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吉安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江西吉安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变化的是()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④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答】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牛耕也出现在春秋时,战国时
期推广。
所以③④选项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变化。
故选B。
第2题.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代的丝绸最远销往()
A: 欧洲
B: 中亚
C: 西亚
D: 阿拉伯半岛
【答案】A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
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故A正确。
故选A。
第3题.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这则材料说明的是()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答案】A
【解答】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这表述的是江南地区开
发的原因。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
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
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
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
故选A。
第4题.维吾尔族的祖先在唐朝时称()
A: 吐蕃
B: 回纥
C: 突厥
D: 六诏
【答案】B
【解答】唐朝时的回纥亦称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第5题.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四川地区的交子,它出现在()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答案】C
【解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选C.
第6题.如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笔记中整理的大事年表。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A: 君主专制强化
B: 抗击外来侵略
C: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 盛世帝国下的危机
【答案】C
【解答】分析题干中的大事年表,其中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以及金瓶掣签都是清政府在西藏实行的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康熙帝击溃噶尔丹叛军是为了加强对蒙古的统治。
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第7题.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
这位钦差大臣是()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左宗棠
D: 关天培
【答案】A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上书道光皇帝,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了110多万千克鸦片,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林则徐曾在被贬的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也被后人
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全球禁毒的第一人。
故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
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
故选A。
第8题.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过中国抗战期间的一次战役: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
……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这次战役是()A: 台儿庄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答】据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
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
封锁网可知,这次战役是百团大战。
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
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
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
最大规模战役。
故选B。
第9题.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展现了变革时代
不同人物的命运以及激荡热情的岁月。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鼓励个体经济存在
D: 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案】A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的农村经济改革是土地改革。
1950年
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
地剥削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选
项不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都是1978年改革开
放以来的事情。
故选A。
第10题.路遥小说《平凡世界》描述了石乞节公社双水村生产队队长孙少安为改变家
乡农业落后面貌,实行包产到户。
以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
()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答】由材料中的时间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可知,主人公孙少安带领生产队
冲破种种桎梏,率先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下,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11题.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这
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 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D: 香港、澳门回归
【答案】D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这首诗中的紫荆白莲和一国两制这
三个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诗歌中的喜事是香港、澳门回归。
紫荆、白莲分别是香港特别
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图案;其他选项都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没有
直接关系。
故选D。
第12题.1972年,长期处于对立状态的中美关系正常化。
其标志是()
A: 基辛格秘密访华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D: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
【答案】C
【解答】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故A错误;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B错误;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正确;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是在1971年,故D错误。
故选C。
第13题.法国1876年赠送给美国一座自由女神像。
女神像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
锁链,这象征着()
A: 法美两国和平友好往来
B: 美国建立了联邦制的国家
C: 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 美国推翻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答案】D
【解答】根据题述内容女神像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可知,这象征着美国通
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取得了国家独立。
故选D。
第14题.《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写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这
个灾难具体是指()
A: 美国从此走向了衰落
B: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 世界各国都反对美国
D: 经济全球化美国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B
【解答】据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
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这对美国来说是灾难。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迅速崛起。
旧的世界格局
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B。
第15题.航海家哥伦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1492年,他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出海远航,其结果是()
A: 完成了环球航行
B: 开辟了欧洲到非洲的航路
C: 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D: 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
【答案】D
【解答】
2.材料分析题
第16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上图,指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
(2)小历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背定。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2)不赞同。
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英国、法国、俄国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的战争。
【解答】
(1)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英国、法国、俄国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的战争,所以不赞同设问的观点。
第17题.材料一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材料三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是哪次运动的口号?这场
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是谁的思想主张?1898年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当时正在进行哪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案】
(1)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
的经济侵略。
(2)梁启超。
戊戌变法。
(3)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4)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
【解答】
(1)根据材料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洋务运动的口号。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开
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
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2)根据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是梁启超的观点,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
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指的是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
当时正在进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
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冲击
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变化是:由器物
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
第18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材料二: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
造财富的源泉。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
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材料三:
(1)
用材料一原文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与美国迅速崛起的共同条件。
(4)材料三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考?
【答案】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或依
靠强大的科技实力。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资本积累。
环境污染问题。
思考:使用先
进技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
【解答】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
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可以得出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依据材料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
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可以得出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
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或依靠强大的科技
实力。
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与材料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
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结合所学可知,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
大力发展科技;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进
行了资本积累等是英国与美国迅速崛起的共同条件。
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
可知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恶化问题。
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只
要围绕使用先进技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方面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