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实训模块3个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一、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一、电路原理图
二、实训步骤
1、按照电路原理图制作好电路,制作电路之前测出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制作电路时注意三极管的引脚序号不能接错、电解电容的极性(长的引脚为正极)不能接反,否则电容会爆浆。
2、先不输入交流信号,接上12V 的直流电源,调整电位器,使三极管基极电压为3V 左右。
3、测量静态工作点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出CEQ U 、EQ U ,则5
R U I EQ CQ ≈
4、输入交流信号,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放大过程 在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输入峰峰值为10mv 、频率为1KHZ 的正弦波,观察输出信号是否放大、输入与输出的相位关系,从而体会“放大”这一过程。
5、动态指标的测量 (1)电压放大倍数
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出放大器的输入电压i U (有效值)和o U (有效值)的值,或者用示波器测出P iP U -和P OP U -的值(峰—峰值),则:
P
iP P
OP i O u U U U U A --==
(2)输入电阻i R
用“串联电阻法”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在信号源输出与放大器输入端之间,串入一个1K 欧姆的电阻,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晶体管毫伏表或示波器分别测量出S U 和i U 的值,测量原理如下:
则:R U U U r i
S i
i -=
(3)输出电阻的测量 测试电路如下:
在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首先测量负载L R 开路时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O U 的值,
然后接入负载L R 再测量放大器负载上的电压O U ,则
L O
O
O o R U U U r -='
实训二、两级放大电路
一、电路图
二、电路分析计算
1、静态分析
由图可见,该电路为两级共射放大电路连接而成。
级与级之间的耦合方式为“阻容耦合”,所以两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因而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单独分析。
前一级的直流偏置方式为固定式,后一级偏置方式为分压式。
两级直流偏置分别见图(a)、(b)。
假设两只9013的三极管β值分别为1β、2β,实际β值需测量而得。
则可分别计算出(a )、(b )的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参见教材相应内容。
两级2、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
为了对电路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可先逐级画出交流通路电路。
如图所示:
由交流通路可知,输入电压i u 送入第一级放大后,其输出作为第二级的输入电压
22,i i u u 送入第二级放大后,输出给负载9R ,其输出电压为o u ,故该电路的电压
放大倍数为:
i o u u A =
u 21u u u A A A = i
o u u A 1u1= 2u2=i o u u
A 12o i u u = 由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
1
265411)
//////(be be u r r R R R A β-
=
2
9722)
//(be u r R R A β-
=
由上式可以计算出各级放大倍数分别为1u A 和2u A ,则可计算出
i u u u i o i
u i o u A A A u u u A u u ⋅⋅=⋅=⋅==2122121
三 实验步骤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1) 第一级
①用万用表测量出3R 上的电压为1U ,则13
11CQ EQ EQ I R U I ≈=,计算出1CQ I 的值。
②用万用表测量出1CEQ U 的值。
(2) 第二级
① 用万用表测量出8R 上的直流电压为2EQ U ,计算出28
22CQ EQ EQ I R U I ≈=
② 测量出2CEQ U
2、 用信号发生器给放大电路送入1mV 、频率为1kHz 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比较输入电压i u 和输出电压o u 的大小和相位关系,体会和认识两级放大电路的功能和作用。
3、 测量动态指标
动态指标包括输入电阻i r ,输出电阻o r 及电压放大倍数u u u A A A ,,21测量方法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指标测量方法相同,请参考实训1.
四 总结
五 思考
1 为什么理论计算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与实测值之间存在差距,请列举几条条理由。
2 如何进一步改善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已经扩展该电路的通频带BW 。
实训三、负反馈放大器
一、电路原理图
图2.1
二、电路理论分析
由图可见,本电路是由两级放大器添加负反馈而得到的,若开关断开,则电路为纯粹的两级放大器,在上一个实训中,已经验证了该放大器在开环状态下具有很高的增益。
引入负反馈后,闭环放大器的增益会降低,但电路其他方面的性能会有很大的改善,如在提高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提高增益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扩展带宽等方面效果显著。
1、反馈类型分析
在开环情况下,放大器的交流通路为:
图2.2
若忽略虚线框的电路组成,开环放大器可以抽象为如下的模型:
图2.3
反馈网络为:
图2.4
由电路原理图可知,反馈网络接入开环放大器的组成形式为:
图2.5
由图2.1中所标注的瞬时极性可判断为负反馈,由图2.5的组成结构可知,
反馈网络与输入端串联,与输出端并联,采样输出电压。
则该反馈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2、闭环增益分析计算
由图2.4可知,该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为:
34
1
2102=
+=
=
R R R u u F o
f 闭环增益公式:AF
A
A f +=
1
1+AF 为反馈深度,只有当1+AF 远大于1时,便满足深度负反馈的要求,工程计算是时,只要1+AF ≥10即可。
假设三极管9013的电流放大系数为100,估算出开环增益在5000以上,具体值在实训二中可实测得到。
如开环增益按照5000计算,则反馈深度为:
148134
1
50001≈+⨯
=+AF 可见反馈深度远大于1,为深度伏反馈。
在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闭环增益为:
F AF A A f 1
1≈+=
由此可计算出本实训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
3411
2
10=+=≈
R R F A uf
3、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分析计算 (1)闭环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
i if r AF r )1(+=
i r 开环输入电阻,本电路中的开环输入电阻为约为1.1K ,引入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可提高至数百倍。
(2)闭环放大器的输出电阻为:
AF
r r o
of +=
1
o r 开环输出电阻,本电路中的理论值为2.4K ,引入串联负反馈后,输出电阻可
减小至数百分之一,能显著提高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三、实训步骤
1、安装负反馈网络。
按照电路图,在实训二电路的基础上加上反馈网络,即取消2R 的短路线,按图接上10R 、开关和耦合电容6C 。
2、测量开环参数。
将开关拨至空挡,测量放大器开环的相关参数,即: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做好数据记录。
测量方法与单管放大器相同。
输入电压幅度尽可能小,保证放大器输出不失真。
该步骤若在两级放大器中已经测得,结论可以直接运用。
3、体会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输入信号大小不变的条件下,将开关拨至接通挡,观察输出电压波形在幅度上变化,并记录输出电压的大小。
比较开关断通前后,输出电压的大小关系,体会负反馈的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4、测量输入、输出电阻。
测量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并记录数据,分别比较f i r 与
i r 以及of r 与o r 的大小变化,体会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
5、体会负反馈改善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断开开关,适当增加输入电压的幅度,使输出电压出现失真现象,在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失真的波形,记录下该失真的波形图。
再接通开关,观察输出电压的波形是否失真,从而体会负反馈对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6、测量反馈系数,研究反馈系数F 和闭环增益uf A 、i u 和f u 的关系。
在放大器闭环的状态下,测量出i u 、o u 和f u ,验证34
1
2102=
+=
=R R R u u F o
f 和3411
2
10=+=≈
R R F A uf 的关系是否成立;观察f i u u ≈的关系是否成立。
i u 为闭环放大器的输入电压,f u 为2R 上的电压,o u 为输出电压。
四、总结
1、记录实验过程中所得数据,并与理论数据对比,比较放大器开环与闭环两种
状态下的性能。
表1 :放大倍数的测量
表2 :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五、思考
1、负反馈都有哪些类型,分别说明四种类型的负反馈作用和适用场合?
2、该实训电路中引入反馈时为何要接电容
C,不接对电路会有什么影响?
6
3、如何为本实训电路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试画出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