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研究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3-0964.2024.02.003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
闫超阳1,杨 洁2
(1.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2.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现代性肇始于资产阶级革命,奠基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人类社
会在建立现代工业的基础上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识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经历了一个从接受㊁信奉到批判再到超越的思想演进过程㊂资本主义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㊁精神生产和资本逻辑相辅相成㊁密不可分㊂深刻把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以 胸怀天下 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在 历史之变 中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科学扬弃和全面超越㊂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 O S I D :
中图分类号:A 811;B 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4)02-0014-06
作为现代化的观念表现和理性抽象,
现代性概念可以从社会意义上的现代性和精神㊁文化意义上的现代性两种不同的视角上理解㊂从社会意义上来说,现代性表示现代社会在合规律性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㊂现代性社会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判定㊂从精神㊁文化意义上来说,随着人类步入现代社会,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现代性就是人们对精神㊁理论和艺术等领域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在时间上的体会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成果丰硕㊂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提出 现代性 概念,但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间接体现在与恩格斯合著的经典著作中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性展开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性进行了初步探索㊂
一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逻辑演变
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内容丰富㊁博大精深㊂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形成,源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㊂从历史上看,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卢梭和黑格尔也认识到了现代性的两面性,但他们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仅仅囿于经验表述和思辨推证㊂尽管他们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 病症 ,但没有指出其 病根 ,更不可能对症下药开出 处方 ㊂马克思紧紧抓住资本这一关键要素,在批判继承卢梭和黑格尔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并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经历了从接受㊁信奉,到批判㊁超越的逻辑演进过程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做了详尽的描述和科学的预测㊂一方面,他在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指出资本主义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建立了崭新的社会秩序,在精神㊁文化意义上确立了 自由㊁平等㊁民主 等现代思想观念;另一方面,马克思也意识到资本主义现代性蕴含着根深蒂固且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指
收稿日期:2023-10-26;修回日期:2023-12-28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 H S K Y 2021D 165
)作者简介:闫超阳(1989 )
,男,河南登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杨 洁(1992 )
,女,河南周口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㊂引用格式:闫超阳,杨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
(2):14-19+76.
Y A N C h a o y a n g ,Y A N G J i e .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V a l u e o f M a r x 's C r i t i q u e o f C a p i t a l i s t M o d e r n i t y [
J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024,44(2):14-19+76.㊃
41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第44卷 第2期 2024年3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4N o .2M a r .2024
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加剧了劳动异化和贫富差距,资
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
关系,工业资本主义依据理性逻辑而引发的人的生
存危机成为必然㊂
(一)从接受到信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
现代性的感性认识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的建立,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 现代国家 ,通过资
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
些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超越
了政治分裂㊁经济落后且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滞后的
德国,正因如此,马克思开始接受并信奉资本主义现
代性㊂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
义及其生产方式的确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
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㊂工业革命的胜利推动人类
生产方式实现历史性变革㊁思维方式实现革命性重
塑㊁交往方式实现整体性重构,资本主义制度也被推
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㊂英国早在1640年就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30年代,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成为全世界工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号称 世界工厂 ㊂法国于19世纪初期开始了工业革命,从英国引进的蒸汽机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水平仅次于英国㊂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刺激和影响下,德国直到18世纪末㊁19世纪初才逐渐步入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但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㊂
英国和法国相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
主义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被马克思看作是现代社会的诞生地㊂马克思以
现代性的发展程度为标准,分别对以英㊁法和德㊁俄
为代表的欧洲主要国家做出中肯的评价㊂在马克思
看来,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决定
性胜利,而封建生产关系却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在法国和英国行将完结的事物,在德
国现在才刚刚开始 [1]6㊂而俄国对现代问题的参与程度和德国几乎处于同一个层次,马克思以在现代性方面先行一步的法国㊁英国为参照,深刻批判了德国暮气沉沉的法哲学和国家制度㊂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发出了一句宣言式的宣告, 德国的复活日就会由高卢雄鸡的高鸣来宣布 [1]16㊂在这里,马克思以 高卢雄鸡 的高鸣比喻法国在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的资产阶级现代性意识,它是对 时代错乱 的德国国家制度和法哲学的超越㊂
(二)从信奉到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理性认识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两部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态度开始出现从信奉到批判的重大转变㊂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研究为逻辑起点,通过探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财产产生的根源,分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揭示 人的异化 及其扬弃的现实路径,深刻论证了资本主义时代特有的矛盾和问题㊂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其现代性的弊端不断显现;另一方面,随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认识也有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 经济学-哲学 的研究,深入剖析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产生的根源,逐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固有的㊁根深蒂固且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在系统阐述资本主义异化及其扬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消除异化和异化劳动㊁获得人类解放的现实可能性㊂在‘神圣家族“中,他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在其内涵不断被充实和现实化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肯定和巩固,群众以实际行动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摆脱了 精神的敌人 非批判的 这一消极被动的 群氓 形象,进而取代 纯粹的思想 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㊂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是消灭 现代社会 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的主体阶级,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㊁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历史使命㊂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㊁恩格斯以科学的哲学实践观为基础,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二重性,为深入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新道路指明了方向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 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的 社会形态 ,是 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 [2]707,其兴起是 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 [1]775㊂资本主义现代性是从生产方式出发,在科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生成的,当时人们认为现代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 现代社会 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 [3]373㊂马克思也认为, 现代社会 就其阶级性质而言,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于资本主义的现代性,要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㊂一方面,资本主义现代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并引发了政治㊁
㊃51㊃
闫超阳,杨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
社会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显著进步,尤其在物
质生产方面,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
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
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405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坚持以辩证的㊁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的
当下与未来,认为 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
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
革的产物 [1]402㊂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现代性也有其历史局限㊂资本主义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把资本作为 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 [2]707㊂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 铁人反对有血有肉的人 [4]200和 劳动资料扼杀工人 [5]497的现象,正因如此,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处于分裂㊁动荡和危机之中㊂
(三)从批判到超越:马克思对社会主义
现代性的初步探索
在1844年巴黎时期,马克思经常参加一些社会主义者组织的活动,并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㊂他在剖析市民社会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现代性矛盾产生的根源;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现代性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实现路径㊂在马克思看来,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殖民和掠夺㊁血腥和暴力㊁剥削和压迫,社会主义现代性要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 使无产阶级团结㊁联合和组织起来 [6]131,用革命暴力的手段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㊂按照马克思的设想,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社会主义不通过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 [7]395,而社会主义革命要通过阶级斗争为其开辟现实道路,革命只有在欧洲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社会主义的现代性才能从理想走向现实㊂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爆发社会主义革命㊂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以严谨㊁科学的态度分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和策略,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性的目光投向了东方㊂随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登上历史舞台,探索人类更高文明的新道路就具备了现实可能性㊂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以人为本㊁开放包容㊁交流互鉴的东方文明承担着超越西方文明的历史使命㊂马克思认为,东方国家只有运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不断解放生产力㊁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
在超越㊂
在马克思看来,东方国家的历史文化㊁地理环
境㊁传统习俗和国情条件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有本质的区别,并非只有照抄照搬西欧式的资本主
义才能走上现代化道路㊂马克思认为中国㊁印度等
东方国家由于其自然经济的牢固性而未能走出前资
本主义时代㊂在中国和印度,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
和交往的有限性,封建思想观念和小农文化心态根
深蒂固, 小农业和家庭工业的统一形成了生产方式
的广阔基础 [8]372,同时,农业和手工业对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产品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㊂正因如此,东
方国家可以结合自身基本国情,在科学把握社会基
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超越西
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即落后国家和民
族结合自身实际独立探索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型
社会发展道路㊂例如, 俄国可以在发展它所特有的
历史条件的同时取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成果,而
又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 [3]728,并且 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 [3]828-829㊂在世界历史语境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 ,并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对资本主义扬弃和超越的科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性指明了方向㊂
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
内涵要义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研究范式,以政治经济学
为研究视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弊端㊂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从 资本 这一表征
资本主义 普照的光 出发,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现
代性的本质及其社会存在论基础,对资本主义现代
物质生产㊁现代精神生产及资本逻辑展开全面批判,
建构了科学系统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开辟
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 现实的历史叙事 ㊂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物质生产的批判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㊂
马克思从 粗糙的物质生产 出发理解现实的人,借
助物质生产本身的内在矛盾运动揭示历史发展之
谜,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使 资本积聚于少数人手
中 [3]527,同时也催生了现代无产阶级㊂因此,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剖析现代物质生产的动力㊁逻辑及
㊃61㊃
第44卷第2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
其矛盾是解密现代性根源的钥匙㊂一方面,现代物质生产 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871,是现代性的根本动力㊂现代物质生产以地理大发现和科技革命为契机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实际上 是建立在经营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这种关系上的 [2]53商品生产㊂它在颠覆传统生产方式的过程中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奠定了物质基础㊂另一方面,现代物质生产具有二重性,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作为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相分离,作为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相分离㊂由于现代物质生产过度追求剩余价值而忽略了生产的物质内容,以致 活劳动被对象化劳动所占有 创造价值的力量或活动被自为存在的价值所占有 [2]774,最终导致现代物质生产仅仅聚焦于非物质意义上的价值形式的生产㊂据此,马克思提出了 异化劳动 这一概念,并在批判社会异化的基础上对建构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未来社会做了进一步的探索㊂
马克思认为, 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 [2]164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现代物质生产的内在本质㊂现代物质生产忽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价值目标,由于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 [1]412,资本主义生产是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生产,因此,只要资本主义现代物质生产不能带来利润,生产便会停止,从而出现资本过剩和商品过剩,造成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㊂资本主义社会潜伏着现代社会一切冲突的萌芽㊂对于失业的劳动者来说,为了维持自身生存,生产资料生产得越多越好,但对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家来说,为了使剩余价值资本化的需要得到满足,就必须使劳动力转化为商品㊁货币转化为资本㊂因此,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2]205㊂这就说明,资本主义现代物质生产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生产方式, 而只是一种历史的㊁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2]512㊂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精神生产的批判
马克思㊁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首次明确提出了 精神生产 概念,并把精神生产看作是关于人类思想㊁观念和意识的生产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㊁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精神生产: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㊂ [1]178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1]420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分工的产生,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劳动存在形式,开始从社会分工中独立出来,于是社会生产出现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生产领域,与此同时,生产者也随着劳动分工划分为物质生产者和精神生产者㊂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一种 特殊的生产形式 ,现代精神生产以实现人类解放为价值旨归,以 现实的人 为精神主体,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实践方式,既是社会全面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人类社会精神发展的生产形式㊂从意识形态的观念维度来看,作为主体创造历史活动的思想形式,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本质上是 统治阶级的思想 [1]178㊂揭露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真实社会关系的虚幻性和颠倒性,是马克思从 现实的人 及现实社会出发对资本主义现代精神生产批判的出发点㊂具体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力量借助 个人权益至上 自由竞争 等观念实现了资本利益保护意识形态化,进而产生了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 商业化精神生产 和 自由的精神生产 ,从资本的视角来看,二者同样体现为为资本增值服务㊂在现代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于资本家掌握精神生产资料,精神生产者始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境地, 连最高的精神生产,也只是由于被描绘为㊁被错误地解释为物质财富的直接生产者,才得到承认 [9]348,正因如此,资本主义现代精神生产已然成了跟物质生产一样的功利性活动㊂
(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资本逻辑的批判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从商品入手概括出 资本 范畴,并指出资本主义现代性出现病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逻辑决定现代性逻辑㊂在马克思看来,以资本生产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体现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本扩张逻辑㊂资本逻辑把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财富设定为人的目的,而以物为中介的 人的关系则表现为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纯粹产物 [10]59,换言之,人对物的依赖是资本逻辑的基本特征㊂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价值基石,就是要以人的解放为核心范畴去超越人对物的依赖的资本逻辑,在深入分析资本内在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阐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暂时性,为建立 真正的共同体 提供科学指引,为实现每个人自由
㊃71㊃
闫超阳,杨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
全面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㊂
在马克思的语境下,资本逻辑特指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㊂ 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㊂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1]341㊂这种生产关系把资本视作 进行新生产的手段的积累起来的劳动 [1]339,将生产要素变成资本
自我增殖工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㊂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现代性具有暂时性,追溯隐匿在现代性背后的 生产逻辑 和 资本逻辑 始终是探究现代性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㊂在这个颠倒的㊁虚幻的㊁倒立着的世界里, 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 [2]646㊂由此可见,资本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起点和基石㊂马克思在阐明资本 自行增殖 本性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 资本逻辑 是资本主义现代性出现病症的根本原因,在深入分析资本逻辑带来矛盾性后果的基础上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现代性㊂
三、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㊂ [11]22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㊁资本主义化,无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产生的一系列顽瘴痼疾和非西方国家依据自身国情探索现代化新模式的世界意义㊂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立足全人类的广阔视域,以资本逻辑悖论为学理支撑,以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为价值旨归,蕴含着解救现代性危机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为破除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提供了科学指引,有助于我们在强国建设㊁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㊁主要特征与历史逻辑㊂
(一)在 世界之变 中为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提供经验借鉴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㊂中国式现代化在科学预示现代化演进基本趋向中蕴含着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这一世界意义的时代表达,不仅拓展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叙事方式,更为推动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贡献了中国智慧㊂西方资本主义倡导的单一主体㊁主客对立㊁零和博弈的现代性叙事把世界截然划分为 中心 边缘 西方 东方 两个部分,始终奉行西方中心主义,不仅背离现代化发展规律,而且具有强烈的排他性㊂西方现代化的基本逻辑是资本驾驭一切,充斥着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漠视,进而造成人的现代化困境[12]㊂资本主义现代性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资本内在地包含着矛盾,资本主义现代性因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性必然要被超越㊂
中国式现代化以建构 真正的共同体 为价值旨归,在探索作为 世界历史性 存在的共产主义的实践路径中,展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 改变世界 的历史进程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引领,在增强历史主动中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观照历史与现实中开启了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新起点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孕育的智慧结晶㊂从 天人合一 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 民为邦本 到 共同富裕 ,从 厚德载物 到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 ,从 天下为公 到 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让世界人民在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中看到了人类未来的希望㊂习近平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㊂ [13]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不断 改变世界 的力量,在深刻把握 中国 世界 的关系中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以 胸怀天下 的大格局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㊂
(二)在 时代之变 中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提供科学指引
从唯物史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对 时代之变 中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的科学把握㊁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探索经验总结,还是在推动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的进程中,以 人类解放 为宗旨开创出的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㊂从历史上看,人类对现代化进程的探索充满艰辛,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二是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又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㊂在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逻辑视域下比较分析以上三种现代化模式,运用 大历史观 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逻辑叙述与历史叙述,进一步深化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实践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
㊃81㊃
第44卷第2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