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凹陷石油探明储量增长特点及动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江凹陷石油探明储量增长特点及动力分析
陈静
【摘要】潜江凹陷尽管处于中高勘探程度阶段,但剩余资源量仍较大(还有9.0×107 t),其储量的增长还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

潜江凹陷探明储量增长经历了探明程度<30%的高速增长期、探明程度在30%~50%的稳定增长期及探明程度>50%的持续增长期三个阶段,具有“先大块后小块,先构造后岩性,先浅层后深层”的特点。

储量的增长取决于盆地资源量的大小,其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勘探理论的创新、勘探技术的进步及勘探工作量的持续投入。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urplus yield in Qianjiang Sag which is in medium -to-high stage of exploration .Pe‐troleum explored reserve growth there has gone through rapid growth period of explored reserve less than 50% ,sta‐ble growth period of explored reserve between 30% and 50% and lasting growth period of explored reserve larger than 50%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unks followed by small pieces ,structure by lithology and shallow by deep layer .Petroleum reserve growth depends on quantity of resource in the basin while its growth power comes from the innovation of exploration theory ,the progress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lasting input of exploration workload .
【期刊名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3页(P49-50,53)
【关键词】潜江凹陷;探明程度;储量特点
【作者】陈静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2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55
潜江凹陷属典型的盐湖断陷沉积盆地,是江汉盆地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凹陷,其砂岩资源量达2.1×108 t。

潜江凹陷自白垩-新近纪经历了两期断-拗旋回,纵向上发育了两套烃源岩,形成了新沟嘴组、潜江组两套勘探层系。

油藏的发育环生油洼陷分布,具有分布广、类型多、规模较小的特点。

自1958年以来,潜江凹陷已走过50余年的勘探历程,经历了4个勘探阶段,即区域普查阶段(1958-1965年)、区带勘探阶段(1965-1979年)、深化勘探阶段(1980-2000年)、隐蔽性油藏勘探阶段(2001-2015年)。

一直以来,潜江凹陷都是江汉盆地勘探的主战场,勘探效果较好,累计探明储量1.2×108 t。

尽管目前的资源探明程度是58.7%,处于中高勘探程度阶段,但是剩余的资源量仍然较大(还有9.0×107 t),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储量的增长还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

1 探明储量增长规律
由于其独特的沉积特征和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储量发现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呈“波浪式”向前推进。

从探明速度与探明程度关系(图1)可以看出,储量的增长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明程度<30%,储量处于高速增长期。

在这一阶段,储量增长呈现大幅度波动,年探明速度一般在1%~8%,规模大的
油田首先被发现,如王场、钟市油田等,出现了第一次储量增长高峰期。

第二阶段
探明程度在30%~50%,储量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凹陷勘探不断深入,对地质成藏规律性认识也在不断成熟,储量增长速度平均在2%,除了继续发现新油田之外,老油田的规模扩大也使得储量大幅增长,形成第二次储量增长高峰期。

第三阶段探明程度>50%,储量处于持续增长阶段。

在该阶段,勘探已进入中高勘探程度的隐蔽性油藏勘探阶段,依靠地质认识的深入和科技进步寻找小断块、岩性、复合小型、特小型油藏成为这一阶段增加储量的主要手段,储量增长平稳,增长速度减小,探明速度平均在1.0%。

图1 潜江凹陷储量增长速度与探明程度关系图
潜江凹陷储量增长经历了高峰期的波动发展后,目前处于一个持续稳定增长期。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对新领域勘探力度的加大,潜江凹陷勘探还会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2 探明储量增长特点
潜江凹陷储量的增长阶段与勘探阶段是密不可分的。

总体上看,由于不同勘探阶段的勘探目标、主攻层系及勘探理论和技术方法不同,潜江凹陷的勘探对象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20世纪60-70年代以凹陷内部构造隆起带勘探为主,20世纪80-90年代以凹陷边缘断裂带及凹陷内复杂断块勘探为主,2000年以来进入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勘探重点逐渐转向斜坡带和向斜带的岩性、构造-岩性圈闭。

受此影响,各阶段探明储量增加也有不同的特点(图2)。

图2 潜江凹陷勘探阶段与储量关系图
区带勘探阶段的油藏规模以>100×104 t油藏为主,占92%,其次<100×104 t的油藏占8%;油藏类型以构造和复合油藏为主占93%,岩性油藏仅占7%;油藏埋深中深油藏占53%,其次中浅层油藏占47%;油藏分布上,潜江组5
588×104 t,占同期储量的97%,新沟嘴组199×104 t,仅占同期储量的3%。

深化勘探阶段的油藏规模以>100×104 t油藏为主,占比下降到50%,其次<
100×104 t的油藏占50%;油藏类型以构造和复合油藏为主占88%,岩性油藏占12%;油藏埋深中浅油藏多,占51%,其次中深层油藏占49%;油藏分布上,潜江组2 561×104 t,占同期储量的55%,新沟嘴组2 125×104 t,占同期储量的45%。

隐蔽油藏勘探阶段油藏规模>100×104 t的油藏占46%,<100×104 t的油藏占54%;油藏类型以复合、岩性油藏为主占77%,构造油藏降低,占23%;油藏埋深以中深油藏为主,占63%,其次中浅层油藏占37%;油藏分布上,潜江组1 433×104 t,占同期储量的78%,新沟嘴组397×104 t,仅占同期储量的22%。

因此,潜江凹陷探明储量增长总体表现出“先大块后小块,先构造后岩性,先浅层后深层”的特点。

随着勘探程度提高,储量规模也越来越小,油藏的埋深以中深层为主,类型以岩性和复合为主。

3 探明储量增长动力分析
从潜江凹陷储量发现过程可以看到,其增长先后经历了三个高峰期,每个高峰期的出现都是受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认识、勘探理论和技术进步、勘探投入的不断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地质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化。

60-70年代,在背斜油藏地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选凹定带,明确了主力生油层,开展以寻找局部高点为目标的构造油藏勘探,探明储量5 000多万吨,实现了第一个储量增长高峰。

80-90年代中后期,在复式油藏地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地震地层学、沉积相研究,采用盆地模拟、圈闭评价、油藏描述等新技术,进一步明确了有利勘探区带,以断鼻、断块构造油藏为主,兼探岩性油藏,新增探明储量4 000多万吨,带来了第二个
储量增长高峰。

2001年以来,在隐蔽性油藏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对凹陷构造演化、沉积体系不断深化研究的基础上,转变勘探思路,以隐蔽性油藏为主,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复合相控砂体预测等技术方法深入开展精细沉积微相、小层
砂体展布规律研究,老油田规模不断扩大,新增探明储量3 000多万吨,实现了
储量的持续增长。

二是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凹陷勘探早期,采用“五一”型地震勘探解剖了凹陷结构,发现了多个背斜构造,探明了王场、钟市等背斜型大油田。

80年代,
随着二维地震广泛应用和早期三维地震试验,先后发现高场、潭口、老新等构造油田。

90年代,通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又发现马王庙、周矶等复杂断块型油田,实现了储量的快速增长。

2001年以来,通过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满足了隐蔽油藏勘探的需要,实现了以构造油藏为主向岩性、复合油藏的转变,扩大了王场、黄场、老新等老油田的含油范围,保持了储量的持续增长。

三是钻探工作量的持续投入。

勘探实践表明,保持勘探工作量的不断投入是储量持续增长的基础,特别是探井工作量越多,探明储量增加越多。

如:区带勘探阶段完钻探井719口,发现油田9个,迎来了第一个增储高峰期;80-90年代完钻探井269口,发现油田11个,形成了第二个发现高潮;2001-2015年完钻探井144口,确保了储量的持续增长。

4 结论
1)探明储量增长在不同勘探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总体上表现为“先大块后小块,先浅层后深层、先构造后岩性”的特点。

2)探明储量是油气勘探的最终成果。

它的增长取决于盆地资源量的大小,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

能保持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勘探理论的创新、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勘探工作量的持续投入。

[参考文献]
[1]乔文龙,董广华.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基础和储量增长趋势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6(03):14-15.
[2]郭元岭,宗国洪,赵乐强,高磊,石红霞.中国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规律分析
[J].中国石油勘探,2001(02):1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