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8月第10卷第22期
筝临床研究筝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蔡慧洁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三明366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冠脉PCI术患者,共80例,术后规范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
疗,依据病情特点分为急性心梗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AP组),分别为27
例、42例与11例,对各组间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血栓弹力图
的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组(A组)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组(B组),分别为32例与
48例,以了解患者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AMI组和UAP组、AP组相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PTT)更低(P<0.05),与AP组相比,AMI组、UAP组的D-二聚体(D-D)浓度、纤维蛋白原(Fgb)更
高,P<0.05;AMI组与UAP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明显小于AP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MA值与Angel明显大于AP组,差异显著(P<0.05);AMI组与UAP组的高凝图形出现率明显高于AP组,差异显著(P<
0.05)。

A组与B组患者的心梗、脑卒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
异显著(P<0.05)。

结论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冠脉PCI术;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预测价值
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冠脉PCI术治疗冠脉病变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通过随访观察可知,即使术后遵医嘱规范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一些患者仍会发生诸如支架内狭窄、其他部位冠脉狭窄、脑梗死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加强对患者术后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1-2]。

血栓弹力图对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对此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个体化参考依据[3]。

本文将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冠脉PCI 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冠脉PCI术患者,共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为(58.5±4.9)岁。

依据病情特点分为急性心梗组(AMI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AP组),分别为27例、42例与11例,对各组间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血栓弹力图的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组(A组)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组(B组),分别为32例与48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均在PCI术后规范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研究期间未进行其他外科手术,无出血等不良反应;(3)均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完全同意。

排除标准:(1)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存在过敏反应;(2)血小板、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3)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标准: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进行检测(检测方法:血栓弹力图),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标准:阿司匹林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50%,氯吡格雷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同时满足上述两项。

1.2方法
(1)仪器与试剂。

本研究选用CFMS LEPU-8800型血栓弹力图仪及其配套试剂。

(2)收集患者资料。

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收集。

所有患者术前72h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首剂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mg负荷量,之后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d(均早餐后服用),维持服用至术后1年,同时常规服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
3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8月第10卷第22期
剂、硝酸酯类等药物。

术后第3天晨起空腹采血(上肢静脉血),行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指标的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3)随访。

对患者进行1年的定期电话及门诊跟踪随访,对其是否发生预设的终点事件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1)AMI组、UAP组与AP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gb)、D-二聚体(D-D)情况。

(2)AMI组、UAP组与AP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情况,包括R值、K值、MA值与Angel。

(3)AMI组、UAP组与AP组患者高凝图形出现率情况。

(4)A组、B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用SPSS20.0版本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2.1AMI组、UAP组与AP组患者APTT、INR、Fgb、D-D浓度比较
AMI组患者的APTT与INR明显低于UAP组与AP组,差异显著(P<0.05),AMI组与UAP组的Fgb、D-D浓度明显高于AP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AMI组、UAP组与AP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情况比较
AMI组与UAP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明显小于AP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MA值与Angel明显大于AP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AMI组、UAP组与AP组患者高凝图形出现率比较
AMI组的出现率为55.56%(15/27),UAP组的出现率为33.33%(14/42),AP组的出现率为0.00%(0/ 11),差异显著(χ2=10.764,P=0.005)。

2.4A组、B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比较
A组与B组患者的心梗、脑卒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组别AMI组UAP组AP组
例数
27
42
11
APTT(s)
25.74±2.32*#
29.59±2.05#
34.81±2.09
INR
0.71±0.06*#
0.82±0.09#
0.93±0.05
Fgb(g/L)
4.21±0.89#
3.95±0.98#
3.04±0.61
D-D(mg/L)
0.29±0.03#
0.24±0.06#
0.07±0.01表1AMI组、UAP组与AP组患者APTT、INR、Fgb、D-D浓度比较(x±s)
注:与UAP组相比较,*P<0.05;与AP组相比较,#P<0.05。

组别AMI组UAP组AP组
例数
27
42
11
R(min)
5.05±1.01*
5.12±1.08*
6.17±1.28
K(min)
2.48±0.74*
2.54±0.81*
3.21±0.98
MA(mm)
67.69±12.58*
66.81±10.64*
55.47±11.74
Angel(o)
64.79±8.36*
65.07±6.05*
54.81±4.97表2AMI组、UAP组与AP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情况比较(x±s)
注:与AP组相比较,*P<0.05。

组别A组B组χ2值P值例数
32
48
心绞痛
7(21.88)
2(4.17)
6.030
0.014
心梗
1(3.13)
1(2.08)
0.086
0.770
脑卒中
2(6.25)
3(6.25)
0.000
1.000
表3A组、B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比较[n(%)]
3讨论
冠脉PCI术对于治疗冠脉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但通过随访观察可知,即使术后遵医嘱规范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一些患者仍会发生诸如支架内狭窄、其他部位冠脉狭窄、脑梗死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为有效预防上述不良情况,目前临床中多应用血栓弹力图对
33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8月第10卷第22期
PCI术后患者远期缺血事件进行预测及指导二级预防[4-5]。

就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血栓弹力图检测显示,AMI组与UAP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明显小于AP组患者,MA值与Angel明显大于AP 组。

R值可以反映患者内源性凝血系统状态,如循环凝血抑制因子、凝血因子二者间动态平衡关系,R值若是延长,就会出现凝血因子、抗凝剂作用时间延长,R值缩短表示标本高凝。

K值表示纤维蛋白形成和交叉连接引起血栓形成,进而获得固定弹性粘度的时间[6],K值变小,纤维蛋白浓度则升高,且以纤维蛋白浓度占主要作用。

MA值表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的绝对强度,纤维蛋白浓度和功能、血小板浓度和功能对其值得大小起到决定性作用。

Angel代表血凝块形成期间,动力学变化过程、特性,可以反映血栓形成速度,同时此标本中血小板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浓度也可以被反映出来[7]。

同时通过结果显示,AMI组患者的APTT与INR明显低于UAP组与AP 组,AMI组与UAP组的Fgb、D-D浓度明显高于AP 组,AMI组、UAP组的高凝图形出现率明显高于AP 组。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水平较高,凝血速度较快,并且血液呈高凝状态。

对于抗血小板反应较差组患者而言,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无法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因而较易导致患者再次发生缺血事件,从而造成不良后果[8]。

因此需要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检测,及时加强抗凝或更换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便能够有效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加强对患者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吴丹娜,余成,韩方璇,等.血栓弹力图对CABG后抗血小板治疗远期缺血事件的指导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7):
685-690.
[2]方楚嫒,裘淼涵,赵惟超,等.PARIS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对中国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期缺血事件预测能力分析[J].临
床军医杂志,2019,47(5):451-454,458.
[3]杜玉斌,李丹,黄思兵,等.TEG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监测缺血、出血事件发生中的作用[J].中国医
药导报,2019,16(11):50-53.
[4]邰祺雯,陈渝宁.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4):165-166.[5]袁萍莉.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772-774,777.[6]徐勇,颜松旭.血栓弹力图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指导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0):1323-1324.[7]李梦云,丁晓梅,孔祥勇,等.平均血小板体积在高风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对抗血小板治疗低反应的预测价值[J].中国临
床保健杂志,2017,2(3):235-240.
[8]杨晓红,郝增光,郑晓晖.血栓弹力图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9(4):424-426.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