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
摘要: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
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意探究
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
的目标,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探究
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
蒙教育的任务。

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
要途径。

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意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
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怎样才能上好科学课,特别是实验教学怎样才能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
教得有声有色,在教学中我注重落实了“真”、“趣”、“实”。

一、“真”即实验的真实性
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也占据
一定的空间,将一个玻璃杯底部塞上纸团,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问学生
杯中的纸团会湿吗?而后将杯子提起来让学生看,纸团没湿,说明空气占据着杯
中的空间。

而后我又将本实验重做了一遍,只是在水中将杯子慢慢倾斜,学生发
现杯口有气泡冒出,纸团湿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空气的确占据着杯中的空间。

再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为了证明物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让学生敲击音叉听到了声音,让学生捂住敲击过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让学生感
知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确在振动。

然后让学生将没有敲击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观察
现象,再将敲击过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现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

二、“趣”即实验的趣味性
实验课上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解、演示,没有学生的参与和操作,学生必然兴
趣不高,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这点。

如在教学《磁铁》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
磁铁、铁、铜、铝等金属。

在讲课前先让学生用磁铁去接近各种金属,学生们做
得非常认真。

然后提出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学生们能很快正
确地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

然后我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小实验:把塑料小人固定在
铁片上,用硬纸片做舞台,硬纸片下面的磁铁晃动时,小人便翩翩起舞。

此时课
堂气氛极其活跃,学生在惊奇中仔细观察其中的奥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
热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

再如在教学《沉和浮》时,先让学生想一想:铁钉、塑料片、铅皮、玻璃片、木块等物体,哪些能沉入水底?哪些能浮在水面上?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

学生们在实验后发现铁钉、铅皮、玻璃片沉入了水底,而塑料片、木块却浮在水
面上。

接着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沉入水底,有的物体却能浮在水面上?
我们怎样使沉在水底的铅皮浮在水面上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想去做,结果
有很多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我所提出的问题。

这节课上得很轻松,顺利地完成了教
学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

三、“实”即课堂内容充实
如教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在做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能
否溶解在水中的实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结
果记录下来。

通过学生认真观察,很容易就发现胶水和洗发液进入到水中是沉入
杯底并蜷缩成一团,缓慢扩散,它们都能溶解在水中;食用油则漂浮在水中,不
扩散,因此不能溶解于水。

课堂内容充实,学生在上课时就不会开小差,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课后又感
到回味无穷。

我在教学《测量水的温度》时,先复习温度计方面的知识,新课时
先示范测定冷水的温度,讲清测定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操作时同桌的
一个同学操作,另一个同学则谈测定方法,同时帮助同桌指出操作错误。

测定后
核对温度、分析温度读数不同的原因,强调注意点,再放手让学生测定热水温度、温水温度,同桌同学轮流操作。

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事做,都有各自的任务,学生
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运用整体教
学设计的原理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在实验的同时发展各
项能力。

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真正使科学的学习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科学
素养的提高。

把实验贯穿于科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过操作、思考,亲身感受
科学探究的艰辛。

他们一旦在科学探究中获得了成功,饱尝了胜利后的喜悦,就
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由于在教学中注意了这几点,所以学生很喜欢
上科学课,一改以前对科学课的态度。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提高了
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小学科学.《教师用书》。

[3]《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