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练24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物资捐助。
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
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
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
由此可见( )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同宗同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2.“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造出整个世界”,从春节到中秋,越来越多的“中国节”变成“世界节”,世界各地的中国味也越来越浓。
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
材料蕴含的道理是( )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③特色越鲜明的民族文化越容易为世界所接受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经典名言。
下列古诗句所反映的文化思想与其一致的是( )
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文化具有构建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
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将一个群体紧密团结起来,超越血缘、种族、地域的差异而构成稳固的共同体。
这启示我们,维护我国各民族大团结需要( )
①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尊重各民族文化个性,维护文化多样性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共有精神家园④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消除文化差异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代表,飞天已经成了我们的骄傲。
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
这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中国人自有文化以来,始终未承认国家为人类最高团体。
其政治论常以全人类为其对象,故目的在于平天下。
”这种“天下观”,是中华文化最有格局的文化建构,对今天的全球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这要求我们( )
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优越感②超越文明冲突,推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④推动文化交流,实现不同文化的高度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千年莫高,人类敦煌。
以敦煌学为纽带,敦煌研究院先后与日、美、英、澳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学者也主动入职敦煌研究院,希望通过他们的语言、视角和文化背景来向全球传播“敦煌故事”。
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力取决于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②文化交流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习近平主席强调,大量外国优秀文化产品进入中国,许多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
材料着重强调( )
A.各国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B.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差异,只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C.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9.从技术和形式上来说,网络直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直播+娱乐、直播+教育、直播+医疗、直播+电商等多种互联网模式,正改变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
但直播平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饱受诟病。
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应该对网络直播规范引导,必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B.透过网络直播,可以看到中国网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C.自媒体时代,网络直播逐渐变为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D.多元化的网络直播内容,根源于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的认识
10.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于2020年4月11日正式拉开帷幕。
观众可以通过古典音乐频道客户端、快手平台、北京日报“京直播”等观看。
国家大剧院希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让更多观众在线上也能欣赏到高品质音乐会,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发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
这有利于( )
①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③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④实现古典音乐内容的创新,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0年5月23日,由中央文明办和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美育云端课堂”借靠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直播40余场传统音乐经典和当代精品力作等精品艺术活动;其中,被视为民族精神号角的《黄河大合唱》、万人云合唱《我们》等一批优秀作品相继登场,用艺术之美传承延安精神,奏响凝聚民族力量的中国之声。
该课堂共吸引1 400万人次在线观看,引发强烈反响。
这一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是基于( )
①创新文化传播的内容,以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功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作用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④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和根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敦煌石窟是古代文明交流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科技和社会价值,敦煌研究院一直在探索以数字化技术展现敦煌文化。
“云游敦煌”官方微信小程序上线后,让全世界的朋友能够更加亲近敦煌,随时随地从敦煌宝库中学到知识,享受艺术之美,获得灵感进行新的创作。
“云游敦煌”()
①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中外文化的进步与发展②借助现代科技,使文化传播突破时空局限
③立足传统文化,以创新传统文化为根本目的④立足文化多元,文化交流应做到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面对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交织与碰撞,我们既以中国文化底蕴作为自己文化发展的根基,同时又在中西历史文化之间、古今艺术形式之间寻找文化灵感、谋求文化创新,不断为文化发展补充新鲜血液、注入崭新活力。
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顾了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大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开放包容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形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明是如何在开放包容中发展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现存大小窟龛254个,造像59000余尊。
与我国诸多石窟相比,云冈石窟颇具西亚样式,呈现“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之美”。
第8窟鸠摩罗天,屋顶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而石柱上却布满了中亚卷草纹;中国的朱雀、白虎与波斯的金翅鸟和睦相处;而印度佛教艺术中的莲花在异国他乡也开放得更加妖娆……可以
想见,当时的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云集着各种不同面孔与肤色,汇集着各种不同服饰与语言,来自波斯、粟特、西域诸国的胡人欢聚于此。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
他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法国前总统乔治·让·蓬皮杜到访云冈石窟后的47年中,各国政要20多次到访云冈石窟,让云冈石窟的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
新时代,文化是开启“外交”之门的一把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为纽带,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冈石窟为什么能呈现“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之美”,并说明这给新时代中国“文化外交”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24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D ①说法与事实不符;②④符合题意,日本友人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起中国人民的共鸣,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③错误,
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
2.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而未体现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
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④符合题意,“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
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体现了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越
来越多的‘中国节’变成‘世界节’”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说法太绝对。
3.A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项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与题中文化思想一致;B项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项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D项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4.C ①③符合题意,“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将一个群体紧密团结起来,超越血缘、种族、地域的差异而构成稳固的共同体”启示我们维护我国各民族大团结需要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共有精神家园;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维护民族团结要有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而不是要尊重各民族文化个性、维护文化多样性;④说法错误,“消除”文化差异的说法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
5.A ①②正确,“飞天”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这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错误,文化创新并非仅仅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6.B ①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有其自身独特价值,但不能由此得出中华文化就优越于其他文化;②符合题意,中华文化中的“天下观”,其本质就是整体观,要求超越冲突和隔阂,相互尊重,积极交流,实现全面深入合作;③符合题意,这种“天下观”,对今天的全球治理具有借鉴意义,说明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看到中华文化的价值,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的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④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不同文化的高度
融合,背离多样化的趋势。
7.D ①说法错误,文化影响力取决于综合国力,增强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扩大文化
的影响力;③不符合题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但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8.A A项符合题意,材料着重强调各国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吸收别国的优秀文化成
果;B项错误,不同文化之间既存在差异与矛盾,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D两项不符合题意。
9.B A项说法错误,网络直播传播的应该是优秀健康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项符合题意,“直播+娱乐、直播+教育、直播+医疗、直播+电商等多种互联网模式,正改变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说明透过网络直播,可以看到中国网民多姿多彩的生活;C项说法
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项说法错误,多元化的网络直播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0.B ①符合题意,观众观看直播的各种方式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③符合题意,欣赏
高品质音乐会,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②④不符合题意。
11.C ①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创新文化传播的方法;④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②③符合
题意。
12.A ①②符合题意,“让全世界的朋友能够更加亲近敦煌,随时随地从敦煌宝库中学到知识,享受艺术之美,获得灵感进行新的创作”,表明“云游敦煌”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中外文化的
进步与发展,借助现代科技,使文化传播突破时空局限;③④错误,“云游敦煌”立足社会实践,以为实践服务为根本目的。
13.答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
②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以中国文化底蕴作为自己文化发展的根基。
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秉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明是如何在开放包容中发展的。
根据“自古以来,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可对接尊重文化多样性;根据“我们既以中国文化底蕴作
为自己文化发展的根基”,可对接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据“同时又在中西历史文化之间、古今艺术形式之间寻找文化灵感、谋求文化创新,不断为文化发展补充新鲜血液、注入崭新活力”,可对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4.答案(1)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的基础上,融汇出具有多种文化特质的“胡风汉韵文化之美”。
②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胡风汉韵文
化之美”。
(2)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②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提高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③以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的态度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互相了解,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解析一小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求分析云冈石窟为什么能呈现“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之美”,通读材料后,由材料中的“与我国诸多石窟相比,云冈石窟颇具西亚样式”“当时的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云集着各种不同面孔与肤色,汇集着各种不同服饰与语言,来自波斯、粟特、西域诸国的胡人欢聚于此”可知,原因涉及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同时也涉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二小问属于启示类试题,要求说明这给新时代中国“文化外交”怎样的启示。
“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新时代中国“文化外交”要增强文化自信;“云集着各种不同面孔与肤色,汇集着各种不同服饰与语言,来自波斯、粟特、西域诸国的胡人欢聚于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新时代中国“文化外交”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互相了解,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