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等生选习题(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生选习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答案】C
【相关链接】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 )。
A.高尔基体膜B.叶绿体膜
C.内质网膜D.液泡膜
解析内质网(A)是生物膜的转化中心。
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以及线粒体膜(代谢旺盛时)直接相连,可直接相互转换;高尔基体膜(B)与内质网膜、细胞膜无直接联系,可以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进行转换。
答案 C
2.下面哪种物质的形成和分泌与内质网及其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
①转氨酶②胰岛素③抗体④性激素⑤肠肽酶
⑥呼吸氧化酶⑦血红蛋白⑧血浆蛋白
A.①②⑤⑦ B.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⑧ D.①⑤⑥⑧
解析解答此题需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分析:首先,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这种物质应是一种分泌蛋白;第二,分析题中的转氨酶、呼吸氧化酶和血红蛋白虽是蛋白质,但不分泌到细胞外,而性激素虽是分泌物但它是脂质不是蛋白质;只有胰岛素、抗体、肠肽酶和血浆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处理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整个过程需线粒体提供能量。
答案 C
3.2010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所以C项是错误的;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
答案 C
4.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下列选项中,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获得能量最多的是( )。
A.E增多、D增多、A减少 B.D减少、B减少、A减少
C.E减少、D减少、A减少 D.A减少、D增多、E减少
解析该食物网如图:,
D增多使系统总能量增多,而A减少导致最终流向C的能量增加;E减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C。
所以A减少、D增多、E减少时,物种C获得能量最多。
答案 D
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解析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摄入量=同化量+未同化量(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因此该题中羊的同化量为n-36%n=64%n。
由于条件不足,无法计算羊的贮存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答案 A
6.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
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
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
通过颜色传递的信息是物理信息。
答案 B
易错提示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方式判断的关键是分析信息传递的过程,此类题目出错的原因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不对具体的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如本题学生看到机油、黄油等会马上想到属于化学物质,误答为化学信息。
7.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增多,净光合产量增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答案 B
8.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总面积)
A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C .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 .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解析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这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植被干物质的量不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还与植被水分代谢、矿质代谢以及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有关。
答案 B
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有关成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中的信息指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
B .图中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C .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D .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CO 2、H 2O 、N 2
解析 蝉是第二营养级,但是不是次级消费者,而是初级消费者。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不包括细菌,因此图中的食物链只有1条。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A
10.(2015年海南卷,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下图推知,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________%。
(2)下表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记录,请据表回答问题:
②若实验组1号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 min,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衣料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有________。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两项提高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图可知,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温度与碱性蛋白酶含量,即实验探究的是温度、碱性蛋白酶含量对去污力的影响。
在50 ℃时,洗衣粉的去污力在碱性蛋白酶含量为0.6%
时达到最大。
由表中数据可知,1、3号为实验组,2、4号为对照组,1、2号与3、4号中
只有是否加酶一个变量,该实验过程体现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若实验组1号加酶后洗净时间接近7 min,很可能的原因是酶已经失活。
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故毛织品、蚕丝织品等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衣料不能用含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
用温水浸泡(提高酶的活性)、延长浸泡时间(增加酶的催化时间)、增加酶的用量等都可以提高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答案(1)探究温度、碱性蛋白酶含量对去污力的影响0.6 (2)①对照、单一变量②酶失活(3)②、④(4)用温水浸泡;延长浸泡时间;增加洗衣粉的用量等(写出两项合理答案即可)
2.(2017年新课标Ⅱ卷,29)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 NADP+ ADP+Pi C5 NADH(或答:还原型辅酶Ⅰ)
(2)C和D
(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
海拉细胞系源自一位美国黑人妇女海瑞塔‧拉克斯的宫颈癌细胞。
这名美国妇女在1951年死于该癌症,一位外科医生从她的肿瘤上取下组织样本,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形成的细胞系被称之为Hela Cells(海拉细胞系)。
至今海拉细胞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生物实验或者细胞培养,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51年至今海拉细胞系仍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说明癌细胞能够___________。
(2)不同的海拉细胞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不一定相同,原因是不同的海拉细胞处于
___________;若利用海拉细胞系研究细胞周期时,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则所有癌细胞都将停留在有丝分裂的______期。
(3)利用海拉细胞系可研究病毒致癌因子的致癌机理,现有的研究表明病毒之所以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是因为它们含有________基因以及____________的核酸序列。
(4)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_____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调查显示人群癌症年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攀升:40岁后癌死亡率陡升,60岁后上升更快,这表明癌变是若干独立的基因突变______效应的结果。
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限增殖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中
(3)病毒癌与致癌相关
(4)抑癌基因累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