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下册备课笔记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期教学计划
三年级班科目语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 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KCB可调齿轮泵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
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

小结
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

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ZYB-B可调压式渣油泵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2】
一、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完成作业?
二、出示《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中的:“认真完成作业”一条。

学生讨论“认真”指的是什么?
三、师生共看第四页下图:
1.观察后,说说,以下作业认真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指导写词、抄诗、抄句子和习作的格式的不同。

3.说说看了范本作业,有何感想?
四、观察第五页图。

1、观察第五页的四幅小图。

(1)说说图上的同学都完成是哪些作业?你做过哪几类作业?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作业分课内和课外,口头和书面。

明确学习语文有很多途径,不光读书、写字、还可以剪贴报纸,收集资料。

(2)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

2、观察第五页下图。

(1)读读黑板上的字,说说KCB-300齿轮泵有什么想法。

(2)将自己的寒假作业拿出来,认为不认真的内容进行修改。

1 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齿轮式渣油泵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ZYB渣油泵安装尺寸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4】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高压渣油泵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KCB齿轮油泵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ZYB-33.3A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ZYB煤焦油泵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ZYB-B可调式渣油泵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6】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沥青拌合站重油泵的珍珠”说明了什么?(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2)四人一小组讨论。

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BWCB沥青泵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难以计数物产丰富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蔚YHB 润滑齿轮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心旷神怡旅游胜地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ZYB点火增压燃油泵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3GR三螺杆油泵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8】
一。

、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YCB齿轮泵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YCB圆弧齿轮油泵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

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KCB不锈钢齿轮油泵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习作一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RYB内啮合齿轮泵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

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

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

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KCB不锈钢齿轮泵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10】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

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

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RYB内啮合齿轮泵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点火油泵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内环式高粘度泵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CYB系列稠油齿轮泵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

(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12】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

(“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北京燃烧器油泵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

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渣油泵ZYB-7.5/2.0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

(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13】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煤焦油燃烧器油泵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

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KCG高温齿轮油泵倾斜度。

2.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

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