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
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

采取
随机数字表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分别采用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对
照组为阿司匹林,观察组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方案应用效果。

结果:治疗后,血脂指标TC、LDL-C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
水平IL-6、TNF-α、hs-CRP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
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抑制血栓,疗效确切,推
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脑梗死;效果
脑梗死是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
障碍、缺血缺氧坏死所致,其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
等密切相关。

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头痛头晕,突发起进展迅速,可能出现
卒中,短时间内失去知觉,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1]。

对于脑梗死,初次发病
的患者治疗以针对急性病因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为主,后续则常采用一些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2]。

本研究就采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
疗脑梗死患者,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
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关于脑梗死
的诊断标准,并经CT、MRI等检查确诊。

②NHISS评分4~12。

③自愿参与本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的疾病。

②严重营养
不良。

③本研究中相关药物过敏。

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方案的对照
研究,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

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
49~76岁、平均(65.21±4.85)岁,急性期26例、恢复期49例。

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50~76岁、平均(62.84±4.16)岁,急性期21例、恢复期
54例。

一般资料两组相比:P>0.05,研究相关指标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用药及信息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生
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8。

用法用量:口服
10mg/次,1次/d,4周一次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调整剂量,最大不超过
80mg/d。

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阿托伐他汀用药与对照组一致,
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用药及信息为:阿司匹林片,生产企业云南白药集团
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0926 。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6g,分4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血脂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两项指标。

②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IL-6(白细胞介素-6)、TNF-
α(肿瘤坏死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

③复发率。

用药治
疗期间的脑梗死复发率。

④用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处理样本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分别以“x±s”“n(%)”形式表示,P<0.05表示具统计学差异意义。

1.结果
2.1血脂指标
治疗后TC、LDL-C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脂指标比较
组别TC(mmol/L)LDL-C(mmol/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 6.7±1.1 4.0±0.6 3.9±0.6 2.7±0.6对照组 6.5±1.4 4.8±0.9 3.8±0.8 3.2±0.6 t0.973 6.4050.866 5.103
P0.3320.0000.3880.000 2.2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后IL-6、TNF-α、hs-CRP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组别
IL-6
(ng/L)
TNF-
α
(μg/L)
hs-
CRP
(mg/L)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观17.57.9±18.37.5±66.328.5
察组±1.6 1.5±1.7 1.1±5.8±4.2
对照组
17.1
±1.8
11.4
±1.2
18.6
±1.5
10.2
±1.8
65.7
±5.3
40.3
±5.4
t 1.438
15.77
9
1.126
11.08
4
0.661
14.93
8
P0.1520.0000.2540.0000.5090.000
2.3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
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见表3。

表3 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
组别复发率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3(4.00%)6(8.00%)
对照组12(16.00%)8(10.67%)
x2 6.0000.315
P0.0140.575
1.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威胁生命。

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
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堵塞,最终引起意识障碍、昏迷、卒中等症状,同时
也有研究发现,炎症因子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发展关系密切。

因此,临床上治
疗脑梗死不仅要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还需注意改善患者炎症因子
水平。

本研究中治疗脑梗死采用的是联合用药方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
其在观察组中应用结果显示:治疗后,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观察组
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

提示该用药方
案疗效显著。

所用药物其一是阿托伐他汀,该药通过抑制三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
a还原酶以及胆固醇生物的合成,以及增加肝脏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增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摄取以及代谢,而降低血脂水平[4],是临床常用的降血
脂药。

在脑梗死患者中,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
险因素,并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5]。

其二是阿司匹林,该
药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常被用于镇痛、解热、抗炎,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则通过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的左右来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通过降低严重反应来稳定斑块[6]。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协同发挥抑制血小
板聚集的功效,降低血液粘稠程度改善血脂异常,缩小斑块,抑制脑梗死血栓形成,延缓脑血栓的发展。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抑制血栓,疗效确切,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永亮,王俊珺,王朋. 不同药物方案治疗脑梗死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
学杂志,2022,42(13):3139-3142.
[2]伍优爱.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
果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9):8-10,1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孙海燕,王云成,田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5):1065-1068.
[5]刘德彬,陈晓璞,陈文杰,等.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J]. 临床荟萃,2022,37(4):320-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