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代宗师、著名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代宗师、著名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
第一篇: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代宗师、著名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代宗师、著名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
“圣洁秀美的乌布尔宝力格,养育名人的好地方;巴尔虎人的摇篮,音乐部落美名扬。


海拉松布郎——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地方。

郁郁葱葱的松树林覆盖着这片丘陵之地,河滩上长满了茂密的柳条。

极目远望,那高耸的大兴安岭的北坡上,更是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松林。

榆树、松树、柳树以及起伏的山峦,蜿蜒流淌的辉腾河,这一切,好像是大地精心绘制的图画,让巴尔虎人世世代代沉浸在她温柔的襁褓之中。

乌布尔宝力格就是人们对她亲切的称呼。

这里是大兴安岭北麓,几乎每一个山坳中都有一汪清澈的泉水,这里有巴尔虎人世代供奉的宝格达罕山。

在这得天独厚的地方,还生活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它们既是这里的第二主人,又是巴尔虎人世代相处的朋友。

在海拉松布郎的旁边,有一座寺庙,人们叫它“胡舒庙”。

该庙始建于1928年,当时信徒们用箭矢的着落点来确认庙址,看来这一选择是一项不错的决择。

胡舒庙在这吉祥的宝地安静地挺立着,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在胡舒庙的西北边有一眼泉水,涓细的水流在庙西南转过,随后变为一支暗流。

这里的水系在大兴安岭北坡,因而都是向北流汇。

乌布尔宝力格就是这眼泉水的名字,因为它是向着太阳的方向流淌出来的。

就是在这个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地方,做为草原的女儿,后来又成为著名歌唱家的宝音德力格尔降生了。

那是1933年,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叫那木吉拉,女主人叫斯楞。

爸爸那木吉拉虽然个头儿不高,但很结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衬在圆圆的脸上,显出几分英俊和聪慧;妈妈斯楞中等身材,困苦和劳累并没有改变她那固有的体型,性格温柔而贤慧。

当年,**大师来巴尔虎传经讲道,班迪达**入驻胡舒庙时,青年男女那木吉拉和斯楞怀着对佛教的无比仰慕之情,离开故乡察哈尔正蓝旗和众多信徒一道来到了巴尔虎左翼正蓝旗(今新
巴尔虎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落户。

那木吉拉和妻子斯楞借宿在一个叫索德那木的乌珠穆沁移民家里。

夫妻俩把这个独生女视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

按照当时的风俗,当地颇具学识的喇嘛罗布桑为她取名“宝音德力格尔”。

* * * “您想不想回老家去看一看?”
“当然,我们想明年夏季一起去,真的该好好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 “太好了!是不是要去海拉松布郎?”
“那是一定的,还要到苏门宝力格(指乌布尔宝力格)去体验一下。

如果能乘坐马车前去,用乌布尔宝力格的泉水熬茶喝,在海拉松布郎多住几天,去尽情享受儿时故乡的情景,那该有多么惬意呀!”
这是1985年冬季,我在呼和浩特见到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时和她的一次寒喧。

巴尔虎人深深爱戴的歌手宝音德力格尔怀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于1986年回到故乡来探望。

期间,她探望年长的民歌手,会见了老朋友和乡亲们。

她还同《草原歌手》摄制组一起,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游历了古迹,参加敖包祭祀、赛马、射箭、摔跤等游艺活动。

当她在马群边观看牧马人手持套马杆驯服烈马时,请求牧马人套来一匹可爱的马驹,情不自禁地抱着它深情地亲吻了一下。

看着这些,我曾想:她可能是回想起了自己父亲曾经骑过的那匹心爱的白马吧。

整天唱着巴尔虎民间歌曲《褐色的雄鹰》、《驯服的褐色马》的巴尔虎故乡的歌手姑娘胸中当然也有着很多匹心爱的马:
“让我棕色马奔腾不停的,是那巴彦诺尔宽阔胸怀。

” “骑上长脖子的枣红马,在草原上放开缰绳。

” “高大枣骝马的汗水,就像那乌布尔宝力格的泉水。

” “刚降生的黄斑马驹呀,那可是五岁母马的心肝哟。

” “膘满体壮的白马奔跑忙,踏破冰雪毫无阻挡。

” “骑上四岁的褐色马,穿过那绵延的山岗。

” “我那飞驰的棕色马,转眼间掠过了手顶山。

”…… 她唱着这一首首赞马歌,唱着毛色各异的爱马,用心去赞扬着草原上牧人们对自己坐骑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歌唱家是在深秋的金色阳光下来到自己的故乡海拉松布郎的。

那天,这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甚至是树上的枝条都在随着
风儿轻轻地摇晃着,似母亲般温柔而爱怜地拥吻着自己的女儿,她们似乎在悄悄地互诉那早已逝去的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我们的歌唱家踏着父亲温暖的手掌般的土地,环视着周围的美景。

50多年前,她以蹒跚的步履,踏过这柔嫩清秀的草地。

那令人神往的记忆,只有歌唱家本人才能深深地领略。

是啊,她就是从这里起步,走向自己光辉的未
来的呀!
* * * 生活,拼搏,这波涛汹涌的海洋曾经无数次向她招手。

4岁那年,妈妈过早地去世,令她永远告别了生养她、抚育她的亲人;13岁时,父亲辞世,还是个孩子的她失去了两位最亲的人,她年少的身躯失去了强有力的靠山。

那个时候是困苦和艰难的时代,做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子,只有饥饿,凌辱和劳做无时无刻地陪伴着她。

她的童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
“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她坚强地活下来,支撑了下来,命运之神没有完全抛弃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诞生了!这给年轻的宝音德力格尔无比光明的机遇。

1952年秋,她参加了甘珠尔庙那达慕大会,献上了《修长的海骝马》、《遥望额尔敦敖拉山》等巴尔虎民歌,她歌唱的天赋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1953年,她被内蒙古东部区文工团(现呼伦贝尔市歌舞团)录取,她终于开始了专业的艺术生涯。

从此,这个来自海拉松布郎的姑娘开始走向了世界。

1953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歌手演唱会上,她首次在首都舞台上演唱巴尔虎民歌,受到来自各省、自治区艺术家的好评,获得“优秀歌唱演员表演奖”,当时,她那传神的演唱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周总理在接见她时,握着她的手热情地说:“好,好,真好,今后还得好好努力呀!”
1953年10月,做为中国杰出艺术家代表,她首次出访到朝鲜演出。

1954年,海拉松布郎的女儿宝音德格尔被调到内蒙古歌舞团当民歌手。

1955年,她随中国艺术团首次赴苏联、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蒙古等16个国家和地区慰问演出。

1955年8月,在波兰首都华沙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时年22岁的宝音德力格尔用她那清澈明亮的金嗓子唱响《辽阔的草原》、《修长的海骝马》等民间长调歌曲,用她那黄莺般的女高音,展示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魅力,使四座震惊。

她因之获得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57年,她同中国艺术团第二次到苏联,而后又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参加举世闻名的“布拉格之春”音乐会,在世界艺坛上展示了巴尔虎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风采。

同年,被选为全国人民政协委员。

1958年,同内蒙古歌舞团到国内各省市进行慰问演出;同年10月,成为内蒙古青年代表团一员,第三次去苏联,在布里亚特共和国慰问演出。

1959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0年,她又一次访问苏联,在那里将巴尔虎民歌唱遍了九个加盟共和国,把蒙古民族的长调歌曲带给众多的国外听众,成为光荣的艺术使者,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许多荣誉。

1964年10月,她被选全国人大代表,获得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荣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75年因为工作需要,退出文艺舞台,到内蒙古艺校当了一名园丁,任该校副校长,负担起了培养年轻一代艺术家的重任。

宝音德力格尔,并未满足于文艺舞台上的奉献。

她不仅在提高学员演唱艺术上下功夫,更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

她的第一位学生傲特根曾被布赫主席称为:“小宝音德力格尔” 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副教授;原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团长、蒙古族著名歌唱家牧兰是宝音德力格尔在首届全区乌兰牧骑集训班的学生。

1975年到艺校后,她培养的学生中乌日柴夫、那仁图雅、额尔敦其木格、51 朝伦巴图等学生,在区内,乃至全国舞台上颇负盛誉。

从1976年开始,为了搜集教材,她每年暑假都下到家乡呼伦贝尔搜集、整理民歌。

有时徒步、有时坐马车、牛车,一个一个地寻找上了年纪的老人,一首一首地听他们唱,一首一首地录音、记谱。

前后
共搜集了一百多首民歌,并编成教材、打印成册,填补了长调教材的空白。

1985年与阿日布登一起搜集整理的《蒙古族民歌丛书》首部民歌集《呼伦贝尔民歌》出版。

1980年,来到新巴尔虎左旗,办民歌培训班,培养了50多名歌手。

1992年,又一次在新巴尔虎右旗办民歌培训班,其43名学员中,娜仁其木格和乌兰被选入内蒙古艺术学校和呼盟艺术学校。

作为艺术学校的领导,她悉心关怀来自牧区孩子的成长,为内蒙古的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操劳。

1992年,宝音德力格尔离开城市、校园,回到自己的家乡呼伦贝尔生活。

2000年,宝音德力格尔受聘于呼伦贝尔学院,作为呼伦贝尔学院的特聘客座教授,为呼伦贝尔学院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由她执教的“呼伦贝尔学院蒙古族民歌演唱大专班”被专家誉为我国在普通高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典范。

2002年7月2日至4日,呼伦贝尔学院首届蒙古族民歌演唱大专班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举行了毕业汇报音乐会,并由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学术研讨会。

观看演出和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对宝音德力格尔为民族音乐发展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了极大的敬意。

宝音德力格尔在蒙古族民歌演唱大专班培养的学生,现在成为巴尔虎长调民歌演唱的新秀,其中格日勒赛汗和斯琴其木格,获得首届“宝音德力格尔杯”蒙古族长调民歌演唱大奖赛第一名和第二名,她们还多次在自治区内外的民歌比赛中获得大奖。

2006年、2008年,她的家乡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成功地举办的“宝音德力格尔杯”蒙古族长调民歌演唱大奖赛,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文化事项,成为推动蒙古长调民歌继承和发展的极好的平台。

她是呼伦贝尔民歌流派的杰出代表。

曾举办独唱音乐会,为多部电影演唱插曲,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了数百首歌曲。

宝音德力格尔,还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
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

* * * 歌唱家久久伫立在海拉松布郎那郁郁葱葱的榆树林畔,看着年轻的绿茵茵的树丛,那期间夹杂着一些苍老弯曲的古树,它们还是那样古朴苍劲,充分彰显了这种树倔强的个性。

无疑,这也应该是出生在这块土地的儿女的本性吧。

宝音德力格尔,在儿童时代就具有宁折不弯的刚毅性格。

当她还是个孩子时,她在一人家外边拾牛糞,那家主妇走出蒙古包来说:“你家连一头牛都没有,难道这牛糞是属于你的吗?快点走开吧!” “一家打井百家饮水,别为几块牛糞那么吝啬了!” 多么有力的回答,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童年的宝音德力格尔早早就练就了坚强的性格。

我们的歌唱家专心倾听着榆树林中的响声,那响声似乎是当年阿爸悠扬的笛
声仍在回荡,又像是妈妈在为怀抱中的女儿唱着摇篮曲;这响声又似乎与胡舒庙传来的喇嘛颂经声和法器的轰鸣混合在一起,奏响了充满当年气息的乐章。

那天,海拉松布郎的天气格外晴朗。

宝音德力格尔和同来的人来到宽阔地,遥望南方。

在百里之外,那熟悉的高山闪现在她的眼前,那是两座相连的山,其中西侧的是达尔罕山,东边的是诺尔金山,它们是《达尔罕与诺尔金》这首民歌的主人公。

再往东是沙利尔山和陶勒盖图山,宝音德力格尔的歌中不但赞美了它们,她还将这些歌曲教授给了自己的学子们。

“环绕草原的罕达盖河,纯净的神水永远流淌;由于受着龙王的保佑,沿岸的景色天下闻名。


由宝音德力格尔和巴图德·阿日布登搜集整理的《呼伦贝尔民歌》的首篇,就是《罕达盖河》这首歌曲。

从那些山岭再往东,还有塔巴克山、巴尔斯图山、莫盖图宝格达山,这连绵不绝的山峰,一个接着一个地展现在她的眼前。

宝音德力格尔来到乌布尔宝力格泉水之畔,她用双手捧起圣洁的
泉水喝了下去。

啊!这泉水就像清凉的甘露,顿时浸透了她的肺腑。

她又清洗了一下面孔,然后将这圣洁的泉水盛满在携带来的罐中。

“人在年轻时,也许故乡之情没有那么深厚,但是到了年迈之时,思乡之情却难以抑制啊,真可谓叶落归根啊!”望着这故乡的山山水水,宝音德力格尔深情地说,离别了近半个世纪的故土,今天在这里就像是回到了慈母的怀抱。

* * * 宝音德力格尔是在蒙古民歌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她的才华也和世界上其他艺术家一样大放异彩,她是新中国成立后以自己民族和歌声赢得赞誉的首位民族歌唱家。

当年,那木吉拉在自己女儿的额头上亲吻着说:“孩子,不要担心,命运之神总有一天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阿爸的祝福真的灵验了!他的独生女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

她在九泉之下的父母,如果知道自己的女儿成为歌星,那该有多么的欣慰!
歌唱家这次带回了海拉松布郎的,那是在海拉松布郎树丛中和成熟了的花草丛中的影像。

著名歌唱家将和自己的金色摇篮一起,以其神奇的魅力展现在世人的眼中!
第二篇:宝音德力格尔
乌拉特草原上的‚好警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镇
派出所党员民警宝音德力格尔
(人物寄语:我生在牧区,长在牧区,我的根在草原。

我对草原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和牧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爱那片热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有一位被牧民们亲切的称为‚赛因察戈答‛(蒙语,汉语意为好警察)的片区民警,他就是宝音德力格尔。

中国辖区面积最大的片警
宝音德力格尔在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旗公安局,他管的第一个辖区是宝日布嘎查。

由于没有向导,不熟悉大山深处的地形,他经常走冤枉路,少则十多公里,多则几十公里,就这样反反复复15天,
他才把大山中的宝日布嘎查转了一遍。

这位瘦小的责任区民警如此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嘎查领导刮目相看,觉得他是一个给牧民办实事的好民警,于是积极地走包串户,把宝音德力格尔提出的建议和要求逐步落实。

从此,宝音德力格尔的工作逐渐打开了局面,和牧民群众打成了一片。

说起宝音德力格尔,整个潮格温都尔镇都家喻户晓。

也许有牧民不知道镇长是谁,但是却没有人不知道他。

撤乡并镇后,原赛乌素镇与潮格温都尔苏木合二为一,成为现在的潮格温都尔镇,原来的5个牧业嘎查也合并为一个责任区。

宝音德力格尔奉命挑起了这副重担,成为这个超大责任区的民警,1674.6平方公里的辖区都归他管,因此,宝音德力格尔可称得上是中国辖区面积最大的片警了。

“警察邮递员”和牧民的贴心人
宝音德力格尔对重点人口管理采用情、理、法的管理模式,收到明显成效。

2009年9月,曾因盗窃入狱的朝某刑满释放后,不受家人和亲友接纳的他,在多次就业无望的情况下,产生了轻生念头。

宝音德力格尔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制止,挽救了朝某的生命,并主动找熟人安置朝某在镍钴矿工作。

宝某,1997年因盗窃抢劫被判刑八年。

宝音德力格尔深入责任区了解情况后,在其服刑期间,多次帮助宝某父亲与其沟通联系,鼓励其认真改造,重新做人,让宝某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民警十分感激。

释放后,宝某在宝音德力格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称心工作。

宝某十分感谢眼含热泪向宝音德力格尔保证:‚我要是不好好干,我就不是人!‛
辖区牧民哈某与丈夫因孩子问题再度发生了争吵,哈某一气之下,吞服了毒药。

危急关头,哈某的丈夫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宝音德力格尔。

宝音德力格尔闻讯立即把病人送到了旗医院诊治。

看到康复的妻子,哈某的丈夫拉着宝音德力格尔的手说:‚你不单是救了她,更救了我这个家呀‛!
针对牧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宝音德力格尔经常走包串户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

他积极与《内蒙古公安》
杂志社蒙编部联系,自己订了一份杂志,然后拿着杂志,及时向牧民们介绍里面的内容,宣传公安工作,让牧民们深受教育,后来牧民群众都自发地订起了这份杂志。

1998年,他就尝试为牧民单户或联户订阅《内蒙古公安》杂志,使偏远的牧民群众及时从中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潜移默地提高了牧民的法律意识。

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贪困户和辍学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的例子还有很多。

牧民都亲切地称呼他:‚我们的贴心人‛。

人口情况的“活档案”
‚二代身份证‛的换发工作对于边远大山中的牧民来说有不少难处。

宝音德力格尔几次三番地走包串户宣传新证、旧证的不同,向牧民讲办理新证的意义。

他自己设计了‚二代身份证催办通知单‛,自己申请了电子邮箱,自己编写发送手机短信对广大牧民群众进行提示。

一个月里,他发放蒙汉两种文字宣传材料1500多份。

用自己有限的工资帮助60岁以上或特别困难的牧民办理二代证。

韩乌拉嘎查88岁的宝德其其格行动不便,宝音德力格尔请示所领导后,用车把老人到接到镇上,垫资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

老人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宝音为我办身份证花钱不说,还搬上我在镇上转了一圈,我满足了。

碰上这样3 的好警察,我不知道说什么感激的话才好。

‛被成为‚活档案‛的宝音德力格尔对辖区内的所有人口情况都了然于胸。

他的档案管理在巴彦淖尔全市得到推广。

牧民同名的比较多,他就自己创新,给他们遍号,如大巴特、小巴特、王巴特、白巴特,一目了然。

在他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排厚厚的档案。

无论是否人户分离,都全部采集了人口相片,所有户主的电话和联系方式,集中打印成表册。

翻开规范的表册,2000余人的所有情况一览无余。

常住人口按分布和路程分组,分别绘制了嘎查平面图。

每一幅平面图与户主小底册的编号相对应,相统一。

只要找到某一户的方位,也就了解到了其家庭的所有情况。

他给自己规定了‘四个必访’:就是辖区单位、住户必上门走访;刑事解教回归人员必上门查访;群众发生矛盾必上门询访;居民留言
求助必上门回访。

就这样,宝音德力格尔的辖区成为全镇治安情况最好的一个。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片草场,每一座山峰,每一个戈壁,都见证着宝音德力格尔坚毅的身影,他用无比的执着、热情,默默守护着这片贫瘠而苍凉的大地,他用满腔热忱和无私的情怀,续写着乌拉特草原上‚赛因察戈答‛的感人篇章。

作为一名党员,他也用爱和行动诠释着创先进、争优秀的真实内涵!
第三篇:宝音德力格尔
宝音·德力格尔,男,1974年12月出生,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一警务社区民警,三级警督。

从警15年,宝音·德力格尔一直扎根戈壁草原,视农牧民为亲人,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让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辖区的社会治安秩序一直排在全旗第一。

一、中国辖区面积最大的片警
宝音·德力格尔在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旗公安局,他管的第一个辖区是宝日布嘎查。

由于没有向导,不熟悉大山深处的地形,他经常走冤枉路,少则十多公里,多则几十公里,走着走着就到了其他苏木去了,在牧民的指点下返回来再重走。

就这样反反复复15天,他才把大山中的宝日布嘎查转了一遍。

他那被汗水浸湿的小本子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明细帐,每户牧民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随后这位瘦小的责任区民警登门去见嘎查领导,详细汇报了辖区内社会治安和户籍管理方面的情况。

如此认真负责的宝音德力格尔,让嘎查领导刮目相看,觉得他是一个给牧民办实事的好民警,于是主动积极地走包串户,把宝音德力格尔提出的建议和要求逐步落实。

从此,宝音德力格尔的工作逐渐打开了局面,和牧民群众打成了一片。

说起宝音德力格尔,整个潮格温都尔镇都家喻户晓。

也许有牧民不知道镇长是谁,但是却没有人不知道他。

撤乡并镇后,原赛乌素镇与潮格温都尔苏木合二为一,成为现在的潮格温都尔镇,原来的5个牧业嘎查也合并为一个责任区。

宝音德力格尔奉命挑起了这副重担,成为这个超大责任区的民警。

派出所辖区的面积有多大,他的责任区
就有多大,1674.6平方公里的辖区都归他管,因此,宝音德力格尔可称得上是中国辖区面积最大的片警了。

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管辖的5个牧业嘎查一部分在草原上,一部分就在大山和沙漠戈壁之中,有的地方可以骑摩托,有的地方什么车也进不去,只有靠步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加上这里的牧户居住非常分散,牧户之间的距离最少都在10里以上。

十几年来,在1674.6平方公里的辖区,宝音德力格尔跑坏了四辆摩托车
二、“警察邮递员”和牧民的贴心人
宝音德力格尔对重点人口管理采用情、理、法的管理模式,收到明显成效。

2009年9月,曾因盗窃入狱的朝某刑满释放后,不受家人和亲友接纳的他,在多次就业无望的情况下,产生了轻生念头。

宝音德力格尔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制止,挽救了朝某的生命,并主动找熟人安置朝某在镍钴矿工作。

宝某,1997年因盗窃抢劫被判刑八年。

宝音德力格尔深入责任区了解情况后,在其服刑期间,多次帮助宝某父亲与其沟通联系,鼓励其认真改造,重新做人,让宝某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民警十分感激。

释放后,宝某在宝音德力格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称心工作。

宝某十分感谢眼含热泪向宝音德力格尔保证:“我要是不好好干,我就不是人!”
针对牧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宝音德力格尔经常走包串户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

他积极与《内蒙古公安》杂志社蒙编部联系,自己订了一份杂志,然后拿着杂志,及时向牧民们介绍里面的内容,宣传公安工作,让牧民们深受教育,后来牧民群众都都自发地订起了这份杂志。

1998年,他就尝试为牧民单户或联户订阅《内蒙古公安》(蒙文版)杂志。

使偏远的牧民群众及时从中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和案例,潜移默地提高牧民的法律意识,充分调动了牧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宝音德力格尔时时处处都想着牧民群众。

利用下嘎查的机会,帮助牧民征订各种杂志、报纸,帮助牧民买米买菜、联系饲草料,传播适合牧民群众的致富信息,成为草原上的“警察邮递员”。

2011年冬天,辖区牧民哈某与丈夫因孩子问题再度发生了争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