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5国共的十年对峙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33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举行阅兵、宣誓、授章、授旗仪式,纪念“八一”节。

从此“八一”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A.中共成立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答案:C
2.下图为江西南昌市著名的八一纪念碑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是江西省“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下列导游解说词中不正确的是()
A.起义行动是由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的
B.这次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它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答案:D
3.(2012·吉林高一检测)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针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故①错误。

答案:B
4.2012年4月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84周年()
答案:C
5.观察下图,下列对图中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A.位于今江西省的瑞金市
B.见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
C.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成就
D.体现了农村根据地的成长壮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

图示中的机构成立于1931年冬,而国共合作在1927年就已失败,所以C项不合题意,B、D两项属正确说法,选C。

答案:C
6.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
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会合,这就是指井冈山会师。

答案:D
7.某报不久前报道,在某地石崖、石墙、石碑、石柱、石坊上发现大量的錾刻标语,如“列宁万岁”“争取苏维埃中国”“军民合作”“平分土地”“实行共产主义”等。

这些标语最有可能出现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该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方针。

从“实行共产主义”可以看出,这一标语不会出现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因为这两个时期是国共合作时期,不会公然打出这样的标语,排除A、C;从“争取苏维埃中国”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这些口号不会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

答案:B
8.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
③由幼稚走向成熟
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注意从指导方针、面临的形势等方面去理解“转折”的含义。

答案:C
9.在甘肃会宁县城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有一幅《会宁会师》油画,李宁同学对这张图片是这样认识的,你认为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片描绘的事件发生于1935年10月
②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③它反映了红一、红二方面军迎接红四方面军的情景
④它是中国革命旧局面的结束和新局面开始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④
解析:会宁会师发生于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此。

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抗日斗争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D
10.(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中共的诞生表明了中国革
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性即是A项。

答案:A
11.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

这里的转移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C.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D.中国革命方式发生变化
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A或C,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题目中“战略转移”的含义。

红军长征前后党的工作重心仍在农村,故A项不正确;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表述也不正确;红军长征后,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区由江南地区转移到西北地区。

答案:B
12.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

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

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二:《红军过草地图》和毛泽东《长征》诗
红军过草地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出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2)根据材料二,诗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次“远征”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长征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信心;“敢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2)长征。

“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具有求实创新胆略等。

14.观察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革命事件?
(2)长征期间,在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中共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3)从上述图片看,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给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也为后来抗日战争的顺利开展积累了经验。

本题以两幅历史地图为材料,考查考生阅读、分析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关键是对在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发生在江西境内的历史大事的准确记忆。

如南
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等。

第(2)问,注意
时间的限制“长征期间”(1934.10~1936.10),因此就不能局限于遵义会议,还应该联系“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等史实作答。

第(3)问,比较两幅历史地图,可以很容易看出革命中心由南方转到西北。

影响一问,既要答出长征胜利的影响,也要注意答出革命中心在北方对抗战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带来的影响,而后者是考生容易遗漏的。

答案:(1)事件:①南昌起义;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或江西境内的革命根据地);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

(2)重大问题:①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军事和组织路线,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同年底,陕北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①转移: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到西北(延安)。

②影响: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有利于人民武装的发展壮大;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抗战的来临,革命中心陕北成为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