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图形的变化
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第4版教科书的新增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图形方面的经验。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定位在“积累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是图形变换的基本形式,对学生认识丰
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图形美的感受与欣赏都是十分重要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四基”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数学活动经验属于学生的主观性数学知识的范畴,它形成于学生的自我数学活动过程之中,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
本单元就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为三年级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是组织学生活动,定位在“初步感知”“积累经验”,“平移”“旋转”“对称”等概念不必告诉学生。
2.通过组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科书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操作活动。
从所选的素材来看,剪纸、画画、做风车、玩华容道游戏、做竹蜻蜓、做陀螺、移动小汽车等,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
通过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2课时。
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本单元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主要目的是积累活动经验,可以通过课上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要求进行纸笔测验。
只要学生课上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