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景德镇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 B.读出液体的体积
C.稀释浓硫酸D.移走蒸发皿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测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而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显色后与比色卡对照,错误,
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正确,
D、移走蒸发皿应用坩埚钳,错误,故选C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初中生小昆同学出现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的情况,所以妈妈在其午饭中加入芹菜和海产品。

B.每人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和瘦肉等含纤维素较多的物质。

C.由于碳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所以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D.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和其他物质混存,为了避免爆炸,堆放时不能留有通道,防止易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引起爆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青少年生长缓慢、食欲不振是缺乏锌元素,应该补充富含锌元素的食物,如海产品等,芹菜中富含维生素,锌元素含量较低,故A错误;
B、瘦肉中富含蛋白质,不含纤维素,故B错误;
C、由于碳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所以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故C正确;
D、存放易燃、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爆炸,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通道,故D错误。

故选C。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答案】D
【解析】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不是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而是形成保护层,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火焰也就越高,错误;C、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错误;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小,正确。

故选D。

4.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水通电一段时间
B.向pH=3 的溶液中加水
C.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D.等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2222H O
2H +O ↑↑通电
,水通电一段时间后,H 2与O 2的体积比为2:1,而非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 、向pH=3 的溶液中加水,溶液稀释后,pH 会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大于7,不符合题意;
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 的金属活动性大于Fe ,所以Zn 的反应速率快,而每56份Fe 会生成2份氢气,每65份Zn 会生成2份氢气,所以,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Fe 生成的氢气多,符合题意;
D 、催化剂只会影响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O 2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石灰石用作建筑材料 B .铝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 C .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 D .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详解】
A 、石灰石用作建筑材料,利用了石灰石坚硬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 、铝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利用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 、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利用了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
D 、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6.2019年1月22日,某高速公路上发生浓硫酸泄漏事故,救灾人员通过沙土堵截、石灰掩埋等措施,化解了险情。

针对下列意外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 .高层楼房发生火灾,立即乘电梯逃生 B .手上溅到少量浓硫酸,立即涂上石灰水 C .夜间发生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 D .误服氯化钡中毒,立即服用碳酸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防断电后被困电梯内,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选项错误;
B. 手上溅到少量浓硫酸,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选项错误;
C. 夜间发生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防止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D. 误服氯化钡中毒,可立即服用硫酸钠溶液,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能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钡,使人中毒,选项错误。

故选C 。

7.目前我区正在申报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你认为下列哪种行为与这一活动不相符的是 A .大力推广太阳能发电 B .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 C .自带水杯 D .对垃圾进行分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大力推广太阳能发电,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故A 正确;
B 、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浪费资源,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 不正确;
C 、自带水杯,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故C 正确;
D 、对垃圾进行分类,能减少环境污染,故D 正确。

故选B 。

8.室温时,往盛有15.6g 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2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11.2g 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断不正确是( ) A .生成CO 2为4.4g
B .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为8g
C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2g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32222HCl+CaCO =CaCl +H O+CO 和222HCl+CaO=CaCl +H O 的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回答此题。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质量为逸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15.6g+200g )-211.2g=4.4g ,选项A 正确;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中碳来自于碳酸钙中的碳,设碳酸钙质量为m ,则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所以碳酸钙质量×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二氧化碳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
质量分数,m×12
100%
100
⨯=4.4g×
12
100%
44
⨯,m=10g,混合固体中剩余氧化钙质量=15.6g-10g=5.6g,
所以混合物中含有钙元素质量=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碳酸钙质量×碳酸钙中钙元素
质量分数+氧化钙质量×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10g×
40
100%
100
⨯+5.6g×
40
100%
56
⨯=4g+4g=8g,选
项B正确;
C、设与碳酸钙反应氯化氢质量为a,与氧化钙反应氯化氢的质量为b,
3222
2HCl+CaCO=CaCl+H O+CO
73100
a10g

73a
=
10010g
a=7.3g
22
2HCl+CaO=CaCl+H O
7356
b 5.6g
73b
=
56 5.6g
b=7.3g
所以总的氯化氢质量=a+b=7.3g+7.3g=14.6g,盐酸质量分数=14.6g
100%
200g
⨯=7.3%,选项C正确;
D、设氯化钙质量为M,根据钙元素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中钙元素全部转化为氯化钙中钙元素,所以混
合物中钙元素质量=氯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即8g=M×氯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M×40
100% 111
⨯,
M=22.2g,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2.2g,选项D错误。

故选D。

9.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绒与棉花(灼烧)
B.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D.氯化钾粉末与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可以用灼烧的方法区别,不符合题意;
B、醋酸和盐酸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用酚酞区分,符合题意;
C、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可用肥皂水区别,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故可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表是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小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范围在10~20℃之间
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若NH4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大,故选项错误;
B、在10~20℃时,NaCl和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35.8g-36.0g、33.3g-37.2g,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范围在10~20℃之间,故选项正确;
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g
36g+100g
×100%<36%,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NH4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分类学习是我们认识物质了解世界很好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单质:金刚石、石墨和臭氧B.氧化物:干冰、冰水混合物和氧化镁
C.盐:纯碱、苏打和硝酸钡D.分子构成:氧气、铁粉和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详解】
A、金刚石、石墨和臭氧都是单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干冰、冰水混合物和氧化镁都是氧化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纯碱、苏打和硝酸钡都是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铁粉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 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2.下列天于碳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内部结构不同
B .一氧化碳中的杂质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去除
C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D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只能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A 不正确;
B 、一氧化碳中的杂质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碳层,故选项B 不正确;
C 、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C 正确;
D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既能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还能用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故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碳和碳的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对所学知识必须熟练掌握,才能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向Cu (NO 3)2、Al (NO 3)3和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

(1)写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_____。

(2)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如何变化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_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Al 3+、Fe 2+ 变小 3232=Fe+Cu(NO )Fe(NO )+Cu [或332Fe+2AgNO =2Ag+Fe(NO )] 【解析】 【详解】
(1)金属活动性Al >Fe >H >Cu >Ag ,所以铁可以置换出铜和银,但不能置换出铝,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但是单质铜和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根据题目信息,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则
说明铁有剩余,那铁与硝酸铜和硝酸银反应,将铜离子和银离子置换为金属单质,生成了硝酸亚铁,而硝酸铝不与铁反应,仍在溶液中,所以含有金属阳离子为铝离子和亚铁离子,离子符号为Al 3+、Fe 2+; (2)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可以看到硝酸铜和硝酸银变为硝酸亚铁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书写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3232=Fe+Cu(NO )Fe(NO )+Cu [或
332Fe+2AgNO =2Ag+Fe(NO )]。

14.如图是NaCl 、MgSO 4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 2°C 时,将30gMgSO 4固体加入50g 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将t 1°C 时MgSO 4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3°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 t 2°C 时,取等质量的NaCl 和MgSO 4,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4)t 2时有含有较多NaCl 杂质的MgSO 4溶液,为了得到较纯净的MgSO 4,最好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75 不变 NaCl 升温结晶 【解析】 【详解】
(1)t 2℃时,MgSO 4固体的溶解度为50g ,也就是100 g 水最多溶解MgSO 4固体50g ,可推知50g 水中最多溶解25gMgSO 4固体,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5g 。

(2)从曲线分析可知MgSO 4 t 3℃时的溶解度大于t 1℃时的溶解度, 将t 1℃时MgSO 4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3℃,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在t 2℃时,MgSO 4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也就是在相同质量的水中MgSO 4溶解的量要比NaCl 的多,所以,等质量的MgSO 4和NaCl 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较多的是NaCl 。

(4)当温度大于t 2时,MgSO 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含有较多NaCI 杂质的MgSO 4溶液,为了得到较纯净的MgSO 4,最好采用的结晶方法是升温结晶。

15.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发生了反应。

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 B.NaOH C.CaO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和氧气(或H2O和O2)BC下降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氧气、水发生了反应,生锈,质量增加;NaOH 、CaO均有吸水性,质量增加,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边乒乓球上升,右边边乒乓球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吸收,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16.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使用的活性炭主要起______作用。

实验室常用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1O2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

制取C1O2的反应如下:C12+2NaC1O2=2C1O2+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食盐水能导电是由于食盐溶于水形成______。

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②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③t2℃时,将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蒸发掉60 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答案】吸附蒸馏NaCl 自由移动的离子40 乙12
【解析】
【分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1)“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其内部使用的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实验室常用蒸馏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C1O2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

制取C1O2的反应如下:C12+2NaC1O2=2C1O2+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左边有4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右边有2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aCl。

(3)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食盐水能导电是由于食盐溶于水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4)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

②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快,故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③设原溶质的质量为x,溶液的质量为y,则x
100%=10%
y
⨯,
x
=y
0.1
,蒸发掉60 g水后,溶质质量分
数变为20%,将
x
=y
0.1
带入
x
100%=20%
y-60
⨯,则x=12g,故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g。

【点睛】
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髙锰酸钾、火柴、木块、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及填写空白。

若补充一种仪器
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上述标号④仪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并在试管口_____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之后的操作是_____。

请将如图制取氧气过程中的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

【答案】试管;2KMnO4 K2MnO4+ MnO2+ O2↑用于给(盛放高锰酸钾的)试管加热放一团棉花;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解析】
(1)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可制取二氧化碳,补充仪器试管可制取氧气。

因为给出的药品中有髙锰酸钾,故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MnO2+ O2↑,在此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用于给试管中的高锰酸钾加热。

(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口放在集气瓶的瓶口。

18.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现提供如图装置
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有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______,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______,检验CO2气体的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B装置与C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填序号)。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化学实验的设计除考虑实验目的外,还要考虑实验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因素,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A 与______(填“B”、“C”或“D”)归为一类。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长颈漏斗 A 322MnO 2KCl Δ2KClO +3O ↑ 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2322Ca OH +CO CaCO +H O =↓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加快溶解速率 b C
【解析】
【详解】
(1)①上图C 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②用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是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MnO 2KCl Δ2KClO +3O ↑;为了得到纯净的氧气,若用C 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开始收集;
③实验室制取CO 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用此方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先除去氯化氢,再除去水蒸气。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来除去氯化氢,第一个F 装置盛放试剂是: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第二个F 装置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2Ca OH +CO CaCO +H O =↓;B 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能控制反应的速率,B 装置与C 装置相比,其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2)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②a 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 错误; b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 正确;
c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导致水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 错误;
d 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 错误。

故选b ;
(3)化学实验的设计除考虑实验目的外,还要考虑实验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因素,实验中的A 与C 都有防止空气污染的设计,应将下列实验中的归为一类,故选C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向盛有20 g 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20 mL 质量分数为7. 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提示:7.3%的稀盐酸密度约为1.035g/mL )
【答案】8.28%。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20mL 1.035g/mL=20.7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则有: 2NaOH +
HCl =NaCl +H O 40
36.5x
20.7g 7.3%⨯ 由20.40x =37g 6.%
57.3⨯解得x=1.656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56g 100%=8.28%20g
⨯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