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讲义无答案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讲义——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知识点1 CO的性质(重、难点)
2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实验目的】验证CO2【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通入烧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烧杯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烧杯内的空气自下CO【实验分析】2而上依次排出。
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结论】CO2不能供给呼吸CO2.2时会使5% 4% ~ 不能供给呼吸。
当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就有害处;达到CO22时,会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一些久未开启的菜10%人感到气喘、头疼、眩晕;达到的含量比较大,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如图所示,蜡CO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2烛火焰熄
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
能溶于水3.CO2CO能溶于水的性质。
【实验目的】验证21体积的水,立【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娇软的塑料瓶中加入 3 旋紧瓶盖并振荡。
【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了。
CO溶于水,使瓶内的气体体检减小,因而压强减小,所以塑料瓶变瘪了。
【实验分析】2CO能溶于水。
【实
验结论】2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CO4.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实验目的】验证CO2【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①向第一朵紫花上喷洒稀醋④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③直接把第三朵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酸;②向第二多纸花上喷水;碳中;⑤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后离火焰较远小心烘烤。
【实验现象】①变红;
②不变色;③不变色;④变红;⑤红色紫花变紫色。
【实验分析】①中喷醋酸,纸花变红,是醋酸使紫色纸花变红,所以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变红;也不能使纸花变红;④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CO②中水不能使纸花变红;③中2紫花变红;⑤中加热红色纸花又变成原来的颜色;说明碳酸又分解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可用
来检验二氧化碳)CO5.2 CO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验证2【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生
成)Ca(OH CO【实验分析】CO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222。
不溶于水的CaCO3
.
O + H ↓(+【化学方程式】COCaOH)CaCO232 2 6.二氧化碳可转变成干冰。
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量的热,因此可做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冷藏运输、医疗上血液制品的冷藏和运输等。
页 1 第
冰还可用于人工降雨,如果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
7.CO的性质总结2(1)CO的物理性质2通常状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2干冰生活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2)CO的化学性质2①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O + CO HCO(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O HO
332 2222+ CO↑(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2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Ca(OH) CaCO↓+ H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232 2④工业上利用CO作为化工原料与NH 、NaCl、HO等生产纯碱(NaCO)。
32322⑤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
【易错点津】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指不能支持普通的可燃物燃烧。
有的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在二氧化
碳中燃 2 MgO 2Mg + CO,所以“二氧化碳不能支持所有可燃物的燃烧”这一说法是错烧。
例如: 2
误的,应强调“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2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和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①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小,从而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②臭氧(O)、甲烷(CH)、氟氯代烷等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43(3)温室效应的危害
①会使两级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②会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4)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④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知识点3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重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1体积水里可溶解0.02体积CO),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易错点津】因为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较接近,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O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实验目的】验证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实验操作】制取一氧化碳,并在尖嘴导管口点燃气体。
【实验现象】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页 2 第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
【化学方程式】2CO + O22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机生命。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实验目的】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过程。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气体,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实验操作】①先通入一会儿CO②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实验完毕先CO的纯度;CO气体,知道试管冷却。
熄灭酒精灯;④再通入一会儿【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
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u + COCO + CuO 和Cu:【实验结
论】CO与CuO反应,生成CO 2 2。
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爆炸,所以点燃前必须检查它的纯与H引申拓展】CO【2,一氧化碳可做燃烧产生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煤气的主要
成分就是CO度;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 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的用途3.
COCO + O2(1)利用其可燃性做气体燃料:2 22
Cu + COCO + CuO (2)利用其还原性①冶炼金属:2 2 Fe + 3CO CO + FeO
②炼铁原理:3223
的比较与COCO4.2)组成、构成与性质比较(1
由于分子结构不同,性质很大差异。
和CO CO2
(2)检验方法比较
(3)利弊比较
CO CO2
页 3 第
边讲边练
、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烧杯内盛有适量碳酸钠粉末,向其中滴入盐酸,观1例察到烧杯内壁燃烧着的小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说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点拨: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壁燃着的小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生成的CO气体自下而上依次充满烧杯,说明CO22的密度比空气大(2)CO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CO22一般情况下,CO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CO的化学性质的是(【针对训练1】CO的下列用途中,
既利用了CO222B.参与光合作用A.用于灭火
D.干冰做制冷剂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例2、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B.出门随手关灯A.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D.草稿纸双面使用C.废旧书籍做焚烧处理
)(【针对训练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B.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A.由干冰做制冷剂保存食品
.用氧气抢救病人 D C.用石墨制铅笔芯
C )(例3、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分COCO与A.2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O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C2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点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CO CO
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不同点的比较错CO 与CO【针对训练3】“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2)
(误的是
.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A 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B.性质:CO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2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用途:CCO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 2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危害:CO会造成温室效应;CO D2、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例4 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中澄清石灰水出现B(1)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若现象,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在(2)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F _______________。
A,B 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3中的澄清石灰水B中无水硫酸
铜遇水变蓝色,在实验中检验水的存在;而装置1()装置A点拨:
中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与一氧化装置D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遇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页 4 第
、装置D碳相遇则会变成红色,同时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也因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生成的二氧化碳而浑浊,则未能与氧化铜反应的一氧CO,(2)若混合气体中含有E中的现象可说明混合气体
中一氧化碳的存在;把尾气中有毒的一氧化碳燃烧掉;F处添置一酒精灯,化碳会直接排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因此,应在装置互换,混合气体首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不影响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检验,但通过、B(3)若将装置A因此通过无色硫酸铜时变成的蓝色却不能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是澄清石灰水的混合气体中一定会含有水,因此否含有水,或者说使无色硫酸铜变蓝色的水是还是澄清石灰水还是来自原混合气体将得不到说明,互换后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课堂演练)、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1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A.都比空气重
.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D C.都有还原性
)( 2、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置换出来CuO中的Cu A.C可以将CO
能够转变成B.在一定条件下CO 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紫花变红C.CO 2都是含碳元素的单质D.金刚石、石墨和C 60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
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CO3、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A 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检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CO B
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CO C
.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D
)(、下列CO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42 D.用来灭火C.制纯碱A.制干冰B.制化肥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
烟草燃烧释放的物月1,我国政府规定:从2019年55、“吸烟有害健康”)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D.焦油C.尼古丁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年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共同协商对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利用下列能源,可以、20196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D.天然气.石油B.煤CA.太阳能)、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7.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B A.室内放一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夜间室内有煤气爆炸,应立即开灯检查 C
.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不可贸然进入 D
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雪灾)与大气中20198、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表面变暖及一些气候异常(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下列反应中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二1(。
_____________(填序号)氧化碳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 水二氧化碳③石油2HO +氧气+ ②①C + OCOCH+
2OCO2 2 24 22
O + CO↑CO Na+ H + H④CaCO + 2HCl CaClO + CO↑⑤2NaHCO 23 3232222)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2(
(填序号)。
的是_____________OH+ 6OO6 CO+ 6 H C②+ HNaCO①+ 2NaOH COO
22 22123 266 2
CO HO + CO③H 3222)的分析,你认为,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2))根据对((31页 5 第。
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两图回答下
列问题。
9、请根据如图所示的
_____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程式应的化学方出(2)写锥形瓶内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把燃着的火)(3 。
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示,将乙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B(4)如图。
试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试问能否用用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 1L二氧化碳气体)请说明理由.(已知: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YZ是不溶于水的气体,X、10、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Z。
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1)写出
的化学方程式:YZ与稀盐酸反应生成(2)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但他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__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3)气体X、Y都含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请举出、Y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
查阅资料可知,和CO 11、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NaOH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用途之一是用来除去或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下同名试剂是(写称,置1()A装中的置中的试装剂是 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 6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