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胜高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4.《左传》襄公十五年载,周代“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

《逸周书·职方氏》中说:“凡邦国大小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材料反映出
A.封建专制等级制度的特征B.诸侯之间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C.分封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D.周朝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25.国学大师徐复观先生认为,汉代“是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关系最为合理的时代”。

该言论的主要依据是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最终确立B.儒士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C.通过察举制选拔官吏D.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
26.宋真宗咸平五年,“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宋徽宗时采取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说明北宋
A.旧的城市格局被打破B.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是主要财政来源D.商业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27.明代许多事是必须经过廷推、廷议的,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类似现在西方专家智囊团的六科给事中可单独向皇帝或六部尚书发表看法,有时甚至使奏折退还,内阁也经常为皇帝出谋划策提意见。

这说明
A.当时出现了政治民主化的趋势B.此举可有效防止皇帝决策失误
C.专制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D.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28.有学者在研究黄海海战时指出:“中日双方舰队到达黄海的目的不同,北洋舰队是为了护运八营铭军在大东沟登陆;日本舰队是寻找北洋舰队进行决战,以实现其‘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计划。

北洋舰队完成了任务,而日本‘聚歼’计划破产。

”这说明
A.研究视角的关键性B.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
C.史料占有的重要性D.主观意识左右历史事实
29.有学者认为,康有为“不简单抛弃传统,而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努力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该学者意在说明康有为
A.借学习西方维护皇权专制B.借助维新变法解释传统
C.以近代文化批判传统文化D.利用传统以实现近代化
30.如图是1941年2月1日《新华日报》上刊载的一幅题为《前门打虎,后门防狼》的漫画。

作者意在揭示
A.共产党面临复杂的抗战形势B.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的主要原因C.日本侵略者遭到国共的夹击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31.下面为1953—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使①段农业发展放缓
B.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②段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促使③段农业有所发展
D.②④段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32.古罗马《法学总论》中记载了一个典型的要式口约的构成:“你承诺吗?我承诺。

”通过这种行为当事人确定的表达了一种负债的意思,然而当事人为什么负债,从要式口约本身无法看出。

这反映了罗马法
A.强调对债务纠纷原因的分析B.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的色彩
C.有利于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D.对案件的审判过程特别关注33.自战功卓著的麦克马洪(1873—1879年任总统)辞职以后,共和派往往在总统选举中违背“精
英政治”原则,搞“劣胜优汰”,故意选择那些政界二、三流的易于控制的政治家担任总统,共和派并不是在搞恶作剧。

共和派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法国的保守势力B.减少修宪的潜在阻碍
C.确立分权制衡的体制D.维护民主共和制政体
34.在苏联,“计划社会”的思想,部分来自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学说,部分地来自战争的经验,甚至更多地来自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即如何应付在提高国家生产水平中出现的连续而长期的问题。

材料说明苏联形成的“计划社会”思想
A.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B.是促进苏联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C.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发展35.1981—1984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1%、−2.6%、3.5%和6.5%,而欧共体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3%、0.4%、0.8%和2.2%。

1975—1983年,欧共体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降低了4个百分点。

由此可知
A.区域集团化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B.西欧进一步联合自强的需求加大C.美国主导了世界经济秩序的重建D.欧美抛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音乐,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各抒己见。

颇具影响的是孔子的“礼乐”思想,他将音乐同社会的政教伦理相结合,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格。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既“美”且“善”的礼乐时代已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君乱臣谮、礼崩乐坏、战乱频仍、变风变雅”大作。

于是,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非乐”“禁乐”的主张,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墨子。

墨子认为音乐兴盛和政治清明成反比,“现今权贵聚民财作器乐只为个人享乐,而丝毫无益于人民生活。

官民听乐,必废国事,误农时而不利于社稷。

听乐使官吏不治其事,农夫不治其田,妇女不理其机,影响国计民生之大局”。

——摘编自林林《从墨子“非乐”谈他的音乐思想》
材料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而他对音乐的表达亦对整个西方思想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柏拉图试图通过音乐的教化而使城邦公民达到对美的热爱。

柏拉图认为音乐不是一种无谓的消遣和享乐,其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

柏拉图规定在他的“理想国”中,音乐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

他认为,音乐和体育的结合使人身心和谐,应当把音乐教育和体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

——摘编自《柏拉图音乐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墨子对“乐”的不同态度,并对材料中墨子的态度进行简要评价。

(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与孔子对音乐社会作用的共同认识及其产生的相似背景。

(10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不在于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得以发挥,知识得以应用。

换句话说,社会的潜在结构能否容忍变革,适应变革,这成了工业化能否发生的关键。

——摘编自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史或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政府在1905年确立银本位制的基础上,于1910年颁布《币制条例》24条,进一步统一国内币制。

除确定国币单位、改两为元之外,还对各种铸币的成色、重量、主辅币关系和使用数量以及收兑方式、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同时,度支部还进一步清理纸币,对各官商银行发行银钱票的条件和数目加以限制。

度支部还于1908年初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中央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加强对全国财政的控制和管理。

又于1910年底推出经资政院议定的中国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宣布的宣统三年(1911年)预算案。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财政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财政金融改革做出简要评价。

(6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虽然早在1963年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就举行了反战示威游行,但是在反战运动的最初阶段,学生的态度和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

1968年,学生反战运动达到全盛期。

受到巴黎“五月风暴”的影响,美国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由激进的抗议走向激烈的反抗,政府和军警的镇压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暴力反抗倾向。

在青年学生反战运动时期,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嬉笑怒骂的语言,说出了深刻的反战道理,在反战青年中广为流传。

“黑色幽默”反映
了美国60年代激进、反叛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社会理想的幻灭和失望。

美国的学生反战运动是60年代西方学生反战运动中声势最为浩大的学生运动。

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参加的人数多……这场反战运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蔚为壮观,各种运动互相影响地交织在一起。

青年学生的反战运动呼唤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使其个性得到张扬,并使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到了美国社会文化里,形成一种潜在的反战力量。

——摘编自朱光兆、张素青《试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20世纪60年代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们对战争应持的态度。

(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纪泽(1839—1890),晚清外交家,“中兴名臣”曾国藩之子,1878年出任驻英、法公使。

曾纪泽认为:“西人一切局面,吾中国于古皆曾有之,不为罕也。

”他积极倡导同西方国家平等往来,在外交实践中,自觉参照国际公认的处理近代国家之间关系的某些外交原则,来处理涉外事务。

不过,他所持的外交平等观念仅仅局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中国的藩属国,曾纪泽陶醉于自己的礼仪文明,继续沿用传统的宗藩关系,以“天朝上国”自居,没有给藩属国以应有的平等地位。

他曾援引国际法,成功改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特克斯河流域两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他曾在拜见慈禧太后时说:“人臣忠则尽命,是到了极处……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


——摘编自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纪泽的主要外交理念。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纪泽的外交理念进行简要评价。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