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作品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作品点评绘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传统的集中表现。
绘画,还常常以其本身独特的形式,折射出作者的文化心理结构。
古代中国社会的礼教与思想规范都渗透在传统绘画之中,而中国传统文人画,更是体现着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生命、宇宙万物的一种主观体验和价值取向。
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经验的张玉萍老师,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她的参赛作品《说“莲”》荣获绘画类一等奖。
《说“莲”》的主题是“莲花,从泥中出,却不染尘埃。
”用淡雅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了“白莲”纯洁高雅的形象,反映出画者清静超然、淡泊明志的情怀。
画面所传递出来的悠远意境,令人耳目一新,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说“莲”》正是对这种生命意识的真切感受和由衷赞美。
画家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把艺术理想与客观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含蓄蕴藉、高旷清逸的笔墨气质,写胸中逸气。
使整幅作品呈现出清雅幽深、空灵澄澈的审美趣味。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说“莲”》已经跨越了绘画本体层次上的描摹对象和表现技巧,升华为中华民族生命境界的象征和中国哲学的观照,成为当下文化精神和人格精神的投影。
虽然中国传统绘画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这并非简单地描摹自然对象,它是通过对自然对象的提炼、概括和加工后进行的再创造。
在中国绘画史上,苏东坡曾经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也就是说,形似只是绘画的基础,而绘画的最终目的是要追求“神似”。
要做到“形神兼
备”,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打破对外在形态的模仿和再现,而应该发
挥“心源”、“眼界”的功能,让观者进入无我之境,以达到“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应充分运用主观意识去关照对象,并且不局限于视觉图像本身,还要把握形象背后的精神内涵,以此构筑绘画的神韵。
因此,只有坚持“写心”的创作方法,才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思,展现绘画的意境。
张玉萍老师的这幅《说“莲”》作品,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创作思路。
我们欣赏这幅作品时,很容易就被它那恬淡空灵的艺术风格所吸引,陶醉于荷叶、荷花与水波所带来的清幽静谧的意境中。
这样的荷花已经超越了画面的主体,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和观者进行着交流,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和人格精神的象征,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