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15期·总第311期2019年8月·上半月
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在传统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从医学角度还是文化资源方面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都理应受到保护、弘扬和传承。

2015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2016年2年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2017年7月
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近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1]。

因此如何推动传统中医药事业的革新,如何提高中医诊疗效率,如何对接现代新媒体技术等问题应运而生。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走过计算机时代、逻辑时代、系统时代、计算时代,进入到崭新的融合时代,具体行业需求的促进使其不断升级迭代、研发探索。

现阶段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大部分停留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单向式的结论推断,临床上的应用也仅限于体验与科研应用,没有做到自动化、智能化及普及化。

近年来,学术界和应用领域高度重视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发展,并在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了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及推广趋势,对人工智能在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发展历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1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1.1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定义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是以现代化的中医诊疗设备为基础,通过应用物理学、信息学、数学等现代科技理论知识和技术进行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量化实现的手段。

现阶段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包含的硬件和软件是一整套服务于医务人员、普通患者以及科研人员的协助诊断,收集体质和病证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中医现代诊疗设备及软件。

虽然目前对于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

然而不管诊疗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这一系统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服务大众,作为家庭诊疗的指导,临床诊疗的补充,而不是用来取代临床医生,亦不是单单用来科研教学或前沿探索的工具[2]。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如何定义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会随着管理办法的出台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而日趋完善。

同时就要求对于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分类进行明确化,从而保证在整个
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分
姚敬心邓文祥李静夏帅帅黄惠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208)摘要: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发展日新月异。

随着众多临床指标的收集,数据库的建立,标准的制定,越来越多的辅助诊疗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定义及分类;其次,列举了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分析了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弊端;最后,总结了人工智能在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发展历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国内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关键词: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四诊合参诊断系统;智能化分诊;远程医疗;智慧中医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9.15.023文章编号:1672⁃2779(2019)⁃15⁃0055⁃
03
YAO Jingxin,DENG Wenxiang,LI Jing,XIA Shuaishuai,HUANG Huiyong*
(2011DigitalCenterforCooperativeInnovationofChineseMedicine,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unanProvince,Changsha410208,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CM⁃assis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s is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With the collection of many clinical indicators,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bases,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and more and more auxiliary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s began to be applied to the clinic.This paper firstly outline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CM⁃assis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Secondly,it enume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CM⁃assis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in modern clinical practice,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existing drawbacks.Finally,it summarizes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CM assistance.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as well a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he domestic TCM⁃assis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was summazied.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icine auxili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four diagnostic and reference diagnostic system;
intelligent triage;telemedicine;intellig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603512,81373551,81874429);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项目【No.CX2018B495,CX2018B465】
通讯作者:huanghy68@
55
第17卷第15期·总第311期2019年8月·上半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医疗活动中做到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和大众普及率。

1.2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分类现有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从服务对象来讲主要分为家庭使用型,临床医疗型,科研分析型等三类。

最常见的则属于家庭使用型中用来监测脉搏心率的智能穿戴设备了,也是市场化应用中最成功的案例。

家庭使用型中相匹配的硬件及软件在医疗活动中可以使用的功能更加基础化,简易化,实时化。

这使得在数据收集中更易于让大众接受。

在患者就诊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医疗活动型了,自动导诊、问诊系统和四诊采集、初步诊断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占大部分。

其中以中医体质辨识和脉诊舌诊仪为代表的中医辅助诊疗设备是现阶段的学术界和应用领域中的热门,也是急需发展与创新的关键点。

科研分析型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较为复杂而且相对交流单一,现阶段将教辅用具归为其中,虽然其革新速度较快,科研及学术方面也较为完善,但大部分脱离了临床实际应用及数据反馈,应与现实医疗活动相结合从而确定发展和研究方向。

2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2.1家庭日常中的应用智能化穿戴设备是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家庭日常中应用的代表。

智能化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创新,是近5年来研究与市场化的热门,智能手环手表、睡眠呼吸监测设备、中医体质辨识App 等各类硬件软件的推广程度毋庸置疑,众多的资金流入加速了发展与创新。

2018年6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公报上发表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
合,实现个性化、便捷化、共享[3]。

智能化穿戴设备与手
机的紧密联系使众多研究团队着眼实时医疗的研究方向上,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各大公司均研发出了一整套家庭日常中应用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

但是由于市场化的初期,研发资本较高,成本无法有效控制,系统的交流单一导致无法实现与医疗和急救系统的联网。

同时目前的传感器研究的民用化领域还无法达到中医脉诊仪的精确度要求,现阶段的中医诊疗还处于面对面就诊较为专业的时期。

2.2临床医疗中的应用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是各大公立私营医院的建设重点之一,与此同时基层卫生医疗也开始着眼于该项目的引进及推广。

林庆等[4]基于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建立社区健康管理平台,为社区人群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包括对基本信息、体适能、生活方式、中医四诊、常规医学体检等信息的收集。

通过档案中的信息,不仅可以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还可以对有共同特征的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最后,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建立并完善不同人群的中医药干预数据库,包括健康指导、运动营养、心理调整、中医保健等评价指导方案。

在应用方面,平台可以辅助社区中医师的诊疗工作,一方面通过
客观化的四诊信息可以协助医师进行辨证论治;另一方面由于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以辅助医师业务提高。


此,应用范围设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以及机关、单位等功能性社区的群体性健康管理机构。

基于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构建社区健康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古今中医健康管理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思维的融合,将居民生活习惯、运动能力、心理状况和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实施从生活方式方面、运动饮食方面、中医保健方面以及心理情致方面的个性化干预是社区卫生服务规模化、标准化的需求,也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健康工具,还是维护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的手段。

赵胜堂等[5]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中医体质健康与耳鼻咽喉单元病综合服务系统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多维健康和云计算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应用中医诊查技术与西医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机体、社会、自然环境、心理情志等多维角度,对个人或群体进行体质与耳鼻咽喉器官组织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检测、分析、评估。

根据个体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相应的养生、调治、健康维护和教育方案。

各大中医院及门诊的中医特色诊疗室中的脉诊仪、舌诊仪、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均属于临床医疗活动中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6]。

当下这些设备与系统的应用还处于试用阶段,医生的推广力度不强,患者需求度不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整套系统没有完整的评测系统,标准程度无法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同;第二,中医诊疗思路中嫁接新技术、新方式的时间还比较短,没有自成体系。

因此发展完善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应从受众需求出发,依照市场化和随机调查发聩结果更改及创新。

2.3科研分析中的应用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在现阶段的应用在科研分析中作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重点及高效部分深受科研工作者的喜爱,也是研究与创新的热点项目。

唐亦菲等[7]应用中医辅助诊疗仪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 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诊断特征,表明
现代中医的诊疗模式逐渐转变,在注重医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标准化、客观化、定量化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系统在临床辨证和诊断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韩天等[8]研究利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器采集四诊信息,艾灸治疗原发性寒湿性痛经疗效明显优于气滞性痛经,木行人的体质与原发性痛经体质有极大的吻合度。

本研究是在人机互动的智能模式下完成诊断过程,开启了主客观联合辨证的医疗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与结
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拓展和延伸传统诊法的内涵,将各种可获取的人体诊断信息整合为基于以数据形式表达的中医四诊合参,获得更为全面的检测、识别与分类信息,形成多信息融合的开放性中医诊疗平台。

3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发展
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从事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已建立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医临床术语、中医语言系
56
第17卷第15期·总第311期2019年8月·上半月
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统、后控词表网络平台;开展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中医药数据库、知识库等建库关键技术研究;中医医案大数据挖掘分析、名医名家学术传承知识表达、临床数据和古籍结构化等技术研究;中医四诊采集及客观化技术研究等。

已研发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医临床术语、中医语言系统、中医药多库融合平台、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中医医案大数据分析系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相关研究与应用领域,针对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人工智能已初见端倪,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与手段,建立有效的模型与算法,更好地表达和应用中医思维体系,让中医知识更好地传承和为大众服务还任重而道远。

目前,中医核心知识图谱的表示与构建方法已展开初步探索,这预示着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将脑认知科学与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相结合的类脑计算研究将成为下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其发展必将推动专用人工智能向领域人工智能乃
至通用人工智能过渡,即强人工智能时代的逐步逼近。

参考文献
[1]张德政,哈爽,刘欣,等.中医药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J].情报工程,2018,4(1):13⁃23.
[2]瞿年清.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设计[A].中华中医药学会.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5.
[3]张颖,纪文迪,周毅萍,等.基于隐语义模型的中医在线辅助诊疗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7,37(S1):303⁃307.
[4]林庆,田凌,董晓英,等.基于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建立社区健康管理平台[J].中医药导报,2014,20(10):50⁃53.
[5]赵胜堂,孟庆利.基于云计算的中医体质健康与耳鼻咽喉单元病综合服务系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3):229⁃
231.
[6]徐元景.中医辅助诊断系统和脉诊舌诊数字化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7]唐亦非,张鑫,黄凌鹰,等.基于中医辅助诊疗仪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临床诊断特征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S1):17⁃20.
[8]韩天,杨学智,朱庆文,等.基于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0):1153⁃
1155.
(本文编辑:尹秀平本文校对:林湘东收稿日期:2019⁃01⁃08)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属于功能性便秘,是由于大肠功能紊乱,传导失常而导致的排便周期延长和排便困难。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量的下降,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现多以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为参考,慢传输性便秘占功能性便秘的45.5%[1]。

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数研究认为STC是一个全身性,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综合征,可以涉及从食管到肛门整个
便秘贴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
杨伟兴1曾俊1向未1王天刚1冯雯1蒋亚玲1李兵2*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四川泸州646000;2大邑县中医院脾胃科,四川大邑611300)
摘要:目的探讨便秘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6月—2018年10月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取便秘贴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用莫沙必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26.7%,显效率50.0%,有效率23.3%,无效率0.0%;而对照组治愈率0.0%,显效率
23.3%,有效率53.3%,无效率23.3%,差异显著(P<0.01)。

结论便秘贴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相关症状。

关键词:便秘贴;莫沙必利;慢传输型便秘;外治法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9.15.024文章编号:1672⁃2779(2019)⁃15⁃0057⁃
03
YANG Weixing1,ZENG Jun1,XIANG Wei1,WANG Tiangang1,FENG Wen1,JIANG Yaling1,LI Bing2*
(1.Department ofSpleenand Stomach,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Province,Luzhou646000,China;
2.Department of Spleen andStomach,Dayi Hospital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Province,Dayi611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ianmi plaster in the treatment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Methods60patients with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ne2017to October2018,according to randomly extraction,were divided into2 groups,and each group had30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Bianmi plaster and mosapride,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ison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arried ou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nat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ure rate was26.7%,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was50.0%,the effective rate was23.3%,and the inefficiency was0.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ure rate was
0.0%,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was23.3%,the effective rate was53.4%,and the inefficiency was23.3%.Conclusion Bianmi
plast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and quickly relieve related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Keywords:Bianmi plaster;mosapride;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external therapy
基金项目:四川省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6-S-68(5/8】;西
南医科大学青年基金【No.2016-217-58】
通讯作者:mrlibing@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