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有什么忌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有什么忌讳
中元节有什么忌讳
1、额头要露出来。

额头有正气之光,不要让头发遮住额头,否则会影响你的运气,尤其是在中元节这天,更要露出来为好。

2、不要乱踩。

无论是祭品或是其他,在烧的时候不可乱踩乱跳,否则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其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3、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就在你身边。

4、忌半夜洗晾衣服。

洗后的衣服因潮湿容易让游离电波黏着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5、不要随意乱拍他人肩头。

此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头顶与两肩,会让鬼等不敢近身。

因此,在鬼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找他的麻烦?
6、避免带红绳、铃铛,外面所晾晒的衣服、被褥等天黑前收走。

7、别吃贡品、少说话、不熬夜、早早入睡。

8、八字轻、身体弱的人,天黑后别出门,并枕头下压桃符保平安,使灵魂躲着自己走,避免出现身体异样及鬼压床等事。

如若必须出门,那么衣兜内放好桃符,路上少说话,减少回头的频率。

9、天黑后不要拍照、上床后拖鞋凌乱摆放最佳。

10、不去水多的地方、如游泳馆、河边等地。

因人的身上有三盏灯、头顶、左肩、右肩,落水灯灭,则不吉,影响健康。

11、开车夜行、切忌速度快,更不可东张西望,避免长途跋涉、远行。

因一些事情避免不了的,在车上挂桃符,并速度减慢。

中元节不能出门吗
民间传说,农历中元节这天尽量少出门,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尽量早点睡觉。

因为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门开的日子,据说,在中元节这天,地狱之门打开,所有的鬼都可以来到世上享受人间美食。

而健在的亲人则会在这一天准备一些菜肴果蔬、金箔纸衣去路口祭祀鬼,也是为逝去的亲人积累功德,希望他们早日功德圆满,脱胎换骨升天为仙。

所以中元节这天是阴气最旺盛的时候,像阳气不足的人,还有小孩子等等,在这段时间少出去为妙,就算出去也要早归。

而女人在经期或者产后、术后,身体阳气虚弱,更加不要在夜间出门。

中元节什么时间烧纸比较好
中元节烧纸时间一定要选在天黑之后,一般是晚上9点以后,12点之前。

中元节烧纸的注意事项
1、从买纸钱说起,要买那种质量好的,票面小的,以前都是自己用模子印的那种,毕竟是给先人的,也表达生者的哀思之情。

2、找个正确的地方,一般都在十字路口。

为了考虑城市环保的原因,所以一般都在城市边缘的十字路口处。

3、纸钱尽可能都十来个一起叠成对三角形的,注意带上一根结实点的小木棍和防风的打火机,以便易于燃烧。

4、一般都在天黑之后,路上尽量避着点人,不要和任何人说话,如果遇到路口有燃过的灰迹尽量绕着走。

5、要烧纸时一定要划个圈在里边烧,西北角留个缺口,在地上写上要烧给人的名字,嘴里念叨着一些送钱的话。

6、在烧纸时一定要注意严肃,不要嬉笑闹骂,另外烧之前要点燃两张扔到圈外面,以打点过路的孤魂野鬼。

7、一定要用木棍扒拉着烧完燃尽才走,以防止风把火刮出来引起火灾。

8、烧完之后回家前尽可能去人多的地方,例如超市、商场、步行街等地方走一圈。

中元节传统习俗
祭祖
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

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祈丰收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

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

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

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放河灯
中元节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焰口
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

“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

“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

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河灯度孤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

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

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

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