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外之致——《紫藤萝瀑布》的文本张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与物,物与事,物与时,物与人,紧紧相依, 密密胶结,文本的张力也至此而达到巅峰。反映在 作家行为上则是“加快脚步”。这一行为发生在从空 间描写到时间回溯之后。“加快脚步”是由于作者 看到了前方的微光。这微光来自于“小小的紫色的 花舱”,来自于“装满生命的酒酿”,来自于“闪光的 花的河流”。明朗开阔的语言基调,营造出一个充满 希望、万物向阳的氛围,让难以排遣的“生死迷”“手 足情”得以在此产生涅槃蝶变般的重构。
但是,宗璞并没有大肆渲染,更没有疾声呼号, 一切都自然地流淌在紫藤萝瀑布的枝叶花瓣上。一 枝一叶总关情,当我们静下心来,与这片紫藤萝瀑 布相向而坐,观察它的整体或局部时,我们能够听 到真实的铿锵的花语。这有力的倾诉是对抗、顺应,
2021.06语文秋学逋讯•初中 69
备教本版主持范宇飞
还是新生?文本蕴含的巨大张力让这个问题成为每 个读者不尽相同的自由解读。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定 的,那就是“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 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 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 还活着。”在《哭小弟》中,她写道:“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
68 语文秋学逋讯•初中2021.06
本版主持范宇飞备教
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 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宗璞在“从来病骨难承 受”的情况下用文字渐渐堆叠出一个真实鲜活的生 活图景和社会面貌,即便今天我们不再过度解读其 社会性背后的历史曲折,身处这些文字中,也会经 历如斯,总会不时地戳痛我们,以至于“每一念及, 便泪下如雨”。
一、十年花事与人世变迁的形神交织 作为状物散文的佳作,《紫藤萝瀑布》从眼前的花事写起。眼前的紫藤 萝给作者的整体感受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 色,像一条瀑布”“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阳光下“泛着点点银光”“好 不活泼热闹”。花至此处,似乎已跳脱出我们对花的印象和理解,繁茂的花 朵,辉煌的色彩,明丽的光泽,活泼的形态,都给人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强 大的气场与活力,以至于紫藤萝瀑布“流着流着”,便流向了作家的心底,让 作家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那一大株紫藤萝。 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全然不似眼前这般壮观:它们是稀落的、憔悴的;它 们“东一穗西一串”,甚至连开花这样的事也难以被冠以光明正大地绽放等 一类词汇。伶仃的花仿佛畏畏缩缩地含着某种隐秘,所以要去“试探”,即便 如此,还是难以逃脱最终被连根拔起的命运。从眼前之花到记忆中的花事, 即自“在场”到“不在场”,这种迁移依赖共性情感而产生和发展。
才能使文本跳脱状物文字的俗套,具备情态与精神 的多重张力,也才能在抒情主体的情感绵延中展开 今与昔的对照、人与物的思量,从而更加深刻地体 味出眼前的丰茂是历经长久蕴蓄之后的结果。这看 似偶然,实则必然,揭示出超越物象本身的普遍价 值和规律,人身处其中,应该从容不迫,如同紫藤 萝花凋敝之后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一样,人生饱经 沧桑后也同样可以步入新的辉煌。
歌德认为“在场”是“原现象” [1]o “不在场”便是从中衍生出的敞开性
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正如文章在花的盛衰中隐含着人世的浮沉和社会的变 迁。因此,作家进一步将这种情感深处的拷问折射到一个特殊年代里的家国 之变上。于是,当我们联系宗璞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进行更全面的理解时,
就更加能感触到一股隐约而强大的阵痛。在《1966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中,
到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或许只及文本内蕴的 千万分之一。文本剩下的全部内蕴或许都可以集中 通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 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清晰呈现。花季不过几月, 人生不过百年,何以就“无止境”呢? “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岂不正 在这里?在一个个人、一代代人的传承不息、绵延 不绝中,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作 家才渐渐意识到:时不我催,暂时的迂回之后必将 走向新的前行。
寻踪探真,我们会发现,在一 “停” 一 “立” 一 “快”的转承呼应中,发酵出耐人寻味的意旨——“花 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圆融的结构,流贯的意脉,使文本增添 了一气呵成、韵致自然的美,就像那“万花灿烂的 流动的瀑布”一般,每一朵花的意义都在那里绽放, 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在那里盛开。
三、“停下脚步” “伫立凝望” “加快脚步”的 行为解析
通过文本我们知道,宗璞并没有刻意去赴一场 灿烂的花事,所以才有文章开篇第一句“我不由得 停住了脚步”。“不由得”意为“不受控制、不由自 主”,字义背后是由于感受到某种震撼而被深深吸 弓I。“停住了”则告诉我们,宗璞是在步行途中突 然停了下来,没有期待,没有预兆,就这样自然而 然地出现,自然而然地停下脚步。当然,作为开篇, 这种写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变化笔致, 我们依然要把“停下脚步”这个动作放到作家的人 生经历、彼时彼地的心境等更加宏阔的背景中去 考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作者“停下脚步”的 理解,可能就不单单局限在被炫人眼目的紫藤萝 所吸引这个维度上了。行为表象背后往往是深层 的情感诉求。沉浸在某些人生困境中的作者,在灰 暗、沉闷甚至压抑中久久不得跳脱,猛然之间,遇 到了错落有致的色彩、闪动跳跃的光亮,仿佛获得 了生命意义的启迪,所以,她势必要“停下脚步”, 在细腻的物情中,好好感受眼前这充盈的精神和 奔放的力量。
①张雅东.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J]. 理论观察,2010 (02).
参考文献:
[1 ]张晴.重建艺术与社会的“在场” [J].美 术观察,2014 ( 11 ).
©
70 语文秋学通讯•初中2021.06
取象传情,即物明理,而主体感知本身就是审 美目的之一。细读《紫藤萝瀑布》一文,精微、从容、 深沉的笔调让物象明朗凸显,时空交织、虚实相映、 物我融通的心志,让文本情韵隽永。尽管文章创作 于一个热情复炽的年代,但时代的发展如同一条“闪 光的河流”,文本在感性追问及理性思考中,渐渐探 幽去弊,至于澄明。在《紫藤萝瀑布》中,作家要吟 诵的不仅是一支生命的赞歌,更是一曲滚滚向前的 时代之歌。 注释:
备教本版主持范宇飞
解读■单篇
韵外之致
《紫藤萝瀑布》的文本张为
杨强劲勺 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上海 松江区201600 吴丽丽2 上海市茸一中学,上海 松江区 201600
摘 要:《紫藤萝瀑布》 在通过字词句段、艺术手法 等文学基本元素所营造出浓 郁的文本意蕴的基础上,更 包蕴了诸多“在场”与“不在 场”的文化因子,使文本呈 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深层价 值和韵外之致,在虚实相间 中,将花事与人世高度贴近, 从“在场”的物象到“不在场” 的情韵,从个人的沧桑岁月 到家国的潮涌岁月,共同构 筑了具有极大张力的文本架 构,意蕴深刻,情理深邃。
因此,作家选择了 “伫立凝望” o 一 “伫立” 一 “凝望”,
婉曲有致的感情便充满其中,且感情不断递进,渐 由外在的视觉转化成内在的心声。
同时,“伫立凝望”是动中寓静,是静中有动, 是脉脉相望,也是思绪激荡。假使没有这个动作, 便不会有凝望时的思绪起伏,也不会有花和人浑然 一体的交织融合,唯有实现从花到人的文意进阶,
关键词:文本张力;《紫 藤萝瀑布》;宗璞散文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散文名篇,创作于1982年。这篇文章
虽不过短短千余字,却文意隽永,耐人咀嚼,读完后,颇有余韵三日不绝之 感。张雅东先生曾这样评价宗璞的作品:“宗璞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语言能力,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优美的情感世界,特 有的个性魅力,在散文的园地里独树一帜。”①《紫藤萝瀑布》通过字词句段、 艺术手法等文学基本元素营造出浓郁的文本意蕴,在此基础上,更包蕴了诸 多“在场”与“不在场”的文化因子,延展跌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跨越时空 的深层价值和韵外之致,具备了巨大的文本张力。
这种张力来自于事物本身,也来自于面向事物 本身时人的感官体验和心理顿悟。从事物本身这个 层面去理解,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生机勃勃,是澎湃 而富有生命活力的。从主体认知的层面感知,我们 在第一部分谈到花事与家国之事的联系,那些压在 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些对昔日幸福的追忆, 以及那些有关生死的郁痛和追问,都在“瀑布” 一 般的花前寻找到了某种释怀的理由。当宗璞一笔一 画、一字一句地勾勒着眼前之花时,一定会有无数 个记忆深刻的日子以及由这些日子构成的人生况味 一幅幅、一帧帧在脑海里浮现升腾,它们像一段深 沉的旋律,唱响生命独一无二的歌谣。
对作家而言,时下太需要足以慰藉心灵的生命 意志了。所以,她从“停下脚步”变成“伫立”花前。“伫 立”的字面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当 然,作家本想凑上去摘一朵,但她终归没有,因为 她“没有摘花的习惯”。笔者认为,她更大程度上是 不愿摘。因为,面对这一树繁花,任何一个突兀的 举动都会变成一种亵渎,变成对美的破坏和攻击。
层次的喻义却并不在此,对“瀑布”外象上进行观 照,是为了走进“瀑布”的本质。文本形式之外是文 本的情韵,两者兼备便产生了文本张力。诚如宗璞 在文中所写:“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 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文学的美集中体现在立意的深刻上。“瀑布” 是连绵而浓密的水自高处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声 如龙吟,雾气腾腾。文中的“瀑布”呢?它是紫藤萝 花渐渐积淀而最终汇聚而成的。从这个直观的角度 审视,无论是外象还是内致,无论是视觉形象还是 情感感应,这里的喻体“瀑布”都具有无限的审美 张力。
二、一架紫藤萝与一川瀑布的喻义延展 毫无疑问,“紫藤萝瀑布”这个标题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不仅追求形似,更讲求气韵。 紫藤萝如何像瀑布一般呢?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 们不妨顺着紫藤萝壮观的姿态去揭示散文在主旨上 更深远的意蕴。 紫藤萝和瀑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呢?文中是 这样对这组比喻的喻义进行逐层延展的:在静态物 象的转化中,作家通过“流动”一词让眼前这样一 架紫藤萝具备了动态的观感,而光影在花上的翕动 也已经成为“迸溅的水花”。至此,我们仿佛感受到 光的跃动、风的拂动、花的流动、情的涌动——可 谓一词立骨,也恰好体现了孙犁对宗璞散文语言的 赞美——“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但这组比喻更深
从这个角度看,作家对茂盛之花的艳羡和礼 赞,归根结底是生命主体对客观物象的感知和烛 照,更是渡尽劫波后寻求自我释放的精神所依。 用心体会文本中花的被毁以及重开,再想想人生的 浮浮沉沉,似乎突然明白,宗璞通过紫藤萝馈赠我 们的所有启迪大概尽在“我在开花” 一句中。不用 进行过多的解读和阐释,在那些痛苦的凋敝的日子 里,勇敢而坚定地去“开花”,就是生命的全部希望 所在。
但是,宗璞并没有大肆渲染,更没有疾声呼号, 一切都自然地流淌在紫藤萝瀑布的枝叶花瓣上。一 枝一叶总关情,当我们静下心来,与这片紫藤萝瀑 布相向而坐,观察它的整体或局部时,我们能够听 到真实的铿锵的花语。这有力的倾诉是对抗、顺应,
2021.06语文秋学逋讯•初中 69
备教本版主持范宇飞
还是新生?文本蕴含的巨大张力让这个问题成为每 个读者不尽相同的自由解读。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定 的,那就是“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 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 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 还活着。”在《哭小弟》中,她写道:“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
68 语文秋学逋讯•初中2021.06
本版主持范宇飞备教
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 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宗璞在“从来病骨难承 受”的情况下用文字渐渐堆叠出一个真实鲜活的生 活图景和社会面貌,即便今天我们不再过度解读其 社会性背后的历史曲折,身处这些文字中,也会经 历如斯,总会不时地戳痛我们,以至于“每一念及, 便泪下如雨”。
一、十年花事与人世变迁的形神交织 作为状物散文的佳作,《紫藤萝瀑布》从眼前的花事写起。眼前的紫藤 萝给作者的整体感受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 色,像一条瀑布”“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阳光下“泛着点点银光”“好 不活泼热闹”。花至此处,似乎已跳脱出我们对花的印象和理解,繁茂的花 朵,辉煌的色彩,明丽的光泽,活泼的形态,都给人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强 大的气场与活力,以至于紫藤萝瀑布“流着流着”,便流向了作家的心底,让 作家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那一大株紫藤萝。 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全然不似眼前这般壮观:它们是稀落的、憔悴的;它 们“东一穗西一串”,甚至连开花这样的事也难以被冠以光明正大地绽放等 一类词汇。伶仃的花仿佛畏畏缩缩地含着某种隐秘,所以要去“试探”,即便 如此,还是难以逃脱最终被连根拔起的命运。从眼前之花到记忆中的花事, 即自“在场”到“不在场”,这种迁移依赖共性情感而产生和发展。
才能使文本跳脱状物文字的俗套,具备情态与精神 的多重张力,也才能在抒情主体的情感绵延中展开 今与昔的对照、人与物的思量,从而更加深刻地体 味出眼前的丰茂是历经长久蕴蓄之后的结果。这看 似偶然,实则必然,揭示出超越物象本身的普遍价 值和规律,人身处其中,应该从容不迫,如同紫藤 萝花凋敝之后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一样,人生饱经 沧桑后也同样可以步入新的辉煌。
歌德认为“在场”是“原现象” [1]o “不在场”便是从中衍生出的敞开性
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正如文章在花的盛衰中隐含着人世的浮沉和社会的变 迁。因此,作家进一步将这种情感深处的拷问折射到一个特殊年代里的家国 之变上。于是,当我们联系宗璞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进行更全面的理解时,
就更加能感触到一股隐约而强大的阵痛。在《1966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中,
到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或许只及文本内蕴的 千万分之一。文本剩下的全部内蕴或许都可以集中 通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 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清晰呈现。花季不过几月, 人生不过百年,何以就“无止境”呢? “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岂不正 在这里?在一个个人、一代代人的传承不息、绵延 不绝中,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作 家才渐渐意识到:时不我催,暂时的迂回之后必将 走向新的前行。
寻踪探真,我们会发现,在一 “停” 一 “立” 一 “快”的转承呼应中,发酵出耐人寻味的意旨——“花 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圆融的结构,流贯的意脉,使文本增添 了一气呵成、韵致自然的美,就像那“万花灿烂的 流动的瀑布”一般,每一朵花的意义都在那里绽放, 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在那里盛开。
三、“停下脚步” “伫立凝望” “加快脚步”的 行为解析
通过文本我们知道,宗璞并没有刻意去赴一场 灿烂的花事,所以才有文章开篇第一句“我不由得 停住了脚步”。“不由得”意为“不受控制、不由自 主”,字义背后是由于感受到某种震撼而被深深吸 弓I。“停住了”则告诉我们,宗璞是在步行途中突 然停了下来,没有期待,没有预兆,就这样自然而 然地出现,自然而然地停下脚步。当然,作为开篇, 这种写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变化笔致, 我们依然要把“停下脚步”这个动作放到作家的人 生经历、彼时彼地的心境等更加宏阔的背景中去 考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作者“停下脚步”的 理解,可能就不单单局限在被炫人眼目的紫藤萝 所吸引这个维度上了。行为表象背后往往是深层 的情感诉求。沉浸在某些人生困境中的作者,在灰 暗、沉闷甚至压抑中久久不得跳脱,猛然之间,遇 到了错落有致的色彩、闪动跳跃的光亮,仿佛获得 了生命意义的启迪,所以,她势必要“停下脚步”, 在细腻的物情中,好好感受眼前这充盈的精神和 奔放的力量。
①张雅东.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J]. 理论观察,2010 (02).
参考文献:
[1 ]张晴.重建艺术与社会的“在场” [J].美 术观察,2014 ( 11 ).
©
70 语文秋学通讯•初中2021.06
取象传情,即物明理,而主体感知本身就是审 美目的之一。细读《紫藤萝瀑布》一文,精微、从容、 深沉的笔调让物象明朗凸显,时空交织、虚实相映、 物我融通的心志,让文本情韵隽永。尽管文章创作 于一个热情复炽的年代,但时代的发展如同一条“闪 光的河流”,文本在感性追问及理性思考中,渐渐探 幽去弊,至于澄明。在《紫藤萝瀑布》中,作家要吟 诵的不仅是一支生命的赞歌,更是一曲滚滚向前的 时代之歌。 注释:
备教本版主持范宇飞
解读■单篇
韵外之致
《紫藤萝瀑布》的文本张为
杨强劲勺 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上海 松江区201600 吴丽丽2 上海市茸一中学,上海 松江区 201600
摘 要:《紫藤萝瀑布》 在通过字词句段、艺术手法 等文学基本元素所营造出浓 郁的文本意蕴的基础上,更 包蕴了诸多“在场”与“不在 场”的文化因子,使文本呈 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深层价 值和韵外之致,在虚实相间 中,将花事与人世高度贴近, 从“在场”的物象到“不在场” 的情韵,从个人的沧桑岁月 到家国的潮涌岁月,共同构 筑了具有极大张力的文本架 构,意蕴深刻,情理深邃。
因此,作家选择了 “伫立凝望” o 一 “伫立” 一 “凝望”,
婉曲有致的感情便充满其中,且感情不断递进,渐 由外在的视觉转化成内在的心声。
同时,“伫立凝望”是动中寓静,是静中有动, 是脉脉相望,也是思绪激荡。假使没有这个动作, 便不会有凝望时的思绪起伏,也不会有花和人浑然 一体的交织融合,唯有实现从花到人的文意进阶,
关键词:文本张力;《紫 藤萝瀑布》;宗璞散文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散文名篇,创作于1982年。这篇文章
虽不过短短千余字,却文意隽永,耐人咀嚼,读完后,颇有余韵三日不绝之 感。张雅东先生曾这样评价宗璞的作品:“宗璞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语言能力,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优美的情感世界,特 有的个性魅力,在散文的园地里独树一帜。”①《紫藤萝瀑布》通过字词句段、 艺术手法等文学基本元素营造出浓郁的文本意蕴,在此基础上,更包蕴了诸 多“在场”与“不在场”的文化因子,延展跌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跨越时空 的深层价值和韵外之致,具备了巨大的文本张力。
这种张力来自于事物本身,也来自于面向事物 本身时人的感官体验和心理顿悟。从事物本身这个 层面去理解,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生机勃勃,是澎湃 而富有生命活力的。从主体认知的层面感知,我们 在第一部分谈到花事与家国之事的联系,那些压在 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些对昔日幸福的追忆, 以及那些有关生死的郁痛和追问,都在“瀑布” 一 般的花前寻找到了某种释怀的理由。当宗璞一笔一 画、一字一句地勾勒着眼前之花时,一定会有无数 个记忆深刻的日子以及由这些日子构成的人生况味 一幅幅、一帧帧在脑海里浮现升腾,它们像一段深 沉的旋律,唱响生命独一无二的歌谣。
对作家而言,时下太需要足以慰藉心灵的生命 意志了。所以,她从“停下脚步”变成“伫立”花前。“伫 立”的字面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当 然,作家本想凑上去摘一朵,但她终归没有,因为 她“没有摘花的习惯”。笔者认为,她更大程度上是 不愿摘。因为,面对这一树繁花,任何一个突兀的 举动都会变成一种亵渎,变成对美的破坏和攻击。
层次的喻义却并不在此,对“瀑布”外象上进行观 照,是为了走进“瀑布”的本质。文本形式之外是文 本的情韵,两者兼备便产生了文本张力。诚如宗璞 在文中所写:“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 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文学的美集中体现在立意的深刻上。“瀑布” 是连绵而浓密的水自高处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声 如龙吟,雾气腾腾。文中的“瀑布”呢?它是紫藤萝 花渐渐积淀而最终汇聚而成的。从这个直观的角度 审视,无论是外象还是内致,无论是视觉形象还是 情感感应,这里的喻体“瀑布”都具有无限的审美 张力。
二、一架紫藤萝与一川瀑布的喻义延展 毫无疑问,“紫藤萝瀑布”这个标题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不仅追求形似,更讲求气韵。 紫藤萝如何像瀑布一般呢?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 们不妨顺着紫藤萝壮观的姿态去揭示散文在主旨上 更深远的意蕴。 紫藤萝和瀑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呢?文中是 这样对这组比喻的喻义进行逐层延展的:在静态物 象的转化中,作家通过“流动”一词让眼前这样一 架紫藤萝具备了动态的观感,而光影在花上的翕动 也已经成为“迸溅的水花”。至此,我们仿佛感受到 光的跃动、风的拂动、花的流动、情的涌动——可 谓一词立骨,也恰好体现了孙犁对宗璞散文语言的 赞美——“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但这组比喻更深
从这个角度看,作家对茂盛之花的艳羡和礼 赞,归根结底是生命主体对客观物象的感知和烛 照,更是渡尽劫波后寻求自我释放的精神所依。 用心体会文本中花的被毁以及重开,再想想人生的 浮浮沉沉,似乎突然明白,宗璞通过紫藤萝馈赠我 们的所有启迪大概尽在“我在开花” 一句中。不用 进行过多的解读和阐释,在那些痛苦的凋敝的日子 里,勇敢而坚定地去“开花”,就是生命的全部希望 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