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国际化对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制约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武术;国际化;发展The thesis based on the former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with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the international problem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sis focus on the impact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the trad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bove,the author try to find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restricting the fully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In the end,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aimed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s to the theory at china traditional sports and culture.
Key word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s
目录
前言 (4)
1 剖析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1.1文化之争的问题 (4)
1.2武术的普及推广问题 (4)
1.3奥运战略问题 (5)
1.4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 (5)
2 探析国际化对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6)
2.1国际化为我国传统体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
2.2外来新兴项目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冲击 (6)
3 探析制约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6)
3.1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 (6)
3.2武术人才匮乏 (7)
3.3门派众多市场混乱难辨真伪 (7)
3.4世人对武术的理解的误区 (7)
4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建议 (8)
4.1正确处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 (8)
4.2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8)
4.3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8)
4.4建立“后备人才资源库” 注重人才的培养 (9)
5结束语 (9)
谢辞 (10)
参考文献 (11)
前言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也是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主要代表,都是在东亚的日本,韩国通过各种策略值得其民族项目进一步国际化,而且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进一步提升了其民族的形象,而作为东亚民族体育的起源的武术,却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大大滞后,甚至于滞后于空手道,泰拳等东方体育项目,这与中国正在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极为不称,本研究试图剖析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际化对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制约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进行理论探索。

1 剖析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文化之争的问题
20世纪是西方文化占绝对统治的世纪,我们毫无选择的承受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冲撞与洗礼。

从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等一些著名学者吸取西方“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时,从西方科学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认识身体运动的价值体系等都表明西方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观念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
统体育。

原本应是地地道道的东方体育项目——武术,经过对西方体育的认识与接纳,追求与效仿后,其发展程式都是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化了[1]。

在西方体育的强势侵入、强势扩张和强势占领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失去了在农业文明社会中的主体地位,陷入了艰难的困境。

为了迎合世界主流文化的需要,我们强行地施之以奥林匹克的模样,对我们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造成极大的冲击和伤害。

由于自身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与理念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哪些简单易学、娱乐性和趣味性强的西方体育项目更受人们的青睐,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处于文化之争的弱势。

1.2武术的普及推广问题
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是世界人民的心愿,为了促进武术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的措施,如有计划地派出武术队、教练组到许多国家表演和传授技艺;邀请国际武术界的朋友来中国参观大型的武术比赛;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等使武
术运动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
[2]。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武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仍有很多困难,存在很多问题。

在我国的学校体育中,有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根本没有武术内容,且既懂武术技术,又懂武术文化内涵的教师少,与武术发源地的地位极不相称;在大众体育中,对武术练习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过高、娱乐性低、竞技武术的观赏性不高,武术的实用价值还得不到广泛的认可、参与练习的人员少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1.3奥运战略问题
自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始,亚奥理事会连续三届决定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标志着武术被奥林匹克运动所接受,国际武联也承诺恪守国际奥委会的各项规定。

武术到底应该以什么形式进入奥运会,对于这个问题,武术界众说纷纭。

一种主张套路形式,认为脱离了弓、马、仆、虚等步法的赛手竞赛失去了武术的本来面目,不能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

另一种主张散手形式,认为突破套路向散手发展是思想的解放,是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的体现,是时代精神的
体现,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武术能否进入奥运会还很难说,尽管我国政府极力将其推向奥运会,但是,不断增加新的项目给本身规模庞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增加新的负担,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积极主张所见奥运会规模,再加上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大都不了解武术,为武术国际化发展曾家了一定的难度。

1.4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
武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国际化发展中一对客观存在的矛盾。

本土化将制约着武术的发展与创新,造成一定的封闭性,只有敢于大胆吸收本土以外的文化,才能发展自己。

奥林匹克是外来文化,武术文化在保持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奥林匹克文化,可以促进武术更好的国际化,过分的强调本土文化忽视社会的发展,将使自己陷入困境。

武术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运动项目,它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但为了武术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自我摒弃。

我们不能因为进奥运会而失去自我。

中国的武术只有在本土化化为基础上,创造性的吸收与借鉴先进的西方文化,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使中国武术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 探析国际化对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2.1国际化为我国传统体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身后的文化底蕴,具有可持续发掘的、取之不尽的人文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产品资源、技术资源。

具备了大规模产业输出的有力条件。

国际化为武术的发展培育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经验、理念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推进武术的国际化进程。

2.2外来新兴项目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冲击
近年来,中国武术除了太极拳发展稍好外,其他拳种都在外来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下陷入低谷。

当跆拳道大跨步地进入中国市场,该项目在中国的推广成功,一方面给传统武术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也给其它项目指明了市场方向。

于是,柔道、空手道、泰拳等开始以俱乐部的方式进入中国。

跆拳道十分注意武德,推崇“以礼始,以礼
终”,习练者练习及比赛后,都必须彼此向对方施礼,这不仅表现在礼仪性的动作上,更表现在每个工作的分发向上,这就使教学中充满刻苦,严谨,认真的气氛,让每一位练习者,自觉投入到练习当中去,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它的道服很有特色和新鲜感,动作简单易学。

而中国人去学习跆拳道,受到很多商业宣传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借鉴跆拳道的成功,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服装,要体现中国武术的思想,在礼节上有正规感,而不是随心所欲,只有注重细节才能体现习武的严谨和庄重。

当然我们不能怀着敌对的太对拒绝外来新兴的项目,我们应该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借鉴他们的优点为我们的武术所用。

3 探析制约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3.1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不断的在加强,但是这种交流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深入了解。

中国传统的思维观点是“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西方哲学更讲究天人相对、天人有别。

中国武术在其发展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但要求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而且更强调武术的教育功能,培养品德,提高人的精神修为,完善自我,达到
“德育艺”的统一,这种淡化的竞争意识与西方体育的激烈竞争对抗,惊险刺激,功利性的文化意识截然不同。

当然,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以中华武术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都是世界体育文化中的一部分,缺少了以武术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世界体育文化将是残缺不全的。

对抗冲突仅仅是个过程,目的是反思差异、研究差异、在交融和碰撞中进取。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武术向国际体育转化,在于高层次的回归与超越,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国际体育借鉴,立足于传统,以实现自我的发展与超越[3]。

3.2武术人才匮乏
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不断加剧,西方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对世界潮流起着主导作用。

既懂武术理论,又精通武术技艺的人才很少,在国外传功收徒的教练、师傅更是鱼龙混杂。


些在国内进修了两三个月,就到国外打着某人的传人的旗号,招摇撞骗,严重的损害了武术的声誉。

为了扭转武术人才匮乏,群众基础薄弱的局面,我国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全民健身、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政策和经费上面都给予大力的支持[4]。

3.3门派众多市场混乱难辨真伪
“全民健身计划”把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作为主要的手段,“奥运争光计划”将竞技武术与奥运会手拉手[5]。

然而,武术中的门派、拳法、拳种,五花八门,难以尽数,真可谓百花齐放,反映了武术的兴盛,有利于群众体育的开展,同时。

也使得武术走出国门的时候,弊端尽显。

国外称武术为功夫,如果我们向他们讲少林拳、八卦掌、太极拳、南拳、咏春拳……都是武术,他们准会一头雾水。

此外,武坛尚有“新秀”们在开立门户,这些看似武术市场繁荣的景象,实则是武坛的悲哀。

武术广告满天飞,几十天甚至几十小时就能造就武林高手等足以说明武术市场混乱不堪,假武术泛滥,必然淹没真功夫,因此,武术要发展,必须对拳种进行筛选,对市场进行整顿,去伪存真,树立良好的形象。

3.4世人对武术的理解的误区
受武术影视和武侠小说的影响,人们提出真功夫真如影响中的那么神奇,真能格栅打人的问题也见怪不怪了,实际上,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如果能像影片中那样飞檐走壁的话,那世界跳高记录每天不知道要被刷新多少次。

我们承认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对武功境界的宣传带有夸张性。

民间也有许多门派在谈到自己的功夫时,带有神秘色彩。

但绝不是认为,中国功夫无所不能。

实际上,武术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是一种身体艺术,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刻苦的训练。

4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建议
4.1正确处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
传统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融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哲学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文化形态,同时又集技击、健身、养生、娱乐、观赏、趣味于一体[6]。

传统武术要想在西方生根发芽,人
们必须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传统武术无论思维方式、认知方式还是价值观念都与西方体育有着质的差异,所以,其他国家的人们认识、理解和接受传统武术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而竞技体育是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相融合的产物,具有简单化、易接受、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竞技武术的发展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衔接存在许多令人遗憾之处,但是竞技武术毕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选择。

竞技武术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逐步探视中国武术更深的民族内涵——传统武术。

4.2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一是建立国际性文化教育交流组织。

借鉴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思路,甚至可以在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中增设以身体语言为特征的武术内容。

联合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文化力量,融入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武术,丰富国外学生对武术的感性认识。

满足国外学生学习并传播武术文化的需求,为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武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招收学习武术的国际学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增加对中国的认识,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7],开展国际武术教育,加强对合作办学的管理、知道和评估,保证武术教育的声誉和进一步地拓展,使其有利于中国的国际
交往,有利于中国软实力的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