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如下:
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因为内部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其范围应当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不仅要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还应当包括企业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
2.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对其进行重点控制。
3.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以防止出现权力滥用、腐败等问题。
4.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并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业务活动的变化,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5.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成本效益问题,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成本不超过其带来的预期效益。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全面考虑这些原则,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