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用途,知道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区别。

2、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风向标的判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程
以央视主播朱广权天气预报的短视频导入新课,视频内容幽默风趣并且与生活的相关性较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此节内容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提出教学的情景创设
(1)北京的朋友发来三张照片,邀请同学们与他共聊天气。

学生通过三幅变化较大的图片,结合日常生活经历,加上老师的引导,总结归纳出天气的基本概念。

(2)小组活动1——结合教材活动题目,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天气的特点,加之教师的引导,得出天气具有短时段,变化快的特点。

(3)教师展示北京的朋友又发来的四张北京的照片,分别是北京的春夏秋冬,引导学生得出气候是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和大气活动的综合状况的基本概念。

(4)小组活动2——结合教材活动题目,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气候的特点,加之教师的引导,得出气候具有长时段,稳定的特点。

(5)教师展示自己在新疆拍摄的夏天以及秋天的图片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加深学生对气候基本概念与特点的认知,意识到气候是长时段比较稳定的大气综合状况。

利用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6)小组活动3——结合教材活动题目,学生小组讨论语文课上已经学习过的诗句,其中所涉及到的是气候还是天气,以此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别且有能力去区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7)以北京的朋友发来的下一条邀请去北京玩耍的微信消息,引出对天气预报的讲解,帮组学生明白天气对于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人们制作了天气预报。

同时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8)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56,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读图4.1,说出卫星云图的三种颜色代表什么?怎样利用卫星云图判断当地的天气。

第二读图4.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第三读图4.3,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模拟电视天气预报。

学生自主活动后,教师进行讲解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教师列出不同的天气图标,由学生采取快问快答的方式进行识别,从而学会判读不同的天气图标,并且明确不同的灾害性天气对人们基本生活的影响,再一次升华学生在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

重点讲解风向标的判读,帮助学生学会判断风力大小以及风向。

最后通过请学生进行天气预报播报的方式,加深对天气预报图中不同标示的理解。

课堂小结:
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含义的差别。

天气预报:卫星云图以及识别天气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