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意象之美——“诗魔”洛夫的诗二首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意象之美——“诗魔”洛夫的诗二首赏析
著名诗人洛夫先生于今年3月19日病逝。
享年九十一岁。
2001年,他因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台湾版《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曾将洛夫列为十大诗人之首。
洛夫又与余光中并称台湾诗坛双子星座。
与余光中相比,洛夫更具狂放诗性,意象新奇,人称“诗魔”,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
余光中先生走的时候举国震惊,而洛夫先生走的却有些寂寥。
今天试着拆解二首洛夫的短诗,以供大家欣赏。
《问》
在桥上
独自向流水撒着花瓣
一条游鱼跃了起来
在空中
只逗留三分之一秒
这时
你在哪里?
赏析:这首诗的名字叫问,一开场诗人给出了一个场景:桥,一个人,流水,花瓣,游鱼。
猛一看貌似有些摸不着头脑,谁在桥上,为什么撒花瓣?一条游鱼跃起在空中,有什么特别的隐喻吗?
正疑惑着看到发问,这时,你在哪里?很突兀,然后恍然大悟。
一个人手拿鲜花,在小桥边等着心上人,约会的时间已过了很久,等的人却还没有来。
估计是不会来了吧,于是把鲜花一片片撒向桥下,边撒花瓣边看着水面出神。
一条鱼突然跃起来,打乱了思绪。
“这个时候,你在哪里呢?”末尾的一问,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失意落寞的神态刻画的入木三分。
寥寥数语,诗人就把一个失意少年郎的生动形态给我们展现出来,让人看了又看,再结合题目叫《问》,越发感觉贴切传神,凸显诗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说诗有三美,指意美、音美和
形美。
这首诗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又意境含蓄,欲说还休,三美者,能得其二。
《子夜读信》
子夜的灯
是一条未穿衣棠的
小河
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
读水的温暖
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
读江河如读一面镜
读镜中你的笑
如读泡沫
赏析:这首《子夜读信》有着洛夫典型的“恶趣味”,子夜的灯,是——小河,灯光像小河,说得通,像未穿衣裳的小河,大概指的是灯光的光线很柔和,或者很暧昧,也许写这封信的人比较特别吧,只在夜深人静取出来仔细观看。
“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鱼书,用以作为信的别称。
《古诗》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语,用的是老典故,但也不失新颖。
“读水的温暖”,是感受信里面的思念之情吧。
看着信,就仿佛看到你,所谓见字如面。
所以“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心上人的面庞时不时会浮现,鳞片也许暗指曾经闪现的惊鸿一瞥,却总是出现个一鳞半甲。
分别的时间有些久了,你的样子虽然动人,却也有些模糊。
“读江河如读一面镜”,有一丝江湖路远,身不由己的惆怅,为什么不能相聚相守,只能通过写信来互诉衷肠呢?最后一句更加点明心情,“ 读镜中你的笑/如读泡沫”,看信的时候,觉得你就在面前,那么温暖,动人,看完信所有这些感觉就像泡沫一样突然消失,令人怅然若失。
“泡沫”乃神来之喻,不愧“诗魔”称号。
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出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7月去台湾,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1996年迁居加拿大。
洛夫原名莫运瑞、
莫洛夫,笔名野叟,是我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之一,也是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
他的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诗坛誉为“诗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