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实效性
文/张劲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观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特别是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加强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小学综合实践课作为小学阶段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贯彻相应的德育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意义重大。
本文立足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德育的实效性提出对策:确定德育主题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德育;实效性
在教育部引发的最新《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中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的必修课程,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相应理论知识外,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德育教学联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完成相应课程的基础上,满足现代教育对学生提出的智育与德育共同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确定德育主题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由于小学生处于一种发展的阶段,他们缺乏相应的自制力和注意力,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大多数是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缺乏相应的兴趣。
导致他们容易出现走神和不认真听讲的现象。
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选择相应的德育主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从距离学生最近的生活或者学习中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件,讲述其中蕴含着的德育精神。
例如,在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刚好遇到了“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时,教师可以以“爱国”为主题,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首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料和习主席做出的一些讲话,帮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的经过。
然后再开展相应的“爱国心”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红色纪念馆以及拜访抗美援朝老兵,通过老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抗美援朝精神”。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在抗美援朝中发英雄事迹,在下节课时分享给其他学生。
或者,在遇到感恩节时,教师可以以“感恩”为主题,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首先还是要先让学生明白感恩是意义,感恩并不只针对父母,还可以感恩祖国,感恩教师。
学生只有真正了解感恩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应的感恩实践活动。
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的他们容易有一种逆反心理,对于父母有时会缺乏一定的尊重和感恩,所以教师更应该加强对于其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古人感恩父母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内容加深对于感恩的理解。
并且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拖地、自己洗衣服等,帮父母分担一部分家务劳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尊重父母,心存感激之心。
2 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传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活动往往是由教师主导的,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参加的情况。
久而久之,这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且也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所以,教师在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爱玩和易被新奇事物吸引的年龄特征,根据实际设计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
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并且对于其中相应的内容有很大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口头禅和行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一场“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进行“友谊”相关的德育实践活动时,可以精心寻找和设计学生要扮演的相关动画片片段。
比如用《海绵宝宝》中围绕钱和朋友之间哪个更重要开展的故事,让学生扮演派大星、海绵宝宝以及其他角色。
学生通过扮演相应的角色,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角色的理解,而且也间接的为学生开展了一个主题为“钱不是万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真正的朋友和金钱无关。
或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向贫困山区儿童捐课本活动,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贫困山区儿童在艰苦环境中学习的纪录片和新闻报道,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是多么幸福。
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学完的课本捐赠给山区儿童,并且为贫困山区儿童写一封信。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贫困山区的儿童在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努力学习着,学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努力。
通过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德育学习效果,而且也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式学习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能力互补和探讨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德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融合这种教学方式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完成相应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也培养了一定的团体协作能力,增强了友谊,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例如,教师在进行“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时,在经过家长和学校的同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街道捡垃圾和打扫卫生。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由各科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的区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以及亲身体验去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并且通过一天的实践活动,学生会更好的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的习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教师在组织相应的户外实践活动时,首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和减少学生受伤。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负责人,其自身专业素质以及相应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一节课质量的好坏。
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德育教学时,应该紧跟时代教育的潮流,提高自身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关知识的掌握,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除此之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去改革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
并且,学生处于一种发展期,学习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于父母和教师的模仿。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时,应该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要求,做到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言行举止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下转275页)
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文/黄水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整本书阅读已经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整本书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真本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让学生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内驱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给整本书课外阅读。
文章中针对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整本书;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的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转变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端,使课外阅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激活学生阅读动机,让小学生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同时可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使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提升。
1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动机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最好的教师,也是小学生进行阅读的动力源泉。
不论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是在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是非常重要的,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专注力不强,只有他们对一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集中注意力去做好一件事,慢慢的养成习惯。
整本书下的课外阅读不应该是教师硬性要求的,而是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并且通过整本书阅读产生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整本书下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老师们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有充分了解,以学生兴趣为基础,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动机。
比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社会经验不足,对一切新鲜是充满好奇,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学生对这本书籍没有兴趣,也不会去阅读,更别提阅读整本书了,小学生自身更愿意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兴趣上。
因此,教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后,老师们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当然不同学生兴趣爱好也不同,有的喜欢课外名著阅读;有的喜欢小说;有的喜欢科技等。
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选择,然后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 创建阅读考核制度,提升课外阅读质量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提升课外阅读质量十分有效。
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阅读考核制度,让他们在心理把课外阅读重视起来。
考核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所阅读的内容有关的问题考核学生对自己阅读整本书的想法,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比如,小学生很多时候做事情没有规划,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这样方便对他们进行考核。
因此,当整本书在语文课外阅读中运用一定时间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考核过程以及结果,指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指导学生如何高效的阅读,使学生阅读质量得到提升。
3 在角逐中阅读,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将整本书阅读运用于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和阅读内容组织一些活动,让小学生在角逐中阅读。
小学生身心处于发展阶段,一般都是好胜心强,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才是最棒的,有效的角逐可以激发学生斗志。
比如,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其次,可以进行知识竞赛,比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教师提出“武松打虎”,学生能够说出《水浒传》得一分,以此类推,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最后,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进行交流总结,分别谈一谈自己对所读整本书的看法,给小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如果有的学生投机取巧,没有认真阅读,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没有话可说也会显得格格不入,在自尊心和好胜心的带动下,就会认真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
综上所述,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小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整本书下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激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驱力,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到提升,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洪燕辉.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方式的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32).
[2] 烟丽达.浅谈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J].新课程(中),2019(07).
[3] 刘淑丹.浅谈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07).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陂坑小学)
(上接273页)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融入德育教学是一种趋势,并且在以后也会继续存在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该充分将德育教育融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去,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在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水平。
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综合素质性人才需要。
同时,教师也应该增强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 于萍萍.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
[2] 杨馥铭.在实践中体验 在活动中发展——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J].试题与研究,2020(25).
[3] 孙秀伟.浅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融入德育理念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
(作者单位:茂名市高州市泗水镇大翰小学)。