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鱼》教学设计
《耕海牧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
![《耕海牧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https://img.taocdn.com/s3/m/24431e4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6.png)
《耕海牧渔》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农业、渔业和畜牧业平昔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产业也在不息地发展和改变。
本次导学案将盘绕着《耕海牧渔》这个主题展开,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目标设定1. 了解中国传统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的历史渊源;2. 掌握当代农渔牧业的发展现状;3. 探讨农渔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知识讲解1. 中国传统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的历史渊源-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业平昔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渔业是中国人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畜牧业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当代农渔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不息更新,粮食产量不息增加;- 渔业的摩登化水平也在不息提高,养殖业成为渔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畜牧业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3. 农渔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挑战,农渔牧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科技将会在农渔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农渔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珍爱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四、案例分析以某农业企业为例,探讨其在农渔牧业发展中的创新和变革,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五、讨论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农渔牧业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方向?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对中国传统农渔牧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代农渔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关注农渔牧业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了解实际情况;2.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农渔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农渔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8b0bf619e8b8f67c1cb92e.png)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耕海牧渔》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读:1-2-8 通过对日本海岸线曲折,鱼类饵料丰富的自然环境特点的描述,体会日本渔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和生活,感受他们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1-4-2 运用政区图、区域轮廓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运用景观图、示意图,描述日本独特的鱼文化。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海洋是人类从陆地向外拓展谋求资源的区域,渔类资源是人类从海洋最容易直接获取的。
课文选择四面环水,海岸线长,拥有众多优良海港的日本为例,展现了日本渔民的生产生活和渔业发展的变化。
编写的意图在于帮助学生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任何区域的人们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特点。
2.教材结构体系:(最好有一张结构体系图或表)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规范的学科术语描述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
2.能举例说明鱼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渗透到人民的精神世界。
3. 知道传统渔业生产的负面作用,理解日本渔业开发方式开始从传统的捕捞转向人工养殖的必然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地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和比较、分析、归纳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善于研究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日本人们生活深受渔业影响的表现,感受人们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析日本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海洋渔业生产 (以日本为例) 自然环境生活文化海洋渔业资源 工业的支持科技的发展耕海牧鱼历史现状 影响设想。
引导学生从环境、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3d87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6.png)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引言:耕海牧渔是一种古老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从耕种土地到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技术和知识。
为了向学生介绍耕海牧渔的技术和原理,我们设计了一套耕海牧渔教学计划。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了解并掌握耕海牧渔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实践,培养他们对可持续农业和渔业的认识和兴趣。
一、目标与目的1. 目标:- 了解耕海牧渔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历史;- 掌握耕海牧渔的基本技术,如土地准备、播种、养殖和捕捞等;- 培养对可持续农业和渔业的认识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目的:- 向学生介绍耕海牧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探讨耕海牧渔的优点和挑战;- 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耕海牧渔的过程;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耕海牧渔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二、教学内容1. 耕海牧渔的概念和原理:- 什么是耕海牧渔;- 耕海牧渔的历史和发展;- 耕海牧渔对环境的影响。
2. 耕海牧渔的技术:- 土地准备和改良;- 水质管理和监测;- 鱼类和水生动物养殖技术;- 捕捞和收获技术。
3. 耕海牧渔的优点和挑战:- 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需要的资源和投资;- 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耕海牧渔实践:- 参观耕海牧渔实地项目;- 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 设计和建造一个小型耕海牧渔系统;- 对耕海牧渔实践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教学方法1. 讲授:- 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耕海牧渔的概念、原理和技术; - 使用案例研究和实际示范,加深学生对耕海牧渔的理解。
2. 实践:-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耕海牧渔实地项目,亲身体验耕海牧渔过程;- 设计和建造一个小型耕海牧渔系统,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讨论和小组合作:-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设计和建造耕海牧渔系统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和学习。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耕海牧渔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耕海牧渔教案
![耕海牧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0bcf6ccaaedd3383c4d399.png)
耕海牧渔教案董青春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能利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日本地理位置特征。
2、通过相关图片的分析,了解日本渔业生产的原因并能列举日本人们生活深受渔业影响的表现。
3、通过本课学习,能认识到傍水而居的人们生产生活与水的关系,从而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渔业生产的原因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日本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突破重难点的措施:1、学生通过对书本内容、图册的预习和预习作业的完成2、教师的指导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两课内容,得出一个现象:不同地形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差异显著;同一地形区处于不同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差异也不同,得出结论:各区域的人们都是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者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结果。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理解新知1、(过渡)讲明学习的内容:居住水边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日本2、(学生预习教师来回指导)要求完成两项任务:思考:海怎么耕,渔怎么牧?;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3、师生共同解决“耕海牧渔”的概念:利用地处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鱼等海产品)和______________(利用浅海滩涂进行人工养殖)。
4、(过渡)其实,耕海牧渔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耕海和耕海牧渔5、(师讲)日本有着悠久的耕海生产的历史,不但在沿海地带捕鱼,也在远洋捕捞。
现在我们来探究日本人们为什么从事“耕海”生产?6、(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北太平洋渔场;工业支持7、(师讲并出示图片,学生概括并完成书上问题)日本人们一直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鱼”,看图片思考: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鱼”的事例和p71问题。
8、(师讲)但是后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使日本人们认识到如果单纯靠“耕海”,他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会有很大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3.1耕海牧渔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3.1耕海牧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e4d5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b.png)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耕海牧渔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耕海牧渔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耕海牧渔教学目标和耕海牧渔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耕海牧渔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耕海牧渔的积极性。
②养殖技术的进步:人工灌溉、水利工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家畜繁殖等技术的发展。
③海洋的开发利用:沿海地区的渔业、盐业发展,远洋捕捞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④牧场的开发利用:草原牧区的形成,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与农耕经济的互补关系。
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
⑥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例5:根据教材P70,下列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哪个是正确的?
A.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可以不顾一切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B.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
C.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是相互矛盾的
D.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行为和政策
答案:B.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耕海牧渔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农业发展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耕海牧渔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⑩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的关系:农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耕海牧渔》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耕海牧渔》](https://img.taocdn.com/s3/m/b9ff348326fff705cd170a2a.png)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耕海牧渔》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认识到“耕海牧渔”的意义和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够自觉开展“保护海洋”的环保宣传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能运用多种方式了解“耕海牧渔”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及带来的好处和问题,学会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教师准备:搜集耕海牧渔的相关视频及图片、文字资料;调查海水养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所带来的问题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耕海牧渔这一课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理解课题1、导课:播放《耕海牧渔歌》MTV,带学生进入情境。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欣赏完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听到的和看到的。
2、揭题:你从歌里都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海鸥、海浪、漂浮图、网箱图、海带、鱼……)恩,你们看得听得的都很仔细,刚才同学们提到了网箱,你们知道他是用来干嘛的吗?网箱养鱼:把用网片制成的箱笼放在一定水域,进行养鱼的一种方式。
设置方式有浮式、固定式和下沉式3种,以浮式使用较多。
那么这其中的浮式网箱也有许多种类,我们来看看(图片:圆形、方形浮式网箱、浮绳式网箱)你们瞧,老师还找到了固定式网箱的侧视图,还有一种下沉式网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查找一下资料。
(出示网箱图)谁刚才注意到了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耕海牧渔)出示课题:耕海牧渔3、理解课题:师启发:我们平时听说耕地,而很少听说耕海,只听说放牛放羊,而没有听说放鱼,那“耕海牧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结:在海里或海边人工养殖海洋生物,来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4、曾成奎简介:对了,说到耕海牧渔,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使我国海带养殖从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他就是——“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照片)。
你来读一下,出示:他是青岛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60年代初,曾呈奎就提出"耕海"的口号,明确提出了"浅海农业"的新概念,他是中国海洋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3《傍水而居》之耕海牧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3《傍水而居》之耕海牧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7777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6.png)
a.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
b.在分组讨论区设置课桌椅,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c.在实验操作台设置实验器材和工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d.确保教室环境整洁、舒适,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耕海牧渔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耕海牧渔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活动,体验耕海牧渔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耕海牧渔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耕海牧渔的知识。
(3)举办主题讲座:邀请农业专家、环保人士等,为学生举办关于耕海牧渔的主题讲座,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不同视角。
(4)开展牧渔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后作业
1.请简述中国古代耕海牧渔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请分析中国古代耕海牧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耕海牧渔的特点:分析耕海牧渔相较于陆地农业的优势,如水资源丰富、产量稳定等,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3.1耕海牧渔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3.1耕海牧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d4199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5.png)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渔业和牧业的发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耕作方式的发展:教师应重点讲解原始耕作、铁犁牛耕等不同耕作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农业经济的特点:教师应强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等农业经济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态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开展创意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开展创意活动,如编写故事、绘制插图、制作模型等,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历史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查阅《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了解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耕海牧渔教案
![耕海牧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2d7ef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6.png)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耕海牧渔》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日本渔业发达的成因,知道日本渔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变化,理解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对日本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根据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学会分析日本渔业发展的条件及现状,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比较、分析、判断,培养和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悟造成渔民烦恼的主要原因并能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日本浓厚的鱼文化,体会人与海的密切关系,增强对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第三个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学生在学习了该单元前2课之后,基本上掌握了分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的基本方法,加深了对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主要特点的理解,基本上已经树立起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典型案例:日本的渔业发展,让学生了解发展渔业的各种条件,知道日本人们独具特色的鱼文化,理解海洋渔业对日本的重要性,感悟海洋、鱼与日本人们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
重难点:日本渔业面临的困境以及缓解的措施。
六、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板书设计】。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8a9f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d.png)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一、引言导语:耕海牧渔是指在海洋环境中进行农业、牧业和渔业的综合利用。
以其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文以耕海牧渔为主题,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耕海牧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耕海牧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理解耕海牧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了解耕海牧渔的相关技术和设备。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解决耕海牧渔中的问题。
- 具备耕海牧渔项目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 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相关技能。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 激发学生对耕海牧渔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1. 耕海牧渔的概念和特点:- 介绍耕海牧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分析耕海牧渔的特点和优势。
- 探讨耕海牧渔与传统农牧渔业的区别。
2. 耕海牧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分析全球耕海牧渔的发展现状。
- 探讨耕海牧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 分析耕海牧渔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3. 耕海牧渔的相关技术和设备:- 介绍耕海牧渔常用的技术和设备。
- 分析技术和设备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 制定实际操作的步骤和安全规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授耕海牧渔的基本知识。
- 利用案例分析,深入分析耕海牧渔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展示耕海牧渔的相关技术和设备。
2. 实践教学:-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耕海牧渔的实际操作。
- 组织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制定。
- 设计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相关技术和设备。
3. 情景教学:- 设计情境模拟,让学生面对实际耕海牧渔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制定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比赛和展览,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五、教学评价1. 知识评价:- 设计知识测试,考察学生对耕海牧渔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907e40cf84b9d528ea7a91.png)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耕海牧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过程设计导入出示鱼拓图片,设问:这些形象生动的鱼是怎么做出来的?猜猜看,他们源于哪个国家?以此图片导入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一:日本发展渔业生产有利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活动 1:出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学会描述它的地理位置。
活动2:出示日本渔港的分布图,让学生说说日本的范围和海岸线的特点。
活动3:出示材料:日本强大的工业,让学生归纳出造船业、纺织业、电子业对日本渔业发展的作用,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环节二:独具特色的日本鱼文化活动 1:出示日本函馆港的图片,说一说:鱼在哪些方面影响着日本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 2:展示日本鱼文化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从中感受日本的鱼文化。
活动 3:如果有人去日本旅游,你会建议他安排哪些活动去体验日本的鱼文化?环节三: 日本渔业发展中的烦恼与对策学生读图,并阅读书本思考:推动日本渔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又是什么?设问,海洋渔业产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出谋划策:小组讨论解决渔民的烦恼。
让学生明确要根据问题来讨论解决的措施。
课堂小结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工业为日本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逐渐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鱼文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日本渔业发展的问题,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大力发展人工养殖等。
让学生在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拓展性学习作业浙江省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样面临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渔场生态环境的恶化,请联系日本发展实践,说说我们该怎么做?七、【板书设计】:耕海牧渔一、日本发展渔业生产有利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二、独具特色的日本鱼文化三、日本渔业发展中的烦恼与对策协作人员:占章秀邵国健张跃琴唐燕红吴金龙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耕海牧鱼》教学设计
![《耕海牧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9d99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2.png)
《耕海牧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2)认识海洋养殖的重要性;(3)了解耕海牧鱼的概念和特点;(4)掌握耕海牧鱼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3)激发学生对海洋养殖技术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爱护海洋环境的意识;(2)关注海洋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学生对农渔业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耕海牧鱼的概念和特点;(2)耕海牧鱼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真实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几段海洋养殖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引出耕海牧鱼的概念。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对耕海牧鱼的概念、特点和意义进行详细解释,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耕海牧鱼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3.学生自主探究(2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研究,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耕海牧鱼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记录下来。
4.分组交流(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找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并呈现给全班。
5.板书总结(5分钟):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总结耕海牧鱼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重点解释。
6.操作实践(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耕海牧鱼技术的操作步骤,并加以指导和纠正。
7.总结点评(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并再次强调耕海牧鱼的重要性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四、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反思感想,围绕耕海牧鱼技术及其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义进行阐述。
耕海牧鱼教学设计
![耕海牧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6d88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5.png)
《耕海牧鱼》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读:1-2-8 通过对日本海岸线曲折,鱼类饵料丰富的自然环境特点的描述,体会日本渔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和生活,感受他们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1-4-2 运用政区图、区域轮廓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运用地形图,描述日本的自然环境;运用景观图、示意图,描述日本独特的鱼文化。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海洋是人类从陆地向外拓展谋求资源的区域,渔类资源是人类从海洋最容易直接获取的。
课文选择四面环水,海岸线长,拥有众多优良海港的日本为例,展现了日本渔民的生产生活和渔业发展的变化。
编写的意图在于帮助学生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任何区域的人们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特点。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规范的学科术语描述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
2.能举例说明鱼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渗透到人民的精神世界。
3. 知道传统渔业生产的负面作用,理解日本渔业开发方式开始从传统的捕捞转向人工养殖的必然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地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和比较、分析、归纳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善于研究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日本人们生活深受渔业影响的表现,感受人们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析日本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从环境、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学会用因地制宜的观点分析本地自然资源的优势以及提出可行的发展举措。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鱼对日本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耕海牧渔环境教育教学设计
![耕海牧渔环境教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52db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4.png)
耕海牧渔环境教育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耕海牧渔环境教育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开发利用方式;3. 培养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行为;4. 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 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b. 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
2.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开发利用方式a. 介绍海洋资源的分类和特点;b. 探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c. 讨论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3. 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行为a. 增强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b. 分析海洋污染的原因和危害;c. 探讨个人和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d. 学习和推广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和行动。
4. 合作和创新能力培养a.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海洋环境保护任务;b. 开展创新活动,提出新的海洋环境保护方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海洋环境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附近海洋环境,亲身感受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3.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图像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有关海洋环境问题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认知;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开发利用方式,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海滩或海洋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海洋环境的现状;5. 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科学和技术手段,保护海洋环境;6. 小组合作任务:将学生分组,分配海洋环境保护任务,并要求他们合作完成;7. 创新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海洋环境保护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03f3e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e.png)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海洋渔业、海洋牧业和海洋农业的基本知识;2. 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了解海洋资源珍爱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的观点及分类;2. 海洋渔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3. 海洋牧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4. 海洋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5.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珍爱措施。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海洋资源的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设计,培养他们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4.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效果,撰写一篇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珍爱的论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海洋资源的观点及分类a. 通过讲授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观点和分类;b.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资源的实地考察,了解不同类型的海洋资源。
2. 第二阶段:海洋渔业和海洋牧业a. 讲解海洋渔业和海洋牧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b.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渔业和海洋牧业的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第三阶段:海洋农业的发展趋势a. 介绍海洋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b.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农业项目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第四阶段:海洋资源的珍爱措施a. 讲解海洋资源的珍爱重要性;b. 组织学生撰写关于海洋资源珍爱的论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评判:1. 考试评判:通过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海洋资源知识的掌握水平;2. 实践评判: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根据实验结果和项目设计效果进行评判;3. 论文评判: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根据论文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评判。
3.3.1耕海牧渔(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3.3.1耕海牧渔(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1e70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7.png)
4.利用模拟活动或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学术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研究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耕海牧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我国海洋资源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④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了解海洋资源的实际开发利用情况。
⑤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保护意识。
⑥海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海洋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⑦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保护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我国海洋资源是……(详细解释概念)。它在……(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我国海洋资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和……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教学反思与总结
1.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PPT、视频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我国海洋资源的情况,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617b7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5.png)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耕海牧渔》是一部以海洋为背景的纪录片,通过展现海洋渔业的发展历程和渔民的生活状态,引起了人们对海洋资源珍爱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本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看《耕海牧渔》这部纪录片,了解海洋渔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设定1. 了解海洋渔业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海洋资源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海洋渔业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2. 第二课时:探讨海洋资源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观看《耕海牧渔》纪录片,并进行讨论;4. 第四课时:开展海洋环保主题手工制作活动。
四、教学方法选择1. 讲授法:通过教室讲解介绍海洋渔业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海洋资源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展开讨论;3. 观影法:安排学生观看《耕海牧渔》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4. 实践法: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海洋环保的认识。
五、教学评判方式1. 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在教室上口头回答问题,检验对海洋渔业知识的掌握情况;2. 书面作业:安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海洋资源珍爱的看法;3. 手工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洋环保手工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
六、教学资源准备1. 课件:准备海洋渔业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辅助讲解和讨论;2. 视频:准备好《耕海牧渔》纪录片,安排学生观看;3. 材料:准备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纸张、颜料、剪刀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息完善作业设计方案;2. 关注学生的进修情况和动手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3. 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是长久的任务,需持续关注和加强。
通过本次《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洋渔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培养环保认识和责任感,为未来的海洋资源珍爱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d0f95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c.png)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渔业发展的原理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进修和钻研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理论知识:(1)渔业的定义及重要性;(2)渔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3)鱼类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2. 实践技能:(1)海洋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如鱼的种类、生活习性等;(2)海上捕鱼设备的操作技术,如捕鱼网、渔船等;(3)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主要通过讲解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安置1. 作业一:阅读有关渔业发展的书籍或文章,撰写一份读后感或报告。
2. 作业二:根据渔业资源管理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渔业资源管理系统,并进行演示。
3. 作业三:准备一次海上捕鱼活动,观察并记录你的收获。
五、教学评判1. 作业质量:包括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
2. 学生参与度:包括教室讨论、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3. 创新能力:评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创新能力。
六、课外拓展组织一些关于海洋生物珍爱的实践活动,如海滩清洁、海洋科研等。
七、课后复习定期复习本周所学的内容,稳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就是我为您提供的《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33587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f.png)
《耕海牧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农业和渔业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于海洋资源利用和珍爱的认识;3. 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3. 渔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4.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珍爱;5. 农业资源的利用与珍爱;6. 渔业资源的利用与珍爱。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海洋、农业和渔业资源的相关知识;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海洋、农业和渔业相关处所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资源的利用和珍爱;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资源利用和珍爱的方法和策略;4. 实验操作: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5. 教室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答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海洋资源的利用与珍爱1. 授课讲解海洋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实地考察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情况;3. 小组讨论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方法;4. 实验操作海洋资源的利用实验。
第二节:农业资源的利用与珍爱1. 授课讲解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实地考察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情况;3. 小组讨论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方法;4. 实验操作农业资源的利用实验。
第三节:渔业资源的利用与珍爱1. 授课讲解渔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实地考察渔业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情况;3. 小组讨论渔业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方法;4. 实验操作渔业资源的利用实验。
五、评判方式:1. 学生教室表现:包括教室参与度、讨论能力、实验操作等;2. 学生作业表现: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3. 学生团队合作:根据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情况进行评判。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教师讲解和展示相关知识;2. 实地考察处所:海洋、农业和渔业相关处所;3. 实验器械:用于实验操作。
《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
![《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443af7f705cc1755270998.png)
(板书)第二节日本一、自然环境特征(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滨临哪些海洋?学生回答。
(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
)(提问) 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曲折的海岸线对日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答】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形成许多天然良港(日本国内有主产地渔港203个);岸线漫长,受海洋的影响大。
【活动】2、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饵料丰富,渔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加上日本本土资源匮乏,所以注重开发海洋渔类资源,成为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参考资料】日式生鱼片:生鱼片又称鱼生,古称鱼脍,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
新闻连接——日本40万渔民全面罢工抗议油价飙升日本15日首次爆发大规模休渔示威,全国20万艘渔船和40万名渔业工人15日全面罢工,抗议油价飙升及要求政府提供补助。
同时来自全国3600名渔民走上东京街头示威,要求政府协助渔民渡过难关。
据全国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介绍,渔船的燃料重油的价格在这5年期间升至大约3倍,即使出航捕鱼也只能造成亏损,因此加盟该组织的大约20万艘渔船同时歇业一天,拒绝出航捕鱼。
为了配合这一行动,渔民和渔业相关人员还在东京的日比谷公园举行紧急集会,呼吁政府尽快采取支援措施。
城市的记忆----见证日本海洋环境的变迁日本北九州的环境博物馆如今位于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北九州市,是一座拥有101万人口和220公里海岸线的美丽滨海城市。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与明治时代古朴典雅的街道、民居交相辉映,湿润的海风使得城市的空气总是那样清新。
不了解城市背景的游人凭着直观的第一印象,谁都不会相信它曾有过一段令当地人刻骨铭心但又不堪回首的记忆。
1901年,全日本最大的八幡炼铁厂在这里安家落户,北九州开始迅猛发展,并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战”后,仅通过短短几年的恢复,北九州市便在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地发展为日本著名的四大工业区之一;到了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已发展成为集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于一体的著名重工业城市,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实现高速增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海牧鱼》教学设计
南市中学:王叶一、课程标准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日本渔业发达的成因,知道日本渔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变化,理解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对日本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根据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学会分析日本渔业发展的条件及现状,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比较、分析、判断,培养和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悟造成渔民烦恼的主要原因并能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日本浓厚的鱼文化,体会人与海的密切关系,增强对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第四个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学生在学习了该单元前2课之后,基本上掌握了分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的基本方法,加深了对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主要特点的理解,基本上已经树立起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典型案例:日本的渔业发展,让学生了解发展渔业的各种条件,知道日本人们独具特色的鱼文化,理解海洋渔业对日本的重要性,感悟海洋、鱼与日本人们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
重难点:日本渔业面临的困境以及缓解的措施。
六、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教具演示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我的好友上半年从日本留学归来,为给她洗尘,请她到乍浦的山湾吃海鲜大餐,朋友一听,直摇头,说‘在日本天天吃鱼,已经吃腻了,倒是很想吃鸡肉猪肉之类。
’朋友说的在日本天天吃鱼,是真的吗?”——学生开始争辩:真的,日本鱼很多,日本有浓厚的鱼文化……接下来学习新课以求证学生们的观点。
新授耕海牧鱼
(一)日本渔业发展的条件
衔接---教师:首先来证明日本的鱼多
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展示世界地图以及日本地图,让学生指认日本在地图上的位置并讲述日本具体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西临日本海,东面太平洋,是个四面临海的岛国。
教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展示知识链接: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陆地面积374,74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27,767,944人,人口密度为337人/平方公里。
日本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山区面积较广的岛国。
(2)多港湾
学生再次补充证据: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很多都是渔港(教师及时出示书本P85阅读卡的日本渔港图)
(3)洋流
学生——洋流的作用,以著名的日本北海道渔场证明。
巩固知识:学生一起朗读“洋流”的阅读卡
教师稍作总结——日本鱼资源丰富
2.人文环境
教师展示日本造船图——二战后,日本的造船业蓬勃发展,捕鱼装置和技术不断改进,大大提高了鱼的产量。
(二)渔业生产
展示图4-20 铫子港平片图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结合图例看图,并从中找到日本渔业兴盛的证据。
学生:冷冻库多说明鱼的产量高;油库多说明渔船多;鱼市说明鱼的市场大……
教师:鱼与人们的生产休戚相关
(三)人们的生活——“鱼文化”
衔接:捕鱼历史悠久,在长期人与大海、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在日本人们的生活中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学生抢答:饮食、文字、艺术、谚语、节日……教师适时展示图片并稍加解释。
(四)渔民的烦恼
衔接:人们在享受独特的鱼文化的时候,渔民们的烦恼却增加了,为什么呢?
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渔民的烦恼”和“学生的建议”,要求结合资料卡和教材P86-87。
学生交流,教师展示表格总结同时展示部分相应的图片
2.日本政府在采取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措施后,收效如何呢?
学生:(1)日本沿海的围垦和其他开发活动得到控制;
(2)水污染得到较好的治理,沿海水质得到恢复;
(3)渔民们开始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真正实现了“耕海牧渔”
(五)聚焦中国
展示新闻及相关资料
1.11月6日,一艘中国渔船在日本长崎附近海域涉嫌非法捕鱼,中国渔民随即被扣押。
3天后,被扣的中方人员在缴纳罚金后,已被释放并直接返航。
——在海洋资源有限和其他复杂的背景下,远洋捕捞正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周边外交的燃爆点。
2.今年年中康菲石油公司溢油事故使渤海在7月中旬出现长约2海里的巨大赤潮带,即使5个月之后,渤海湾附近的沙滩上,油污留下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教师:中国的海洋渔业也面临着类型的危机,学了这堂课后,日本的措施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六)小结
结合板书,得出结论:
人海鱼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七)练习:助学稿的精炼环节
(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完成随堂练习一、基础题,二提高题:1、2、4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