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图中A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俗称苏打;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 可用作补钙剂;E 、F 的物质类别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
(1)物质A 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 转化为B_________________,
②C 转化为F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只需回答其中一条) NaOH
22H O+CaO=Ca(OH)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或
32CaCO CaO+CO 高温↑(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详解】
A 俗称苏打;
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可用作补钙剂;故A 是碳酸钠,B 是氢氧化钙,C 是碳酸钙,碳酸钠能生成E ,E 能生成氢氧化钙,故E 是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
D 是氢氧化钠,碳酸钙能生成F ,F 和
E 是同类物质,
F 能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故F 是二氧化碳。
(1)碳酸钠的用途是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只需回答其中一条)。
(2)物质D 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
(3)①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22H O+CaO=Ca(OH)。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或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32CaCO CaO+CO ↑高温)。
2.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
已知C 含有两种元素,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都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 是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
(3)图中相互关系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种。
【答案】铁 22CuCl +2NaOH=2NaCl+Cu(OH)↓ 232
F e O +3CO 2Fe+3CO 高温 2
【解析】
【分析】 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D 生成E ,则D 的铁的氧化物,C 和D 反应,C 和E 反应,则D 是氧化铁,C 含有两种元素,则C 是稀盐酸,C 能生成A ,A 和E 反应,则A 是氯化铜,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 是碱,B 可以是氢氧化钠。
【详解】
(1)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
(2)A 和E 反应,则A 是氯化铜,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 是碱,B 可以是氢氧化钠,A+B 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2CuCl +2NaOH=2NaCl+Cu(OH)↓。
D 生成
E ,D 是铁的氧化物,D→E 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
程式为232 F e O +3CO 2Fe+3CO 高温。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图中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有2种。
【点睛】
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D 生成E ,则D 的铁的氧化物,C 含有两种元素,则C 是稀盐酸。
3.A~H 和X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 、D 是无色气体,B 、E 是红色固体,F 为白色沉淀,H 为红褐色沉淀,她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H__________,X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答案】CO Fe(OH)3 CuSO4 或CuCl2或Cu(NO3)2 CO2+Ca(OH)2=CaCO3↓+H2O
H2SO4+Fe2O3=Fe2(SO4)3+3H2O 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H为红褐色沉淀为突破口,H为氢氧化铁、G为硫酸铁、B为氧化铁、A为一氧化碳、C为铁、D为二氧化碳、E为铜、F为碳酸钙、x的为硫酸铜,故(1)A的化学式为CO; H的化学式为Fe(OH)3 X的化学式CuSO4 (2).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3).写出反应④的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推断
4.物质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是二氧化碳,D为常用食品干燥剂,E为稀硫酸,G是黑色固体粉末,F溶液呈浅绿色,H溶液呈蓝色。
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省略;“→”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此反应属于反应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CO2+Ca(OH)2=CaCO3↓+H2O CuSO4+Fe=FeSO4+Cu 置换反应制波尔多液【解析】
【分析】
通过判断可知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D为氧化钙。
G中为含有铜的黑色固体则为氧化铜,H为含有二价铜离子的物质,E中含有硫酸根,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则H为硫酸铜,F为硫酸亚铁。
由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碳酸钙,所以C碳酸钙,则A为氢氧化钙。
即可得:A为氢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C为碳酸钙,,E为稀硫酸,F为硫酸亚铁,G 为氧化铜,H为硫酸铜。
【详解】
(1)G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铜元素则为氧化铜:CuO;
(2)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即:CO2+Ca(OH)2=CaCO3↓+H2O;
(3)由硫酸铜转化为硫酸亚铁,可通过铁置换铜的方法:CuSO4+Fe=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氢氧化钙可以制波尔多液;
5.图中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D含相同的阴离子,C、D、E、F 含有同一种元素,C、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名称:,F的化学式:.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D→E:,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答案】(1)盐酸;CaO;
(2)改良酸性土壤;
(3)2NH4Cl+Ca(OH)2=CaCl2+H2O+2NH3↑;CaCl2+ Na2CO3=CaCO3↓+2NaCl;复分解
【解析】
试题分析:
(1)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所以B、E是盐酸、碳酸钙,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所以A、C是铵态氮肥和碱,A、B、D含相同的阴离子,所以A是氯化铵,B是盐酸,E是碳酸钙,C是氢氧化钙,盐酸会转化成D,D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氯化钙,碳酸钙会转化成F,F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盐酸,F是CaO;
(2)通过推导可知,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A→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H2O+2NH3↑;D→E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盐酸,CaO;(2)改良酸性土壤;(3)2NH4Cl+Ca(OH)
2=CaCl2+H2O+2NH3↑;CaCl2+Na2CO3=CaCO3↓ +2NaCl;复分解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6.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
_____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 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答案】KCl+AgNO3=AgCl↓+KNO3氢氧化钠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氯化钾、氧化铜、镁硝酸、硝酸铜、硝酸钾
【解析】
【分析】
氧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水,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
【详解】
(1)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
(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
(3)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滤渣丙在空气中灼烧,有固体残留,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铜、硝酸钾。
7.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他们各代表不同的物质(“-”表示相邻的与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箭头的物质可转化为箭头后的物质;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H是金属氧化物,且H是红色固体粉末,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1) C 的化学式是_______。
(2)写出物质E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有几种物质能与F 发生反应,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与F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D 与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 2 中和酸性土壤 2HCl+Ca(OH)2= CaCl 2+ 2H 2O (写其他对也可以)
23
232CO+ Fe O Fe + 3CO 高温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H 为氧化铁、G 为铁、C 为二氧化碳、I 为碳、D 为一氧化碳、B 为碳酸钙、F 为盐酸、A 为氧化钙、E 为氢氧化钙。
(1) C 的化学式是:CO 2;
(2)写出物质E 的一种用途:中和酸性土壤 ;
(3)图中有几种物质能与F 发生反应,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与F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OH)2= CaCl 2+ 2H 2O ;
(4) 写出D 与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3CO+?
Fe O 2Fe?+?3CO 高温 。
8.图中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 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写出物质E 的一种用途 ;
(2)物质C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写出图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A 与B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答案】(1)灭火等 (2)CO 2+2NaOH=Na 2CO 3+H 2O (合理即可)
(3)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4)2H++Fe=Fe2++H2↑(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级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可判断为二氧化碳,物质类别为氧化物,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C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要不是单质碳,但单质碳不会与酸、碱、盐反应,故可排除,故C只可能是碱,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这样可判断A应为金属单质,因为不会与碱反应,可以和酸、盐反应;同时根据B→D,可判断B为酸,D为盐(1)物质E为二氧化碳,它的一种用途:灭火等
(2)物质C是碱,E为二氧化碳,故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或CO2+Ca(OH)2==CaCO3↓+ H20
(3)中和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或NaOH+HCl==NaCl+H2O等
(4)A是金属单质(且是较活泼的金属,如:Mg、Fe、Zn等),B是酸,两者发生的反应实际就是金属和酸的反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2H++Fe=Fe2++H2↑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9.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
A和B物质类别相同,只有C、F、G、H、I由两种元素组成,B、C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可用作干燥剂,J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E和J分别与足量I反应的生成物相同。
图中“—”表示两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J______,B_______。
(2)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NaHCO3 Ca(OH)2 Na2CO3+2HCl=2NaCl+H2O+CO2↑
2AgNO3+CaCl2=2AgCl↓+Ca(NO3)2
【解析】
【分析】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和B物质类别相同,只有C、F、G、H、I由两种元素组成,B、C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可用作干燥剂,所以C是氧化钙或氯化钙;J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J是碳酸氢钠;E和J分别与足量I反应的生
成物相同,所以E是碳酸钠,I是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会与E(碳酸钠)反应,A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B是氢氧化钙,A是氢氧化钠;碳酸钠会转化成G、H,G也会转化成H,所以G是二氧化碳,H是水;D会与C、F 反应,所以D是硝酸银,C是氯化钙,F是氯化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J为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
B为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2)E为碳酸钠,F为氯化钠,所以E→F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C为氯化钙,D为硝酸银,C与D的反应就是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AgNO3+CaCl2=2AgCl↓+Ca(NO3)2。
【点睛】
解答物质推断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______。
(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填序号)。
【答案】CuO 冶炼金属 Fe+CuSO4=FeSO4+Cu ①
【解析】
【分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所以D是铁,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所以E是硫酸铜,G通电会生成A,A会与氧化物B反应生成F,所以G是水,A是氢气,B可以是氧化铜,F就是铜,氧化铜和C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C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 B是氧化铜,其化学式:CuO;故填:CuO。
(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故填:冶炼金属。
(3)反应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①是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
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故填:Fe+CuSO4=FeSO4+Cu,①【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物质,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Fe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确定原粉末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化学式)
(1)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A为_______;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
(2)该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干扰对第③步实验现象的判断,试剂B最好选择_________,请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O CO2 FeCl3过滤稀硝酸或者盐酸 Na2SO4+BaCl2═2NaCl+BaSO4↓
【解析】
【分析】
根据(1)中A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加水后得到是无色溶液,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可以确定没有氯化铁,能够生成气体的物质只有碳酸钠,即试剂B为盐酸,而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由于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所以得到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即在原混合物中含有硫酸钠,操作I为过滤.至此分析完毕,可以据此答题。
【详解】
(1)A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以知道A为水,加入过量B后得到无色气体,在这里能够生成气体的只有碳酸钠,所以可以判断含有碳酸钠,那么生成的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
(2)加入试剂B后得到是无色溶液,由于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所以可以推断该粉末中不含氯化铁,对于操作I后得到是固体也滤液,所以可以判断操作I为过滤.
(3)根据所加的试剂氯化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所以为了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试剂B最好加入的是盐酸或者硝酸,故步骤③是硫酸钠和氯化钡的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Na2SO4+BaCl2═2NaCl+BaSO4↓
【点睛】
本题为文字叙述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要抓住语言叙述的关键,根据给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找准解题突破口,做出判断.熟记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2NaCl+BaSO4↓.
12.A 、B 、C 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 是单质,B 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 为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C 是单质,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 为______(填化学式),由A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O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H 2O 2H 2O 2
2MnO 2H 2O+O 2↑
【解析】
【分析】
物质推断题要找准突破口,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与一氧化碳有关的是二氧化碳,与水有关的是双氧水。
【详解】
已知A 、B 、C 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1)、若A 是单质,B 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 是一氧化碳,A 可以是碳或氧气,图中一氧化碳和C 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 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为CO ,实验室制取C 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2)、若C 是单质,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 是水,C 是氧气,A 会生成水或氧气,所以A 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为H 2O ,由A 生成C 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2MnO 2H O H O+O ↑。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关键是找出题眼,即解题的突破口,本题有两处题眼可寻,一是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氧化物为双氧水。
有了物质线索,再结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推导出其他物质,所有物质都推导完毕,最后进行验证确认。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Li )电池研究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如图是工业上以某种石英砂(主要成分:SiO 2、Li 2O 、Fe 2O 3、
Al2O3)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和金属锂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以下问题。
已知:LiCl的熔点是605℃、沸点是1350℃;NH4Cl在100℃开始分解,337.8℃分解完全,NH3和HCl在常温下又能反应生成NH4Cl固体。
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
(1)“酸浸”步骤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请写出操作a的名称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试剂X是________。
(5)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__。
【答案】Li2O、Fe2O3、Al2O3(少一个不得分)过滤 SiCl4+2H2高温
Si+4HCl NH3·H2O
控制溶液的pH为5
【解析】
【分析】
四氯化硅和氢气高温生成硅和氯化氢,氯化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
【详解】
(1)Li2O、Fe2O3、Al2O3都属于金属氧化物,能和盐酸反应,故“酸浸”步骤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Li2O、Fe2O3、Al2O3。
(2)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
(3)反应②是四氯化硅和氢气高温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Cl4+2H2高温
Si+4HCl。
(4)石英砂酸浸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锂和氯化铁、氯化铝,加入X后,氯化铁、氯化铝和X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故试剂X是NH3·H2O。
(5)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控制溶液的pH为5。
【点睛】
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控制溶液的pH为5。
14.现有一包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含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钙和沙子,小轩设计
了如图工艺流程,制得精盐。
(1)在①-⑤的操作中,属于蒸发操作的是______(填序号),蒸发操作中用于提供热源的仪器是______。
(2)向反应池1中加过量的x是_____溶液(填序号)。
a KOH
b NaOH
c Ba(OH)2
d Ca(OH)2
(3)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写物质名称,至少写两种)。
(4)第④步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反应池2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②______。
【答案】⑤酒精灯 c 硫酸钡、碳酸钡(或碳酸钙)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Na2CO3+Ba(OH)2=BaCO3↓+2NaOH Na2CO3+CaCl2=CaCO3↓+2Na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⑤是从溶液中获取晶体,即蒸发操作;蒸发操作中用于提供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⑤;酒精灯;
(2)加入试剂x是为了除去硫酸钠,所以加入的是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
(3)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钠,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然后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过滤后得到的固体B中含有硫酸钡、碳酸钡和碳酸钙三种物质;故填:硫酸钡、碳酸钡(或碳酸钙);
(4)在第④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加入的过量的NaOH和Na2CO3;故填: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5)反应池2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Ba(OH)2=BaCO3↓+2NaOH;
Na2CO3+CaCl2=CaCO3↓+2NaCl。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某热电厂用脱硫方法得到CaSO4生产K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碳酸铵在水溶液中温度高于70℃时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硫反应中的碳酸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_____;
(2)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X;X的化学式是_____;
(3)反应Ⅰ的温度需要控制在60~70℃,其原因为_____;
A 60~70℃反应速率较快
B 高于70℃时碳酸铵分解,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
(4)过滤过程中所需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_____。
若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应_____;滤渣X的化学式为_____;将NH4Cl溶液通过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得副产物NH4Cl晶体;
(5)(NH4)2SO4与KCl溶液需在浓氨水中发生反应Ⅱ,析出K2SO4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浓氨水的作用是_____;
(6)下列洗涤产品K2SO4晶体的方法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
A 常温时蒸馏水洗
B 冰水洗
C 饱和硫酸钾溶液洗
(7)检验硫酸钾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
【答案】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 CO2 AB 漏斗重新过滤 CaCO3蒸发浓缩(NH4)2SO4+2KCl=K2SO4↓+2NH4Cl 降低K2SO4溶解度,使K2SO4析出 C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解析】
【分析】
【详解】
(1)脱硫反应中的碳酸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故填: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
(2)由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都是2个钙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氢原子,反应前是2个碳原子,反应后应该是2个碳原子,反应前是16个氧原子,反应后应该是16个氧原子,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
故填:CO2。
(3)反应Ⅰ的温度需要控制在60~70℃,其原因是:60~70℃反应速率较快,高于70℃
时碳酸铵分解,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
故填:AB。
(4)过滤过程中所需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
若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滤渣X是硫酸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将NH4Cl 溶液通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得副产物NH4Cl晶体;
故填:漏斗;重新过滤;CaCO3;蒸发浓缩。
(5)反应Ⅱ是(NH4)2SO4与KCl溶液在浓氨水中反应生成K2SO4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KCl=K2SO4↓+2NH4Cl;其中浓氨水的作用是降低了硫酸钾的溶解度,使硫酸钾析出。
故填:(NH4)2SO4+2KCl=K2SO4↓+2NH4Cl;降低了K2SO4的溶解度,使K2SO4析出。
(6)硫酸钾能够溶于水,不溶于饱和硫酸钾溶液,因此最好用饱和硫酸钾溶液洗涤产品K2SO4晶体。
故填:C。
(7)氯化铵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故填: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16.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以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在该操作中常使用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这三种玻璃仪。
(2)“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碱"是指_____ (填化学式)。
(3)在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将NH3、CO2、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固体和NH4Cl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坏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逐有_________。
【答案】过滤漏斗 Na2CO3 NH3+CO2+NaCl+H2O=NaHCO3↓+NH4Cl NH4Cl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