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43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
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43例。

观察并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临床疗效愈显率治疗
组为74.42%,对照组为46.51%,两组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0%,对照组为81.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腹针
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疗程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针整脊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疗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及颈部
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

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SN)发病率最高,约占70%左右,临
床以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后有压痛并有放射痛为主要表现。

是临床常见疾病。

自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我科采用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CSN,并进行对
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2]。

年龄在25~60岁之间,配合医生治疗,签知
情同意书,并排除有的心、脑血管病变,其它型颈椎病等相关的疾病。

1.2 一般资料 86例CSN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治疗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
19例,年龄25~6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年。

按就诊顺序及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治疗组(腹针+整脊手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整脊手法)。

治疗组43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28~60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
4年。

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9例,年龄25~58岁,平均40岁;
病程最短3天,最长3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
均无显著性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腹针治疗仰卧位,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上风湿点、上风外点。

留针30 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

以上治疗1次/d,7次为1
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选用顺和牌一次性针灸针,1.5寸毫针,32号。

腹部进
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
的手法。

2.1.2 整脊手法多采用旋转定位扳法[3]: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稍微侧身。

先放松颈项部的肌肉,后用右前臂置于患者颏下,左手托住枕部,轻
提并且做颈部旋转运动2~3次,使患者颈部肌肉放松。

然后在中立位下上提牵
引颈部,并使其保持,牵引的同时将患者的头颈右旋至有固定感时,右前臂快速
发力旋转颈部,此时即可听到一连患的弹响声,一般响声清脆者疗效为佳之后以
同样手法向左侧旋转一次,手法完毕。

2.2 对照组
2.2.1 常规针刺治疗取风池(双)、颈2-6夹脊穴(每次选2对)、肩中俞(双)、曲
池(双)、合谷(双)。

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

以上治疗1次/d,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2.2.2 整脊手法:同治疗组。

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及统计方法
3.1 观察指标采用目测类比疼痛分度量表(VAS)[4]进行主体评价。

制作10cm
长的直线形“疼痛分级刻度尺”,以0为起点,表示无疼痛,以10为终点,表示极痛,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对病人进行疼痛评分,以治疗后疼痛分值减去治疗前
疼痛分值,取其绝对值作为疼痛减轻程度,得出两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2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
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劳累或感受风寒后有轻度不适;有效:症状、体征有部
分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3.3 统计方法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4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愈显率治疗组为74.42%,对照组为46.51%,两
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0%,对照组
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
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 7.62±2.42 2.46±0.35
对照组 7.21±3.23 2.87±0.83
5 讨论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属于“痹证”,“骨痹”范畴,后
世多称“项痹”。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因风气盛者
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指出了痹证的外因是“风寒湿”,而素体亏虚则是本病发生的内因。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及由此而引发的机体代偿性
反应,其病理改变可发生在推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钩椎关节、椎间孔、横突
孔等部位,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以椎间盘退变、脱出,推体骨质增生和间关节的
紊乱,韧带的增生钙化,以及颈椎的旋转移位或半滑脱等[5]。

颈椎关节失稳、错
位是颈椎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运用整脊手法能矫正错位的颈椎关节,解除因
颈椎关节失稳、错位造成对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放
松手法能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消除肿胀,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促进颈部病变组织的修复,是颈部内外平衡恢复正常状态。

腹针疗法是根据
薄氏腹部全息的特点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调控系统[6]。

该系统对人体其他经络系
统具有调节控制的作用,因此腹针治疗脏腑疾病和全身慢性疾病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分布最广,经气感传途径最短,故能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腹针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调补先天和后天之本,使脾、肾两脏得到调整,恢复机体的稳态;取滑肉门以滑利双肩关节促进肩部血液循环,使末梢神经的营养得到改善,上风
湿点、上风湿外点为腹针发明人薄氏经验穴,在腹部全息图上对应肩、肘关节,
有消肿止痛、滑利关节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针结合整脊手法能够迅速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颈肩部及上肢血液循环从而积极有效地缓解症状。

该疗法具有显效快、治愈率高、简便实用的特点,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张军.手法治疗颈椎病[J].中国骨伤,2000,13(10):626.
[4] 宋文阁,付志俭.临床疼痛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20.
[5] 武良群.推拿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9.
[6] 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15-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