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_陶家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吸纳整合了它 们的理论 成果, 创 伤文化 理论高举民 主、 正义、 公正和人 道的旗帜, 紧贴当代社会文 化生活现 实, 正视 人类现 代历史苦难 , 与种族、 民族、 性别、 社会边缘 ( 如同性恋、 艾滋病、 儿童等 ) 等身份认同紧 密结合。其学科 覆盖宽泛 , 理论整 合与创 新意识显著 , 现代性暴力批判诉求强烈。
创伤源于 现代性暴 力, 渗 透了 资产阶 级家庭、 工厂、 战场、 性/ 性别、 种族/ 民族等 个体和集体生活 的多层面 , 是现代 文明暴 力本质 的征分为以下类别 : 心 理创伤与文化创伤; 个体创伤与集体创伤; 家庭创伤与政治 恐怖创伤 ; 工业事 故创伤 与战争创伤 ; 儿童创伤与成人创伤 ; 性暴力 创伤、 民族/ 种族创伤 与代际 间历史 创伤; 施暴者创伤与受 害者创伤 ; 直接创 伤与间 接创伤。 作为当 代流 行 的知 识 话语 和 研 究范 式 , 它起源于 19 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与 工业事故创伤相关的临床医学和 19 世纪末 的现代心理学、 尤其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后渗透到文学、 哲学、 历史学、 文化研究、 人
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
弗洛伊德思想是创伤理论的原创点和 源头活水。 20 世纪的创伤理论 , 基本上与 向弗洛伊德思想的回归和新阐释保持同步 发生的 态势。当 代创伤研 究中, 弗 洛伊德 思想仍然是方法论基础和批判精神的原动 力。无论是对创 伤类型的 关注、 对 创伤知 识话语的建构、 对创伤政 治多重转 向的批 判 , 还是对创伤征兆的现代性暴力批判 , 弗 洛伊德思想是我 们完整理 解、 阐释 并运用 创伤理 论的前 提和基础。毫不夸张 地讲, 创伤不仅是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 热门话题和时髦 方法, 而 且是重构 弗洛伊 德心理分析话语的关键词。 1885 年左右 , 弗洛伊德前往法国巴黎 的萨彼里 埃医 院向 神经 病 学大 师夏 科求 教。此后的十多 年间他不 懈探索和 实践, 将夏科有 关歇 斯底 里创 伤 的研 究向 前推 进。夏科主要运用分类学方法和催眠术来 观察并记录歇斯底里创伤的心理症候。弗 洛伊德在 论歇 斯底 里现 象的 心理 机制 ( 1895) 中进一步 指出, 创 伤事件导 致双重 意识, 即意识的扭曲变态。在 1896 年的病 例研究报告 歇斯 底里的病因 中 , 他明确 提出以下论点 : 在所有歇斯底里病症背后 都有一次或多 次非成熟期 的性经历 事件, 在儿童 最 早期 发 生的 事 件 ( F reud, 1962: 203) 弗洛 伊德对儿童和 妇女心理创 伤的家庭 性暴 力根 源的 探 究诚 为无 畏之 举 , 却有冒犯 体面的中产 阶级社会 道德秩 序之嫌。因此他很快就放弃了在这条道路 118
119陶家俊创伤后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立足心理创伤理论向文化创伤理论的转向这一视角并结合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历史暴力的讨伐对文化创新力的重铸以及对不同文化间对话交流的重视有必要侧重关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文化思想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两派后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即匈牙利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家亚伯拉罕nicolasabraham与托罗克mariatorok的秘穴与代际间幽灵理论英国心理学家维尼柯特d
2011 年
外国文学
第 4期
类学、 社会 学等领域。在方法 论上受弗 洛 伊德及后弗 洛伊德心理 分析深刻 影响, 逐 步参杂女权、 后结构、 后殖民、 人类学、 社会 学研 究方 法。文 化 创伤 研究 涉 及创 伤 情 感、 创伤心理、 文化想象、 文化认同、 文化生 存、 社会 死亡、 文化 形式、 再现、 媒 介、 意识 形态、 美学、 公共空间政治等理论命题。 作为公共政治话语 , 它历经六次转变 : 一、 19 世纪末的二十多年内, 伴随着欧洲资 产阶级反宗 教的世俗民 主共和浪 潮, 法 国 神经病学家夏科 ( Jean M ar tin Charcot ) 、 简 尼特 ( Pierre Janet) 和弗洛伊德等首次对女 性歇斯底里病症进行观察、 分类、 分析和治 疗; 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 后, 精神病学界在临 床实践中 开始集中 关 注参战士兵 和退伍老兵 的战争创 伤, 探 索 用科学治疗代替道德训诫和法律惩罚 ; 三、 20 世纪 70 年代, 伴随着反越战浪潮 , 越战 退伍老兵结 成团体, 促使美国 政府和公 众 直面越战带 来的道德崩 溃、 民 族失败和 战 争创伤; 四、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 动中分离出 蓬勃发展的 女权运动 , 妇女 和 儿童遭受 的家 庭暴 力、 性 虐 待、 强奸 等 创 伤, 以及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 成为女权 政治主旋律; 五、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二战期 间纳粹大屠杀对犹太人造成的创伤成为社 会公共话语 和大学人文 研究的焦 点, 并 扩 展到对南非 种族隔离、 白人对 美洲本土 印 第安人的殖民主义暴力之申讨; 六、 2001 年 9. 11 事件使恐怖主义暴力和创伤成为 21 世纪初创伤政治话语的新热点和新转折点。
文明及其不满 见证了弗洛伊德创伤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从个体心理创伤转 向文化创伤 ( 或对 文化创伤的心理 分析式 诊断) 。他提出的核心论点是 : 现代文明进 程中充满了爱 欲与死亡本 能的对立 冲突。 现代人自诩有能 力驾驭自 然, 也掌 握了毁 灭部分乃至整个 人类的技 术, 这恰 恰是我 们倍感焦虑、 不快乐的根源, 也充分证明了 文明固有的 死亡本能 和深度创 伤。 进攻倾向是人与 生俱来、 滋长泛滥 的本能 脾性 它对文明构成最大的障碍。 这种进攻本能是我们发现与爱欲共存并与 之共同主宰世界的死亡本能的产物和主要 代表。 ( Fr eud, 1961: 69) 他在 摩西与唯一 神教 中从现代文明转向古代文明, 转向古 代文明土壤中孕育的犹太教历史。犹太教 的孕育和诞生见证了古埃及宗教政治及其 与犹太教的衔接 和过渡, 这种衔接 和过渡 却被犹太教历史否认掩盖。犹太教历史实 为一部创伤史。一方面, 犹太教否认、 掩盖 摩西的埃及人身 份, 将实 为埃及人 的犹太 教创始人摩西 之身份改换 成犹太人 摩西。 另一方面, 犹 太教又沿袭 遵守源于 古埃及 宗教的 割礼、 一 神信仰 和摩西戒 律。这种 肯定与否定矛盾 并存的现 象, 印证 了犹太 教兴起过程中对宗教领袖埃及人摩西的暴 力杀戮造成的历史创伤效果 遗忘与记 忆、 强制性重复与抑制和恐惧并存的效果。 ( F reud, 1939: 80 101) 弗洛伊德创伤理论集中在个体心理创 伤、 客体 关系 心理 和文 化 创伤 三 个方 面。 其研究重心经历 了三次位 移: 从受 压制的 个体无意识转到 自我心理 空间; 转 到创伤 自我与认同客体的扭曲关系 ; 转到文明、 宗 教、 历史中隐匿 的暴力 和创伤。他 对创伤 的类型、 社会根源、 心理症候和心理机制的 研究分析, 为 此后的创伤 研究奠定 了坚实 的理论基础。
2011 年
外国文学
第 4期
后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
立足心理创伤理论向文化创伤理论的 转向这一视 角, 并结 合当代世 界范围内 对 历史暴力的讨伐、 对文化创新力的重铸 , 以 及对不同文 化间对话交 流的重视 , 有必 要 侧重关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文化思想 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两派后弗洛伊德心理创 伤理论, 即匈牙利哲 学家和心 理分析家 亚 伯拉罕( Nicolas Abr aham) 与托罗克 ( M aria T or ok) 的秘 穴与代际间幽灵 理论、 英 国心 理学家维尼柯特 ( D. W. Winnicot t) 的过渡 客体理论。前者从弗洛伊德的挚友兼学生 费伦齐 ( Sandor Ferenczi) 那里汲取了 理论 精粹 , 用之比较鉴别弗氏思想; 后者从弗洛 伊德传人、 英国精神 分析学派 奠基人克 莱 恩( M elanie Klein) 开创的儿童心理学和客 体关系心理学出发 , 超越了病理学探究 , 提 出了以创伤愈合和文化创新为目的的一派 新论。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期 , 亚伯 拉罕与托罗克挪用改造 费伦齐的 心力 投 入 ( int ro jection) 概念 , 他们对 心力投入 的新定义 是: 通过与客 体接触 , 将无意 识 包含在自我中的过程。心力投入扩展并丰 富自我, 竭力将无意识、 无名的或被压抑的 力比多导入自我的领地。 心力投入赋 予客体在自我与无意识之间进行调停的作 用。 ( 113) 心力投入 是理想的 主体塑造 过 程, 它横跨自我与无意识、 自我和无意识建 构的内在心理空间与爱的客体栖居的外界 之间的边界, 在自我、 爱的客体与本能之间 形成动态的心理体验空间。作为心理想象 客体 , 爱的客体既承受自我的心理焦注 , 又 承受本能的 欲望之流 , 推动无 意识能量 融 入自我的领 地, 实现 自我向完 整同一主 体 的转化。心力 投入过程 完成后 , 爱的客 体 从心理体验的想象圣台跌入纯客体化的世 界; 自我将爱欲投射到新的客体上, 踏上征 120
2011 年 7 月 2011 年 第 4 期
外国文学 Fo reig n Literature
Jul. 2011 N o. 4, 2011
西方文论关键词
创伤
陶家俊
内容提要 : 创伤源于现代性暴力 , 是现代文明暴力本质的征兆 , 具有 入侵、 后 延和强制 性重 复三 大本质特征。创伤研究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影响 , 横跨人 文社会 科学研 究各领 域 , 是 主 导当 代西方公共政治话语、 人文批判及历史文化认知的流 行范式。创伤理论发展经历了弗 洛伊 德心理创伤理论、 后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 种族 / 性别创 伤理论和创伤文化理论四个阶 段。当 代创 伤文化理论奉行民主、 正义、 公正和人道的理念 , 反 思创伤文 化的疑 难、 创伤的再 现以及 创 伤文学艺术这类文化形式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 : 创伤 中图分类号 : G0 弗洛伊德思想 再现 文章编号 : 1002 5529( 2011) 04 0117 09 文献标识码 : A
综述
19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的一百年间, 顺 应心理创伤理论向当代创伤文化理论的巨 幅转向, 创伤理论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 , 形 成四种思潮, 即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 后 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 种族 / 性别创伤理 论和创伤文 化理论。与前三个 阶段不同 ,
陶家俊
创伤
上的探索 , 转向对性和欲望的分析研究。 从 1915 年到 1939 年去世 , 弗洛伊德目 睹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 惨烈残酷 , 遭受 了 纳粹反犹主 义的迫害 , 震惊于 现代工业 技 术文 明 的 疯 狂。 在 悲 悼 与 抑 郁 症 ( 1917) 、 超越快感原 则 ( 1920) 、 文明 及 其不 满 ( 1930 ) 和 摩 西 与 唯 一 神 教 ( 1938) 等一 系列著述中 , 他超 越了此前 对 个体无意识、 性和欲望的分析研究, 转向关 注现代人和现代文明的创伤。 在 悲悼 与抑郁症 中 , 弗洛伊德 分别 探讨了两 种心理 创伤 悲悼与 抑郁症。 受创的悲悼 主体经过一 段时间的 悲伤, 将 爱从失去的 客体转移到 新的客体 , 顺利 实 现移情。受创的抑郁主体却拒绝承认爱的 客体之丧失 , 拒绝恢 复与外在 现实正常 的 认同关系 , 长时间 陷入自责、 沮丧、 冷 漠等 心理情感, 排斥甚至 拒绝心理 移情。因 此 在抑郁主体 分裂的心理 空间中 , 自我之 一 部分对 另一 部分 不断 进行 道 德审 判和 惩 罚, 将对外在爱的客 体的憎恨 和惩罚以 逆 转的方式发泄到自我心理空间中被对象化 的自我上。内 在自我心 理空间之 分裂、 对 自我持续的 心理惩罚 , 还有从 爱畸变成 的 憎恨 , 都是抑郁创伤的典型特征。 弗洛伊德在 超越快感原则 中进一步 追问现 代工 业和 战争 创伤 的 外在 现实 根 源。现代工业和战争创伤揭示了人超越快 乐原则、 与生命本能对立的死亡本能, 这实 际上是他在 质疑、 批 判自己前 期思想中 提 出的基于个体心理内在的性和生命本能的 快乐原则 , 将思考的 重心移向 现实原则 和 死亡本能左右的自我 与外在现 实的关系。 基于现实原则 , 通过心理移情, 失去外在认 同客体的自我将心理能量转移到替代物或 新客体上。基 于死亡本 能, 自 我与外在 客 体建 立 起进 攻 型 虐 待 关系 , 或 与 想 象 客 体 自我心 理 空间 中 被 客体 化 的 自 我 建立起自虐型毁灭关系。 119
略说
创伤 ( T rauma) 源自希腊语 , 本意是外力给人身体 造成的物 理性损伤。 1980 年美国精神病学协 会颁布的 精神障 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首次正式收入 创伤后 应激障碍 ( post t raum atic st ress disorder) 词条 , 此后对心理、 文化、 历史、 种族等创伤 的文化书写、 社会关 注和学术 研究蔚然 成 风, 创伤一跃成为左右西方公共政治话语、 人文批判关怀乃至历史文化认知的流行范 式。其当代核 心内涵是 : 它是 人对自然 灾 难和战争、 种族大屠杀、 性侵犯等暴行的心 理反应 , 影响受创 主体的幻觉、 梦境、 思想 和行为, 产生遗忘、 恐怖、 麻木、 抑 郁、 歇斯 底里等非常 态情感, 使受创主 体无力建 构 正常的个体和集体文化身份。 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