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在哪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遇在哪里?
作者:赵威闳
机遇是个神奇的东西,许多渴望成功的人都在等待机遇的降临。
可因此许多人等白了头发也没能等来机遇,于是就叹了口气:“命由天定!”
其实,机遇不是等来的,机遇是创造出来的。
你每天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各种活动都和机遇息息相关。
你可能因为一句话带来柳暗花明的境界,也可能因为一次拜访造就了你的升迁,还可能因为读了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而改变了你的人生。
机遇对主动者就是成功的火种,对被动者可能就是灾难。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可能砸昏碌碌无为的路人。
丹麦有个了不起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他发现的碎花瓶理论能够用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方便。
可这个伟大理论的发现并不是在什么上天赐予的机遇中找到的,也不是在什么特殊的实验室里发现的。
一天中午,雅各布·博尔正在书房找书,不小心打碎了书架上一个花瓶,他扭回头凝视着地下的碎片,心想这些碎片之间说不定会有什么规律。
于是便小心翼翼地拣起满地的碎片,然后把它们放到桌子上,按大小分成三类,分别称出重量。
雅各布·博尔立刻激动了,因为他发现:这些碎片中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于是他将这个发现进行了理论研究,命名为“碎花瓶理论”。
后来他将他的这个理论应用于实践,取得了神奇的效果,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率。
机遇多数情况下向幽灵一样游历于人间,只有火眼金睛的人才能发现它。
而大部分人在埋怨没有机遇的时候,机遇有可能就在身边着急地瞧着他们,最后只好悻悻地回到独具慧眼的人的怀抱。
我们抱怨机遇的时候,机遇却在蔑视着我们。
因为机遇就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生活的世界,既不是钱的世界,也不是权的世界,它是思维的世界!我们的思维创造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命运不是由上帝主宰的,而是由我们的思维主宰的。
赵威闳/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欢迎光临“威闳文集”,指点长篇小说:“魂游天堂”——思维创造命运!
粗说用人
作者:赵威闳
一说起用人,就很快会联想到党政机关的用人,企业老板的用人,所有的用人好象是有权、有钱人的事。
实际上是这么回事吗?
不是的。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
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生活,就要用人;要是有点事业心,想干点事情,就要有人帮助。
一个好汉三个帮,没人帮助就不是好汉。
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是善于用人的。
要用人,自己先要学会做人。
一个成功人士,一定是先会做人,然后善于用人,,最后才获得成功。
如果你经营一个企业,首先面临的是做人和用人的问题,其次,才是其他问题。
从长远来说,一个企业的成长,首先是人的成长。
经营者面临的事务中,绝大部分是里里外外的人际交往。
所有的抉择,几乎都要考虑到人际关系。
老板做人和用人的技巧和艺术,基本上可以决定企业的兴衰荣辱。
要用人,还要公私分明,公平公正。
有的人,用人的时候,首先私心太重,想假公济
私,就要用自己的人。
总以为自己的人就能干,更要紧的是自己的人更可靠。
其实,自己的人不一定可靠,更不一定能干。
可偏偏要把他们当能干、可靠的人来用,自然就自己坑了自己。
外戚专权、宦官执政,这不都是历史的教训吗?这是历史上的笨人,要是聪明的,就成了枭雄。
历史上的枭雄也为私,不过枭雄的用人的确高明。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鼎立实际是人才的鼎立。
人,总有私心杂念,但用人的时候,首先要为公。
为公的人,一心要报效事业、报效人民,就要使用人才,使用德才兼备的人才。
结果,人民就都成了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当然,也有原本是亲人,却成了不亲的人。
这样的人,你无法不让他伟大,他的事业是兴旺的,他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他的事业富有人才,他的身后就是人民,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用人,有个前提,就是要善于识人、笼人,然后才可用人。
善于用人的领袖人物,都是把握全局,谋划未来的指挥者和策划者,而不是事必亲躬的具体实施者。
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一个楷模。
作为一个领导,第一是要懂得如何识人,识人才会有人。
第二要会团结部下、笼络人才。
第三是要会用人,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这三条,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可称得上是智慧方面的一绝,他还有误识马谡的时候。
这一点就远不如刘备了。
刘备能打下三分之一天下,决不是偶然的。
他具备了一个领导的一切关键素质:即识人、笼人、用人的才能。
什么是自己的人?什么是能干的人?如何识人、笼人、用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能划分出形形色色的人群。
或成功,或失败;或平庸,或伟大,原理就在识人、笼人和用人上面。
其实表面上的外人也有可靠的人,只是你要笼住人家。
刘备不象曹操,有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兄弟,但刘备有刘关张的结义兄弟,还有孔明、赵云等知己,都是十分的可靠和能干。
用人是为了办事,所用的人就一定要会办事的人。
别怕没有能人,别怕没有可靠的人。
有,什么时候都有。
但是,你要花点功夫去找。
最好向刘备三顾茅庐那样。
这个,不能指望别人,也不能怕麻烦。
物色人才就是为了帮你解决麻烦。
人才找到了,人家未必跟你干。
但你只要对他好,并让他感到你是他值得跟随的人,他就会跟你的。
这就是笼人。
笼不住人,就谈不上用人。
人首先是讲感情的,笼人的艺术,也就是以诚感人、以情动人的艺术。
193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员工们只好无望地等待着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
可董事长决定给员工们继续支薪一个月。
深感意外和惊喜的员工们,纷纷向董事长亚伦·博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员工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的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员工薪酬一个月。
员工们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
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联络被中断的货源。
员工们昼夜不懈地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个小时。
当初劝亚伦·博斯领取保险公司的赔偿金一走了之的人,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都开始服输。
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
现在,它的分公司已经遍布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
笼住了人,便好用人。
用些什么人?有人总结说:领导身边一定要有出谋划策的、抬轿子的、吹喇叭的、下苦实干的,却少说了一种关键的人。
人毕竟不是神,难免会犯点错误。
要干点大事,身边就一定要用魏征一般的敢于犯上直谏的人。
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了,同时亲疏远近的圈圈也就有了。
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是用人的
难关。
不管怎样,随时都不要忘记目标。
那就是团结所有的人,朝一个方向努力。
善于用人的人,总是会处理好亲疏远近的圈圈关系,从而凝聚起大家的力量朝目标奋进。
圈圈有圈内和圈外的关系。
能否处理好圈内和圈外的关系,往往标志着用人的成败。
圈内的不可娇宠,要保存距离效应;圈外的不可排挤,要保持核心凝聚。
圈内和圈外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转化。
圈内和圈外没有区别,那是胡扯!关键看是什么区别。
有的区别,可以激发内外的热情,有的区别,则可以导致对立,产生矛盾。
最好是圈内带动圈外、从而凝聚起圈外,这才是最理想的结局。
圈内的,自然同气相和,圈外的却要大度能容。
人人都有性格,人人都有弱点。
某人有点本事,却挺神气,你就讨厌。
其实这些都没有关系,他本事再大也得听你的。
可不要犯孙权看庞统的错误。
人都有致命的弱点,所以致命,是因为它恰恰是本人所中意的,而且带有很大的潜意识和本能。
连刘备都是成在兄弟义气上,却也伤在兄弟义气上。
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一切,结果在同江东的战争中失败,大大伤了国家的元气。
谁能没有弱点,你又何必计较!
不管是圈内和圈外,都要保护人家的自尊。
这是用人的基础。
因为唯有自尊的人,才有自觉和热情。
人们总是为了自尊而尽力的工作,以争取表彰和肯定。
倘若你剥夺了他的自尊,便丧失了他的热情。
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一个什么也不在乎的人,也是最难使用的人。
遇到错误和过失,对有自尊的人,一句轻微的批评甚至一个眼神,也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和激励;而对一个丧失自尊的人,你的咆哮和愤怒,他感到的只是恐惧而决不是激励。
用人的艺术,是人学的艺术。
人学的艺术,当然是以人为本的艺术。
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
善于在各种场合培养和加强下属的自尊,不管是圈内圈外都是必要而且有效的用人的艺术。
我们常常感叹:同样是用人,水平却高低悬殊!古往今来,千秋万载,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也就是用人的故事。
大到朝代兴衰,小到个人荣辱;从纣王的烽火,到诸葛的茅屋;从走马换将,到农耕水利;无限的时间,无边的空间,始终在演变着一场用人的历史剧,人间一场活生生的悲喜剧。
但愿我们的时代,多一些用人的能人,造就多一些英才,我们的未来才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才更加富强,我们的民族才更加自豪。
赵威闳/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穿越心灵的红海
作者:赵威闳
《圣经》里说:摩西率领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逃离埃及,来到红海的时候,后有追兵掩杀,前有海水挡道,好象真的是无路可走了。
但是,摩西却勇敢地走进海水。
啊,海水竟然哗啦啦分开了,露出一条路来,让他们安全过去了。
当然,这是神迹,现实中如果你要学着穿越一条小河,也是挺危险的。
可是在我们穿越自己心理上的红海时,只要富有勇气和信心,就决不会有危险存在。
我们时常面对外界的压力、外界的苦难,我们都没有低头,可是面对来自自己内心的痛苦、烦闷、不安等心理障碍的时候,我们却常常感到茫然。
所以,有人这么说: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不能战胜自己的人,永远不能成功。
许多哲人、名人都谈到战胜自己的重要性。
说明人生中维护和保养自己健康向上的心态,的确很重要。
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一颗成功的心态。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名字叫做《虚掩的门》。
说是有个年轻人,初到一家公司上班。
总经理在会上老是强调:大家不要去三楼的一个房间。
于是,大家也就从没去过那里。
可这个年轻人偏偏不信这个邪,就闯进三楼那个房间。
这是一个平常的房间。
一张平常的办公桌,桌上放着一张尘封了的聘书。
上边还没有填写什么。
这个年轻人真是胆大,他竟然
拿着那个聘书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
总经理好好地打量了这个年轻人,然后,提起笔来,刷刷几下,在聘书上写了几个大字,交给年轻人。
总经理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销售部的经理了!”年轻人感到茫然,总经理就说:“我等你这么个人,已经好长时间了!”
这个年轻人,获得这个职位,多么的容易!可对公司里那些人,确实又是那么的难。
为什么?其实,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都面对着这样或那样“虚掩的门”,就看我们心理的反映如何了。
我们常常站在这个门前,期盼着机遇的降临,却不去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而这个“虚掩的门”就是我们心中的红海。
能不能穿越这个红海就取决于您的心态了。
记不清是谁讲过这么一件事:一个瓢泼大雨的夜晚,一个过路人终于来到野外的一间茅屋前。
又冷又饿,可他总害怕推门进去会受到冷遇,他也不愿意打搅人家。
于是就在屋檐下躲雨,心想总比刚才在路上舒服。
后来,他昏了过去,让人抱进茅屋。
等他醒来之后,茅屋的人问他:“你为啥不进来呢?”他说:“深更半夜的,敲门进来,害怕影响您,惹您讨厌。
”“哈,其实门就一直是虚掩着的。
我也不是这儿的主人,我也是过路的,我咋会嫌弃你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对心理的红海。
比如,你是否时常感到心里特烦、特有压力;觉得活在这个世上没有意义,甚至想到自杀;自己毫不起眼,没人关心自己;自己人缘很差,真的很寂寞;很希望有人关心自己、重视自己,却总得不到;自己很害怕,没有安全感;自己很想改掉胆小、怯弱等性格,可总是改不了等等。
每当这个时候,你能想起那个摩西穿越红海的故事吗?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你必须踏出改变现状的第一步。
你会在事后发现,其实您有很大的潜能!多向别人微笑吧!微笑会让你摆脱寂寞和孤独,赢来友情和欢乐!你要别人重视你、关心你,就先让别人知道你重视他、关心他!对他微笑,和他多拉呱拉呱,谈谈他喜欢谈的话题,你就能和他成为朋友或知己。
友情是双行道,当对方知道你是一位如此难得的朋友时,自然会珍惜你这个朋友,也自然会关心你了!
每个人都是珍贵的,都是可以幸福的。
生命极其美好,请用善良和快乐的心态面对!不要埋怨“命是这样的”,你还未越过红海呢!要爱自己、看得起自己!幸福就在你的面前,只要肯踏出一步就可以了!祝愿所有的人,都能够越过自己心理上的“红海”,创造幸福的人生!
赵威闳/二○○一年十二月二日
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事,总是关联着友情和爱情的。
尤其是青少年时代,这样的
问题和困惑总是不时的出现。
上学时就听人说过:女人有了爱情,便没了友情。
后来从学校出来,女同学都圈在家庭的圈子里去了。
工作中,女同事也是交不着的。
所以,就坚定了这样
一个信念:还是患难好兄弟的多,哪听说过患难好姊妹的。
友情和爱情是相对的,并且应该是并存的。
说友情是相互吸引,爱情也是;
说友情铁胆忠心,爱情何尝不再需要;说友情地久天长,还不如说爱情才应该地
久天长;说友情是分分合合的,难道爱情不是这样,但愿如此!
对我们来说,友情和爱情一定要兼顾,不能荒废任意一个。
选择了友情,抛却了爱情,拥有的,是共患难的朋友,和碎裂心肠的情人及自己;选择了爱情,抛却了友情,拥有的,是相惜相爱的情人,和难过悲伤的朋
友及自己。
还是慎作決定吧!相信我们都能够打理好这一切。
过了这一关,我们就成熟了许多,我们将踏出更加美好的一步。
赵威闳/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尊敬值几个钱
作者:赵威闳
话说有位“公仆”,对一位在派系斗争中保持中立的下属颇有意见,于是就把这位下属招到办公室,拍着桌子问:“你都给我办过什么事?”
言外之意是说:我用你,你就得在派系斗争中冲在最前头。
可这位不开化的下属却瞧着“公仆”先生的脸说:“我每个月的工作任务都完成的很好!不是吗?其他的你又没有安排我去做,我能乱来吗?”
没过几天,这位下属就以“无须有”的罪名免了职。
他去找“公仆”先生,“公仆”
先生依然是那句话:“你想一想,你都干了些什么?”
这位仁兄总算聪明了一点:“我没犯什么错误,最起码对您尊敬吧!”
“尊敬值几个钱!?”“公仆”先生实在控制不住愤怒,大声吼道。
这位仁兄竟被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一时语塞,只好灰溜溜的出了“公仆”先生的办公室。
…………
微笑
微微一笑,恰似一缕春风,又似荒漠甘泉。
给人间送福,让风光添彩。
富翁不会瞧不起,贫汉不会拿不出。
得到者,春风送暖,自觉珍贵;赐予者,丝毫未损,感觉欣慰。
微笑能缔造奇迹:让爱情的火花闪现、让友谊的彩带交连、让仇恨的怒火黯淡……
微笑能编织运气:让工作顺心如意,让家庭美满幸福,让旅途风光妩媚……
微笑就是良药:疲劳时解乏,失意时鼓励,伤心时安慰……
微笑就是金钱:能化解牢狱之灾,能缔结美好姻缘,能带来身心安康……
微笑就是资源:人人都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完。
微笑就象美女:带来美丽和风采,送去甜蜜和娇艳。
微笑不同于良药、金钱、资源和美女:她买不来,借不走,偷还偷不去。
开发容易,增值无限。
赵威闳/二○○一年九月一日
演义痛苦
作者:赵威闳
人生中许多问题,其实是理念的问题。
就拿对待痛苦来说,印度人认为痛苦是轮回中生命的一部分,要想远离痛苦是不可能的,但在痛苦面前可以做到随遇而安。
要想彻底解脱痛苦,就要超越人世轮回。
西方人觉得人类的生命是神所赋予的,现实的一切活动是为了报答神,也是为了获得神的拯救。
中国人感觉不到印度人的痛苦和西方人的空虚,他们不在生命之外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本身就让他们乐此不疲。
一天,智者、愚者、强者、弱者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徘徊。
摸索中来到一个窗口,有个驼背的老头,堵在哪儿,他得意地说他是痛苦。
旁边有个魔鬼一般的幽灵,便是灾祸,他正在哪里怪怪的笑。
强者对痛苦说:“外边有我的希望,请让我过去!”
旁边的灾祸急着说:“你不用求他,我可以满足你的需要,而且不会让你感到痛苦。
”
强者正在考虑,弱者忙问:“我想消失身上的病痛,你行吗?”
灾祸说:“行,我可以麻痹你的知觉。
”
弱者又问:“我想驱散心中的忧愁,你行吗?”
灾祸说:“行!我可以麻醉你的意志,让你堕落到没有忧愁!”
眼看弱者就要被灾祸迷惑,智者急忙拉住弱者:“对付身心痛苦,上帝为我们预备了两个疗法,一个是麻痹自己,一个是超越痛苦。
身上的痛苦是疾病的窗口,可以用麻醉的方法闭上这个窗口,身体就暗哑了它拉响的警报,让疾病肆无忌惮地蚕食着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
心灵遭受痛苦的时候,酒精和鸦片可以暂时麻痹和消融痛苦,但无法消除痛苦的根源。
这是灾祸的奸计,我们不可上当!”
听了智者的话,灾祸终于低下了头。
大家便都看着痛苦,瞅着这个丑陋的固执的老头,猫着腰,横挡在窗口上,实在不好过去。
于是,大家都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痛苦。
强者说:“痛苦是团雾,害怕心灵里坚强的阳光。
”
弱者说:“痛苦是迷惑汤,我看着他就感到丧失了力量和勇气。
”
智者说:“我们若不去控制痛苦,痛苦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
”
强者二话没说,用力拍打了痛苦的驼背,然后一跃,就从痛苦的身上跃了过去。
强者在外边喊:“你们快过来吧,没什么可怕的!战胜痛苦的滋味的确很美!”
弱者在屋子里着急地喊:“我飞不到你那么高!”
强者说:“痛苦不是躲开了吗?”
弱者却明明看着痛苦依然在哪里横着!
智者悄悄地说:“原来一切痛苦源于外界的起因,却在我们的心中发霉。
”
这时,愚者实在忍不住了,便对痛苦破口大骂:“你是个什么东西!……简直就是灾祸!”
旁边的灾祸奸笑了两声。
痛苦却不依不饶:“我怎么就成了灾祸!我这里交织着希望和幸福,灾祸那里有希望和幸福吗?!离开我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无聊。
可是,离开灾祸差不多就是幸福。
我和欢乐一样,都是生命的自我享受。
离开我那才是生命最可悲的乏弱。
你简直是黑白颠倒,胡说八道!”
愚者仍然在愤愤不平,突然瞧见智者在旁边不吭气,便嘲笑智者:“好啊!痛苦终于将你变的深刻了。
”
智者微然一笑:“俗人有卑微的幸福,天才有高贵的痛苦,上帝的分配很公平。
痛苦能让人变得深刻,但没有乐观的心灵装载,这种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
”说完,智者就坦然的跃过痛苦走了。
没见痛苦怎么刁难智者。
愚者和弱者也想过去,可痛苦却丝毫也不让步,最后,他们终究还是留在黑暗的屋子里了。
赵威闳/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威闳理念经营篇
作者:赵威闳
四、创新的简单方法
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创新看得那么神秘。
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从换个方式”做起。
对待熟悉的问题,多动动脑筋,尝试着看能不能有超越常理的点子。
长期下去,就会有出奇制胜的点子在脑海中闪现。
可不要轻易放弃尝试的机会,说不定您的成功就在此举。
为了您的方案更加成熟,您尽可以广泛征求意见,深思熟虑,然后再去尝试着做。
企业家最可贵的就是赚钱的创意。
现代的市场,是最需要创意的市场。
这种创意往往来自于“换个方式”思考问题的结果。
响当当的企业家都是创意的天才。
有个外国的老板,对千篇一律的讨债单加入了创意,一下子就追回了急需的债务。
请看对方接到这个讨债单的员工是怎样描述的:
因为讨债单太多,更因为都是千篇一律地叫付钱,我常常不知道该先付谁的钱好。
经理也是一样,他总是大概看一眼便扔给我:“看着办吧。
”
能马上说“付给他”的只有一次,而且仅有一次。
一天中午,我收到一张传真来的账单,除了列明货物及价格、金额外,大面积的空白处写着一个大大的“ SOS”(救救我)!旁边还画了一个大头像,头像正在滴泪。
这张不同寻常的账单一下子引起我的注意,也引起经理的重视,他看了便说:“人家都流泪了,以最快方式付给他吧!”
于是,这个外国老板成功了,一下子就讨回120万美元。
只因为他换了种方式,把“还我钱”换成了一个小幽默,仅仅一个小幽默而已,就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
企业家“换个方式”的创意就是金钱。
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香港一家经营强力胶水的商店,坐落在一条鲜为人知的街道上,生意很不景气。
一天,这家店主在门上贴了一张布告:“明天上午9点。
在此将用本店出售的强力胶水把一枚价值4500美元的金币粘在墙上,若有哪位先生、小姐用手把它揭下来,这金币就奉送给他(她),本店绝不食言!”这个消息不胫而走。
次日,人们将这家店铺围得水泄不通,电视台的录像车也开来了。
店主拿出一瓶强力胶水,高声重复布告中的承诺,接着便在那块从金饰店定做的金币背面薄薄涂上一层胶水,将它贴在墙上。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上来试运气,结果金币纹丝不动。
从此,这家商店的强力胶水销量大增。
想想看:如果这家商店不去换个方式,而是在电视、报纸上说自己的强力胶水如何如何的好,就象通常的广告那样,会是怎样的结局。
在美国某城30公里之外的山坡上,有块不毛之地。
这块地皮的所有者,一直感叹偌大的地盘却卖不出好价钱。
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跑到当地政府部门说:“这块地我无偿捐献给政府盖所大学如何?”当地政府如获珍宝。
不久,一所颇具规格的高等学府就矗立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
老板轻易地取得了政府的支持,在校门外修建了公寓、饭店、商场、影剧院……形成了大学门前商业一条街,这街上的生意自然归这位老板经营。
没用多久,地皮的损失就从商业街的营业收入中赚了回来,更重要的是,他还获得了一个长期获利的大市场。
想想看:如果这位地皮所有者不去“换个方式”,而是采用通常的方法寻求投资的回报,或等待高价出售,或自己开发经营,会是怎样的结局。
英国人拉特纳8年前接管他父亲留下的珠宝店。
那时的珠宝店像华丽肃穆的殿堂,令一般顾客望而却步,生意清淡。
拉特纳一改“只要西瓜不拣芝麻”的传统经营思想,把珠宝店办成普通顾客也能接受的廉价商店。
在他的店里甚至有便宜到99便士的饰品,这在英国的珠宝店实属罕见,当时他的做法很让同行们不解,他们嘲笑拉特纳把珠宝店降到了杂货铺的水平。
然而这一“换个方式”的经营思想却受到顾客的欢迎,也给拉特纳带来了滚滚财运。
现在,他已拥有600家珠宝店,他的公司不仅独霸英国,而且打入了美国市场,资产总值达到5亿英镑。
想想看:如果拉特纳没有适应市场的“换个方式”的经营思想,他能那么快就在竞争激烈的珠宝行业显露头角吗?
现在我们可以断言:即使是“换个方式”这么简单的创新,也可以将我们的经营引上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既然创新这么简单,那我们还等待什么,赶紧“换个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