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
测技术
摘要:本着有效保证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高公路使用安全性的目的,首先介绍了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现场试验检测的目的。
然后,重点分析了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试的要点。
最后,讨论了沥青路面施工检测的相关技术,重点讨论了平整度、透水性、压实度等。
旨在通过提高试验检测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水平,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测试技术;工地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目的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沥青路面的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对现场进行检测,才能及时发现施工环节中的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此外,沥青路面的试验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减少因质量缺陷造成的事故,使人们的交通安全更有保障。
因此,必须做好沥青路面施工的试验和检测工作。
2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试要点
2.1测试运输车上的施工温度。
(1)混合料出厂温度或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需在运输车上进行测试,每车测试一次。
如果运货车侧面有专门的测温孔(它与底板的高度差在300mm左右),将插入式温度计直接放入测温孔进行测温[1]。
如果运输车没有专门的测温孔,可以用运输车混合料堆上方一侧的插入式温度计测量。
其中,在搅拌站测得的温度为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运到现场后,测得的温度为现场温度[2]。
(2)温度测试时,温度计的插入深度应不小于150毫米,直到温度计上的数值不再上升时,才能读取和记录温度值。
注意精度控制在1℃。
2.2测试摊铺现场的施工温度。
(1)需要在一侧摊铺机前的混合料堆中测试混合料的摊铺温度。
将温度计插入桩表面以下至少150毫米的测试部分,并随其向前移动。
如果堆向前滚动,拔出温度计并再次插入。
观察温度值的变化,直到不再上升,即可读取并记录温度值,精度可控制在1℃[3]。
(2)在摊铺作业过程中,当运输车辆卸料至摊铺机时,可使用红外摄像机检测整个料斗内的温度场,并通过温度场图片记录数据,记录最高和最低温度,计算出最大温差,精确到1℃。
2.3在碾压现场测试压实温度。
根据实际需要,在初压、复压或终压成型开始时随机选择测点,准确测量碾压施工中混合料的温度。
(1)插入式温度计法。
将插入式温度计插入公路路面上沥青混合料压实层的一半深度位置,然后在温度计周围压实并整平被扰动的混合料,观察温度计测量值的变化,直到温度计不再持续上升,读取并记录温度值,精度为±1℃。
温度计读数后,需要立即拔出,然后在下一个测点插入混合物中[4]。
(2)无插入式温度计的红外测温仪法。
沥青路面表面温度采用红外测温仪测试,无需插入式测温仪,测得的温度通常作为施工单位自检或施工工程质量控制的参考。
测温时,应至少连续测量混合物表面3次,直到最后3次的温差不超过1℃,并记录最后一次测量的温度,精确到1℃。
(3)红外摄像法。
红外摄像机用于测量整个施工区域的表面温度,测量的温度主要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参考。
测试时将红外摄像机对准测试区域,通过拍照保存,将测量结果以温度场图片的形式保存,记录最高和最低温度,分析计算最高温差。
精度应控制在1℃[5]。
3沥青路面施工检测技术
3.1平整度检测技术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路面质量,通常采用以下检测技术来
准确、全面地检测路面的平整度。
(1)3m直尺测试。
①确定测试方法。
测试需要单脚法,测试位置需要设置在
关节位置。
②选择测试位置。
除特殊要求外,行车道一侧(距行车道线0.8 ~ 1m)
的轮迹应作为连续试验位置。
如果待测路面已形成车辙,应选择车辙的中间部分
作为检测位置。
(3)清理路面检测区域的碎石和杂物。
④将3m直尺沿道路纵向放
置在检测位置的路面上。
⑤目视观察3m直尺底部与路面的间隙,以获得最大间
隙位置[6]。
⑥将高性能的塞尺放入间隙中测量最大间隙高度,或用深度规在最
大间隙位置测量尺顶与地面之间的深度,减去尺高,得到测试点的最大间隙高度。
(2)连续平整度仪测试。
①将连续平坦度计放置在待测路面的起点,确保测
量轮在轮迹区内。
②在牵引车后部,将连续平坦度仪与牵引车连接牢固,并按照
相关规范进行各项操作。
(3)启动牵引车,沿公路纵向行驶。
水平位置应该总是
稳定的。
④检查连续平坦度计是否正常工作。
对于连续刨床的牵引速度,需要控
制在一个恒定的速度,需要沿着车道方向行驶。
速度最好在5km/h左右,最大速
度不要大于20 km/h。
(3)车载颠簸累加器。
①正式测试前,需要使测试车以预定的测试速度前进5 ~ 10km,并按照设定的预热时间对测试系统进行预热。
②将测试车停在测试起点
前方300~500m处,然后启动平整度测试系统程序,根据待测道路的现场技术特
点设置相关参数。
③进入测试路段前,驾驶员需要保持标定时的车速,沿正常行
驶轨迹进入测试路段。
④进入测试环节后,测试人员需要启动系统采集和记录程序。
在测试期间,被测路面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其他需要特殊标记的测量点必须及
时正确地输入系统。
⑤测试车辆离开测试路段后,测试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数据采
集和记录,并将仪器各部分恢复到初始状态。
⑥测试人员需要仔细检查数据文件,确保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否则
需要进行二次测试。
⑦断开测试系统电源,测试工作完成[7]。
3.2水渗透性检测技术
(1)将塑料环放在路面的测量点上,然后用粉笔沿着塑料环的外侧和内侧画圆,其中内外侧环的中间部分就是需要用密封材料密封的区域。
(2)用密封材料密封环形密封部分。
在此过程中,密封材料不得进入内圈。
如果密封材料意外进入内圈,必须用刮刀将其完全刮除。
然后搓成一条直径约拇指大小的密封材料,堆在环形密封区中间,堆成一圈。
(3)将卡圈放在路面上的测量点上,卡圈的中心尽量与圆环的中心重合,然后施加一点压力,将卡圈压在条状密封材料的表面上。
用同样的方法将渗水仪放入项圈中,对准,用力将渗水仪压在项圈上,然后装上配件,防止压力水从底座和路面之间渗出。
(4)关闭开关和排气孔,向量筒内注水,直到超过100mL的刻度值,然后打开开关和排气孔,让量筒内的水往下流,使渗水计底部的空气排出。
待量筒内水面下降速度减慢后,用手轻按渗水仪,使其底部的气泡完全排出。
当水从排气孔顺利排出后,需关闭排气孔和开关,再次向量筒内注水,直至水面达到100mL的刻度位置。
(5)打开开关。
当水位下降到100mL刻度位置时,需要立即用秒表计时。
3分钟后,记录水量,从而结束测试。
如果时间少于3min,水位已经下降到500mL,必须立即记录水位下降到500mL所用的时间,从而结束测试。
如果开关打开后3分钟内水面不能降到500毫升的刻度值,则需要用秒表记录3分钟内的渗水量,从而结束测试[8]。
(6)试验过程中,如果基层和密封材料有水渗出,说明基层和路面之间的密封性差,此时的试验结果没有参考价值。
合上开关,用密封材料密封,按上述步骤(4)和(5)再次测试。
如果仍有水漏出,则需在同一纵向位置沿宽度方向选择最近的位置,按此处的步骤(1) ~ (5)进行试验。
(7)试验过程中,如果外环外路面渗水,可以用密封材料人工密封外环外5cm 区域,按步骤(4)和(5)进行试验。
如果密封区域没有渗水,则可以判断检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8)按照(1) ~ (7)的步骤,在三个测点仔细测试渗水系统。
3.3密实度检测技术
(1)钻孔和取芯样品。
①钻取的沥青路面芯样直径不小于100mm,如果一次钻
取的芯样含有各层沥青混合料,则需要用切割机根据结构组合沿各层结合面锯取
芯样,然后分层检测。
②钻孔取样应在沥青路面充分冷却后进行。
对于普通沥青路面,通常在第二
天取样,而对于改性沥青或SMA路面,则需要在第三天之后取样[9]。
(2)测试试样密度。
①用刷子在水中轻轻刷钻好的样品,以清除附着在表面
的灰尘。
如果标本的角上有漂浮的颗粒,就要仔细清理。
②风干清洗后的样品,或用吹风机吹干,直到重量恒定。
③根据《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JTGE20—2011)中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的试验方法,测定试件密度。
一般来说,表面干燥法可以用来测量试样总体积的相对密度。
对
于吸水率超过2%的试样,应采用蜡封法测量试样总体积的相对密度。
对于吸水率
小于0.5%的特殊密实沥青混合料,检验时可采用水重法测试试件的表观相对密度。
④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相关规定确定标准密度。
对于一些特殊路段,可以使用核子密度仪检测公路路面的压实度。
在使用该设备
检测公路路面压实度之前,应确保路面压实度质量和施工温度。
只有当沥青施工
温度低于检测标准时,才能用核子密度仪测量路面的压实度,进而确定沥青路面
压实度的具体参数值。
4结束语
总之,公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的现场试验和检测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
由于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公路路面的质量,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应
综合考虑沥青路面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路面施工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
检测技术,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交通体验,促进公路事
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新颜,沙爱民,邹晓龙,等.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适用场合[J].公
路交通科技,2016,33(12):35-41.
[2]关秀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技术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20,32(3):116-118.
[3]何永泰,李炜,雷俊安,等.不同温拌剂对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J].公路,2020,65(9):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