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高考研讨会讲课提纲(生物2)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与教学思考
(讲课提纲)
第一讲:18年生物学科高考试卷评析
2018年高考进行了部分省市自主命题的尝试,含生物学科试题的高考卷共有16种之多。
其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又称“理、化、生小综合”)共有6套不同模式:全国甲、乙、丙、丁4套,北京、天津、各1套;生物单科卷共有4套不同模式:上海、江苏、广东、广西各1套;另有6套文理大综合卷:全国新、老教材各1套,上海偏文、偏理各1套,辽宁、江苏各1套)。
一、六套理综卷(生物试题)考查知识内容及能力要求分析
高中生物课本(新教材)共有3册(必修2册、选修1册),三册课本将学科知识分为15章。
从分析高考试题所考的知识分布出发,可以将课本知识以粗线条分为五大类:细胞类(含组成细胞物质、细胞分裂、细胞工程、病毒等);新陈代谢类(含动植物代谢、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等);生殖调节类(含生殖、发育、激素、神经、免疫、稳态等);遗传变异类(含遗传、变异、基因工程、酶工程、进化等);生态类(含种群、群落、生物圈、环保等)。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行的《考试大纲》(即“考试说明”)对高考的能力要求提到五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
为了便于分析高考试题和有利于指导学生复习备考,可以将高考题的能力要求按如下五类划分:⑴双基类: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⑵推理类:对所给条件和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⑶图表分析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⑷知识应用类:用学过的知识解答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⑸实验类: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预测和实验操作。
二、对六套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的简评
这6套不同模式的理综卷,其中“全国丁卷”是给考生物老教材的省份用的,其他五套都是针对生物新教材命的题,称为“新课程卷”。
五套新课程试卷,所考知识全部涵盖五大类内容,能力要求五方面都有的是全国丙卷和北京卷。
这说明高考命题人比较重视知识的复盖面和能力的全方位考查。
从试题整体上看,北京卷和天津卷的命题水平较高,能力立意明显。
天津卷的特点是考查新课程选修部分的内容较多,试题难度较大,这是与天津已使用新课程多年相适应。
北京卷能较好地体现首次使用新课程高考的特点,难易适中,受到考生和中学教师的好评。
全国卷中甲、乙、丙三套新课程卷,命题的本意是分别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但丙卷过分强调了基础知识,过分强调了新旧教材的平稳过渡,能力立意明显不足,对高分段的区分度不够,从生物题整体上看,丙卷还不如乙卷水平高。
丙卷主要是第3题和第31题质量不高,第3题光合作用是一道高二会考水平的陈题;第31题关于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设问的层次较低,未考到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尤其是第⑷小题填空微生物所需的五大类营养要素,完全是考课本上的原话,不能体现考生的能力。
如果将这些好题合成一套或两套试卷,水平就相当高了。
三、对四套生物单科卷的简评
上海卷与江苏卷在试题知识复盖面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即:五大类知识的比重和高中课本的知识比重比较一致,分值所占比例的大小同样依次是新陈代谢类、遗传变异类、生态类、细胞类和生殖调节类。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试题量较大时,高考命题的知识范围及各类知识比例的重要依据是高中课本。
从上海卷的能力要求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卷与江苏卷在考查能力要求上相同之处是:⑴“知识应用”考得最少;⑵“双基”试题在题数上占得最多。
不同之处是若按分值比重划分,上海卷依次对实验、图表分析、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
而江苏卷的能力考查较多地体现在图表分析、双基和实验上。
这些差异可以说明:⑴图表分析是能力测试的重要形式;⑵江苏卷更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上海卷更重视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
四、对六套文理大综合卷(生物试题)的简评
上海大综合卷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综合性强,能力立意明显。
例如:第九大题:要求根据昆虫振翅频率的数据制表和绘制坐标柱形图;看图找昆虫特征;寻找昆虫飞行发声的间接证据;以及对蜜蜂的评价。
第十大题:要求分析食品标签的信息;给食物分类;对食谱进行评价。
这样的试题能真正体现考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比较本届全国范围的16套生物试题,应该说上海生物单科卷和上海大综合卷的能力要求最高,命题水平也最高,这是上海特殊的教育大环境所决定的。
上海卷代表了今后教学与高考改革的方向,也是我们今后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必须关注和学习的。
第二讲:复习备考与教学思考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在我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
全社会所关注,更为每年的几百万考生以及教师所关注。
分析高考试题,调整复习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的责任。
一、教育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内涵的演变,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重记忆的继承式教育明显不适合时代的需要,重创新的探究式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2.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考的运作体系的改革,只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学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的直接表现,也是中学教学改革的一种导向。
3.新的课程改革除了加强信息学与外语听力外,以增加生物学的课时,提高生物学的地位为显著特点。
这是由于20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以提高军事实力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为目的,主要靠理、化科技的进步。
到了20世纪末,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健康水平,提高遗传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靠生物科技的进步,要靠全民生物学基础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多元化与高考模式多元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1.中学教材,尤其是高中教材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全国各地存在着多元化的教育现状,也存在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2.人的智商是不同的,因而有不同的潜能,不能要求所有的人在学习上都达到一个水准。
3.生物过渡教材的特色分析:
①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思想
②显示了科学的本质特点
③反映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
4.高考模式的改革已探索了10年之久。
目前高考模式已出现了“3+X,X多元化”的格局。
三、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
1.从遵循大纲到不拘泥于大纲
2.关于“晶体能力测试”和“流体能力测试”
3.各省自主命题的新特点
⑴保持稳定,避免争议
⑵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
四、18年高考16套生物试题的共同特点对我们的启示
1、重视基础知识,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
2、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验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⑴教材落后,实验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
⑵评价体系制约,无充分时间做实验和培养实验能力
18年高考京、津、沪实验试题举例分析
3、实验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⑴建立完整的实验思想。
应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⑵学会进行实验设计。
对比实验法是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要领只有2条:①等量同条件;②单一变量控制。
进行对比实验的意义,简言之就是可以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可信度。
⑶学会进行实验结果预测。
这种预测一般都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有时还应作出现中间状态的预测。
较全面的实验预测有利于实验过程的观察。
⑷学会对实验结果(现象)进行分析,并用科学术语或图表进行表述。
表格和图解也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时用表格或图解来表达显得更清楚。
⑸学会对他人的实验方法进行评价和修改。
⑹重视新教材中所展示的各种实验。
不仅要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必做实验,也要重视选做的实验和实习部分。
4.关注生命科学新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2018年10月
附:部分18年高考“生物试题”
全国乙卷31.(20分)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
(二)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天津卷30.(18分)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 、B 、C 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⑴A 、B 、C 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 。
如果将A 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
⑵调查B 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cm cm 4040 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 2、N 3、N 4、N 5,则将N 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北京卷31.(15分)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 、500m 、1000m 的同一山坡上。
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
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⑵实验对照:生长于 m处的野菊。
⑶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⑷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上海卷42.(13分)大麦种子结构如图1(a)发芽时,胚产
生赤霉素。
有人推测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合成淀粉酶,
淀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使储藏的淀粉分解,为胚生长发育
提供物质和能量。
有同学对此开展课题研究,假设你是其中
一员,请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一:赤霉素能否诱导淀粉酶合成。
假设: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合成
实验:供选材料——表面消毒的干燥大麦种子若干粒,将种
子横切成两部分(X部分无胚,Y部分有胚),如图1(b)
所示。
供选试剂——①蒸馏水②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结果:若假设成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将如图2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课题二: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机理是否与基因表达有关
假设: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与基因表达有关。
实验:材料——同课题一
试剂——①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②放线菌素D(mRNA
合成抑制剂)③亚胺环已酮(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方法——设置三组,每组所有材料和加入试剂同课题一的
实验组,定量测定生成物。
16小时后,其中两组分别加入亚胺
环已酮和放线菌素D,另一组作为对照。
结果:三组实验结果汇总于图3
讨论:①曲线b和c分别表示加入________和________
后生成物量的变化。
②加入放线菌素D,最终和加入亚胺环已酮一样,都能抑制生成物形成,说明在种子萌发时的淀粉酶合成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影响基因表达的________过程。
③曲线b和c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