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信用、利率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货币、信用、利率)》练习题姓名班级
一、填空
1.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职能;在退出流通
时执行()职能;而在信用活动中货币执行的主要职能是( )。
2.金银复本位制的形式有()、()、()。
3.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4.在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是()。
5.马克思认为利息的本质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当纸币数量与货币需要量不相等时,纸币数量()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
A、决定
B、决定于
C、无关
D、相当于
2、货币形态发展的先后顺序应是()。
A、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管理纸币、电子货币
B、金属货币、实物货币、管理纸币、电子货币
C、金属货币、管理纸币、实物货币、电子货币
D、实物货币、管理纸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3、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13,而市场比价位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银币
B、金币
C、金币银币同时
D、都不是
4、下述行为中,哪个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A.分期付款购房B.饭馆就餐付账C.缴纳房租、水电费D.企业发放职工工资
5、信用体现的是()。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6、与简单商品交换相比,信用的价值运动的特殊性在于()。
A、价值双方面让渡一个时期
B、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
C、价值当时对等让渡
D、价值单方面永久性让渡
7、最具有充分流动性的货币是()。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钞票
D、财政结余
8、最古老的信用形式是( )。
A、高利贷信用
B、资本主义信用
C、社会主义信用
D、奴隶社会信用
9、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
A、实际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官定利
10、在物价上涨的条件下,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会()。
A.上涨B.下降C.持平D.随物价变动
三、多向选择题
1.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在于()。
A、价格标准是基础,价值尺度是其派生功能
B、价值尺度代表社会必要劳动,价格标准由国家规定
C、价值尺度与价值规律无关,价格标准与价值规律有关
D、价值尺度与价值规律有关,价格标准与价值规律无关
E、价值尺度是基础,价格标准是由价值尺度的职能引起的、并为价值尺度服务的
2.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由以下层次构成()。
A、金融市场利率
B、实际利率
C、银行间利率
D、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E、
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3.物物交换中必须要求()双重巧合。
A、需求
B、地区
C、部门
D、行业
E、时间
4.人民币是()。
A.纸制的信用货币B.金属货币的符号C.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我国惟一合法流通的货币E.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5. 中国工商银行某储蓄所挂牌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属于()。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名义利率
D、实际利率
E、优惠利率
四、判断改错题
1、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赊销形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
2、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储蓄与投资的均衡所决定的。
()
3、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充当交易媒介时可以是观念
形态的。
()
4、根据“劣比驱逐良币”规律,银币必然取代金币。
()
5、在发行国债中,政府是债权人,企业个人是债务人。
()
6、复利是比单利更能反映利息本质特征的计息方法。
()
7、负利率是指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
五、名词解释
1、货币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量
2、本位币和辅币
3、货币的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4、平行本位与双本位
5、信用货币与电子货币
6、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7、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8、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9、现值与终值
六、计算题
1、假设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为6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若货币流通速度升为3次,问货币需要量是多少?若货币需要量为3000亿元,流通中纸币量为9000亿元,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是多少?
2、某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在2012年12月8日为8%,若当时年通货膨胀率为3%,则该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七、简答题
1、简述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2、决定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理解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八、论述题
1、分析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的内涵
2、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3、什么是纸币本位制?其有何特点?应如何正确理解目前我国的“一国三币”制度?
判断:×√×××√√
名词解释:
1、货币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量
货币需要量: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数量,是对某一计划时期客观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估算。
货币流通量:是指在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
都是货币流通中的计量单位,两者的联系表现为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流通量,不同点在于主观对客观,估计值与现实值的差异。
2、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国法定价格标准的铸币,是该国的基本通货。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都是一国的通货。
联系在于两者之间可以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兑换。
主要区别:金属流通条件下主币是足值的,辅币是贱金属铸造的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主币有自由铸造的特点,辅币限制铸造(即只能国家铸造);主币是无限法偿币,是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有限法偿币,是小面额货币,仅供零星支付用。
3、货币的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支付能力,不论每次支付数额有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如赋税和在银行兑换等时),拒收则不再受法律保护。
均代表货币的法偿性,即共同体现了货币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货币的本质),区别于归属本币和辅币两种币种,并且在支付数额和对象上有限制。
4、平行本位与双本位
平行本位: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可自由铸造、流通、熔化及自由输出入,但两种金属兑换的比率由市场上的生金、生银的比价确定的一种货币制度。
双本位:金币与银币同为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熔化及输出入,但二者的交换比率由国家规定的一种货币制度。
现在由于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所以这两种货币的流通是按照法定比价流通。
均为金银复本位之中的货币形式,区别于平行位以金银实际价值流通,双本位以法定比价流通。
5、信用货币与电子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信用货币可分为以下几种形态:①辅币②现金或纸币②银行存款(又称债务货币,存款人可借助支票或其他支付指示将本人的存款交付他人,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电子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讯手段在信用卡市场上流通的以法定货币单位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主要表现为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转账系统而进行支付货币的职能的信用工具(或者说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子转账系统就是电子货币),它通常是利用电脑或贮值卡所进行的金融活动。
联系在于电子货币是特殊的信用货币,表现形式不同。
6、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贷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也就是说这是工商企业之间以赊购、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
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可以看出来它必须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
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都归属于信用表现形式,但是由于主体不同,其发挥作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和期限等都有所不同。
7、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指在借贷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息率。
它受借贷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影响而变化。
官定利率: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利息率,它是国家(或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联系在于后者是以前者为参考依据的,不同点是前者变化较快,后者相对稳定。
8、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用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通常就是银行的挂牌利率。
实际利率:在理解上是名义利率剔除膨胀因素之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所代表的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是对同一利率数值(8%)从是否剔除膨胀因素进行区分的,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
9、现值与终值
终值:未来期终货币的价值,可视同于本利和(为了更好理解)。
现值:未来期的货币终值的现在值,可视同于本金。
都是货币数量价值的表现,但归属于不同的时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