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词词类活用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文言文词词类活用细解
在古代汉语里,某类词具有某种词性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一般都是固定的,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可以灵活运用,从而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的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活用与兼类不同,前者是临时的,后者是固定的。

活用的词一般具有跟原词意义有密切联系的词的一般意义。

例如:“尸”是名词,意思是“尸体”,但是在“曹人尸诸城上。

”一句中“尸”就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陈列尸体”。

如:“雄”是形容词,意思是“强有力的、杰出的”,但是在“倾夺邻国,而雄诸侯。

”中“雄”就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雄”。

如,“一”是典型的数词,但在“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中“一”就活用为动词,意为“统一”。

一、名词的活用
⒈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简析“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简析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简析“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简析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

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

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如①秦师遂东。

简析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⒉名词的使动用法
⑴表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简析“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

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⒊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①孟尝君客我。

简析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

“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

⒋名词直接做状语
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简析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简析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的方式:当面。

⑶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简析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

⑷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良庖岁更刀。

简析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的性质:每年。

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南取百越之地。

简析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

⑺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
例如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简析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二、动词的活用
⒈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①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简析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

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⑴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⑵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②晋侯饮赵盾酒。

简析“食”,吃,是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⒊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①死国可乎。

简析“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大行不顾细谨。

简析“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意即“细枝末节”。

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简析“高”本是形容词,但在本句中作了成分,译作“推崇”。

⑵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

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简析“穷”在本句中与“能”相结合充当谓语成分,因此活用为动词。

⑶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稍出近之。

简析“近”是形容词,但后带有代词“之”做宾语,作动词。

⑷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简析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短”后跟了介词结构“于顷襄王”应作动词。

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简析“弱”本是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但是形容词做谓语,后面不可以接名词宾语,而它现在接了宾语“秦”,所以它要活用为动词,是“使……弱小”的意思;“绿”是形容词,后面接了名词宾语,应译“使……绿”。

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简析“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形容词“美”后带宾语“我”。

“美我”即“以我为美”,意即“认为我美”;“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数词的活用
四、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
1、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动词)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1、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
2、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形容词)
3、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三、数词用作名词
1、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