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鲁迅作文参考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鲁迅作文参考5篇
学习写作文能够培养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在文字中自由表达,在作文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培养出更流畅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忆鲁迅作文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忆鲁迅作文篇1
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
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
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
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
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
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让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忆鲁迅作文篇2
昏暗的灯光夹杂着夕阳落下的金晖撒在书上,不知是第几个日夜,也不知是多少次翻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绞尽脑汁想参透其中的韵味,却总是悟不透最后一层情感。
正当我翻开一面时,书上若隐若现的漩涡吸引了我,他在发光,应该不是书上的图案,我摸索着。
止不住的好奇心使我触摸了一下这个图案。
忽然间,我感到头微微发晕,周围的空气像被抽走了一样,我进入了时光漩涡。
彼时,我已经躺在一条人山人海的大街上,人潮流动,我好似透明人一般,奇怪的行为没有被注视,我猛然发现这里的行人身着民国时期的服装,旗袍布鞋大马褂。
路边还有手拿报纸的小孩在人群中吆喝着。
人群中,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急匆匆的样子和严肃的神情使路过他的人都要回头张望,他的手里拿着一沓纸,这个男人像极了黑白照片上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很瘦,黄里带白的皮肤显得他很憔悴,可是他极有精神,他坚定的眼神,深黑的眼珠散发出凛冽的光彩。
和他顽强倔强的性格很像,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浓密的胡须。
我穿过人群,想要追随这个我唯一认识的人,同时我也发现人们看不到穿越后的我。
他的步伐越来越快,到底是要去哪里呢?我跟随
他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了一个深巷里,他的家吗?这么破旧,不到10平米的屋子里,堆砌了很多纸团和报纸,此时我更加坚定。
这就是我要找的鲁迅先生。
他拉下细绳,屋子里渐渐有了光亮,还是从书桌那里散发的光芒,他坐在年久失修的木椅子上拿起笔奋发的写着什么,这就是他刚才匆忙的原因吧,我站在一旁见他仓促写下一些我看不懂的连笔字却也能略微参透其中的意思,仿佛与国家有关的命题,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
我在他的一旁注视着没有注意到时间,他在不停的不断地写,我的眼睛感到干涩,更何况他呢。
终于,我等来了心中的答案。
他铿锵有力的用钢笔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无一不透露出他伟大无私的爱国情怀,他将爱国情怀落实在了行动上,正应了他那句名言唯沉默是最大的轻蔑。
他敢做敢言敢斗争,过了一会儿,我见他放下手中的钢笔,小心翼翼地拉开抽屉,拿出一本草稿,本上写着醒目的《朝花夕拾》,我回想在这本书中,除了对至亲之人的怀念、愧疚与感恩,对封建社会的抵抗、不甘与厌恶等等,爱国也正是贯穿全书的思想,因为这种情怀,他的一生都在出走与归来之中,都在追寻光明之光。
我恍然大悟,此时我的面前又出现了那个发光的漩涡图案,我想是时候该回去了,便与他告了别,尽管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伟大贡献,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后人。
再次坐在书桌前心中释然,遇见鲁迅先生,那便是最美好的时光
漩涡。
忆鲁迅作文篇3
鲁迅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大人们都知道鲁迅而我却不知道?。
带着诸多的问题,伴着丹桂的飘香,在金秋十月我来到了鲁迅故里——浙江绍兴。
站在鲁迅故居的前坪,我便猜想着:鲁迅的家怎么会这么大?他家以前一定很有钱,说不定他小时侯还是个小地主呢!我的脚步在不停地前行着,它们把我带到了鲁迅家人的卧室区,我看到了鲁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人的住所,等级鲜明的住房和房内的红木家具充分表明主人家的富有;光是鲁迅读书游戏的地方就让我大开眼界:上早读的地方叫三余书屋,白天上课的地方叫三味书屋,游戏玩耍的地方是百草园。
如此看来,他们家一定很重视教育,并且特别注重对鲁迅的培养。
如果当时的人们家家的环境都有那么好,家家都能这么重视教育的话,肯定就能多培养出几个像鲁迅一样的人才;如果把鲁迅以前的学习条件放到现在,小孩子不成材才怪呢!
最有意思的是在三味书屋了:书屋的一角摆放着鲁迅小时侯读书用过的桌子,桌面上刻着一个早字;书屋的侧面还留了一个小圆门,据导游介绍说,鲁迅小时侯上课时常常趁老师不注意从这圆门溜出去。
哎,我以为就我们现在的孩子读书苦读书累呢,没想到名人小时侯读书也会迟到、早退,还会爬树掏鸟蛋、摘桑葚,挖地抓蛐蛐,下河坐乌蓬船,赶集看社戏。
在鲁迅博物记念馆里,我看到了鲁迅生前的一张张手稿;看到了
大人们在百草园里寻找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的文章;看到了由鲁迅亲笔题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名言警句。
看着一张张记录着历史的照片,一件件鲁迅生前用过的实物,我深深地知道了:鲁迅,他小时侯也曾经像我们一样淘气过,也有过像润土一样的朋友,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鲁迅,他是作家、医学家、革命家、艺术家,他用他的文章唤醒了当时已经麻木了的民众;鲁迅,他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就像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写的他的骨头是最坚硬的…一样,他的身材虽然并不高大,可是他的精神和气节却感召着整个中华民族!
站在鲁迅爷爷的塑像前,我庄严地敬了一个队礼:我也会像大人们一样读着鲁迅爷爷的文章茁壮成长!
忆鲁迅作文篇4
谈起鲁迅,就让人感到:他既没有冰心的含蓄委婉,徐志摩的浪漫,也没有老舍似凄厉的诙谐,给人的尽是尖锐与冷峻之感,他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正因为如此,我欣赏他。
初识鲁迅是在六年级五单元的一课文《少年闰土》,一开始,我并不怎么欣赏他。
当时,我将其内容视为平淡至及,为此我感到反感。
后来,我读了《朝花夕拾》,我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读了《拿来主义》,我感到它的犀利之风,鲁迅直把他的投枪匕首指向敌人。
鲁迅对敌人的辱骂可谓义愤填膺,犀利尖锐,入木三分。
让我深深地感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
读《药》,《阿q正传》,《一件小事》等,激扬的文字间,有他的情绪,平凡中
有他的追求。
那种感觉,并非一个佩服所能言的,五体投地或许不太实际,但顶礼膜拜倒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
当旧中国,全中国人民仍处在朦胧黑暗之中时,鲁迅却振臂高呼,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伟大人格,用不懈的努力,以求拯救中国人民。
他经受磨难,却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真理。
在鲁迅身上,我感到满腔悲枪,千古兴衰,皆益于其中。
早已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但先生又告诉我这些后来人,只有经历推倒的痛苦,阻隔的墙才能成为沟通的桥。
这正是我所欣赏的鲁迅。
忆鲁迅作文篇5
鲁迅爷爷,我是您的忠忠实读者,今天很荣幸可以给您写一封信,在您的作品中,我可以感受到您童年的乐趣以及您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但也从您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您的满腔热血和那一颗澎湃而又炽热的爱国之心,您是我的偶像,我衷心的敬佩您!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您写的《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了您童年生活的乐趣,也体会到了您对您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敬爱,当然,在这篇文章中你也点出了呆板教育的不良之处,您向往自由,您的文章中也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您的文章不管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现代,都深受我们青年人的喜爱。
在您的《自嘲》中,你曾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我看来,这是您一生精神的写照,您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
年。
您愤恨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统治者们,但您却在一个寒冬的夜晚,俯下身去帮一个黄包车夫包扎伤口,这种精神令我们敬佩,你一生都以笔为武器,从来不会向黑恶势力低头,您的拳拳爱国之心一直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您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您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会有的这句话提醒着我要珍惜时间,要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更要学会博览群书,没错,在当今时代,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是我们走在社会上最重要的武器,你那话一直在警醒着我。
您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您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要坚持不懈,每当在我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我总会想起你的这句话,它是我黑夜解难题时的明灯,无论遇到多难的问题,我总会把这句话放在心里,激励着我努力前进。
鲁迅爷爷,我想对您说,您的一生充满着神奇色彩,您的一生都在以笔做武器,那只您的笔就像是一把利剑,深深的刺进了敌人的胸膛,刺进了那些麻木中国人的胸膛您是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我们会一直铭记着您,带着您的希望,带着您的爱国之情,继续努力,建设更美好的明天!
20XX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