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第3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中的微粒间以 共价键结合进行堆积,由于共 价键具有 方向 性和 饱和性,就决定了一个原子周围的其他 原子的 数目是有限的,堆积方向也是一定的,这时晶体中 微粒堆积的紧密程度会大大降低。
三、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胞
1.概念
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 单元。
2.形状
同一晶体中的每个晶胞都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 平行六
面体。
3.晶胞中微粒数的求算——切割法
1
某晶胞中的微粒,如果被 n 个晶胞所共有,则微粒的 n 属
于该晶胞。
1.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吗? 分析:不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晶体的一个外部 表现,其本质是固体内部的微粒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 期性重复排列,否则也不是晶体,如玻璃。
2.为什么在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各微粒尽量 采取紧密堆积的排列方式? 分析:由于在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结构中, 金属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均无方向性,因此都趋向于 使原子、离子或分子吸引尽可能多的其他原子、离子或 分子分布于其周围,并以密堆积的方式降低体系的能量, 使晶体变得比较稳定。
一、晶体的特征 1.晶体的概念 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 周期性重复排列 构成的固体物质。 2.晶体的特征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自范性 、 各向异性 、对称性 以 及固定的 熔点 。
4.非晶体的概念 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 的分布状态的固 体,称为非晶体。 二、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1.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1)列——等径圆球同一列上进行紧密堆积的方式只有 一种,即所有的圆球都在 一条直线 上排列。 (2)层——等径圆球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最紧密堆积的方 式只有一种,即每个等径圆球与周围其他 六 个球相接触。 这样形成的层称为 密置层 。
(2)意义: 衡量离子键的强弱。晶格能越大,表示离子键 越强 , 离子晶体越 稳定 。
(3)影响因素: 晶格能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 阴、阳 离子间的距离 成反比,可表示为 晶格能∝qr1q2 2 。
5.离子晶体的特性 (1)熔沸点:熔、沸点 较高 ,而且随着 离子电荷 的增 加、离子间距 的缩短,晶格能 增大,熔点升高 。 (2)溶解性:一般 易溶于水,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3)导电性:固态 时不导电,熔融 状态或在 水溶液 中 能导电。
2.结构型式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体心立方密堆积 六方最密堆积
A1
A2
A3
结构示 意图
配位数
12
8
12
实例 Ca、 Al 、Cu、Ag、Li 、Na 、 K 、 Mg 、Zn 、Ti
Au、Pd、Pt
Ba、W、Fe
3.物理性质 一般熔沸点 较高,硬度 较大 ,具有良好的 延展性 , 良好的可塑 性等。 二、离子晶体 1.概念 阴、阳离子通过 离子键 结合,在空间呈现有规律的排 列所形成的晶体。 2.存在 离子化合物 在常温下均可形成离子晶体。
(1)NaCl型: NaCl 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由图甲可以看出,在 一个氯化钠晶胞中,钠离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而氯离子 位于晶胞的棱心和体心,根据切割法可以计算出,在该晶胞中 钠离子数为 8×18+6×12=4,氯离子数为 12×14+1=4,即该晶 胞中实际含有 4 个 Na+和 4 个 Cl-。
3.常见AB型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
晶体类型 NaCl 型
CsCl 型
ZnS型
晶胞
配位数 实例
6
8
4
Li 、 Na 、 K 、
CsBr 、CsI 、
Rb的卤化物,
BeO 、BeS等
AgF、MgO等 NH4Cl等
4.晶格能 (1)概念: 将1 mol离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完全 气化 而远离所 吸收的能量。
由于在这种排列中可以画出面心立方晶胞,故 称这种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2.六方最密堆积(A3型) 将密置层按…ABAB…方式做最密堆积,这时重复周期 为两层,如图。由于在这种排列方式中可画出密排六方晶 胞,故称此排列为六方最密堆积。
由以上堆积可知,同一层上每个球与同层中周围6个球相 接触,同时又与上下两层中各3个球相接触,故每个球与周围 12个球相接触,所以它们的配位数是12。
上述两种堆积方式的堆积密度(原子的空间利用率)最大。
[例1] 关于如图不.正确的说法是 A.此种最密堆积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B.该种堆积方式称为镁型最密堆积 C.该种堆积方式可用符号“… ABCABC…”表示 D.该种堆积方式为A3型最密堆积
()
[解析] 从图示可看出,该堆积方式的第一层和第四层 重合,所以这种堆积方式属于A1型堆积,这种堆积方式可用 符号“…ABCABC…”表示,属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而Mg属 于六方堆积,所以选项D不正确。
B.不同晶体中晶胞的大小和形态都相同
C.晶胞中的任何一个微粒都属于该晶胞
D.已知晶胞的组成不能推知晶体的组成
答案:A
1.面心立方最密堆积(A1型) 将第一密置层记作A,第二层记作B,B层的球心对 准A层中相邻三个球所围成的空隙的中心;第三层记作 C,C层上的小球的球心正好落在A层球所形成的另一 类空隙的中心,以后各层分别重复A,B,C等,这种排 列方式三层为一周期,记作…ABCABC…,如图。
(3)密置层间堆积方式: ①A3型最密堆积:仅有相邻两层间的球心不在同一条 垂直线上的密堆积方式,即按 ABAB……周期性叠放,如 金属 镁 的晶体属于A3型最密堆积。 ②A1型最密堆积:仅有相邻三层间的球心不在同一条 垂直线上的密堆积方式,即按ABCABC……周期性叠放, 如金属 铜 的晶体属于A1型最密堆积。 (4)配位数: 在密堆积中,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所邻接的 原子或离子 的数目。
[答案] C
(1)金属晶体中原子在二维空间模型,有非密置层和密 置层两种类型,配位数分别为4和6。
(2)在三维空间中,除A1、A2、A3三种最密堆积外, 还有简单立方堆积:相邻非密置原子核在同一直线上堆积,
该种堆积的晶胞为 为钋。
,配位数为6,代表金属
离子晶体有多种晶体结构类型,组 成比为1∶1的离子晶体是其中最简单的 一类,AB型离子晶体中最常见的结构类 型有氯化钠型、氯化铯型和硫化锌型等。
3.为什么原子晶体中各微粒不服从紧密堆积原理? 分析:原子晶体(如金刚石)中的微粒以共价键结合,由于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所以原子周围的其他原子数 目有限,而且堆积方向是一定的,所以原子晶体中微粒堆 积不服从紧密堆积原理。
4.下列有关晶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晶胞是晶体中最小的结构重复单元
[例1] 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放置有下图所示的
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a为非密置层,配位数为6 B.图b为密置层,配位数为4 C.图a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六方最密堆积A3和面心 立方最密堆积A1 D.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仅得简单立方
[解析] 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有两种排列方式,一 种是密置层排列,一种是非密置层排列。密置层排列的 空间利用率高,原子的配位数为6,非密置层的配位数较 密置层小,为4.由此可知,图a为密置层,图b为非密置层。 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可得到六方最密堆积A3和面心立 方最密堆积A1两种堆积模型,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 可得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密堆积A2两种堆积模型。所以, 只有C选项正确。
[答案] D
(1)等径圆球和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的共同特点是微粒间 的结合力没有方向性,故都采用密堆积结构。
(2)分子晶体中,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分子间尽 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但分子的形状影响分子堆积方式。
(3)有些分子间靠氢键结合形成晶体,如苯甲酸晶体、冰 等。氢键是有方向性的,因此与原子晶体类似,一个分子周 围其他分子的数目和位置是一定的,不服从紧密堆积原理。
CsCl型
6
CsI
BeS
ZnS型
8
分析:Li、Na、K、Rb的卤化物及AgF、MgO等属于 NaCl型,配位数为6;CsBr、CsI、NH4Cl等属于CsCl型, 配位数为8;BeO、BeS等属于ZnS型,配位数为4。
答案:
4.下列四种晶体中晶格能最高的是__________,最低的是
________,熔、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3.较高的熔点,硬度大 因为金属存在着金属键,金属熔化或破碎时需破坏金 属键,故金属晶体的熔点较高,硬度大,且据研究表明, 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金属晶 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但也有例外,如汞常温下为液 体,熔点很低(-38.9℃)。 4.金属光泽 金属晶体可以吸收波长范围极广的光,并重新反射出 来,故金属晶体不透明,且有金属光泽。
[解析] 晶胞中微粒数目:Ca 为 1,Ti 为 8×18=1,O
为 12×14=3;则化学式为 CaTiO3。
[答案] C
晶体是由无数个晶胞通过无隙并置构成的,晶体的 化学式表示的是晶体(也可以说是晶胞)中各类原子或离 子的最简整数比(适用于离子晶体及部分原子晶体)。
一、金属晶体 1.概念 金属原子 通过 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A.NaF
B.NaCl
C.NaBr
D.Na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析:晶格能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
阴、阳离子的核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上述五种离子电
荷的乘积均相同,由于离子半径F-<Cl-<Br-<I-,所以
晶格能最大的是NaF,最小的是NaI;晶格能越大,熔点
越高。
答案:A D A
1.导电、导热性 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可以定向移动,故有导 电性。受热时通过自由电子的碰撞及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 碰撞,传递能量,故金属是热的良导体。 2.延展性 金属通常采用密堆积的型式,在受外力作用时堆积层的 金属原子之间易发生相对滑动,但滑动过程中金属键却仍 然存在,因此金属晶体虽形状变化,但不断裂。因此金属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例2] 许多物质在通常条件下是以
晶体的形式存在,而一种晶体又可视做
由若干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这些
基本结构单元在结构化学中被称作晶胞。
已知某化合物是钙、钛、氧三种元素组
成的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
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a4TiO3
B.Ca4TiO6
C.CaTiO3
D.Ca8TiO12
2.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1)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可视作 不等径圆球 的密堆积,即将不同半径 的圆球的堆积看成是大球 先按一定方式做 等径圆球 的密堆 积,小球再填充在大球所形成的空隙中。例如NaCl晶体、 ZnS晶体中,阴离子均按 A1 型方式进行最密堆积,阳离子 填在阴离子所形成的空隙中。
(2)分子晶体: 在分子晶体中,原子先以 共价键 形成分子,分子间再 以分子间作用力 形成晶体。由于范德华力没有方向 性和 饱和 性,因此分子间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但分子的 堆积与分子的形状 有关,如干冰中,线形分子CO2在空间 是以A1 型最密堆积方式形成晶体的。
A—处于顶点的微粒:该微粒同时为 8 个晶胞共有,每 个微粒对晶胞的贡献为18。 B—处于面上的微粒:该微粒同时为 2 个晶胞共有,每个 微粒对晶胞的贡献为12。 C—处于棱上的微粒:该微粒同时为 4 个晶胞共有,每个 微粒对晶胞的贡献为14。 D—处于体内的微粒:该微粒完全属于该晶胞,对晶胞的 贡献为 1。
2.将下列金属、密堆积方式,配位数连接起来。
Ca
Al
A1
8
K
A2
Zn
A3
12
分析:Ca、Al属A1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Na、K 等属于A2型密堆积,配位数为8;Mg、Zn等属于A3 型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 答案:
3.将下列离子晶体与其所属晶体类型、配位数连接起来。
LiCl
NaCl型
4
KBr
1.判断正误。
①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或8个或18个
()
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
()
③主族元素中,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相应的简单稳定离子
的氧化性越弱
()
④价电子数越多的金属原子的金属性越强 ( )
⑤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⑥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金属晶体 ( )
分析:Fe2+最外层为14个电子,Fe3+最外层为13个电子, ①不正确;金属元素一般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正价, ②正确;金属性越强,易形成稳定阳离子,则阳离子难得 电子,氧化性弱,③正确;价电子数Mg>Na,但金属性 Na>Mg,④不正确;NH4Cl等铵盐是离子化合物,不含金 属元素,⑤不正确;金属中汞在常温下是液态,不是晶体, ⑥不正确。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