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4 2 2糖类(2)(课时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4 2 2糖类(2)(课时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4-2-2糖类(2)(课时练)
4.2.2碳水化合物(2)课堂练习
1.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
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的有害物质。
从它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a、二糖B.多糖C.氨基酸D.脂肪[answer]B[分析][Lai xxk]
试题分析:从化学组成(c6h10o5)n可知纤维素是多糖。
考点:糖类化合物。
2.将碘酒滴在苹果切块上,观察切块变蓝,表明苹果中含有碘酒
a.油脂b.淀粉c.纤维素d.葡萄糖【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淀粉遇碘变蓝,碘酒含碘,判断苹果含淀粉,答案为B。
测试地点:测试淀粉性质。
3.把3g甲醛气体溶于6g冰醋酸中,再加入4g果糖得混合液甲。
另取5g甲酸甲酯
和9g葡萄糖混合,得
混合物B。
然后将a和B的混合物按7:4的质量比混合,得到C,C中碳的质量分数为()a.20%B.35%C.40%d.55%【答案】C【分析】
试题分析:甲醛、冰醋酸、果糖、甲酸甲酯、葡萄糖5种物质的最简式相同,均为
ch2o,相互混合又不反应,所以,它们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都为12/(12+2+16)=40%。
试验地点:检查有机物分子式的测定
4.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下列试剂和对应现象正确的()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碘水③浓硝酸现象:a.变蓝色b.砖红色沉淀c.变黄色
A.②-A.①-C③-bb。
③-A.②-C①-公元前。
②-A.③-C①-b[回答]C[分析]
d.②―c、③―a、①―b
试题分析:① 由于淀粉在遇到碘时会变成蓝色,所以可以用碘水来识别它,所以试
剂和相应的现象是② - A.② 蛋清是蛋白质,当它遇到硝酸时会变黄,因此试剂和相应的现象是③ - C③ 在碱性条件下,将葡萄糖溶液和新制备的Cu(OH)2悬浮液共同加热形
成砖红色沉淀,从而分析试剂和相应现象① - 答案是C。
考点:物质的鉴别。
5.以下实验操作是正确的()
a.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验证产物中的葡萄糖b.淀粉中加入98%的硫酸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水解
c、向棉花中加入90%的硫酸,用玻璃棒将棉花捣碎,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水解。
D.淀粉水解后向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证明淀粉未水解[答]C[分析]
试题分析:a、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先加碱调节酸碱性,滴加银氨溶液,验证产物中的葡萄糖,a项错误;b、淀粉中加入稀硫酸,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水解,b
项错误;c、棉花中加入90%的硫酸,并用玻璃棒把棉花捣烂,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使其水解,c项正确;d、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证明淀粉尚未水解完,d
项错误;答案选c。
试验地点:检查糖的水解情况。
6.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并加热,使淀粉发生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
需要下列试剂中的:()
① 氢氧化钠溶液;② 银氨溶液;
③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④碘水;⑤氯化钡溶液
A.① ④ ⑤ B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答:]B[分析]
试题分析:测定淀粉的水解程度,需要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存在和淀粉的存在,检
验葡萄糖需要利用其醛基的性质,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和银氨溶液或
氢氧化钠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检验淀粉用碘水,所以可以是①②④或①③④。
故答案b。
测试点:淀粉和葡萄糖的性质
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足够的NaOH溶液,然后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浮液并加
热后,可以观察到黑色沉淀[Lai xxk]
b.向米汤中加入含碘的食盐,观察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
钾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用NaOH溶液中和,并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检
查淀粉是否水解[D.向油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蒸馏以纯化油[应答]c[分析]
试题分析: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错误;b、遇淀粉变蓝是碘单质的性质,不能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错误;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naoh溶液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若产生银镜则
检验淀粉发生水解,正确;d、油脂在naoh溶液完全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错误。
故答案c。
测试地点:检查糖和油的性质,分析和评估化学实验方案。
8.由甲酸甲酯、葡萄糖、乙醛、丙酸四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氧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37%,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54%b.63%c.9%d.12%[答]c[分析]
试题分析:甲酸甲酯为c2h4o2,葡萄糖为c6h12o6,乙醛为c2h4o,丙酸为c3h6o3,
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数目之比为1:2,故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6:1,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7%,则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37%=63%,故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63%×
=9%。
考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9.以下实验的失败可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步骤:① 乙醇、乙酸和稀硫酸共加热
制备乙酸乙酯;② 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加热至140℃生成乙烯
③验证rx是氯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
液出现褐色沉淀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
淀
⑤ 检查淀粉是否已水解。
用少量稀硫酸加热淀粉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在水
浴中加热,不沉淀银
a.①③④⑤b.③④⑤c.③⑤d.全部【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① 乙酸乙酯的制备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而不是稀硫酸作为催化剂。
不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因此不选择;② 实验室将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到170℃生成乙烯,在140℃得到乙醚,这不是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因此不选择;③ 测定卤代烃中卤素元素时,应先加入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否则硝酸银和氢氧化钠不能得到氯化银沉淀,因此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故选用;④ 在进行醛的还原实验时,当加入新制备的氢
氧化铜悬浮液时,应在氧化反应发生之前将其加热,否则不会发生反应,因此缺少必要的
实验步骤,因此选择该悬浮液;⑤ 在测试淀粉水解的葡萄糖时,应先加入氢氧化钠,再
加入银氨溶液,否则银氨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会干扰实验,因此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因
此选择;所以选择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实验步骤及实验操作,明确实验原理及实验基本
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
10.如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以生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生成B (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a、 B和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为D(c6h14o6)。
已知的,相关的
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rcho最易,r―ch2oh次之,最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a、b、c、d的结构简式。
a:;b:;c:;d:(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淀粉→ A:A→ 答:(1)CH2OH (Choh)4cho;hoch2(choh)4cooh;hooc(choh)4cooh;hoch2(choh)4ch2oh
(2);
[分析]
试题分析:淀粉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
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后生成还原性的单糖―葡萄糖。
题中的a经氧化、还原生成的b、c、d均含有六个碳原子,可以确定a是葡萄糖,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
根据题中
信息可知,在发生氧化反应时,分子中的醛基(―cho)最易被氧化为羧基(―cooh),
分子式由c6h12o6变为c6h12o7,即b物质为
hoch2(choh)4cooh;从主题信息可以看出,葡萄糖a末端的-CH2OH比中间结构更容易氧化,因此-CH2OH首先脱氢形成醛基,然后氧化成羧基,形成分子式为c6h10o8的物质,即C物质为HOOC(choh)4cooh;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经氢化还原为己醇,分子式为
c6h14o6,即D物质为hoch2(Choh)4ch2oh。
B是一种多羟基羧酸,其结构式为hoch2(Choh)4cooh。
(2)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葡萄糖还原为d的
化学方程式是: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官能团之间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