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后感
郎景和教授说,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
它是哲学的一部分,需要医者的人文关怀作为减轻病人痛苦的良方;它是规则的一部分,需要医者将行医准则时刻牢记于心并履行之;它是怀疑的一部分,需要医者秉承怀疑的态度不盲信盲从;它也是正义的一部分,你的克己、利人、同情、正直的美德将使你永持“救死扶伤”之剑,斩断一切病痛,将健康守护!
在文章的开头,郎教授便引用著名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的话尖锐地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
”其实,这不仅是现行医学界的弊端,更是整个社会的弊端。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GDP仅为3645.2亿元,到2011年,中国GDP已达471564亿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29.3倍。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物质的极大繁荣,却没有带来人们触手可及的快乐。
“今天你幸福吗?”当CCTV-1的记者询问过路的行人时,我们看到的是身在异乡的旅人脸上那迷茫的神情。
当跌倒的老人不被扶起,马路上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那熟视无睹的淡然的离去脚步和压在马路上的一道道车印,无疑是一种嘲讽。
当我们举办“感动中国”大型节目时,是否想过,曾几何时,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在一个举止间应有的责任感和社会良知,何时成为了被媒体标榜并争相传颂的道德楷模。
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丧失,人道主义的缺乏。
我们赢得了经济持久战,去在战争中丢失了我们最宝贵的人文精神。
寻找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对道德、对人文的珍爱之心。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人文精神的持之以恒,另一层是了解它对自己,对自己身边每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道德的重要,人们才会保护它,呵护它,并践行它。
这里,我们必须摒弃利己主义,即使很难做到无私的利他,也必须将履行一个岗位应有的职责,践行一个人应有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作为最低标准。
医生,救死扶伤之责,诚实正直之本。
“救死扶伤”意味着当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一个医者,
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施以援手,而不是根据其是否缴纳住院费、医疗费,是否有“关系”才进行施救措施;“诚实正直”意味着一个医者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科学诊断,合理治疗,而不是根据药品的提成多少,业绩酬劳多少得出给病人开出药方价格高低和多少疗程的结论。
结尾处,郎教授引用了威廉·奥斯勒的一句话,“行医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
”这不仅是医学需要的,更是我们社会需要的。
如果将我们的生活比作一幢房子,那么财富便是房子的外表,而友爱、仁慈、道德、责任这些人文精神才是房子内部装潢,那也是给予我们家的温暖的源泉,没有了这些,房子盖得再宏伟、再高大,依旧是一幢冰冷冷的无血肉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