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9篇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9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9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教师的挑战》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1过生日的时候,有幸得到了学校发给我的一本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慢慢地品读完了这本书,本书的作者佐藤学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老师们一同研究教学,以现场素描的方式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佐藤学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
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
小林老师要在一节课中通过一道例题理解“比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刚开始教学开展得很顺利,突然学困生健治说,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讨论的解法。
小林老师就请了一位同学解释,但他还是不懂。
他又请好几位同学解释,直到他明白为止。
在我听过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会说“坐下”、“哪位同学能帮帮他”、“等下课我再帮你解释”。
但很少有老师能叫好几位同学帮他解释,直到他明白为止。
教师一般会怕耽误时间而直接讲解或一笔带过,尤其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更是惜时如金。
而小林老师本该3分钟完成的教学环节,却为了一个孩子花了整整20分钟。
“为了一个孩子而用了整整20分钟,有必要吗?”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才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
同学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健治理解时,其实更多的人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越说越详细,不断地把知识分解内化。
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气氛。
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懂就问,而且无论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就愿意帮助你。
滴水折辉,本书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个平凡的教师都在用实际行动宣告:要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
希望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让我们也开始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吧!读《教师的挑战》有感2阅读《教师的挑战》一书,很受启发。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佐藤学教授写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发现其中的核心观点与我校的教学改革理念有不谋而合的共同点。
结合“教学内容问题化”课题,经过一学年的实验,生本理念已深入城三小人心。
师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堂成了“孩子心灵的放飞”,“精神文化的盛宴”,学生学习变成了快乐的事,他们积极参与,尽情展示,变得会学习,爱读书,会思考,善表达。
教师从卖力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成生命的牧者,教育教学变得轻松、阳光、幸福。
一、转变教师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老师的理念转变,以前课堂中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我们的思维阵地。
为了打破这种封闭的思想,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校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人手一本的生本系列读本,组织老师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同时,通过读书沙龙活动,老师们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托学生的理念得到了全校的'认可。
第二,积极组织老师参加生本教育培训。
现在,老师们更明确了教材的处理,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如何进行细致的指导,专项的培养。
为教育教学改革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出台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范例。
只有理念,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模式,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是很难展开实验的。
经过骨干教师们的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初步总结建立了“前置性作业——小组协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巩固运用”的合作展示学习模式,并逐渐在全校课堂教学中进行推广,全体老师按照以上的模式展开实验,慢慢地,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创新,走出了模式化的禁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教学研究,为课堂教学改革铺平道路。
在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老师们遇到一些疑惑、问题,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教学内容问题化”就应运而生。
《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宁静的课堂⾰命》读后感《宁静的课堂⾰命》读后感 品味完⼀本名著后,相信你⼀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宁静的课堂⾰命》读后感,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假期细细品读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命》⼀书。
读过之后,理解了学校为什么这么⼤⼒推荐了这本书。
⾃从课改以来,学校⼀直要求⽼师们从改变⾃⼰的课堂开始,从每天改变⼀点点开始。
尽管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可是⼀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还在我们的⾻⼦⾥,没有改变。
总是把“⾃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设计了这样那样看着热闹⾮凡的教学活动,学⽣们似乎拼命地举⼿卖⼒的回答,就是⼀堂成功的好课。
可是,读过了《宁静的课堂⾰命》的我,却想到了那些热闹的后⾯是不是真正落实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学⽣们真的学会了吗? 书中提到:这种宁静的⾰命,在学习⽅式上表现为从各⾃呆坐的学习⾛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那种“sit in lines”的课堂已经越来越多的变为以⼩组为单位“sit around tables”了。
拘于我们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教室还是传统的模式,但是,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不能再继续传统下去,也要随着教育的改⾰进⾏宁静的⾰命了。
宁静的⾰命主要是指⼼的宁静。
只有⼼静下来,才能学进去,学扎实。
浮浮躁躁的⼼是⼀点也不能多学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寂静,学⽣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给学⽣⾜够的时间去真正地去想。
诚然,班级中的每个学⽣学习能⼒不尽相同,知识的储备量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前要有意识地做好给学⽣留⾜“想”的时间的准备。
提出⼀个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针对什么⽔平的学⽣?有多少学⽣能够动脑思考?还是只需要学⽣简单⽽⼜机械、甚⾄猜谜语⼀样的“yes”或“no”?还是只是为了有个提问的环节还进⾏提问? “⼋⽊⽼师的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有部分男⽣发⾔,⽽且多半时间都是由部分男⽣的讨论为主。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宁静的课堂“不宁静”——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寒假里,学校给老师推荐了几本书,我从中挑出了这本《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慢慢品读完了这本书,在此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佐藤学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
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更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我以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一、小事情成就“大风景”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教育学者,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孩子的一颦一笑总牵动着他敏感的神经,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都令他心驰神往,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
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
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
我们的课堂中不也有这样的孩子吗?从见他们第一次的恐惧眼神到对你自信的目光,无处不存在着小事情到大风景的过程吗?课堂中的宁静革命正是通过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来推进的。
二、尊重把课堂变润泽现在,全世界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一场课堂教学的变革,即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安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自自然然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8篇)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8篇)读《教师的挑战》有感1古今多少人,皆言读书是。
沉浸书中,你会有感于书中的一字一句,你甚至会觉得眼前的这些都不是文字了,而是一处风景。
读书,让自己的视界变宽了,让生命变得丰盈,让自己走向了睿智。
近日,带着期待的心情阅读了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它从“学习共同体”入手,重新诠释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并以每一个鲜活的日本课堂案例为依托,进一步探讨课程模式的创新和转型。
同时引领教师如何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来。
最是书香能致远,每每阅读,便觉得自己的思想更为丰厚,头脑更具睿智,其中的“倾听教学”更是让自己受益匪浅。
于是,我在我的课堂上也来了一次宁静的“倾听”盛宴。
一、倾听疑问之音我们的孩子还很稚嫩,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新奇的,于是千万个为什么在他们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孩子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发言,并且善于倾听他们的答案。
譬如我在执教《朱鹮飞回来了》这一课,课堂上我从质疑课题导入,问:“会提问的同学是会读书的同学,对于课文的题目,你们有疑问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老师,朱鹮为什么会飞回来呢?”“老师,朱鹮之前去哪啦?”“老师,朱鹮是一种什么的鸟?”……在孩子们的心中,一切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
面对他们的疑问,我仔细倾听,微笑着加以肯定,并一一记在心里。
随着教学的进行,有的问题我引导他们向书本寻求答案,给予了解答;有的问题我让他们通过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找到了答案;有的问题我则鼓励他们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寻求答案。
在我看来,这是一堂精彩的课,教师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仔细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让他们快乐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激起了无限精彩的浪花。
二、倾听争论之音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亦如此。
班上的孩子各有差异,各具特色,对于一些问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所以,在课上我更喜欢听到孩子的争论之音。
譬如我在引导他们如何写关于“核心价值观”的习作,芸说:“应该抓住‘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来写,比如诚信。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上齐上好每门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篇1寒假里,学校给老师推荐了几本书,我从中挑出了这本《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慢慢品读完了这本书,在此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佐藤学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
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更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我以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一、小事情成就“大风景”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教育学者,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孩子的一颦一笑总牵动着他敏感的神经,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都令他心驰神往,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
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
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
我们的课堂中不也有这样的孩子吗?从见他们第一次的恐惧眼神到对你自信的目光,无处不存在着小事情到大风景的过程吗?课堂中的宁静革命正是通过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来推进的。
二、尊重把课堂变润泽现在,全世界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一场课堂教学的变革,即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安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自自然然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1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1)宁静的革命教室一般是由大同小异的空间构成的。
然而,不管观摩哪一间教室,都会感受到各自不同的气息,在不同的交往中产生不同的事件。
这是为什么?2003年1月24日,在东京都练马区丰玉南小学三年级滨野高秋老师的教室里,我站在一个角落进行课堂录像,此时我预感到这一天的教学观摩又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珍贵经历。
以往观摩的近1万间教室都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共同的改革追求。
这种改革的浪潮是与超越了课堂、超越了学校边界、超越了国境的、正在进行中的宁静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宁静的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这种革命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国的课堂里正波澜壮阔地展开。
实际上,欧美各国的课堂改革潮流更是浩浩荡荡,势不可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之外,那种以黑板和讲台为中心、众多儿童整齐划一地排坐的课堂,以学科为中心、让儿童习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技能,然后借助考试来加以评价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参访欧美诸多国家的课堂,20名左右的儿童分成四五人的小组围坐在一张课桌边,展开合作学习,教师以课堂学习的设计师或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的姿态展开活动。
在这些教室里,教科书是配角,儿童以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和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着高品质的学习。
这种宁静的革命,从历史来看也是必然的。
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课堂风景是19世纪的产物,这种课堂是同民族国家的统一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相呼应的。
不过,在21世纪的今日,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已经从以商品生产与消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后资本主义社会。
这种社会是以高度的知识、文化、信息和服务业所构成的知识经济社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现如今的儿童到2020年将成为社会人,30个加盟国的制造业工人的比率将会从劳动人口的10%锐减到2%。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读后感大全拿到这本书,看到《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个名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可能是一本充满理论与研究的书,是一本不太好读的书。
但在阅读之后,我却发现这是一本无比真诚的书,书中的案例是鲜活的,是真实的,同时也带给了我许多思考。
挑战: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对于一个刚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四年的我来说,这个职业对我来讲已经不陌生了。
我基本能适应教学的节奏以及学生的水平了。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困惑。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一线教师来讲,似乎公开课,离我很远。
这倒不是因为学校给的机会少,而是说平常上课没有公开课来得那么精彩。
学生的反应没有那么迅速。
因此,我总是会选择性地删掉一些,或者缩短一些有一定难度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步骤。
例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
这些方法放在公开课中,无疑是闪光点,它能体现出教师的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是,当读了原田老师的案例之后,我发现是我的想法出错了。
原田老师的班级原本是安定不下来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班级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原田老师使用了三个方法,一是教室大变样,二是学习种菜与卖菜,三是走进微生物的世界。
这三个方法是层层推进的,首先教室地板上铺了地毯,桌上有了桌布,教室一下子“充满了不义的触感,变成了柔性的空间”。
其次,原田老师让学生将种植的蔬菜卖掉,这一举措彻底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调查超市和菜场的蔬菜价格,确定了更便宜的价格,并根据蔬菜的品质确定价格,更加明确商品的特性”。
最后,原田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出了做水管调查的综合学习,而是走进了环境中原子层面的问题。
原田老师这些举措其实并不出人意料,我想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可为什么很少有人去实践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样做太费时费力,也不能确保能出成绩,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如照本宣科来得实际、有效。
可是如果我们一线的教师都不愿意踏出改变的第一步,那么,进步从何而来,我们依旧是一名教书匠。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5篇模版)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5篇模版)第一篇: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带着挑战的心理,在这个十一我阅读了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虽然没有特别仔细的阅读,但是也算认真的看完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这本书给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很大的启发。
佐藤学先生通过聚焦课堂教学实践,用一则则平时教学中的小故事诠释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感动于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更钦佩书中的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教学机智,为学生们创造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书中,“尊重与信任、倾听与对话、合作与探究”这三组关键词让我印象深刻。
尊重与信任学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尊重的需要,才能够让其达到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以,教学应该是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还包括他们尊重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多样性,尊重学生性格的多样性,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关心和尊重他们。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轻松自如地参与讨论,积极、自由的思考和交流。
除了尊重更应该信任学生,现在大部分的老师的课堂上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但是书中更注重把课堂还给给孩子,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
只有在相互尊重与信赖的课堂上,教室与学生才会产生相互倾听的关系。
倾听与对话。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们相互倾听,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在课堂上敢说、能说、会说。
通过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老师的及时点评和其他伙伴的倾听与反馈,从而使学生的回答也得到延伸和拓展。
当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勇于发言和乐于发言时,我想这样的课堂会有一个个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这样将更能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独特的课堂风景。
合作与探究。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逐步鼓励学生去主动阅读、主动发问、主动探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交流,接着是与自身的交流,然后是在课堂上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最后通过教师把学生的观点进行串联,将全班的交流进行汇总,从而实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精选10篇
篇一小故事:什么是心理医师呢?比如说我们跟心理医师约时间下午两点见面,他问到你几点到的?他说我两点到的,他说你属于强迫性人格。
第二次,他问你几点到的?你说我一点半就来了,你早半小时来,他说你属于焦虑型人格,因为太紧张了提前了半小时来了。
第三次他问你几点到了,说两点半才来,他说你属于抗拒型人格,想不来最后还是来的。
所以你跟心理医师约时间,不管准时、早到还是晚到你心理都有问题。
期待已久的寒假如约而至,同行的还有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最初拿到这本书,看到“宁静的课堂革命”这几个字,我的内心便不由得充满了疑惑——既然是革命,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吗?在我的理解中,“宁静”和“革命”像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直到我认真读完这本书,才恍然大悟:革命,原来也可以静悄悄!在这本书中,我首先认识的是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佐藤学先生,他走访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养护学校,同一线教师密切合作,看课、听课、评课、磨课到最后的参与其中,他时而为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着急流汗,时而为八木老师的教学抱怨而感到遗憾,但更多的是为很多老师的进步而高兴!虽然我没能身临其境,但我已然感受到佐藤学先生治学的严谨和工作的细致入微!就像我们中国的陶行知先生,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一边再实践,周而复始中,静悄悄的推动着教育的改革!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本书中牢记了三个词汇:信任、合作和倾听。
“信任”可以体现为书中的“坦诚相见”、“直言不懂的课堂”、“与家长共同创造教学”和“信任的共同体”四节内容中。
简言之,就是要不折不扣的接纳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不管他是调皮的还是内向的孩子,老师都应该摘掉有色眼睛,像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给予他们相同的权利,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给予他们公平的对待!信任,在老师的工作中不仅仅体现为信任孩子,信任家长也是一门必修课。
是啊,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及时交流、沟通,互通有无,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合作”是新课程标准一直都在倡导的目标,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前后位讨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合作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那样极力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书中第57到59页是这样阐述的:儿童的学习除了受到老师指导的影响外,还受到儿童之间相互学习的强烈影响!的确,就像我们常言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长,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不同思想相互碰撞,就一定会摩擦出绚丽的火花!那怎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呢?倾听!“倾听”这一行为最初虽然是被动的活动,但是对于创造性的教师来说,却能够在儿童之间建立成最为能动的关系。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通用5篇)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通用5篇)教师的挑战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的挑战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1读完这本书,想到一句话,心里的革命静悄悄。
读的过程中内心在一点点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书中没有那种纯理论式的长篇大论,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于我而言,期待那种美好来到自己的身边。
借用书上的一句话: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这不但是学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印象最深的词汇:倾听、串联、反刍,当这些策略汇聚于课堂,每一个儿童都被编织在了一起。
就像书中写到的,倘若在十年前,活跃的意见交锋,教师以巧妙的提问与诱导展现戏剧性的高潮的课堂会被赞不绝口的捧为优秀的教学,然而在近日,即便呈现了议论风生的教学在老师们看来还是不伦不类的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与学生串联起来,把一个学生同其他学生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和其他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知识和生活实践串联起来。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许多的串联会被老师的纠正、提问等切断,发言与发言之间没有连贯,而反刍的活动更容易被忽略。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等都存在差异。
只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关注一些优等生,忽略了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每个学生的成长。
像八木老师的课堂一样,作者刚开始描述的:教师的言行明显粗糙,儿童的发言尽管活跃,但听下来还是一种教师独白的应付,是一种思维浅薄的展开方式,但是三年后的变化令人惊喜,他的应对策略是不折不扣的接纳儿童发言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说起来接纳很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切忌焦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3)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3)愿景一切改革都是凭借“愿景”加以推进的。
这种创造合作学习的宁静的革命也是凭借“愿景”来进行的。
而这种“愿景”形成了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哲学。
本书介绍了同我一起挑战课堂中宁静的革命的教师们,试图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案例,以具体形象的图景提示这种挑战中萌生的教学哲学。
本书所介绍的教师们的挑战全都是小小的挑战、小小的事件。
出场的教师中除了国际知名的教育改革家——在美国的改革案例中介绍的黛博拉·梅尔(Deborah Meier),其他的教师既不是著名的教师,也不是著名的改革家,其中的许多人无非是任何学校都可以碰见的、诚实地从事教育工作的普通教师。
重要的是这些课堂中宁静的革命正是通过任何一所学校都存在的、每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的小小挑战来展开的。
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教师们的共同愿望。
这是在学校与课堂中实现民主主义的挑战,是教学中确立儿童尊严的挑战,是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利的挑战。
学校是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场所。
不过,现实的学校并没有发挥这种功能。
现实的学校正在沦落,随着学年的升高,多数儿童会逃离学校,逃避学习,逃离书本。
尽管教师拼命地努力,现实的学校正在变质为这样的场所——儿童们越是上学就越是丧失学习的乐趣,越是丧失合作学习的伙伴,越是丧失支撑学习的教师,越是丧失自身发展的可能性。
创造合作学习、创造探究学习的挑战正是为变革这种学校而斗争。
在课堂里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是为了在儿童中培育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纽带。
观摩课堂发现的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是,儿童之中蕴藏着的心心相印、关怀备至的潜在能力。
即便对于那些在课堂上喧闹干扰学习的儿童,其他儿童也能宽容大度,而教师往往是难以克制、动怒的居多。
而且,只要是这个儿童显示了学习的意愿,儿童们就能报以若无其事的温存,帮助其学习。
无论哪一个课堂里都能发现的这个事实令我感动不已。
不过,教师通常并不介意于这种事实,即便在要求儿童之间合作互动的场合也往往追求“合作教授的关系”。
读完《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之后
读完《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之后在读完《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之后,里面生动地案例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无不让我为之感动,这样的课堂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一般。
每个老师都渴望能够成功,都渴望自己的课堂上学生能学得开心的同时,把知识也都学会,但是这其中必定要经历一个过程,书中告诉我们,成功的课堂都是慢慢来的。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书中八木老师的事例,让我也读懂了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选取的例子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汽车生产和超市问题,这类课题是学生生活中想探究,却没有机会探究的内容,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在活动中,本来不守纪律的几个孩子也全身投入,靠着大家的智慧,一步步地解决,这样的课堂,让更多的孩子自信起来,老师根本不用再去花时间维持纪律,因为孩子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开小差。
二、让思维自由飞翔佐藤老师“分数”一课的教学是如此的精彩,作为老师,他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讨厌算式的胜也和昭夫说:“我们要上合作学习的课。
”佐藤老师也欣然同意了,这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课堂上孩子们运用合作,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勇敢地交流,我们看到的是时不时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即使出现问题也没有关系,我们会努力,我们会钻研,我们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帮助我们,所以我们一点也不担心。
在这一刻,孩子们大的思维是自由的,没有任何束缚的。
此刻,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名字叫《会飞的老师》:昆虫幼儿园来了一个会飞的老师,园长很担心:孩子们满地爬,再来一个会飞的老师,怎么办?新老师长着一对漂亮翅膀让大家好奇!老师慢慢地张开翅膀,轻轻地扇起一阵温柔的风。
“你们想飞吗?”老师问。
“想啊,可是我们没有翅膀呀!”孩子们回答。
老师说:“你们都是有翅膀的,只要想飞就能飞。
”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扇动翅膀,他们飞出教师,飞向天空。
大家飞到树枝上,为树爷爷唱了一支好听的歌。
从此,孩子们经常去飞,还同白云小鸟交上了朋友。
孩子们会飞以后,再也不四处捣乱了,都变得文雅了许多。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2
幸福的耳朵——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在教学中, 我总想找一种默契, 一个亲切、期盼的眼神, 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一段师生间生成的回流, 这种渴望默契的感觉在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找到了, 他的文字就像一道奏响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 把我带进一个追求高质量教学境界之中。
佐藤学把教室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称之为宁静的革命, 他写出了一个个平凡的教师的教学愿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就像酿美酒一样, 师生们借助心心相印的交流, 在交响的课堂里酿成相互倾听关系的润泽气氛。
佐藤学先生在课堂的重建中提到令几乎所有教师着迷的教学是在娴雅的关系中相互倾听彼此心声, 每一个人的细腻思考能得到细致的交流。
大概是性格的缘故, 我的教学风格总是风风火火, 追求热热闹闹的场面和活跃的的气氛, 有时一节课下来, 我不知道学生到底收获到什么。
佐藤学先生把这种兴奋的儿童们大声喧哗, 沉迷于老师设计的教学游戏称为一场乱糟糟的闹剧。
看到这样的评价, 我惶恐不安, 我该怎样上课?我庆幸, 我在形成固有教学方式之前, 我遇到了这本好书。
静纳百川, 定能生慧。
在书中, 佐藤学先生举了藤田老师教学转型带来成功的案例, 一开始藤田老师的课堂也是吵吵嚷嚷, 令人难以忍受, 学生穿着忍者的戏服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她始料不及的打击, 虽然她追求的培育朝气蓬勃的儿童, 但是事实上学生静下心琢磨自己生成的话语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八个月的时间里, 藤田老师改变课堂形式, 整个课堂寂静而沉着, 师生言行举止自然得体, 学生能够自然地、细腻地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 能够侧耳倾听并赞同同学的话语, 课堂里溢满了柔和的气息, 藤田老师用幸福的耳朵聆听到了最美妙动听的声音。
看到藤田老师的成功, 读着读着, 我仿佛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与她一起分享到了澄清宁静的心境。
我庆幸, 我还年轻。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勇气,努力和不断地尝试。
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有更多的见解和想法。
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里,一个人的发现会唤起其他人的发现,从而产生新发现的连锁效应。
建立合作学习关系的教师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即教师的活动追求的核心是“倾听。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往往是教师的问题一出来,学生就会争先举手要求回答,如果没有叫到他就感觉很失望,并不是去听那个同学的答案。
这就回出现一模一样的答案好几个人说好几编,没有倾听的原因。
共同学习的关系通过教师的“串联”活动得以实现。
如果说学习是与外物、与他们、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是构成意义和关系的活动的话,要触发和促进学习就需要教师讲“串联”作为课堂的中心来活动。
教师要做好这个“串联”并不简单,在本周的教学中,讲到掷一掷这节活动课,两组分别丢筛子,和是“5、6、7、8、9”的时候一组获胜,是“2、3、4、10、11、12”的时候另外一组获胜,开始之前二组说他们组的数少一个不公平,肯定输,我说“别急,比完才知道”。
结果反而是二组获胜,接着就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找原因的过程学生也很快,不用说太多他们完全明白了。
这之后有个学生就问“老师,那筛子上的数字到底怎么写才公平呢?”在课堂上我没能抓住这个问题往下深究,而是一句话带过了。
课后反思就觉得错失一个很好训练学生思维的机会。
还是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上课,改变的决心要有,但是过程可以慢慢来,任重而道远。
《教师的挑战--宁静课堂的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课堂的革命》读后感二年级B部杨莹当拿到这本书看到书名时,内心莫名的有些波澜。
不由自主的让我想到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不管是自己多年接受的教育,还是现在从事的教育工作都是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侃侃而谈,同学们“正襟危坐”仔细聆听,以填鸭的方式灌输知识。
多年来我们的学校也尝试着进行宁静课堂的改革,总的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还是让自己受益匪浅,我们今后要走的课堂改革之路还有很长,作为一名教师还需要继续努力!一、实现宁静课堂改革对自己的要求就“宁静课堂的改革”这一课题,对老师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本书了解到要想实现宁静课堂的改革,对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就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能够做到与学生相互倾听、合作学习,这就要求老师放下自身的“身段”。
第二,自身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及科学知识,来随时应对同学们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利用自己的知识改变课堂形式、提出同学们的兴趣话题,甚至是旁征博引来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第三,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摒弃有色眼镜,对全体同学一视同仁,甚至于将更多的精力向“听不懂”的同学倾斜,不能放弃任何人。
二、实现宁静课堂改革的方式或方法教学与我们的生活以一样,要想让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充分调动每个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觉得“仪式感”有的时候非常好用,就拿我们现在的教学活动来说,我们会利用恰当的节日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一样,甚至于给学生们发放小的纪念品或奖状之类,这都是课堂改革的新形势。
借鉴本书中的案例,宁静课堂的改革从学生座位的分布开始,打破常规尽可能的缩短全体同学与教师的距离,由原来的排排坐改变成“U”型、圆型或者是多体矩阵型,目的是方便同学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碰撞出不同的见解,再由老师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统一到课本中去。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上课形式的改变有利于课堂气氛的形成,并促进全体同学进行思考。
不过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任课教师对这样的课堂必须具有强大的把控能力,否则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三、相互信任与配合引用本书的两句话,一是: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利用暑假时间我看完了佐藤学教授写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在此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他认为,这种革命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
他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
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
马斯洛需要学说理论告诉我们,只要满足了学生尊重的需要,他的智力因素才能正常发挥,他也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信赖的课堂里,才能产生相互倾听的关系。
传统旧课堂因为教师不相信学生,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学,造成了教师普遍的包办代替、机械灌输。
新课改后的教材决定了教师在学生面前就不再是什么权威的象征,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服务者;师生关系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对话。
因此,教师要充分
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同时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教师求助。
其次,教师创造性地教,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师的角度看是教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是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与学生串联起来,把一个学生同其他学生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和其他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知识和生活实践串联起来。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许多的串联会被老师的纠正、提问等切断,发言与发言之间没有连贯。
而反刍的活动更容易被忽略。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等都存在差异。
在教学中老师不应该一直教授新的知识,只关注一些优等生,而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串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如果我们能够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任学生,能够认真细致的倾听与对话学生,能够为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学习搭建平台,那么我们不仅能够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