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犹如汤中投盐——干国祥老师访谈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读犹如汤中投盐——干国祥老师访谈录
"整本书阅读"专辑
我曾经在新教育研究院跟干国祥老师共事过,离开后,已有
两年不曾见面了.前几日,在西子湖畔再次见到,颇有点吃惊:头
发很长,大半灰白了,散在脑后,随风飘逸;人瘦削,坐着,远看
去.像尊青石雕塑.
为了钟爱的事业,常年日夜劳累,两年,竞像老了2O岁!
谈起他推进的新教育"毛虫与蝴蝶"项目对千千万万教师的
影响,谈起他开发的一系歹I】整本书阅读课程.他的眼睛,瞬间放
出光来.看来,沧桑的外表下,他一颗每日精进的心始终未变.
共读犹如汤中投盐
——
干国祥老师访谈录
本刊记者陈金铭
陈金铭:教师和学生共读
一
本书与学生自由阅读的最
大区别是什么?
千国祥:对一二年级孩子
来说,他们能够自由阅读的,
只能是绘本(图画书),这是最
适合他们当前的精神营养,但
却不能自觉地培养出对文字
书的喜爱,尤其是信心.所以
师生共读(这时候主要以教师
1ll小学语文教师2011.0708
大声朗读,孩子看着同一本
书,感觉教师用声音来演绎故事的情节).即是当前孩子阅读文字书的唯一方法.也是培养孩子对文字书的阅读以及阅读信心的重要途径.而在中高年级,随着识字量的提升, 孩子们已经不需要老师再为他们大声朗读.但大多数经典的童书往往并不浅显,它们的生动性,趣味性,更不必说深刻性,事实上都像是沉睡在璞中的美玉,如果不点破.是品尝不到的.所以如果说师生前一
阶段共读能够让孩子亲近
书本的话,那么这一阶段的共读.就能够让孩子们提升阅读品质,亲近经典,而不逗留于浅阅读——浅阅读及自由阅读永远是需要的.但共读就是对这种自由阅读的引领.犹如在汤中投下的一匙盐.
陈金铭:整本书阅读.教
师需要做哪些准备?
干国祥:主要就是自己比
较透彻地理解这本书.而不能仅仅只是爱好——因为这种基于自身特殊经历的对某本书的爱好,往往极难传递到孩
子们那里,而事实上经典童书往往是对生命以及童年的重大,核心问题,作出巧妙而深
刻的回答,所以透彻的理解往往能够提出直达孩子们感兴趣,愿意关注的那些问题,从
而引发孩子们自觉的,带着思考的阅读.而要达到这种理解,除了细心阅读,是有必要
通过网络和图书馆,寻找一些解读资源的.
陈金铭:整本书阅读会提
高学生语文应试成绩吗?和一般语文课的上法有什么不同呢?
干国祥:如果只读一本.或
者只读半个学期.我估计是不太可能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 因为无论是人文精神还是语言熏陶,积淀,都不可能在短时间习得.但反过来.如果是几年坚持着共读经典(这便既有一个足够的数量.更因为是经典细读.所以也同时是一个高质量的语文"熏习"),那么学生一定会拥有极高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是完全能够转化为包括解题在内的语文能力的.
陈金铭:共读一般方法
为:导读——推进——共读提升.那么,能否把这种方法弓l
入教材里一篇文章的学习上? 干国祥:童书的阅读方
式,虽然也强调文本细读,但
其本质是"主题性"的.是一个
完整的主题单元.其主题就是
童书的核心价值观.
而语文学科更多地体现
为扎扎实实的,知识点明确连
贯的听说读写训练(如分段,
归纳段意,比喻句训练等等).
这二者是有明显的差异
的.将童书上成语文课,进行
繁琐的听说读写训练是不足
取的——虽然在局部.它必然
需要进行接近语文教学的文
本细读.同样,将语文课上成
人文主题课,进而脱离听说读
写与知识点的主题探讨课.偶
一
为之可,经常为之错.
陈金铭:有不少教师反
映.有些儿童文学作品挺难理解,比如《小王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干国祥:理解不了《小王
子》有两个可能性,一是文学
素养不够,二是你已经长大
了.不仅《小王子》如此,《彼得潘》也有这样的特质.可以说, 越是优秀的童书,越是长大了
的大人们越是难以读懂.
相信童话,信任天真,这
是进行童书教学的必要前提. 否则,连教师自身也走不进童话,又谈何引领学生呢?
一
个长大了的成人如何
还能够"相信童话"?这是一个
必须解决的悖论.因为若不能
信任天真.不能相信童话,就
不能真正读懂童话.不能真正
读懂"和童话一样"的孩子的
心灵.而不懂孩子的心,便无
法走进孩子.无法和孩子拥有
共同的语言与密码.真正地生
活在一起.
陈金铭:能不能就如何把
握一本书的主题.设计主题探
讨课来给我们加以引导?
干国祥:无论是解读一个
文本(课文,或者更为复杂,
深邃的童书),还是设计一个
完整的读书课程.都与教师
的专业发展程度有关.不存
在着"简便方法""快捷法
门"也就是说,除了将您的
专业素养提高到能够解读文本,设计课程的程度,此外绝
没有办法帮助你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陈金铭:在阅读指导中怎
样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
干国祥:共读一本书.对
学困生而言,是一次利用集体阅读中他人的理解,解读来促进自身阅读能力发展的机会. 也就是说.阅读上的贫富差距是实际存在的,而且这个差距"整本书阅读"专辑
既无法抹平也根本没有必要抹平.利用共读,这些学困生即使与优秀生的差距是进一步加大而不是缩小.他们相对于自身的过去.仍然是在最大可能地发展着.也就是说,既要允许一
部分优秀生"先富起来".又
要允许一部分阅读困难生按自己的步子慢慢地发展.
陈金铭:每个班级几乎都
有厌学的学生.应推荐什么类型的图书?
干国祥:学生厌学的问
题,原因有N种,虽然阅读可
以改善无论何种原因的学生厌学.但是,最好还是好好地
观察,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
原因导致学生的厌学.
讨论哪本书能教育学生
不厌学.我们认为这并无必要,而且恐怕也只会有短暂的效果.如果运用得当,《人鸦》《绿野仙踪》等书都可以直接用来进行此方面的教育.
陈金铭:孩子们的阅读水
平参差不齐.在我们进行整本书的共读时.一些孩子早已读完了,还有一些才读到一半.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干国祥:读完不是读细,
读细无止境.一部分学生得其细,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读完,这便是各得其所.
所以,一定要注意精心设
计导读题,阅读推进题.这些
题目,既促进学生"读完",更促进学生"读细".在提出读细要求的时候,"已经读完"就成了一
个并不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20l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