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雎鸠.(jiū) 俨.然(yǎn) 篆.章(zhuàn) 翕.忽(xī)
B.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
C.二黍.(shǔ) 俶.尔(shū) 蒹葭.(jiā) 邑.人(yì)
D.清冽.(liè) 罔.不(wǎng) 阡陌.(mò) 寂寥.(liáo)
【点拨】C项“俶”应读ch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2分)
A.诎右臂支船 B.便要还家
C.近岸,卷石底以出 D.左手倚一衡木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2分)
A.未果.,寻病终 B.其岸势犬牙
..差互
C.凄神寒.骨 D.东坡右手执.卷端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
..邑人此绝境
C.乃记之而去.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如鸣珮环,心乐.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不可久居.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尝贻余.核舟一
D.其中往.种作往.翕忽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其.上
C.忘路之.远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乃记之而.去
7.古诗文默写。

(8分)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
(3)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综合性学习。

(10分)
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①古稀②垂髫③不惑④花甲⑤弱冠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3分)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①→④→③→⑥→⑤→②
(2)【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

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2分) 已领金额:壹佰玖拾陆元。

(3)【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3分)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正确顺序:④①③②
(4)【开班会拟标语】八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2分)
示例: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人类美好未__②四书五经颂中华美,唐诗宋词扬民族情__③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分)
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意思对即可)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天津中考改编)(10分)
桃花记(节选)
林尽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屋舍俨然
..(交错相通)
..(整齐的样子) (2)阡陌交通
(3)咸.问讯(全,都) (4)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1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2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款待他。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打扰的心理。

D.“桃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三)(邵阳中考改编)(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初二,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心乐.之(以……为乐)
(2)佁然
..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3)益.信声无哀乐也(更加)
(4)恨.僧少可语耳(遗憾)
1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倦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以.残年余力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7.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19.【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寂悲凉的心情。

【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的情绪。

(2分)
(四)(重庆中考)(14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放到纸箱里,年春天,再搬出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

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
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
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

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
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
....,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20.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2分)
(1)“我”到老师家偶遇书架→“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2)爸爸为“我”制作书架→书架伴“我”成长
21.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2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笑意”表明妈妈对“我”如此爱书(书架)而高兴;对“我”以字典作“书架”表示赞赏,从“光泽”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将有了期盼。

2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

(4分)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
批注一: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心情迫切,也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喜悦心情。

批注二: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架的渴求。

23.在第⑯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⑱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分)
第⑯段写“我”看着书架上的书,内心无比的喜悦,那书架给“我”带快乐,犹如“我”亲密的好友,所以称其为“久违的老友”;第⑱段写现在再看书架,已经很苍老了,表明它时间的久远,书架长久陪伴“我”,所以看起像给“我”无穷知识的“长者”。

2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3分)
示例: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陪伴着我的是桌上的那盏小台灯,它是上小学时,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外婆说:“我不能天天陪着你,就让这台灯伴着你读书,就好像外婆看着你读书一样。

”以后上高中,我还要将这个小台灯带到学校,记住外婆的叮咛,好好学习。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

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