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皇帝的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皇帝的传说故事
朱元璋皇帝的传说故事:朱元璋出生的传说
一本叫做《天潢玉牒》的书是这样讲的:在朱元璋还没出生时,有一天,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在麦场坐着,这时候从西北方向来了一个道士,长着长胡子,头戴簪冠,身穿红服,手拿象简。

道士坐在麦场中,用象简在手中拨弄白丸。

陈氏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道人答复说:“这是大丹。

你假设要,给你一粒。

〞陈氏用手接过大丹,一不留神,竟然情不自禁地把它吞了下去。

她吞下大丹后,那个道士却突然不见了。

不久,陈氏就生了一个男孩,就是朱元璋。

传说朱元璋出生的时候,自东南飘来一股白气,贯穿房屋,奇特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历经一夜都没有散去。

另一本叫做《龙兴慈记》的书上说:朱元璋诞生时,本来位于路西的二郎神庙竟然搬了家,搬到路东数十步之外靠近河边的地方。

于是,他母亲就抱了新生儿到河中洗澡。

这时,水中突然漂来了一方红罗,他母亲就拿这方红罗做了婴儿的襁褓。

后来,那漂来红罗的地方就被叫做“红罗障〞。

这本书上还附会说:朱元璋诞生时,屋上红光烛天,於皇寺(后改称皇觉寺)僧人远远地望见了,都惊疑是发生了火灾。

第二天早晨一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孩子出生了。

很明显,《天潢玉牒》所说的近于荒谬——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圣人是因神奇受孕而生的说法。

《春秋公羊传》里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应。

〞但是,以今天的理性视角来看,这种种传说和附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龙兴慈记》里所说的使人想到朱元璋可能是出生在靠近河边的二郎庙,出生后只能在河水中洗浴。

他父母没有布给婴儿做衣裳,只能捡一块恰巧从河里漂过来的红布裹在身上。

至于朱元璋出生时是不是“白气贯室〞、“红光烛天〞,都已无从考证。

再者,《龙兴慈记》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已经距离朱元璋出生的天历元年(1328年)有二百二十三年之久了,故事辗转相传,必定离事实越来越显然,为了标榜自己是“君权神授〞,增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朝廷肯定是乐于传播这些神化朱元璋的传说的,就是在官方编的权威史书《明太祖实录》中,也记载有朱母神奇受孕、朱元璋出生时满室红光等异闻。

现存的《明太祖实录》曾经经过两次重修,其可靠程度也一直令人疑心。

借天道神圣来吓
唬百姓,加强权威,正是历代统治者常用的手法,清朝官修的《明史》也记载了一些这样的故事,但是它也只是因循旧说而已。

朱元璋皇帝的传说故事:朱元璋智请刘伯温出山
朱元璋当上了起义军的主帅以后,兵多将广,急需找个军师。

他听说浙江青田有个刘伯温,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兵书读得滚瓜烂熟,就几次派人去请他出山。

可刘伯温这人有个脾气,凡未经自己看准的事,任你怎么说,他是绝对不干的。

所以,对朱元璋的几次盛情邀请,他都谢绝了。

朱元璋手下几个性情暴躁的武将发火了,异口同声地说:“干脆派兵把刘伯温抓来,要是他再不容许出山,就把他杀了吧。

〞朱元璋说:“不行!我自有方法。

〞就用利害说服了几个武将,把这事暂时搁置下来。

没过多久,刘伯温云游到了杭州湾边上。

不知怎的,那里突然出现一个挑箩筐卖私盐的人。

此人不但重义气,轻钱财,而且武艺高强。

刘伯温在人们的称道中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很感兴趣,决定去见他一面。

这天,刘伯温一路信步走来,经过海滩边,有一个人正躺在沙滩上睡觉,只见他头枕扁担,平摊两手,叉开双脚睡得正香。

整个身子和扁担恰恰组成了一个“天〞字。

远远看去,特别触目。

刘伯温见了,不觉失笑:这人直有意思,睡觉也想上天!就上前推了推他。

不料那个人侧了侧身子,脚一钩,头一低,又睡着了。

说来也巧,他这一侧身,扁担正好转到了腰里。

刘伯温一看大惊:啊!这不是个“子〞字吗?睡着时能现出“天子〞二字,这人恐怕不简单!于是急忙推醒了他,同他攀谈起来。

这一交谈,才知道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卖盐的人。

刘伯温见这人器宇轩昂,胆识非凡,就怂恿他共谋大事。

到了这时候,朱元璋才哈哈大笑起来,说出了自己的身分,又说:“请过先生好几次了,先生却不给面子,这一次我亲自来请,总行了吧?〞刘伯温一听,才知道上了当。

不过他到底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感动,容许了他的请求。

朱元璋皇帝的传说故事:朱元璋智诈陈友谅
元朝末年群雄纷争时,陈友谅在攻陷太平,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后,就派人来约张士诚一同进攻建康(今南京)。

有人劝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往狙击。

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率军出征,就会用一局部军队牵制我,而大局部那么顺流直驱建康,半日内就可到达。

那时我的步兵骑兵急急赶回,行军百里再去作战也为时已晚,这是兵法所忌的。

〞于是朱元璋召见康茂才,对他说:“两股敌人合到一处。

危害必定很大。

如果打败陈友谅的军队,那么张士诚那边就会闻风丧胆了。

你能迅速地把陈友谅的军队引到这里来吗?〞茂才答:“我家有个守门的老汉,过去曾伺候过陈友谅,要他去。

一定能取得友谅的信任。

〞于是就命令这个老汉前往送信。

守门老汉乘着小船,直达陈友谅军中,假冒是康茂才的使者,许诺在陈友凉来进攻时,康茂才一定做好内应。

陈友谅果然相信,喜出望外,并问康茂才现在在什么地方。

老汉答复:“现在负责守卫江东桥。

〞陈又问桥的情况,老汉答复:“是一座木桥。

〞于是陈友谅赏给他一顿饭,把老汉遣返。

临行前叮嘱说:“我很快就到,到了后,以叫‘老康’为信号。


老汉回来后,把上述情况作了报告。

朱元璋说:“陈友谅将要落入我的圈套之中了。

〞于是就命人迅速撤掉木桥,换上铁石结构的桥,一夜便完工。

同时令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兵力埋伏在石灰山旁。

徐达的军队等候在南门外,杨琛驻守在大胜港t张德胜、朱虎率水师驶出龙江关外。

朱元璋自己总领大军在卢龙山,命令旗手们把黄色旗帜隐伏在山的右边,把红色旗帜隐伏在左边,并告诫他们说:“敌人来了就举红旗,听到鼓声就举黄旗,这时,全部埋伏的军队都要立即发起攻击。


当天,陈友谅果然率船队东下,到大胜港时,水路狭窄,又遇上杨璟部狙击,即退出龙江,直乘船冲向江东桥。

到桥边时,发现桥都是铁石筑成的。

感到惊疑,边呼“老康〞,没人容许,陈友谅此刻才觉察其中有诈。

于是立即分出水师千余人奔向龙江,派出万人兵力登岸修筑栅栏。

设立营寨,来势很猛。

这时正值酷暑,朱元璋预感一定要有大雨,就命令各路大军就地起炊吃饭。

当时天空一点云也没有,但过了一阵,突然从西北刮来大风,下起瓢泼大雨。

此时红旗举起,众将士竞相上前拔除栅栏,陈友谅指挥军队上来与其争夺。

战斗刚开始,大雨恰好停止。

于是朱元璋命令击鼓,鼓声震天动地。

这时,黄旗举起,伏兵发起攻击,等在南门外的徐达部也赶来参战,水陆并进,内外合击,
陈友谅的军队大败。

朱元璋率大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太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