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践行的实效路径——基于儒家伦理普及教化历史经验的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道德认知能力与控制能力 ;再次要建立适度 的道德
值 观”弘扬践行 的民族性 。 当个体生活在一种传统或习惯之 中时,他会 心悦 诚服地接受一种外在的社会规范。儒家伦理依附于传统 习俗传承至今 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当代浙江人共 同价 值观的弘扬践行 ,可以基于传统的习俗让每个人在社会
责任编辑 :孙艳 兰
第 三 ,从 内在 依 据看 ,浙 江精 神和 共 同价值 观 体现 了尊 重客观规律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的统一。它
略论 当代 浙江人共 同价值观 弘扬践行 的实效路径
一 一
基于儒家伦理普及教化历史 经验 的视角
口 丁根 林
作 为植 根 于浙 江 的历史 、体 现 于浙 江 的现状 、 引领着 浙江未来发展并 区别于其他省份 的灵魂 和 “ 精 神名 片” ,浙 江省第 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中正式提 出以 “ 务实 、守信 、崇学 、向善”为 内涵 的当代浙江人共 同价值 观 。马克思说 : “ 人们创造 自己的历史 ,但是 他们不 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 是在他们 自己选定 的 历史条 件下创 造 ,而是在 自己直接碰到 的 、既定 的 、 从 过去继承下来 的条件下创造 ”作为宋 明儒学发展 最 繁 荣 的区域 之一 ,当代 浙 江人共 同价值 观与 儒家
行 当代 浙江人共 同价值观 ,具有一定 的现实 意义。

良好 的政治伦 理 与社会 伦 理。非 制度化 的 家庭与 社 区内部 的耳濡 目染 ,使家训家规 中的礼仪法度植根 、 积淀于普通 民众一代代 的 日常生 活中。强化 当代浙江
是 榜样 示范 引 领 ,增 强 “ 当代 浙江 人共 同价
体现 了实然性与应然性 的统一 。既是对浙江过去至今
第二 ,从 内容 和性 质看 ,浙 江精 神 和共 同价 值
观体现 了民族文化共性 与地域文化个性 的统一 。既具
有与 中华 民族精 神的高度一致性 ,又具有浙江人 民精
神风貌 的独特个 性。离 开民族 文化共性或普适性 ,就 失去 了应 有的涵盖面而流于偏颇 ,不足 以反映 中华 民
略 论 当代 浙 江人 共 同价 值 观 弘扬 践 行 的 实效 路 径
的活力与发展 后劲。
是我 们遵 循马 克思 主义 的历史 决定 论原 理来 指导 我 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活动 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尊重 客 观规律 ,表明浙江精神具有科学性 ;尊重群众 首创精 神 ,体现浙江精神和共 同价值观具有创新性 。 第 四 ,从发 展趋 势看 ,浙 江精神 和共 同价 值 观
伦理 经千年而不衰 的精髓在思想底蕴 上存在 契合性 : 儒学 “ 实学”化 、信德思想 、重教传统 、 “ 天道人性 ”
儒家伦理通过政府弘道与统治 阶级 的言传身教 , 确立 了其正统与主导地位 。任何道德 价值 的普及离不
开倡导者的弘扬 ,更离不开道德主体的践行垂范。弘
扬践行当代浙江人共 同价值观的过程 ,本质上也是 由 外在 的规范约束 内化为人们 的伦理 自觉 ,从而再外 化 为人们理 性行为 的教化过程 , 其要义在 于增强公信力。 公信力首先在于建立公正 、公开 、公 平的道德评价标
儒家 认为 良好 的家 庭伦 理道 德可 以推广 衍化 为
等为 “ 当代浙江人共 同价值 观” 提供精神支撑和动 力。 客观而言 ,尽 管儒 家伦理维护帝王专制 的思想不合 于
马克思 主义的唯物史观 , 但 是两千余年传承 的时 间跨
度 ,足 以显示其 普及 教化的历史经验 中有一定 的合理 内核 。研究儒 家伦理普及教化 的合理 内核 ,对弘扬践
古代 儒学 普及化 的过程 与形式 虽不无 呆板 僵滞 之处 ,但作为一种独特 的 “ 文化代码” ,古代蒙学教 材 却 以表达 形式 的感性 化 、多 样化 而充 满亲 和力见 长 ,在 “ 蒙 以养正 ”上起着效应递增 的功用 。因此 ,
尺 ,由整个社会 自主公开评价 、监督党的领导干部 伦 理实践 ;其次在于提高 自我道德评判水准 ,由党的干
部通过 自我评判 、体验 、反省 ,使个体道德水平处于 较高 自律水准 。根据 中国古代儒学教化实践经验 ,我 们要加强教育 、引导 ,培养合乎 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 观的道德情感 ,进 而固化个体 的道德 自律 习惯 。 二是 注重 家庭 教育 ,拓展 “ 当代 浙 江人共 同价 值观 ”弘扬践行 的辐射 面。
实践过程 中形成或 “ 习得”。我们要从正面意义上挖掘
目标 , 提高青少年道德成长 的成就感 。 如古人 “ 修、 齐、 治 、平”系统 中 , 要求儿童从 自身做起 , 从小事做起 ,
从 日常生活做起 。 三是 创新 文化 代码 ,塑造 “ 当代 浙江 人共 同价
值观 ”弘扬践行 的亲和力 。
值 观”弘扬践行 的公信力 。
作 者丁根林 ,男 ,湖 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 湖州 3 1 3 0 0 0)。
2 O 1

人共 同价值观在家庭 中的渗透 、扩展 ,已经成为其弘 扬践行 的重要途经 。首先要重视父母示范 的重要性 , 通过其道德行为 的知 、情 、意来对儿童 的道德成长产 生正面影响 。其次是要 创新 多样化 的德育方式 ,充分
族精神;离开文化个性或特殊性 , 又会失却独特性格 、 气质 的依托 ,难 以同其他 区域 的地 方精神相互 区别 , 不足 以成 为浙江地方文化 的象征 。
的群体意识 、精神状态 、价值取 向和思想境 界的描述 和概中奋发 图强 , 励精图治 , 与时俱进 。
对 性 地编 写教 材 ,从 地域 、人群 、文化 、习俗 等方
面出发 ,根据接受对象需求 ,进行 “ 分众式”传 播 ; 生活化地组织活动 ,让道德主体在活动中通过心灵在 场方式 ,愉快地完成对外在理念的接受与内化过 程。
四是挖 掘 民俗底 蕴 ,彰 显 “ 当代 浙 江人共 同价
利用现代技术平 台如 网络 、电视 、电影等 ,培养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