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打包】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测试(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Array七年级语文科目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基础知识(2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8分)
(1) ,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在《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4)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①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yāquèwúshēng。

()。

②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的手脚。

()。

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qiáo cu ì(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

3、成语大多从古代的经典著作、历史故事或日常生活中演化而来。

成语的使用
应遵从既有的习惯,不宜擅自变动。

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读书不求甚解
....,恐怕很难领会书中的真意。

B.请您赐教,在下定当洗耳恭听
....。

C.我和他关系极好,简直到了滚瓜烂熟
....的程度。

D.不能将技术和艺术混为一谈
....,两者境界截然不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 不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D. 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6-8题。

(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3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不逾矩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3分)
(二)阅读《孟母戒子》,完成9-11题。

(7分)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9、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以此戒.之。

()
10、下列对句子“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翻译准确的选项是()(2分)
A、从那以后,孟子不复习就遗忘了。

B、从那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C、自己知道错了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D、自己知道错了后,孟子不复习就遗忘了。

11、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是什么?(3分)
(三)阅读《春》选段,完成12—14题。

(10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
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2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
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4分)
1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中“偷偷地”和“钻”好在哪里?(4分)
(四)阅读《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完成15-18题(15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

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

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

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
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的气息在里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

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

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

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B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5、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4分)
16、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4分)
17、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3分)
18、从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分)
我选
赏析:
附加题: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5分)
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

特别是有一天,我带着枪在海边散步,寻思着我目前的处境的时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劝解我。

“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也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同你一起的那些人,他们都往哪儿去了?同你一同上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都没有保住性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那里好?”我指着海面说。

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的充足。

万一那只大船没有从它搁浅的地方浮起来,漂到海边,让我有时间把那些东西取出来,我又该怎么样?假定我现在还像我初上岸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生活必需品,也没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我的情形又会怎么样?“特别是,”我大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一杆枪,没有弹药,没有制造物品的工具,没有衣服、卧具、
帐篷,或任何遮盖的东西,我又怎么办呢?”可是现在,这些东西相当充足,即使将来我的弹药用完了,还是可以活下去的。

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考虑到将来的日子,不但考虑到我的弹药用完以后的情况,甚至想到我的身体和精力衰弱以后的情况。

1.上文选自《 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 。

(2分)
2.在选段中,他是怎样调整心态找到哪些活下去的理由?(3分)
三、作文(40分)
请以“我在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

部编八年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卖弄.(nòng)朗润.(ruì)澄.清(chéng)脸颊.(jiá)
B.憔悴.(cuì)刹.那(chà)祷.告(dǎo)尴尬
..(gān gà)
C.恍.然(huǎng)模.仿(mó)雪骤.(zhòu)譬.如(bì)
D.绽.开(zàn)盔.甲(kuī)倜傥.(tǎng)幻.想(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挚爱伫蓄嫩芽废寝忘食
B.骨髓待弄诀别威风凛凛
C.羞惭徘徊颠倒咄咄逼人
D.荡漾消释弧形翻来覆去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怎么感觉你今天走路总是踉踉跄跄
....的呢,是不是生病了啊。

B.使我诧异的是,她既没哭泣,也没脸红,她在众目睽睽
....之下,站在那里,虽然神情严肃,却非常镇定。

C.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带动下,人迹罕至
....的沙漠将变成繁荣的新丝绸之路。

D.新课程改革后,我班的同学上课主动发言,真是苦心孤诣
....啊!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B.《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著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弯》《命若琴弦》等。

5.请根据提示默写。

(6分)
(1)《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论证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思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在下面划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形成排比。

(3分)
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
临;,,
;天高云淡,黄叶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雾凇沆砀,寒梅怒放,凝成了严冬的风骨。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共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
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
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
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
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尚
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
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
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
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
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
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壤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
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
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释】①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

②踯躅:停留。

湮远:
久远。

11.对于春天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像。

请仿照下面的
示例,在文章第②段中找出一处来赏析。

(2分)
示例: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像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
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12.文章第⑤段中,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
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的天空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

(3分)
(1) (2) (3) 13.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
..了。

(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2
分)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
交给风去纵宠。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3分)
14.仔细阅读文章第⑦段,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3分)
三、写作(40分)
15.按要求作文。

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
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
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信息相关的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期中测试
一、1.B 解析:A.润rùn。

C.譬pì。

D.绽zhàn。

2.C 解析:A.伫→贮。

B.待→侍。

D.释→逝。

3.D 解析:“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用在此处不当。

4.A 解析:《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

5.解析:注意名句中的生僻字,如“罔”“殆”等的书写。

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解析:首先看清题干要求,弄清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

其次,仔细阅读语段,可发现第一个分句写的是春天,第三、四个分句分别写的是秋天和冬天,因此要仿写的句子肯定是有关夏天的。

再分析每个分句,内容上写的是每个季节的特色,那么,仿写当然要抓住夏天的一些重要特色来写。

最后要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要构成排比句。

答案:[示例]骄阳似火,绿树成荫,书写着盛夏的热烈。

二、(一)7. 解析:“落尽”的杨花,给人一种衰败的感受,哀啼的杜鹃更增添
了人们浓浓的愁绪,在诗中作者将“愁心”寄于“明月”,引起人浓浓的伤感,风儿一直伴着诗人的朋友,也表现出作者的依恋不舍的伤感。

答案: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8. 解析:在题干中提供给了完美三个角度“拟人、想象、情景交融”,从拟人的角度来回答,就要点名将什么拟作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从想象角度来回答,就要点出将什么想象成什么;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回答,就要点出诗词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二)9.【审题关键】(1)关键词语是“期”“委”。

(2)关键词语是“引”“顾”。

考查点是古今词义的不同。

解析:“期”,约定。

“委”,舍弃。

“引”,牵拉。

“顾”,回头看。

答案:(1)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2)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10.解析:理解友人的神态变化要结合文章内容。

“怒”是因为元方的父亲已经离开,“惭”是在被元方说过之后。

答案:因为他在对方儿子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了自己既“无信”又“无礼”的错误。

(三)11.解析:此题考査对散文的赏析。

赏析的角度可以是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答案:[示例一]第②段中作者把春雷、杜鹃和柳树想像成调皮的孩子,他们惹哭满天的云,斗急了一城杜鹃花,吟出一则则飞絮,把春天的景色写得富有生机,充满童趣。

[示例二]第②段中作者把柳树想像成一个多情的诗人,那纷飞的柳絮仿佛是他吟出的诗句,把春天写得情意盎然。

12.解析:理解这个比喻的含义,把握天空的特点,联系作者的感情。

答案:(1)蔚蓝 (2)澄净 (3)空旷
13.解析:(1)“攻陷”有拟人的意味。

(2)“蝴蝶去数”“蜜蜂去编册”“风去纵宠”运用了拟人手法。

拟人手法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感情色彩鲜明。

答案: (1) “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军占領,桃花“攻陷”
山村水廓,就把曾经的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麻的景象写活了。

(2)运用了排比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蜂蝶翩飞、春花烂漫、春意盎然的景象,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之感。

14.解析:考査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第⑦段是文章的结尾,理解“穿越烟囱
与烟囱的黑森林”的含意,联系题目中的“怀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笔下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古典
中的春天,是“春之怀古”,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的遗憾,以及对美好的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三、15.思路点拨:①准确审题。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意在引导考生回忆,唤起情感的共鸣,其实也潜在地引领着我们写作的方向:写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或者看到的“最欣赏的一个人”。

②确定方向。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选定自己欣赏的方面进行重点描写,写出自己的理解。

这样有较深体会,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范文: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斯佳丽她是斯佳丽,拥有狂野的爱尔兰血统,却又不失优雅的法国人的风格。

她狂妄但不失温柔,她精明但总抓不住幸福,她热情也很自私。

她所有优缺点组成了一个非同凡响的女性。

她是斯佳丽,《飘》中的女主人公,一个我最欣赏的人!
欣赏之一:百折不挠的意念
斯佳丽是美国南方庄园主的千金。

动人的斯佳丽富有且快乐地生活了16年。

但战争夺走了她所有的梦。

斯佳丽精明善良的妈妈被战乱中的疾病夺走了生命,斯佳丽富有的家也随着动荡的社会变得一贫如洗。

最要命的,则是斯佳丽最爱的阿希礼也离她而去。

但只因她是斯佳丽。

斯佳丽一个人带领全家,用她曾经洁白细腻的双手,将塔拉庄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斯佳丽不再富有,但她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使每个人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欣赏之二:特立独行的性格
当然,安定的生活不能满足斯佳丽的要求。

斯佳丽违心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商人,并在他死后,一个人撑起了几座工厂。

这才是斯佳丽,她独自一人驾着马车,她舞动着皮鞭督促工人工作。

作为一个女子,这种行为简直不可思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