢作田的人,我记住了。
我喜欢去乡下,以前骑自行车,后来骑摩托,再后来开汽车,反正什么时候我都喜欢往乡下跑。
后来的好多年,我多次去过仙临山,也见到过王晓东。
每次见到他,
他都在地里忙着,比如栽禾耘禾,施肥浇水,摘茄子辣椒等。
一次看见王晓东在地里挖红薯,挖出的满地红薯我看着都喜欢,于是我说:“看着一地的红薯,你很有成就感吧?”王晓东说:“这是我劳动的果实,看着确实满心欢喜。
”
后来,仙临山一带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火车站建在这儿,就建在仙临山饶家边上,铁路则从凤岗河那边铺过去。
接着风岗河两边建湿地公园,把一条十几米宽的小溪挖成100米宽,有的地方挖得更宽,有几百米,这就不是河了,是湖。
仙临山饶家拆了,祝家也拆了,开发高档住宅区,那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叫铜锣湾。
仙临山王家,也就是王晓东他们村还没拆,一天我开车去那儿转,又见到王晓东了,我问他:“你这儿也要拆吧?”王晓东答:“肯定。
”我问:“几多钱一平?”王晓东答:“饶家祝家那边是3900一平。
”我说:“每家都做了楼,有三四百平,可以得到100多万。
”王晓东说:“我情愿不要拆,在乡下多好,有田有地,拆了,什么都没有。
”王晓东边说边给辣椒浇水,我说:“都要拆了,还浇什么水。
”王晓东说:“一天不拆,我就不会让我的地荒了。
”我说:“你真的是一个喜欢作田的人。
”王晓东笑了。
我和王晓东有缘,仙临山王家拆迁后,王晓东居然在我住的东方威尼斯买了房,这就是说,我们做邻居了。
他真的对土地很眷恋,搬来没多久,他就在小区里开了一块地,要栽茄子辣椒,但才把地弄好,保安就来制止了,说小区里不能栽菜。
王晓东求情,说他栽惯了东西,不栽些东西,手痒。
有人围着,哈哈大笑,还有人说:“乡下人就是乡下人。
”这话被王晓东听到了,他很生气地说:“乡下人怎么啦,我又没偷没抢!”
后来,王晓东在小区外面开了一块地,然后,我经常看见王晓东在地里忙活。
再后来,王晓东从地里回来时,手里总提着东西,比如南瓜丝瓜什么的,也有茄子辣椒。
见了我,王晓东说:“这是我栽的,你拿些去吃吧。
”我说:“谢谢!”
只是好景不长,我们小区外面,后来规划做汽车城。
没多久,就动工了,也就是几天之内,王晓东那块地就被铲了。
这天傍晚,王晓东从外面回来,看见自己的地被铲了,呆在那儿半天不动。
看见王晓东在那儿发呆,我走了过去。
居然,我看见王晓东眼睛红红的,我说:“你开的地被铲了,好难过是吗?”王晓东说:“想种点地真难。
”
其实,我这时仍不知道他叫什么,这不重要,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农民,一个热爱土地的普普通通的农民,没了土地,他真的很难过,为此,他会长久地在这儿发呆。
天黑了,他还呆着,忽然,我看见那个瘦小的女人往这儿走来,她大声喊着说:“王晓东,你还在这里做什么?”
这时,我才知道,他叫王晓东。
(摘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0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