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记录
1、《烛之武退秦师》
上课时,首先是疏理字词,如:何厌之有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除了这些还涉及到一些名词做动词、使动用法、戍等陌生易读错词特别强调“微”的用法,有否定意味,表示如果没有。
还有就是“所”字用法,所+动词----构成名词
梳理完字词,学生齐读课文,再思考: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段内容(通过概括,让学生回顾大意)
接着,请学生翻译每段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对每个情节提问,例如: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
临危受命环节具体分析
智退秦军
2、《拿来主义》(鲁迅)
首先,学生自主预习生字词、分段落、熟悉文章大意
让学生读本课学习目标
介绍文体:形象以说理为主,例如:《且介亭杂文》
本文主要运用比喻论证
紧接着,介绍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介绍写作背景
提问学生生字词的读音,让其掌握生字词的读音、词语意思
然后,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从第几节开始论述拿来主义)
本文主要讲了哪几种主义:闭关主义-----排外、送去主义-----媚外(产
生的后果)先破后立、拿来主义----三种错误态度以及如何拿来
文中主要是运用反语,来表现出媚外的行径
提问:“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学生对于这两点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分概念)
提问学生文中段落的作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声声慢》李清照
课上展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生自读
预学释疑
相关的知识链接,关于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
籍贯山东济南人,派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前后分为两个时期,试比较其不同的愁绪
明确: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导学探疑
让学生自行阅读《如梦令》、《一剪梅》,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提问:《声声慢》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引学释疑
提问学生,作者是如何表达愁的。
并请学生赏析七组叠词。
有哪些意象来表现愁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通过意象、内涵、作用、例句来分析
词人为什么而愁?
明确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颠沛流离之苦
最后,总结《声声慢》的艺术手法
4、《廉颇蔺相如列传》1 (5班)
首先介绍传记写法
接着,展示廉颇与蔺相如的对比,这是非常鲜明的。
两个人,身份地位不同,一贵一贱
接着,解决重点词句:拜被任命
提问:完璧归赵,请用四个字,简要概括本故事
开端(2-3)强秦索璧
经过(4-6)献璧归璧
结果(7)毕礼而归,拜上大夫
解决第二段重点字词
(组内自己解决,得分制,学生自行讨论)
幸:宠,幸而君幸于赵王
侥幸而幸得脱矣
幸而而君幸赦臣
小组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5、《廉颇蔺相如列传》2 (3班)
第四段、第五段字字落实,疏通句意
学生先自我翻译(整段),然后老师讲
因:于是,趁机
乃前曰:前,名词做动词,走上前
指示:古今异义
怒发上冲冠:名词做状语,向上
师强调,读书要注意节奏
提问,哪些地方体现蔺相如的勇气
紧接着,字词、段落翻译(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基本字词自我解决)6、《蜀相》1 杜甫
预学寻疑
小组展示心中杜甫,穷困潦倒
学生1展示杜甫《望岳》,结合具体诗句
学生2展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
学生3展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的萧条与寒冷
自由朗读《蜀相》两遍,读出声音、情感、节奏
学生主动展示朗读,老师示读。
特别强调“泪满襟”要读的更低沉、缓慢
提问:此处的蜀相指的是谁,诸葛亮
描写诸葛亮(前三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三顾频频天下计,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老臣心,伟大功业
出师未捷身先死,忠心耿耿、人生遗憾
7、《蜀相》2 杜甫
“杜甫情感”,慕、惜、颂
借事抒情、借景抒情,提问:那几句写景?
锦官城外柏森森,重点分析“柏”,表示树木茂密,柏也指人坚韧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重点分析“空”,表现出一种悲凉、肃穆、寂寞。
抒情抒的是对诸葛亮的惋惜
分析诗句: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杜甫也是英雄吗?
生1:心怀天下即英雄
生2:不以成败论英雄,杜甫为失败的英雄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怎样的复杂情感?
表面悲诸葛亮,实际上悲的是自己
因为未遇明君而郁郁不得志
引学释疑
《旅夜书怀》(作于765年)
提问:在这首诗中是否体现出作者的一种消极避世之心?
生1:有,天地一沙鸥中“天地”是大,“沙鸥”是小,有一种明显的对比,是为了体现出杜甫的渺小,表现政治上的愤懑
生2: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765年,这位于安史之乱结束十年、挚友李白去世三年。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属于正话反说,“岂”难道
8、《跨过一道坎》作文评讲
首先,讲述改完作文后的感受,用喜怒哀乐四个字概括。
分别讲述着四个字蕴含的含义。
对于学生采取鼓励措施,因为是从初三升上来美多久,所以作文写作
还没有完全从初中的写作风格中蜕变出来。
鼓励的三点:未发现大篇抄袭、字迹工整、态度端正,无过分跑题现象
接着,析题,有些学生概念偷换,将坎坷等同于失败、跨过等于成功。
高中,更讲究切题度,而不是光文采美
介绍学生主要的作文内容:学习坎:中考坎、物理坎、地生坎、跳远坎、写作坎
人情坎:失去亲人悲痛坎、分手坎(为情伤,情坎,现在早恋话题比较敏感,不批判写感情类文章,但需注意措辞,否则很容易被打不及格)
生活坎:不适应新环境、学习吹拉弹唱坎、怕黑不敢出门坎、晕车坎、做饭坎、学车坎
表扬个别句子出彩的学生以及文学素养不错的学生、如:杨佳琳的大放异彩、祖紫萱的一路高歌猛进
设置不同的星,例如:字好看星、卷面整洁星、创新星(角度独特)纠错,指出存在的问题:字数不够/太多(建议超出两三行)、错别字(存在大量错别字)、不写名字(名字写抬潦草,如同明星签名)、字不工整、病句、用网络用语get!hold住!、语言口语化(如:哈哈!我终于跨过这道坎)、卷面不整洁(用大量的修正带,如同钢琴黑白键)
9、《五人墓碑记》
古今异义
提问: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品行作为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按诛五人
先学生预习、复习,然后提问(看提问效果)
第三节自然段,按句式找学生翻译,逐字落实
特殊句式
函:名词做动词,用匣子装
非常:非同寻常
第一节至第五节齐读一遍(语文重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六节:先自主看译文(学习之前)
字字落实,找同学逐句翻译(能看出语言点的说出语言点)
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讲解,就学生翻译出现的问题来讲解
高爵显位,“高爵”高官显贵
所+动词----构成名词结构
显荣于身后---于身后显荣,状语后置
通文意
10、《伶官传序》欧阳修
检查《五人墓碑记》背诵,后两段
引入: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时期,就是五代十国。
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君王,后唐君主庄宗(在位十五年,三年灭亡),喜欢滑稽戏
填空,介绍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三苏+王安石+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
介绍“六一居士”名号来历
了解写作背景
分析第一段(学生自读课文)
对照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
点明学生应提前预习,尤其是文言的学习
所以:.....的原因、用来....的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示一定
重点讲解“其”的用法(两大类):代词、语气词
最后,齐读第一、第二两段(今日所学)
第三段分析
11、铜山区期中抽测试卷评讲
首先,介绍学生考试情况,题目难度偏大,错误率较高。
针对考情,对学生进行鼓励
讲试卷,论述类文本,主要看给出的文章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给出考试技巧。
拿到试卷做题时,先看题目,不要先看文本。
例如第一题,题目是下列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大家首先可以先看ABCD选项,大致把文章大意把握清楚,再去看文本,因为是只有一项不符合,所以其他三项都是符合的。
接着,带着问题去看文本,这样效率会高一些。
不该错的题目,具体看那些学生错了,询问做题目时的想法。
学生对于原文论证类题目解答不是很准确,选项设置的都是些小细节,考的是学生的细心程度,这就需要平时多做这种类型题。
班里学生在诗句文学手法以及文言词的作答上,错误率较高。
让学生
自行翻译解释,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作答,从而加深学生记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哪里运用到移情手法。
这是课内学习过得诗句,在试卷上遇到,学生作答结果不是很理想。
老师让学生翻到书本上这首词的地方,自行比照看。
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反思。
12、《陈情表》1
全文背诵,默写
检查预习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背景介绍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照课下注释),齐读两遍
读课文并思考:谁在陈情?向谁陈情?
齐读一遍,重点点明学生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读的过程中纠音,如:不胜的“胜”是读的第一声、太子洗马中的“洗”读的是“xian”第三声
明确:李密在陈情,向当朝晋武帝陈情
接着,李密介绍(学生自读)
再读课文,陈什么情?
如何陈情?
解决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对照工具书,自行翻译理解
直译不通,需要意译
13、《陈情表》2
白板展示红字(重点字词),字字落实(学生书上标注)
例如:夺:改变(古代常用义)
段一翻译注释(译文学生自读)
思考:作者在本段中的陈述中心句?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齐读第一段并思考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请学生归纳有哪些凶: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刘)夙婴疾病
故不能“废远”,为下文埋下伏笔
齐读一遍,现场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进行记忆)
布置作业,早读完成第一段、第二段两段的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