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考点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考点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变革。

西汉时期,出现了,即二牛三人。

汉代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出现了,
四、农业灌溉
1.工程:战国,汉朝。

2.工具:曹魏,唐朝,宋朝,明清。

(注意图片)
【考点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农经济的评价:
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

局限性:经营规模小,赋役沉重,十分脆弱。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4】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一、概况: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有三:官营、和。

官营发达的原因主要是,产品主要供消费。

三者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明朝中叶后,超,占主导地位。

二、古代冶炼业
1.时期,掌握冶铜技术。

时期,青铜制造进入时期。

(青铜文明)代表有和四羊方尊、等。

2.西周晚期,已有。

炼铁技术,在两汉有和。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南北朝的。

前,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三、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业
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在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北朝烧出成熟的。

至唐朝已形成的制瓷系统。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和争奇斗艳。

四、古代纺织业
1.中国世界上养蚕缫丝的国家。

,(新石器时代)已有丝织品。

商朝时有,西周时期,可以织出,汉代设立专门机构,唐朝吸收风格,宋朝吸收风格。

明清时期,设立。

【考点5】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元朝时,推广棉纺织技术,改变中国人穿衣比例,成为主体。

明朝中叶以后,超官营,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织精细织品。

2.中后期,江南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即“,”,
也就是关系,标志出现,清代继续。

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发展缓慢原因:
政治:封建政策
经济:占主导,沉重
思想:思想严重,限制扩大再生产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资本入侵,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考点7】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善于经商,后人将从事商业的人成为。

2.宋元商业繁荣的表现
(1).两宋:
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
3.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著名的有和。

【考点9】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点P15
一、发展
西汉时开通和丝绸之路。

唐朝时,成为重要港口,政府设,专门管理。

元朝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二、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点:
1.不以营利(经济)为主要目的,而着力于加强友好往来(政治)——_________贸易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贸易,即通过________与________完成交易。

其_________目的(宣扬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足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大于_________目的。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考点10】土地制度的演变P16-17
二、奴隶社会:制,以国王为代表的国家所有,被称为“”。

(普天之下,)和政治上的制相呼应。

三、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2)确立:
①公元前594年,________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____________,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__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_____国的_________变法,废除__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

(3)弊端:土地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
【考点11】重农抑商政策P17-18
3.产生:__________________时首倡“重农抑商”,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4.发展:
(1)西汉:①措施:汉武帝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_____________等。

5.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巩固,维护,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2)到时期,严重阻碍和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考点12】“海禁”与“闭关锁国”P18
1.明朝“海禁”
(1) 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_______,危及统治。

2.清代“闭关锁国”
(1)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为_____________。

乾隆开_________通商,特许“_____________”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危害:
①妨碍_____________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____________,阻碍了_____________的滋长。

②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_____________。

(注: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其实质是)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
【考点13】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根本原因:西欧发展,出现,需求增加。

2.直接原因:控制东西商路。

3.社会根源:《》的盛行。

4.封建国家支持:代表为和。

5.宗教因素:传播
6.技术条件:和的发展,以及学说。

【考点14】新航路的开辟P23-24
1.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____,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沿___________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为以后开辟到达亚洲的航路奠定了基础。

后来葡萄牙国王把非洲最南端“风暴角”改称为“___________”。

2.意大利航海家______________希望另辟一条前往亚洲的航路,他坚信________学说,1492年,在__________王室的支持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陆地,他称当地人为“______________”,由此开辟了从欧洲前往_________的航路。

3.1497年,支持的,沿迪亚士开辟的道路,终于到达。

4.年至年,支持的,完成环球航行。

注:注意24页地图和每个航海家所经过的大洋。

【考点15】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P25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______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个_______。

②欧洲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的,以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雏形开始出现。

③“________革命”。

促使欧洲商业发生重大变化,扩大,增多,变化,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_______________地区转移到_____________沿岸。

④加速了西欧______________的解体,促进了___________的发展。

⑤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始抢占___________,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16】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
是世纪的殖民霸主,因其所有船只超过欧洲他国总和,被称为。

英国
17世纪中,颁布,引发两国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改名
为。

,英国打败法国,建立“”帝国。

【考点17】世界市场的拓展 P28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市场的拓展
2.世界市场拓展的影响:
①殖民扩张和掠夺来的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______________。

②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得到进一步拓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考点18】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影响P30-31
1.工业革命的前提:___________在英国的确立。

2.工业革命的条件:
①雄厚的___________。

②充足的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____获得)
③___________的进步。

④___________的扩大。

(直接原因)
3.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
①18世纪60年代,______________发明___________,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后来,其他行业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___________开始取代手工劳动。

②1785年,瓦特研制成___________,产生巨大动力,不受______________限制,大大推动了______________的发明和使用。

人类社会进入到。

③利用蒸汽机来推动工具引起革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首先从______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1840年前后,英国的___________基本上取代,率先完成,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工业国家。

不久,________和_________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考点19】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P32-33
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_______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________形成。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2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P34-35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①欧美科学家孜孜不倦地科学探索,并把___________应用于工业生产,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________和_________在此次工业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①______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

人类由此进人了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另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推动的革新,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轮船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________和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的发展,也引人瞩目。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_________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________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考点21】垄断组织的出现和世界市场的发展P36
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出现的发展
①生产领域:
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__________”。

新兴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产生,
③社会关系:___________出现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方式:。

部门:最先出现在部门和工业。

(3)实质:垄断是_______ ____。

(4)评价:
A.积极——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垄断的出现适应了(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B.消极——垄断资本家开始,加紧对外___________,掀起___________的狂潮。

④世界形势:最终确立
(1)原因:
A.________________推动、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世界各地更加密切。

B.新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大大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C.随着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______ _____日益明显。

D.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_____ ___和____________,掀起的狂潮。

(2)结果:
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导的_________________起来。

注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注2: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____________开辟:世界市场的_________开始出现;
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_____________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______________形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点22】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P40
1.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_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___________。

【考点23】洋务运动P40-41
1.洋务运动出现的背景:_______________后,清政府面临__________________的窘境。

2.洋务派的主张:
在___________________前提下,利用_____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_____。

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中央:________;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洋务运动的内容:
⑴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________”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________。

⑵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____________”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__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⑶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筹划海防。

初步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支海军。

⑷兴办近代教育。

为适应洋务运动需要,创办了一批_________________,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洋务运动的影响:①引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培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客观上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抵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
⑤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其中最具进步意义的是:第_______点
第10课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点25】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P50-51
⑴第一个五年计划(________年—________年)
①方针:优先发展_________。

②成就:鞍山______公司、长春__________制造厂、沈阳________厂和________制造厂。

③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⑵三大改造
①内容:国家对________、_______(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参加__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__道路)和_______________(实行赎买,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__高潮)进行改造。

②意义:到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_________制变为社会主义________制,标志着_______________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考点26】中共八大P51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功之处——中共八大
时间:________年,召开中共____大。

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______________。

A.人民要求:建立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发展。

B.国家现实:落后的__________;经济文化落后。

②制定了___________: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__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_。

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__探索,但路线并未坚持下来。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考点28】伟大的历史转折P54
2. 转折:___________年12月,中共________________全会在北京召开。

3. 内容:
⑴思想路线: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⑵政治路线:抛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倾错误方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上来。

⑶经济路线:作出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⑷组织路线:形成以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 意义:成为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起点。

【考点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55
1.经济体制改革概述:⑴前提: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内容: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开始)
⑴步骤:①________年,在_______、_________试点,②中央肯定后,全国推广。

⑵内容:①经营体制的调整: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责任制
⑶意义:极大调动了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P56-57
1. 进程:
⑴目标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_______”提出要搞好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目标确定:_________年10月,中共______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理论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7年,中共________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⑷实践建立: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建立。

2.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______的国家,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朝着全面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目标迈进。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31】经济特区的创办 P58-59
经济特区
1.设立:
⑴1980年,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⑵1988年,又设立_________经济特区。

2. 特点:
经济特区特在,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考点3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P59-60
沿海经济开放区
1.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年,国家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___________、等共_______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⑴建立:1985年,国家将________三角洲、__________三角洲、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⑵扩展: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P61
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标志:已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开放区、________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_________________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宽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考点34】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P65-66
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变化原因:鸦片战争后:____________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1)衣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_________ 。

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_________、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_______等五花八门。

(2)食:________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4)社会风俗
①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传统的____________。

②辛亥革命后,“____________”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等法令。

大城市的婚丧仪式改为_______________,农村仍沿袭传统的____________。

【考点35】新中国社会生活风尚
年,中国解决温饱问题,原因是在农村实行。

政府实施,丰富百姓餐桌。

为解决居住问题,国家在年,在启动,解决的居住问题。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36】铁路与公路
一、铁路
1. 80年代初,清政府修建(第一条),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与西南、联系,修建、铁路。

年,在修建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

【考点37】水运与航空
一、水运
1.近代中国水运为控制,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工业),打破的局面,推动中国水运事业的。

二、航空
1.1909年,华侨制成中国,标志开始。

年,中国首条民航航线北京至开通,标志的开始。

【考点38】通讯工具的变迁 P70-71
⑴电报
②福建巡抚在_____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_____________。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__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________,无线电报则供_____________。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考点40】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被称为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41】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及影响P81-82
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爆发标志: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溃,这天也称。

3.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________狂跌,_______崩溃。

大批_______倒闭,企业破产,_________猛跌,________人数激增。

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时期来临了。

4.特点
时间(年至年)
范围(从开始,涉及、;从开始迅速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破坏力(有人哀叹)
影响
5.影响:加深;加剧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考点4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用和意义P87
1.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四项措施:
⑴首先整顿财政金融(原因):恢复___________;放弃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刺激出口;。

⑵复兴_______(核心):加强对工业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通过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劳资关系。

(标志)
⑶调整农业政策:成立____________,用________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向农民提供__________以稳定农产品价格,调整农产品结构以防止农产品过剩。

⑷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建立_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___措施;推行“_____ __________”,兴办__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的前提下加强,是的自我调整。

未能改变的本质,不能从消除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①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的恢复。

②缓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缓解了。

③遏制了_______________,使美国避免走上_____________。

④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__新模式。

新政通过___________形式,把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___________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

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
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___________资本主义。

⑤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告别“________________”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_______________时期。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44】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88-90
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四点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二战后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______________”
原因:①________ __教训,需要实行国家干预;
②_______________的成功实践;
③_______________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_____ __”(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局面,经济缓慢复苏
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出“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并存
3.建立“福利国家”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①二战后开始建立;②20世纪60、70年代,日渐完备;③20世纪80年代,缩小规模(原因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第三产业(_________)兴起
原因:_____________的进步,___________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的提高,消费需求的_________。

影响:是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以新技术改造一、二产业;拓展市场、改善资源,缓和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发生质变。

5.“新经济”的出现
20世纪年代,首先出现在____________。

定义:是在_________形势下的一种以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模式。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考点46】新经济政策P95
1.背景:“________________”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标志:_______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内容:
⑴农业方面,以____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
⑵工业方面,重要企业仍归_______,一些___________,允许和经营。

⑶商业方面,允许,恢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⑷分配方面,废除____________制,实行制。

4.特点:
一是利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以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6.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巩固了,稳定了;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

7.结果:由于苏联领导人的认识问题,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1928年被终止。

【考点47】斯大林模式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表现
(1)、工业:优先发展,和为其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单一,高度集中的,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3)、农业:农业。

集体化
2、评价:
(1)、成就:(优势:国家可以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


迅速实现。

1937年,工业产量欧洲,世界。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的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A片面发展,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状态,人民生活提高。

B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不高。

C长期执行指令,压制了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的重要原因。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50】布雷顿森林会议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二战后,普遍衰落,经济实力大增;以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企图建立主导的货币体系。

2.成立:年,在美国举行会议,通过《》,这些文件统称《》。

3.机构:年,成立和。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

主要任务是,为成员国提供贷款。

(2)又称世界银行,初期宗旨是,后来转向,为成员国提供。

4.体系特点:以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这就是体系。

美元与直接挂钩,各国货币与挂钩。

实质是掌握世界经济命脉。

5.意义:提供,有利于,为世界经济的,但也
加强了。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考点51】欧洲联盟P107
(一)原因
1.历史原因(可能性):____________相似,________灾难教训
2.现实原因(必要性):西欧,_____________威胁
3.促成条件:和解,奠定基础
(二)过程:
1.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1)_______年,法、意、荷、比、卢和西德六国在巴黎签约成立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年,六国在罗马签定《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______年,六国签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结构合并,统称___________。

2.欧盟的建立与扩展
(1)欧洲联盟的成立:
①________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_________________》,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联盟和___________________联盟。

②1993年,________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过渡。

(2)欧洲联盟的进展:
________年,欧盟单一货币____________正式问世。

3.意义:
(1)对欧洲: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提升。

(2)对世界:增强趋势,促进的形成。

【考点5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P109
(一)背景:
1.地区经济增长,联系加强。

2.经济________________趋势的推动。

(二)成立:
_________年,澳大利亚_________,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三)宗旨:
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确定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________________和减少区域内_____________。

(四)中国加入:
________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____________名义加入。

(五)特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洲。

(六)意义:促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53】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其利弊P111
(一)经济全球化原因:
1._______________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
2.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______________的广泛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4.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强有力推动;
5._____________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

(二)本质:
__________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在范围内的。

(三)影响:对全球经济是一把__________。

1.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国家:最大受益者。

(2)_____________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和先进的,开拓。

②挑战—发展中国家和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③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5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P112
(一)由来:是由__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______年正式运作。

(二)目的(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三)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立起来。

【考点5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P112-113
(一)过程:
1. ________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2. ________年____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影响:
1.对世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2.对中国:_________与___________并存,利大于弊
(1)机遇: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建立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

(2)挑战:我国弱势产业面临更强的__________,带来_______和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