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1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L 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
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D.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为22.4 L
2.某同学进行体检时,发现在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有如下一项内容:葡萄糖5.9×10﹣3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A.溶解度(S)B.溶质的质量分数(w)
C.物质的量浓度(c)D.摩尔质量(M)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0molFeCl3全部制成胶体,其中氢氧化铁胶粒为N A个
B.常温常压下,16 g氧气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 A个氧原子
C.12g NaHSO4在熔融时离子总数为0.3N A个
D.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个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和固体NaCl均不导电,但HCl、NaCl均是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但他们都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D.酸碱盐和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纯碱从物质的分类看不属于碱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6.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 1molL﹣1的NaCl溶液
B.75ml 2molL的NH4Cl溶液
C.150ml 3molL﹣1的KCl溶液
D.75ml 3molL﹣1的FeCl3溶液
7.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abcd D.acd
8.“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
9.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SO42﹣B.Ca(OH)2═Ca2++(OH)2﹣
C.AlCl3═Al+3+3Cl﹣D.Al2(SO4)3═2Al3++3SO42﹣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2+2OH﹣═CO32﹣+H2O
B.碳酸钙与硝酸反应:CO32﹣+2H+═H2O+CO2↑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2Na+2H2O═2Na++2OH﹣+H2↑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H2O═Fe(OH)3↓+3H+
1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SO42﹣无关,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12.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共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等6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2+、H+、SO42﹣B.Na+、OH﹣、CO32﹣
C.CO32﹣、OH﹣、SO42﹣D.Na+、H+、SO42﹣
13.在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OH﹣、NO、Na+B.K+、Cu2+、SO42﹣、Cl﹣
C.Na+、K+、HCO3﹣、SO42﹣D.Mg2+、SO42﹣、Na+、NO3﹣
14.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1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15.下列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A.CO2→CO B.Zn→Zn2+C.H2→H2O D.CuO→CuCl2
1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CaO+CO2↑
B.Na2O+H2O═2NaOH
C.4HNO3(浓)4NO2↑+O2↑+2H2O
D.Na2CO3+2HCl═2NaCl+H2O+CO2↑
17.在铜的冶炼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5FeS2+14CuSO4+12H2O═7Cu2S+5FeSO4+12H2SO4
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49分)
18.①NaCl(S)②HCl(l)③Cu ④酒精⑤液态醋酸⑥KNO3溶液,填空回答(填序号):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
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19.用18molL﹣1浓硫酸配制100mL 3.0molL﹣1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⑤转移、洗涤⑥定容、摇匀⑦装瓶贴标签
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第④步为,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3)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0.有A、B、C、D四种无色可溶性盐分别是由Na+、Mg2+、Ag+、Ba2+、Cl﹣、CO32﹣、HCO3﹣、NO3﹣中不同的阴阳离子所组成.A溶液与硫酸反应只有气体生成,B溶液与硫酸反应只有沉淀生成,C溶液与硫酸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D溶液与硫酸反应既无气体又无沉淀生成,则
(1)A为、B为、C为、D为(均写化学式)
(2)分别写出下列反映的三个离子方程式
①A与足量的硫酸溶液;
②C与足量的硫酸溶液;
③C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1.(1)已知离子反应:RO3n﹣+6I﹣+6H+=R﹣+3I2+3H2O,n= ,R元素在RO3n﹣中的化合价是.
(2)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①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氧化剂的是(填编号).
②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要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回答问题:
Na2Cr2O7+ KI+ HCl﹣﹣CrCl3+_NaCl+
KCl+ I2+(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当反应中有3mol电子转移时,氧化产物的质量是.
22.用15.8g KMnO4氧化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该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总数为
(3)该反应过程中有摩HCl被氧化?
(4)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1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L 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
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D.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为22.4 L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的计算.
【分析】A.有些物质是多原子分子;
B.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
C.摩尔质量是g/mol;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解答】解:A.有些物质是多原子分子,如臭氧是三原子分子,则1 mol任何物质不一定有6.02×1023个原子,故A错误;
B.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标准状况下,22.4L 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B
正确;
C.摩尔质量是g/mol,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大于22.4 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气体摩尔体积适用范围及其适用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D.
2.某同学进行体检时,发现在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有如下一项内容:葡萄糖5.9×10﹣
3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A.溶解度(S)B.溶质的质量分数(w)
C.物质的量浓度(c)D.摩尔质量(M)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溶解度的单位是g;
B.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无单位;
C.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D.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解答】解:A.溶解度的单位是g,不是mol/L,故A错误;
B.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无单位,故B错误;
C.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mol/L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故C正确;
D.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理量的单位和意义,比较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0molFeCl3全部制成胶体,其中氢氧化铁胶粒为N A个
B.常温常压下,16 g氧气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 A个氧原子
C.12g NaHSO4在熔融时离子总数为0.3N A个
D.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个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
B、根据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来计算;
C、熔融的NaHSO4电离出Na+和HSO4﹣;
D、氦气是单原子分子.
【解答】解:A、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故将1.0molFeCl3全部制成胶体,其中氢氧化铁胶粒小于N A个,故A错误;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16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
n===1mol,个数为N A个,故B正确;
C、熔融的NaHSO4电离出Na+和HSO4﹣,12gNaH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含有的离子为0.2mol,个数为0.2N A个,故C错误;
D、标况下,11.2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故0.5mol氦气含0.5mol 原子,个数为0.5N A个,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和固体NaCl均不导电,但HCl、NaCl均是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但他们都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D.酸碱盐和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无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一定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液态HCl、固体NaCl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均能导电,因此HCl、NaCl均是电解质,故A错误;
B、NH3、CO2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一水合氨、碳酸电离出的离子,不是NH3、CO2本身电离的离子,因此NH3、CO2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铜、石墨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都一定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纯碱从物质的分类看不属于碱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
C.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
D.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是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盐.
【解答】解: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属于盐,故A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①纯净物是只含有一种分子的化合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故C正确;
D.盐是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是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铵等不含金属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物质的概念和分类知识,注意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难度不大.
6.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 1molL﹣1的NaCl溶液
B.75ml 2molL的NH4Cl溶液
C.150ml 3molL﹣1的KCl溶液
D.75ml 3molL﹣1的FeCl3溶液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根据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中含有离子的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解答】解:50mL 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3=3molL﹣1,
A、150mL 1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1=1molL﹣1,故A错误;
B、75mL 2molL﹣1的NH4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1=2molL﹣1,故B错误;
C、150mL 3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1=3molL﹣1,故C正确;
D、75mL 3molL﹣1的Fe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3=9molL﹣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7.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abcd D.acd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判断;
b、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计算各物质的质量进行比较;
d、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判断H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6.72L CH4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
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 NH3.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体积②>③>①>④,故a正确;
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CH4为16g/mol②HCl为36.5g/mol ③H2S 为34g/mol④NH3为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故b正确;
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33.25g ③H2S 13.6g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故c正确;
d.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4=1.2mol②HCl为0.5mol③H2S
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常用化学计量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8.“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
【考点】纳米材料.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
【解答】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9.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SO42﹣B.Ca(OH)2═Ca2++(OH)2﹣
C.AlCl3═Al+3+3Cl﹣D.Al2(SO4)3═2Al3++3SO42﹣
【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先判断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离子方程式用“=”号,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其电离方程式用“⇌”号,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主要以第一步为主,离子方程式写出第一步的电离即可.
【解答】解:A.硫酸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离子不能合并,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A错误;
B.氢氧化钙为强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合并,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故B错误;
C.氯化铝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氯离子,铝离子书写不规范,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故C错误;
D.硫酸铝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明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2+2OH﹣═CO32﹣+H2O
B.碳酸钙与硝酸反应:CO32﹣+2H+═H2O+CO2↑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2Na+2H2O═2Na++2OH﹣+H2↑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H2O═Fe(OH)3↓+3H+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B.碳酸钙为沉淀,应保留化学式;
C.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D.氢氧化铁胶体不是沉淀,不能用沉淀符号.
【解答】解:A.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CO2+OH﹣═HCO3﹣,故A错误;
B.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aCO3+2H+═H2O+CO2↑+Ca2+,故B错误;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C正确;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Fe3++H2O═Fe(OH)3(胶体)+3H+,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离子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反应应遵循客观事实,遵循原子个数、电荷数守恒规律,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1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SO42﹣无关,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A.运用硫酸铜和水的微观构成解答;
B.运用硫酸铜能与氯化钡产生硫酸钡沉淀解答;
C.运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和相关物质构成知识解答;
D.运用硫酸钠溶液的微观构成解答;
【解答】解:A.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水无色,水由水分子构成,故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蓝色变浅不能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故A错误;
B.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氯化铜的溶液仍然呈蓝色,原硫酸铜中的硫酸根离子被沉淀,铜离子存在于氯化铜溶液中,氯化钡溶液无色说明氯离子和钡离子都无色,故说明铜离子呈蓝色,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故B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震荡后溶液蓝色消失,说明硫酸钠中的离子都与蓝色无关,硫酸钠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故能证明硫酸铜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故C正确;
D.硫酸钠溶液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说明硫酸钠含有的三种微观离子都没有颜色,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熟记常见的离子颜色是解答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12.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共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等6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2+、H+、SO42﹣B.Na+、OH﹣、CO32﹣
C.CO32﹣、OH﹣、SO42﹣D.Na+、H+、SO42﹣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甲中一定含有Cu2+,因Cu2+能分别为CO32﹣、OH﹣结合生成沉淀,则CO32﹣、OH﹣一定在乙烧杯中,又H+、OH﹣结合生成水而不能共存,则H+在甲中,再根据溶液不显电性,则乙中的阳离子为Na+.
【解答】解: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甲中一定含有Cu2+,因Cu2+能分别为CO32﹣、OH﹣结合生成沉淀,则CO32﹣、OH﹣一定在乙烧杯中,又H+、OH﹣结合生成水而不能共存,则H+在甲中,再根据溶液不显电性,则乙中的阳离子为Na+;
A、乙中含有Na+、OH﹣、CO32﹣,甲中含有Cu2+、H+、SO42﹣,故A错误;
B、乙中含有Na+、OH﹣、CO32﹣,故B正确;
C、乙中不含有SO42﹣,故C错误;
D、乙中不含有H+、SO4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的共存来分析溶液的成分,明确溶液为蓝色是解答的突破口,然后利用离子之间的反应及溶液为电中性来解答即可.
13.在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OH﹣、NO、Na+B.K+、Cu2+、SO42﹣、Cl﹣
C.Na+、K+、HCO3﹣、SO42﹣D.Mg2+、SO42﹣、Na+、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解:A.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OH﹣,故A错误;
B.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B错误;
C.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故C错误;
D.酸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1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利用n=计算物质的量,利用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来计算溶液的质量,由溶液的质量
和密度可计算溶液的体积,最后利用c=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标准状况下的aLHCl(g),
n(HCl)==mol,
溶液的质量为mol×36.5g/mol+1000g,
溶液的体积为×10﹣3L,
由c=可知,
c==mol/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溶液的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5.下列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A.CO2→CO B.Zn→Zn2+C.H2→H2O D.CuO→CuCl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O2→CO碳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属于还原反应,故A正确;
B.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
C.H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把握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CaO+CO2↑
B.Na2O+H2O═2NaOH
C.4HNO3(浓)4NO2↑+O2↑+2H2O
D.Na2CO3+2HCl═2NaCl+H2O+C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解答该题.
【解答】解:A.为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为化合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为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17.在铜的冶炼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5FeS2+14CuSO4+12H2O═7Cu2S+5FeSO4+12H2SO4
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uSO4为氧化剂,FeS2中S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分别升高为+6价、降低为﹣2价,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判断并计算该题.
【解答】解:A.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产物,故A正确;
B.5molFeS2发生反应,Cu元素化合价由+2价→+1价,14molCuSO4得到14mol电子,FeS2→Cu2S,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2价,生成7molCu2S,得到7mol电子,有21mol电子转移,故B 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14molSO42﹣离子,生成物中有17molSO42﹣离子,则有3molS 被氧化,故C正确;
D.FeS2中S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分别升高为+6价、降低为﹣2价,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判断,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49分)
18.①NaCl(S)②HCl(l)③Cu ④酒精⑤液态醋酸⑥KNO3溶液,填空回答(填序号):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③⑥;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⑤.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1)根据电解质的概念和导电状态考虑.
(2)根据电解质的概念思考.
(3)根据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
(4)根据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硝酸钾的水溶液,它能够导电;铜属于金属,能够导电.即能够导电的有③⑥.
(2)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氯化钠、氯化氢、液态醋酸水溶液能够导电,氯化钠、氯化氢、液态醋酸属于电解质.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⑤.
(3)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等水溶液不导电.即属于非电解质的只有④.
(4)弱电解质首先属于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完全电离成离子,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成离子,氯化钠、氯化氢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醋酸在水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还会存在大量的未电离的醋酸分子.因此属于弱电解质的只有⑤.
故答案为:③⑥;①②⑤;④;⑤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对各种导电情况进行了区别,容易出错,需要平时多总结、多积累.
19.用18molL﹣1浓硫酸配制100mL 3.0molL﹣1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冷却⑤转移、洗涤⑥定容、摇匀⑦装瓶贴标签
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第④步为冷却,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16.7mL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B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3)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