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兰中学物理电与磁同步单元检测(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建兰中学物理电与磁同步单元检测(Word版含答案)
一、三物理电与磁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是小明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A为指针下方固定的铁块;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小明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开始时导线a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指针B绕固定点O点发生偏转。

(1)实验前,应将导线b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__(选填“c”或“d”)接线柱连接。

(2)闭合开关,电磁铁的左端为__________极;使滑片P向左移动时,指针的偏转角度变大,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__________有关。

(3)断开开关,将导线a与接线柱1相连改为与接线柱2相连,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的位置不变,再闭合开关,此时指针偏转角度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应用电磁铁工作的是__________。

(选填序号)
【答案】c N 电流大小变小④
【解析】
【详解】
(1)[1]实验前,应将导线b与滑动变阻器的c接线柱连接,这样变阻器的电阻才能进行调节;
(2)[2]从图中可以看到,电流从电磁铁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
[3]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路的电流变大,而指针的偏转角度也变大,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3)[4]由于线圈的匝数变少,电流强度不变,那么电磁铁磁性变弱,则指针偏转角度减小;
(4)[5]手摇发电机是产生电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自制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工作的;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工作的;电铃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产生了磁性,小锤下方的弹性片被吸过来,小锤打击电铃发出声音,同时电路
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小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不断重复,电铃会发出连续打击声,这是应用了电磁铁;故选④。

2.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

(2)把甲、乙两个电磁铁串联,目的是____________相同,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____________的关系。

(3)由现象可得结论:电流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4)若要使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数目变多,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_________
【答案】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转换法控制电流线圈匝数线圈匝数越多将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解析】
【详解】
(1)[1]磁性的强弱是无法直接观察的.题中就是利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不同来反映磁性强弱的不同的;
[2]这是转换的方法;
(2)[3]串联电流相等,所以串联的目的是控制电流相同;
[4] 根据图示可知,电磁铁甲吸引的大头针数目多,说明甲的磁性强;两电磁铁串联,电流相同,甲乙线圈匝数不同,所以探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的关系;
(3)[5] 由现象可得结论: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6]磁场变强,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就多了,所以最简单的方法是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路中电流变强,磁场就变强了。

3.科学家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由如图可知两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_____;当通入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________ .
(2)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是:用右手握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环绕的方向就是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根据这个方法,请你判定甲图中导线a在导线b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于纸面_____ (选填“向里”或“向外”).
(3)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通电导线a周围产生的磁场对通电导线b有_____的作用.当导线a 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改变,导线b受力方向随之改变.
(4)由此可知: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_______来实现的.【答案】吸引排斥向里力磁场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图两平行通电导线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吸引;
当通入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排斥;
(2)根据题意介绍的方法,甲图中用右手握导线a,大拇指指向上方,四指环绕的方向就是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在导线右侧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即甲图中导线a在导线b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
(3)据此可以判断题所述现象的原因,即通电导线a产生磁场对通电导线b有磁场力的作用;根据上述方法判断可知,导线a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改变,则导线b的受力方向也改变;
(4)上述特点分析可得,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通过磁场发生的,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
4.在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小杰在家里饶有兴趣地做起了小实验.他找了一枚缝衣针,在“吸铁石”上擦了几下,然后用一根细软的棉线将缝表针悬挂起来井保持水平,结果发现静止后针尖总是指向南方,这说明缝衣针已经磁化成了一枚小磁针。

为验证奥斯特实验,小杰把通电的台灯(60 W)导线移到缝衣针的下方,并靠近缝衣针平行放置,结果发现缝衣针并未发生偏转,带着疑问,小杰在科学课堂上与大家展开讨论。

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这时,老师让小杰用两节干电池(3 V)和一段电阻丝(15 Ω)重新做这个实验.结果缝衣针发生了偏转。

(1)磁化后,这枚缝衣针的针尖是________极;(填“S”或“N”)
(2)在课堂实验中,电阻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安;
(3)下面是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形成的两种观点,通过小杰的课堂实验可以否定的是
______(填“A”或“B”)
A.台灯线内有两根导线,且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磁性相互抵消
B.台灯线内电流太小,产生的磁场太弱,不足以让小磁针偏转
【答案】S 0.2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2]缝衣针被悬挂起之后针尖总是指向南方,根据人们对磁极的规定可知,针尖是南极,即S 极。

(2)[2]由欧姆定律公式可得,课堂实验中,电阻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为
3V ==0.2A 15Ω
U I R =
(3)[3]台灯导线中的电流为
60W
=
0.27A 220V
P I U 台灯台灯台灯
=
≈ 可见电阻线中的电流与台灯导线中的电流大小相差不大,所以台灯线不能使缝衣针偏转不是由于电流太小引起的;其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台灯是交流电,并行的导线中瞬间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不会使缝衣针发生偏转,故B 可以否定。

5.如图所示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ab 水平向右运动,发现导体棒cd 也随之运动.此装置中:
(1)甲部分发生的是 ________现象,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 ________.
(2)有一种“车窗爆破器”,陆续安装BRT 公交车的窗玻璃上,其原理是:当爆破器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爆破器中的“钨钢头”会产生一个瞬间的冲击力,上述过程产生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图中 ____(甲/乙)部分产生的能量转化,与这一过程是相同的.
【答案】电磁感应 发电机 乙 【解析】
(1)如图甲,用外力使导体棒ab 水平向右运动时,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了电流,所以甲部分发生的是电磁感应现象,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发电机,使电能的大量使用成为可能;
(2)有一种“车窗爆破器”,陆续安装BRT 公交车的窗玻璃上,其原理是:当爆破器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爆破器中的“钨钢头”会产生一个瞬间的冲击力,上述过程产生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图中乙部分,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运动,所以乙部分的能量转化与这一过程是相同的.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发明的电动机,为人们生产活动提供动力. 点睛:注意区分研究电磁感应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两个装置,从能的转化看,两者是相反的,即电磁感应现象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6.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步骤如图甲、乙、丙所示。

(1)本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的。

(2)比较________两图可知,产生感应电流的一个条件是电路要闭合;比较________两图可知,产生感应电流的另一个条件是导体要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若图甲中AB棒不动,磁体左右水平运动,电路中________(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

(4)实验过程中,某些同学按图甲所示方法进行操作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请你分别从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两方面各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实验装置方面:__________;操作过程方面:_____________。

【答案】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甲、丙甲、乙有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加快导体的运动速度
【解析】
【详解】
(1)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所以串联电流表,可以通过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甲、丙两图是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都切割磁感线运动,甲图中有感应电流,丙图中无感应电流,说明电路是闭合电路时才产生感应电流。

甲、乙两图都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甲切割磁感线运动,乙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甲图中有感应电流,乙图中无感应电流,说明导体在电路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3)图甲中AB棒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相当于磁铁不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所以电路中有感应电流。

(4)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是电流太小,从装置上的改进方法:可以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可以换用匝数更多的线圈实验;
从操作角度改进:可以加快导体的移动速度,即使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更快。

【点睛】
重点是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牢记产生感应电流应具备三个条件,一、闭合回路,即必须是通路,二、一部分导体,三、切割磁感线运动。

7.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亮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根据图示的情境可知,电磁铁_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说明同一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________,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电磁铁甲的上端是________极,下端吸引大头针,可以使大头针磁化,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甲线圈匝数越多增加大 N 大头针被磁化,同一端的磁性相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解析】
(1)由图可知,甲吸引的大头个数多,故甲的磁性强,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增加;说明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3)根据右手安培定则,四指绕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螺线管的N极;则乙铁钉的上端是电磁铁的S极;大头针被磁化,同一端的磁性相同,互相排斥,所以下端分散.
点睛: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根据滑片移动,判定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出磁性的变化.
8.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说明电流越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2)由图示可知,(选填“甲”或“乙”)________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
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
(4)本实验中用到了多种研究方法:
①如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时,就应控制电流相等,下列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这种方法不同的是________
A.研究电流大小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B.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C.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②本实验中还用到了其他研究方法,如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用什么来显示,下列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这种方法不同的是________
A.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时,用电压和电流之积来表示电功率
B.研究电热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液柱的高度差来表示电热多少
C.研究动能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小木块被推开的远近,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5)本实验进行了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和下列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是_____ A.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B.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C.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答案】增加大甲线圈匝数越多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C A B
【解析】
【分析】
(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

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利用转换法,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其磁性强弱;探究电磁铁磁性跟匝数的关系时,保持电流相同,甲乙的匝数不同,通过比较甲乙吸引小铁钉的多少来比较磁性的强弱。

(3)利用磁化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进行分析。

(4)①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时,就应控制电流相等,就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②磁性的强弱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5)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将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详解】
(1)[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增加。

[2]说明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2)[3]由图知,甲吸引大头针的个数较多,说明甲的磁性较强,甲乙串联,电流相等,甲的线圈匝数大于乙的线圈匝数。

[4]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3)[5]大头针被磁化,下端的磁性相同,同名磁极互相排斥,所以下端分散。

(4)①[6]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时,控制电流相等,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A.研究电流大小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分别控制电阻和电压相同,所以也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别控制材料、粗细、长度相同,所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采用实验归纳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②[7]本实验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用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显示,这是转换法的思想;
A.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时,用电压和电流之积来表示电功率,应用电功率的定义,即利用公式计算结果,不是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研究电热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液柱的高度差来表示电热多少,采用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动能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小木块被推开的远近,来表示动能的大小,采用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8]研究“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因次数太少造成结论的偶然性或片面性;
A.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故A 不符合题意;
B.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故B符合题意;
C.测量小石块的密度,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注意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方法都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注意理解体会;另外要知道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二是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9.控制变量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控制变量法的是___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用水流的形成类比电流的形成
B.研究磁场时,用磁感线描述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
C.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D.利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三种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猜想1和猜想2是正确的。

对于猜想3,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①甲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
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和盐水,测算出同一铁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相等。

分析:由于铁块的重力大小不变,而铁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等,所以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铁块的重力大小无关。

结论:猜想3是错误的。

②乙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
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算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分析:由于铁块、铝块的重力大小不等,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所以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无关。

结论:猜想3是错误的。

对甲乙两同学的实验,你认为_________(甲同学/乙同学)的实验方法是不正确的,请具.体.指出他的错误是:________,根据他的实验和他的分析思路还可得出;_________的结论,这个结论是_________(正确/错误)的。

【答案】C 甲同学研究与重力的关系却控制了重力不变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大小无关错误
【解析】
【分析】
(1)在影响因素是多个时,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一定。

(2)根据控制变量法,甲同学没有控制其它的变量一定,而控制了要探究的物体重力的大小不变;根据他的分析思路,实验时也控制了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一定,也可得出浮力和物体浸入水中体积的关系。

【详解】
(1)[1]A.用水流来类比电流,这是类比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磁感线描述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这是构建物理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和基础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探究时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
D.利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也是构建物理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和物体重力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一定,而甲同学控制了重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他探究的应该是浮力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故甲同学实验方法是错误的。

[4][5]根据他的思路,实验时,也控制了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一定,所以不仅能得出浮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还能得出浮力和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这个结论也是错误的。

10.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
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次数R0/Ωr/m B0/T T0/s I/A
1100.1 1.00.15π×l0-2
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
(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
【答案】2000B r R t 2
5A s T m π⋅Ω⋅⨯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像分析可得
2E I R =
……………1 E t
∆Φ=∆...............2 =?S B ∆Φ∆ (3)
120+2R R R R == (4)
由1234联立得:
22
0000
22B B r r I t R t R ππ∆=⋅=⋅∆ 由于2
π为定值,故 2
000
B r I k R t = [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 k =2
5A s T m π⋅Ω⋅⨯ (2)[3]若R 0变,其他为定值,则2
00
2B r t π均为定值,可看作0'k I R =,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 表示.
11.归纳式和演绎式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在磁场中受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和同学们做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磁体
电流/A I 长度/m L 力3/10N F -⨯ 甲
0.1 1.0 1.0 甲 0.3 0.5 1.5

0.1 2.0 2.0 乙
0.2 0.5 4.0 乙
0.2 1.0 8.0 乙 0.1 1.5 6.0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F B =______;其中B 的值不同磁体一般是______的.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个值来表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B 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符号是T.
(2)请你计算一下,磁体甲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____________.
(3)如图,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金属棒ab 的两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成水平状态,位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中.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电源相连,电路总电阻为R .当电源电压为U 时,弹簧恰好不伸长.证明: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是mgR B UL
=.________
【答案】IL 不同 2110T -⨯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2]由表中数据可知,对于甲磁体,每次实验得到的电流I 与导体长度L 的乘积再乘以0.01,等于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大小;对于乙磁体,每次实验得到的电流I 与导体长度L 的乘积再乘以0.04,也等于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大小。

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大小等于电流I 、导体长度L 、某个定值的乘积,这个定值叫磁感应强度(B ),不同的磁体磁感应强度不同,则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为:
F =BIL ;
(2)[3]由F =BIL 得B =F IL
,将表中甲磁体的一组数据带入,则磁体甲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 B =F IL =-3110N 0.1A 1m
⨯⨯=2110N /A m -⨯⋅=2110T -⨯。

(3)[4]通电时,弹簧恰好不伸长,说明弹簧对金属棒没有作用力,此时金属棒受到的磁场作用力F 与金属棒的重力G 平衡,即F =G 。

因F =BIL 、G =mg ,I =U R
,则:
BIL=mg,
B U
R
L=mg,
解得
mgR
B
UL 。

12.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呢?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当导体ab静止悬挂起来后,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G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
________(填“有”或“无”)电流产生.
(2)小芳无意间碰到导体ab,导体ab晃动起来,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就说:“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可产生电流.”但小芳说:“不一定,还要看导体怎样运动.”为验证猜想,它们继续探究,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分析实验现象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小芳的观点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第2、3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跟_____有关;比较第3、6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还跟_____有关.
(3)在整理器材时,小明未断开开关,先撤去蹄形磁铁,有同学发现指针又偏转了!他们再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都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不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体运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________中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发电机发电的原理,此原理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
【答案】无正确导体的运动方向磁场方向磁场切割磁感线法拉第
【解析】
试题分析:(1)当导体ab静止悬挂起来后,闭合开关,此时导体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灵敏电流计G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无电流产生;(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电流计指针不一定偏转,说明不一定产生电流,故小芳的观点是正确的;比较第2、3次实验现象发现,磁场方向相同,导体运动的方向不同,产生电流的方向不同,即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比较第3、6次实验现象发现,导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