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素质、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报告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的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后备力量。
因此,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教师的素质、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本课题组对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标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现象、数据;
2、本区域内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模式;
3、对数据和现状的分析、思考。
二、调查方式:问卷、事实案例、数据分析
三、调查情况分析: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4份,有效87份)
从调查情况看,1、在学习心理上存在问题的有:注意力难集中、马虎、无自主性、因基础差而厌学、考试焦虑等。
根据统计,这一类学生达到49人,占56.3%。
2、在社会生活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有:社交障碍。
在调查过程中,这类学生有32人,占36.8%。
主要表现在胆子小,声音小,不敢说话,不敢发言;不会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不爱主动与他人交往;自
私,以自我为主。
3、缺乏自信也是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什么都觉得会比别人差,对成功缺乏信心。
这类人群有28人,占32.2%。
4、网络影响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是沉迷游戏引起的“游戏综合症”;还有年长一点的Q友的教唆。
这类学生有11人,占12.6%。
此外,缺乏青春期指导,有神秘感、害怕青春期生理现象9人;有多动症3人;因情感缺失而孤僻的有2人。
以上统计数据,多有交集,但总体看,在被调查人群当中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达63%。
(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
我们对所在镇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在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农村学校都不开设健康教育课,即使开设了也只是做个幌子,没有心理健康教师,也没有认真上过健康教育课。
为了提高升学率,在课内只抓智育,只抓训练做题,以讲代教,以考代教的现象极为普遍。
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都很重,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此外,教师的素质、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很大。
例如,教师本身的学识、修养、品行、人格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
(三)现状思考
从以上调查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心理问题很多,影响的因素也很复杂,如果再加上教育的缺失,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必将影响到未来国民的素质,引发更多社会问题,从而影响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
中国梦的实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做了几点思考:
1、学校的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的教育,应该有健康的心理而且具备一定你的心理健康的知识。
2、心理健康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在品行、情操上做好学生的榜样。
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3、关心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教师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可敬可亲的形象、严慈相济的态度、丰富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4、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学生的合理需要包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安全、交往、和爱的需要,还有尊重的需要。
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分辨良莠、抵制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